『壹』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如何履行職責的
絲綢之路經濟帶履行如下的職責(打造方案):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要緊扣實際科學規劃,按照「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和目標,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為我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提供有力支撐。
1、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交通樞紐。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質是通道經濟帶。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必須加快完善通道功能。目前在三條大通道上,鐵路只有中通道經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實現了對外連通,南北鐵路通道尚未打通。當前要重點加快南通道鐵路項目建設,積極通過外交途徑與相關國家做好工作,協調推進雙邊鐵路建設。爭取國家支持開工建設中巴鐵路,盡快打通我國直抵印度洋的鐵路通道,暢通中巴經濟走廊;同時積極推動中吉烏鐵路項目建設。
加快完善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功能,促進航空市場對外開放,增加國際航線。通過交通大通道和樞紐項目建設,構建聯通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鐵路、公路、航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國家實施向西開放戰略和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2、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能源大通道。
加快建設國家確定的「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有效提升「三基地一通道」能力。當前要著重抓好能源通道建設。
在管道建設上:
①規劃好從國外到疆內的油氣管道建設,
②抓緊新疆到我國內地的油氣管道建設。
在電網建設上,
①要加快「疆電東送」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
②要結合資源戰略規劃與周邊國家的電網設施建設。
抓住上海合作組織組建「能源俱樂部」的機遇,爭取國家在新疆設立「能源俱樂部」駐中國辦事機構,鞏固提升新疆能源資源戰略基地地位。
3、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出口製造業基地。
瞄準中亞、西亞、南亞等周邊國際市場,積極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科學布局、加快建設七大加工製造業出口基地。
①機械裝備工業基地,形成可再生能源裝備、輸變電裝備等產業集群。
②輕工產品出口基地,重點建設食品產業體系。
③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基地,使新疆成為我國西部最具影響力的服裝生產基地和向西出口的集散中心。
④建材產品出口加工基地,發展傳統建材、化學建材和金屬建材等產品。
⑤化工產品出口基地,抓好大型煉油、乙烯等生產,使新疆成為國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加工基地。
⑥金屬製品出口加工基地,綜合開發利用各類金屬礦產資源,形成鋼鐵、電解鋁等冶金工業體系。
⑦加工貿易基地,拓寬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空間。
4、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性商貿中心。
依託已初步建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和國際商貿物流體系,盡快建設和形成面向周邊國家和國內的現代商貿物流網路,在烏魯木齊、喀什、庫爾勒、伊寧等地建設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發展適應國際采購、國際中轉、國際配送要求的國際物流。
充分發揮新疆現有的國際經貿合作交流平台作用,辦好中國-亞歐博覽會等大型國際會展。積極搭建新的國際經貿合作交流平台,辦好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境外展會。加快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各專業市場交易信息平台,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建成覆蓋中亞和內地、功能齊全的物流信息網路。
5、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性金融中心。
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支持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推進金融創新,完善人民幣跨境結算的相關政策;探索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產業投資基金,實現政府資源、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融合。構建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完善證券和保險市場,提供基金、債券、股票、保險、金融租賃以及金融衍生品等服務。依託「絲綢之路經濟帶」石油、天然氣等有利條件,積極研究設立國家能源交易所,建設立足新疆、輻射中西亞、歐洲地區的能源資源交易平台。
6、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性文化交流中心。
要充分發揮新疆一體多元的文化優勢,以文化、教育、科技、醫療、旅遊等為重點,開展與周邊國家政府間的文化交流活動,辦好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絲綢之路國際服裝節等活動,開展與周邊國際體育競賽等項目,推動更多廣播電視節目落地中亞國家等。構建面向中亞國家的科學研究、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平台,建立集科技、科研、環境監測等多方面信息資源及數據產品為一體的網路。加強新疆高校與周邊國家高校的合作,擴大孔子學院規模和影響。加快烏魯木齊、喀什、伊寧和阿勒泰四個國際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充分依託口岸優勢開展跨境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