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遠東第一大金融中心上海

遠東第一大金融中心上海

發布時間:2021-02-02 03:15:08

⑴ 內地第一金融中心上海還是北京

金融中心應該是香港啊。
不過,上海作為國內金融中心已經具備了多方面的回條件。兩大股市交答易所,三大期貨交易都有設在上海的一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已在上海掛牌,央行也在這里設立了上海總部。此外,包括貨幣市場、黃金市場等方面上海的實力目前在中國均居於首位。因此,上海要建金融中心,從自身條件來說在內地排名當居首位,優勢明顯。

⑵ 上海本來不起眼,是怎麼逆襲成為遠東第一大商埠的

因為上海的近代時候成為了我國重要的港口城市,清末時期西方各國來到上海地區設立了租界,在當地進行了金融發展,上海很快就成為了遠東第一大都市,也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金融中心,影響力是非常大的,近幾年來上海的現代化發展同樣也是非常迅速。

可以說近代的上海,也是一座冒險家的樂園,上海灘的風雲往事,民國的黃包車,歌舞廳,一個個弄堂都是老上海文化的代表了,雖然因為建國了以後,上海從金融產業變成了工業城市,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當浦東新區設立了以後,上海再次崛起,如今的上海已經成了東亞的門面城市,未來的潛力也是相當不錯的。

⑶ 為什麼說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

上海和北京 上海1949年以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之冠。當時的上海雲集了亞洲最大的交易所、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中央四大行的總部、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銀行如北四行、南三行的總部及不計其數的保險、信託公司的總部等。此外當時的上海還雲集了亞洲最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的遠東分行,大量今天的金融巨頭與老上海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然而到1952年底,外資金融機構基本撤離上海而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也已經銳減至60餘家。從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經過陣痛後的上海,如今涅槃重生。上海的經濟總量位居大中華區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達到1.49萬億人民幣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國各省區及直轄市首位。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中心,在全球證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僅次於同處紐約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超越倫敦和東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貨市場中心,僅次於芝加哥,並同時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場中心行列。上海還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和第二大鑽石現貨交易中心。上海是世界第一大港,2010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906.90萬標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的金融業經濟總 量居全國第一。上海的私人銀行總部數居全國第一,工行、交行、農行以及絕大多數外資銀行均選擇上海作為私人銀行總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總額佔全國四分之一以上全額外人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場完備度居全國第一。上海外資銀行境內總部數量約佔全國三分之二,資產佔全國外資銀行85%,上海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境內總部約佔全國七分之五,此外中國六成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與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總部位於上海。上海吸納到的海歸人才的數量同樣位居國內 第一,全國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歸人才選擇到上海工作創業。亞洲第一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也坐落於上海。上海吸收外資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強企業尤其是第三產業高端領域的跨國巨頭都選擇將亞太或中國總部設在上海如花旗集團、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黑石集團、路易威登、德勤、英特爾、GE、麥肯錫、RBS、巴黎銀行、AIG、普華永道、渣打銀行、安永、香奈兒、安聯、迪士尼等。</SPAN></SPAN></p> 北京是綜合性產業城市 。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2009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186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人均GDP達到67,612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18.3億,2743.1億和9004.5億元,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8%。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2008年增長8.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長11.5%。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9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5309.9億元,比上年增長15.7%。2009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0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完成全年財政收入增長10%的任務目標。城鎮、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3.2%和32.4%,比上年下降0.6個和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居住水平繼續提高。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標准,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國家金融宏觀調控部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金融業巨頭——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北京。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壽等全國性保險公司總部均設在北京,北京同時還聚集了大部分國有大型企業總部,其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中國聯通等企業。大量境外跨國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國地區總部,如殼牌、摩根大通、微軟、惠普、三星、IBM、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德意志銀行等。北京市商業總體布局形成多處有較大規模、有良好購物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商業文化中心。著名的商業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單、前門,新興的以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和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為中心的北京商務中心區、金融街、亮馬橋、麗澤商務區等。以電子產品為聞名的中關村、上地;以古玩聞名的潘家園;以經營服裝聞名的動物園、大紅門商業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傳統商鋪,有眾多代表百年不變的傳統文化的特色獨樹一幟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北京是全球第六大零售城市,居內地之首;零售業國際化程度列世界第六,內地之首

⑷ 中國上海陸家嘴是世界三大中心商務區之一,深圳會不會取代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金融中心

沒有了香港,深圳才有可能爭取這個老三吧

⑸ 上海最大的金融中心

陸家嘴是上海新崛起的金融貿易中心,與享譽中外的遠東金融中心———外灘金融街回一江之隔,高樓答林立,名企雲集.據不完全統計,陸家嘴地區已吸引100多家中外銀行和金融機構,350多家中外金融貿易服務企業,1000多家各類現代中介服務機構所以應該是在陸家嘴

⑹ 上海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中國眾多的一線城市都比較有實力,上海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

