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負面輿情應急預案

金融機構負面輿情應急預案

發布時間:2021-01-20 09:06:20

『壹』 金融機構負責人對輿情工作承擔什麼責任

金融機構負責人不會對輿論付什麼責任的。畢竟輿論是網路上的黑粉發出來的。會對金融機構造成影響但是阻止不了。

『貳』 干貨#銀行面對負面輿情應該怎麼看怎麼辦

首先,維護銀行信用,打破信息壁壘。對負面輿情的任何應對和處理,都要從維護銀行信用和信譽出發,符合銀行從業人員規定、監管要求以及公眾對於銀行從業者的認同,誠以待人、嚴於律己,不能故意隱瞞、推諉。在信息傳播迅速、開放的今天,銀行從業人員的迴避、閃躲等不當處理,都會引發負面輿情的進一步發酵;需謹慎行事,多考慮輿論反饋的情況,避免擴大負面影響。
其次,做好媒體關系的日常維護,保障銀行回應及時搶佔先機。大量過往案例說明,如果銀行在負面新聞刊發之初積極介入,負面輿情造成的影響會大大下降,遠勝過事後補救。而日常維護的媒體關系也可在此時派上用場——使得銀行的發聲渠道有所保障,在二次傳播過程中,植入銀行的表態,稀釋負面影響。
再次,對媒體要知己知彼,處置講究技巧與方式。面對媒體,尤其是熟識的媒體時,可遵循「問清要求—咨詢相關部門並審定後答復」的原則接受采訪;面對陌生媒體時,銀行需要保持理性,了解其背景、問題設置等再行回復。在回應口徑上,銀行並非所有問題都回復,出於監管或有關機構要求(如年報前緘默期,或者涉及司法調查要求等),不回復也是一種回復。對於無中生有、惹是生非的言論與訴求,如確認無過錯,銀行可適當提高容忍度,採取「冷處理」的方式,避免陷入糾纏不清的尷尬境地。
最後,銀行也需正視負面輿情出現的根本原因,除積極應對外,解決和改正暴露出的問題,提升客戶體驗,成為推動銀行成長的階梯。若銀行遭遇誤解,則需擇機澄清事實,有理有節地發聲來維護公眾形象。在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銀行不要擺出「公事公辦」的冷麵孔,避免矛盾激化。
當然,要想防患於未然,銀行可以考慮采購輿情監測系統輔助進行輿情監測。進一步優化輿情管理體制。

『叄』 遭遇負面輿情應該如何處理

首先面對負面情緒需要的幾個態度是:是理智和耐心。理智自然不必多專說,看問題屬看得越透徹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耐心和忍並不相同,耐心是說對於問題的解決要有信心。而忍更多的是將事情放一放。所以理智地耐心地解決問題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負面情緒需要引導,引導意味著什麼。你可以這么做:比如你憤怒,你就要明白什麼使你憤怒,然後讓這個因素越來越清晰。然後你可以思考這是不是值得你憤怒。在進一步我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憤怒。人的情緒很奇妙很難琢磨,你很難明確說出你此時是什麼感覺但是只要你明白是什麼感覺那麼就可以進一步地引導自我了。
第三點適當發泄。有的時候我們是難以有效控制負面情緒的,如果是引導是中醫之道那麼發泄則像是速效之類的。但是發泄有原則的,發泄不能傷害健康。運動後的勞累是一種有效的緩解劑,同樣的哭泣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發泄方式。有人說哭了說明傷口開始癒合了。不一定這么有效但是還是有幫助

『肆』 企業負面輿情監測應對方案是什麼

方案主要是三點
1.及時的監測和聆聽輿情發展動態

2.精確理性分析負面輿情發展趨勢
3.關注負面輿情處理效果,創建負面輿情應對預案
此外,新輿盾還要給企業的一點建議就是可以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負面輿情預警機制

『伍』 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發現負面輿情該作哪些工作

第一,要及時上報,現在金融機構一般要求是負面零匯報機制。
第二,及時關注輿情發展情況,做出應對預案。
第三,建立統一輿情應對口徑。
第四,做好跨部門組織協調。

『陸』 面對負面輿情事件處理時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二話不說,直接刪掉。

『柒』 網路輿情應急預案怎麼做

從預警和應對角度感知這些事件的發生與發展脈絡,可以最大限度回將負面影響降低或答消除,對於爭取時間、爭取空間、爭取主動引導輿情具有重要意義。
要警惕「技術萬能」的自我安慰,著重從制度建設上解決現實問題,通過理順輿情預警機制,敏銳捕捉一些帶有傾向性或群體性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前置輿情預防關口,形成應對預案,針對各種類型的危機事件,制定比較詳盡的判斷標准和預警方案。
在預判輿情信息變化的基本特徵基礎上,分析其態勢,預測其走向,及時預警並提出引導處置輿情的對策建議,更好地落實各項工作。新浪輿情通提供一站式輿情監測服務,為客戶節約時間和人力。