第三,上海擁有規模龐大的金融機構。

上海有數量眾多的金融市場體系,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票據業務中心等等類型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上海是我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最大聚集地,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上海不僅是大陸金融產品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還匯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場種類。隨著上海金融市場的規模日益擴大,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⑺ 上海能否在成為遠東第一金融中心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⑻ 據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很牛逼,是亞洲的金融中心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僅次於東京的遠東第二大城市。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說法,我可以告訴你,當時,好萊塢的大片,在美上市後三天之內就會出現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開放到今天,你能學到和看到的幾乎所有現代營銷和廣告手法在那時的上海都可以找到。尤為讓我感佩的是,翻看當時民族企業的廣告創意,你會發現,其實我們中國人對市場經濟一點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經在激烈競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外,當時上海的繁榮與租界有很大的關系,再次就不多作舉例了,你可以搜索一下,從某個層面上說,租界的繁榮在上海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至於1樓那位說的上海那時的牛都是靠外國人,這是毫無依據可言的。樓主可以去上海圖書館或者上海檔案館查閱當時的一些史料就明白了。其實上海的租界與《南京條約》簽訂後的開埠是有直接聯系的,而開埠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租界和移民的繁榮,這些關系都是相輔相成的。
繼續回1樓,香港如今的繁榮與上海有著非常大的關系。49年解放後,老蔣捲走中國百分之八十的硬通貨。而從這時開始,上海人開始了移民香港的浪潮。第一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席執行官董建華、現任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上海青幫掌門人杜月笙、著名女作家張愛玲、中信集團主席榮智健家族、娛樂圈教父邵逸夫、香港娛樂圈阿姐汪明荃、著名主持人沈殿霞等人均是上海發家後去香港發展的。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遠東巴黎」的美譽,也因此經常被報刊雜志特別加上一個「大」字,即「大上海」來形容上海在當時國際舞台上的重要程度。聽我外婆聊過一些往事,據說當年的香港仍處在發展低潮,許多香港有識之士都渴望有朝一日將香港打造成如上海一般繁華,故當地報紙也曾將香港形容為「小上海」 來勉勵公眾。
在這之後的另一波移民潮則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得益於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國門打開的同時也讓國人進一步領略到了香港高速發展的魅力所在,而上海則因受困於「文革」等客觀因素,和香港的差距在六七十年代加速拉大,昔日有著「遠東巴黎」美譽的「大上海」,在改革開放初期只能面對香港已如磐石般穩固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望塵莫及。

再補充一篇轉的文章,供各位參考:
中央政府於3月25日透過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對全世界宣布:當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會議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距離北京對外正式宣布建設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定後不到半個月時間,中央政府於4月8日授權新華社發文,宣布將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列為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城市。
香港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當晚即透過媒體為港人打氣,稱其相信中央政府另有打算,香港也會積極准備,希望成為內地以外首個配合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地區。曾特首的此番及時回應在香港市民看來意在向中央討政策,力求保住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面對現實,如今的上海就金融中心地位而言依然無法同香港對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性相提並論,甚至還不如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被譽為「遠東巴黎」的全盛時代,這其中有主觀因素,比如近幾年人才外流的嚴重性已經達到了幾乎無可救葯的地步。在上海著名的高等學府復旦大學內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最優秀的畢業生去了美國,第二等的去了香港,哪也去不了的留在大學讀研,然後教書。
客觀上來講,中國央行和外匯監管部門對人民幣兌換的嚴格管控也在很大程度上讓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夢想更像是一句高喊的口號,至少目前看來沒有太大實際用途,就連前些日子載我去中環開會的香港的士司機都知道,哪天人民幣自由兌換,上海哪天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金融中心。
也正是基於這個最根本的判斷,不少經濟學家在獲悉中國國務院有關2020年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決議通過之後紛紛興奮地提出這樣一個逆向思維的結論: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自由兌換,2020年之前有戲!

⑼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嗎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僅次於東京的遠東第二大城市。

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說法,我可以告訴你,當時,好萊塢的大片,在美上市後三天之內就會出現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開放到今天,你能學到和看到的幾乎所有現代營銷和廣告手法在那時的上海都可以找到。

尤為讓我感佩的是,翻看當時民族企業的廣告創意,你會發現,其實我們中國人對市場經濟一點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經在激烈競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⑽ 上海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曾經是世界第四,亞洲第一大城市嗎

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版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第一權。它解放前不是世界第四大。
現在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貨交易中心,僅次於芝加哥;全球最大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鑽石現貨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

閱讀全文

與遠東第一大金融中心上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
信誠滬深300分級母基金 瀏覽:740
格力理財 瀏覽:978
sml理財 瀏覽:129
水杉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64
國投瑞銀核l心基金 瀏覽:584
黃金2007年價格查詢 瀏覽:707
現在還能買理財產品嗎 瀏覽:82
2019年4月19號黃金價格 瀏覽:670
理財師工具 瀏覽:857
人民幣日元元匯率走勢 瀏覽:350
個人創業貼息貸款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