『捌』 金融機構擠兌風波輿情處置方案

當前,金融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但金融機構社會聲譽、公眾評價上卻時常陷入負面境地。這一方面是由於金融機構直接面向民眾,其經營水平與金融消費者期待之間存在落差;另一方面與媒體在市場壓力之下的傾向性監督有關。市場化經營壓力促使媒體積極開展輿論監督,為百姓代言,但輿論監督時常面臨的種種風險(行政干預、法律訴訟、暴力阻撓等)也使媒體傾向選擇"安全"的監督對象。金融機構社會關注度高,又普遍重視聲譽成本,於是新聞媒體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批評和監督就愈發密集。
金融輿情的擴大——網民的情緒傾向。《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60%人為30歲以下,他們表達意見往往帶有情緒性和隨意性。金融輿情多涉及公眾利益,容易引發貧富差距等聯想,造成話題被不斷炒熱,如不久前因銀行年報披露而引發的銀行"暴利"問題。
金融輿情的傳播規律——快速出現,迅速消退,常有反復。網路輿情來得快,可能因為一個帖子、一篇報道而突然形成焦點,但也退得快,網路熱點層出不窮。不過有的金融輿情在平息後,會在某一時刻再次因為新的由頭而爆發,如近年來銀行收費問題,就幾度出現、幾度平息而又幾度風波再起。
面對這樣的輿情現狀和特點,金融機構如何及時回應,成為關鍵。

解決方案

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之金融輿情綜合解決方案通過融合最新的海量網路信息搜集、處理、存貯、全文檢索、中文處理和文本挖掘技術,可以7×24小時實時監控成千上萬的新聞、論壇、博客、微博的最新輿情信息,幫助用戶及時、全面、准確地掌握網路動態,了解自身的網路形象、提高自身的公關應變能力和重大事件處置能力。主要功能包括:
及時全面:高並發、分布式的爬蟲技術,確保金融行業信息採集全面與及時。
專業服務:專業的數據分析與技術支持團隊,適應金融行業事件信息的隨機性、突發性、高並發的特點,隨時解決用戶所需。
省時省力:內置數萬個較高影響力的重點網站,提供優先採集機制。
更加精準:獨有的關鍵詞與去重技術,使採集到的數據更為精準。
超強分析能力:強大圖表分析,動態提供各種業務數據,使金融行業用戶使用更直觀、更便捷。
應用領域:金融行業。

『玖』 P2P平台遇到負面輿情是怎麼做的

樂思軟體認為,不管是p2p還是普通的企業,遇到負面輿情都應該這么做:

1、督促實體部門盡快查清事件真相,更要擠壓謠言的輿論空間。輿情發生、發酵初期,各種信息爆料會不斷地出現在輿論場上,有的為真,有的半真半假,有的乾脆全是假的。事實上,這個時期因受真實信息還在調查的客觀條件限制,使得權威信息在這個窗口期處於缺位狀態,不能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度,導致這個時期內公眾更容易接受謠言的灌輸。可以想像,一旦假信息占據了輿論主流,真實信息就會不斷的被邊緣化,輿情處置陷入被動。那麼在這個時期,除了督促實體部門盡快查清事件原委外,更要打擊謠言、積擠壓其輿論空間,以確保後續真實信息能夠順利地佔據輿論主流。

2、官方權威發布,搶占輿論話語權。進入第二階段意味著輿情將進入傳播擴散期,這個時候傳播「誰」的信息就成了輿情處置能否成功的關鍵,選擇傳播官方權威聲音還是選擇傳播所謂「網帖」、「網曝」就會對輿情後續走向產生巨大影響,如果這個時期,官方權威聲音缺位或失聲,很容易使得媒體、自媒體賬號採用「網帖」、「網曝」的內容,從而使得輿情信息傳播充滿不確定性,這個時候具有政務屬性的政務官微理應扮演好自身權威發布的職責定位,及時發聲,將輿論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3、針對性地邀請媒體、時評人一起見證事件真相,開展評論解讀。不在具體事件所屬地的媒體發表涉事評論,往往會因信息溝通不足、事實了解不全而發表偏向性評論。這時候,輿情處置應力邀本地媒體、有意向采訪的媒體、部分秉持理性觀念的時評人參與,撰寫基於真實情況的客觀評論,將事情「講清楚」、「講明白」。

4、對營銷、利益相關者要進行干預。如果輿情發展到這個階段,事實上對本地的負面影響已基本無可挽回,但這並不是說,可以任其發展,因為在這個時期若對一些無底線的輿情營銷干預不力,就會在各地不斷出現與此輿情相關的 「輿情搭車」現象。這個時期,就需要對其中利用輿情熱點進行惡意營銷的賬號及維護者進行有效干預,干預手段也有很多,例如舉報、打擊、管控等。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負面輿情應急預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