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看待2018年的金融行業發展現狀
2018年金融行業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年,優質平台將展現更強勁的發展勢頭,整回個行業將走向良性發展新答階段。像乾道集團等一批擁抱監管、合規發展的企業,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宗旨,以更加專業、規范的姿態,守護客戶財產安全,助力客戶資產增值。
Ⅱ 你認為2018到2020年之間的金融危機概率有多大
我認為概率抄為75%。
理由;襲1、88年,98年,08年都發生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時間規律是十年一次,2018到2020年之間這個期間,正值發生危機的時間節點中。
2、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貿易摩擦,加劇了金融危機的發生概率。美國近期的減稅和支出舉措,可能在2020年起引發更大風險。貿易摩擦將使得美國經濟未來2年迎來衰退,同時拖慢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3、發展中國家貨幣也在承受壓力,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已從最高點明顯快速下跌了。世界性金融動盪加劇。
Ⅲ 2018年金融業以及製造業(很多行業都下滑)都特別難過,為何中國的GDP卻還是保持高速增長
你說的「難過」與復GDP是兩個制概念。首先,製造業只要開門營業生產,就會製造出商品,而製造出商品就創造了GDP。而「難過」的實質或核心是企業利潤少。若沒有利潤,企業雖然創造出了GDP,但日子就難過,不過只要不大量虧損,從經濟學的意義上,維持下去是完全可以的,只不過老闆口袋裡的利潤沒有增加。
Ⅳ 中國金融業現狀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國有銀行、 國有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因素。 但三資企業及股份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因素未變; 外資也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大, 而且大多是長期投資,外商不會輕易放棄。
因此推斷, 中國在三五年內不會出現類似東亞其它國家那樣的金融危機。但是, 真正的危險是在三五年之後, 當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的壓力, 對他們的經濟及金融體制進行全面開放,徹底改革, 建立起與國際完全接軌的先進體系以後, 將會對中國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如在二戰之後, 美國接管日本及德國,輸入美國的經濟體制, 使日本和德國的經濟較快地發展起來, 而將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中國漸漸拋在後面。 因此,中國必須抓住各國在金融風暴後進入調整期的有利時機, 盡快改革金融和外匯管理體制,改善銀行服務, 進一步提高出口競爭力,吸引外資紮根中國, 使中國的經濟保持實際高質量的調整增長。因為要真正避免危機, 就必須保證基本經濟因素的健康。
中國要維持一種實際高質量的高速增長, 就必須打破過去的傳統發展模式,即:發展經濟—銀行增加貸款— 國有企業—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大陸的經濟, 已經形成兩個不同的部分,一個是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部分; 另一個則為三資企業、股份制企業部分。 後者在近五六年內得益於先進制度與優惠的政策,發展相當迅速。 由於外資進入中國後,在中國最先進的地區引進最先進的技術、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與世界經濟相接軌的企業。 三資企業與一些股份制企業成為中國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源泉。 現在中國正進入一個關鍵時刻。 隨著一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完成,中國投資環境的「硬體」 部分逐漸完善起來,中國現在吸引外資的外部條件越來越好。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是勞動力最便宜、土地(用於發展製造業基地) 最多、市場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現在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是什麼,就是中國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沒效,不在於降低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國有沒有市場,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實物成本不一樣。實物成本,如勞動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資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據一個國家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但「交易成本」 卻是一個人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時,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慮, 但最終成功與否,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體現在政府、會計、法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服務方面, 整個都跟不上。政府部門有重重人為的障礙要打通, 銀行和律師根本不能適應面向國際市場經濟的需要, 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市場的「交易成本」。 外國投資者很想來中國投資,但他們都感到來中國投資不容易, 故爾採取了一種觀望的態度。中國市場高額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於金融服務中。 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金融業的問題。因此, 建議中國在現階段採取一種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開放政策, 包括向外國銀行開放貸款業務,允許三資企業運用美元進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國投資者看到中國有決心開放金融業,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開放風險。
Ⅳ 2018年發生金融危機了嗎
1、金融危機隨時都可能發生,這次應該是美國股市或者債務危機。
2、歐美日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在經濟危機中,並持續加重,各國不得不消耗巨大資源以維持經濟的運行。金融危機等沖擊只是加劇經濟危機的一種方式。
3、各國拯救危機的資源到現在已經基本耗盡,再次發生大危機時,將難以拯救。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每次危機都可能演變成大災難。
以上3點判斷,是根據經濟大興衰規律和世界各國實際情況得出,簡單分析如下:
利潤是經濟運行的動力,當利潤率高於投資者最低期望盈利率時,投資和生產活躍,經濟繁榮;反之,則投資下降,經濟危機,乃至大蕭條。
根據《利潤的來源與經濟大興衰,及世界經濟形勢》的分析,利潤來源公式如下。
利潤 = 投資者消費 + 經濟增長 + 政府赤字 + 工人赤字 + 國外利潤 + 短期利潤
戰後初期,資本的毀滅和分散,甚至重新分配,使投資者自身消費與其資本形成高比例,加上經濟恢復性高增長,使投資者自身消費和經濟增長形成高的正常利潤率,從而促進經濟繁榮。
但隨著經濟增長率下降、資本重新積累和集中兼並,正常利潤率下降,當低於投資者最低期望盈利率時(簡稱正常利潤率不足),整體投資下降,經濟危機發生。這是經濟發展的分水嶺,對應歐美日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經濟危機發生之後,經濟增長不會回到高增長,集中的資本也不會重新分散或分配,甚至因危機更趨集中。因此,正常利潤率不僅不會回升,而且還會繼續下降。
投資者為了獲取期望的利潤率,或政府為了穩定投資和經濟,只能以非正常利潤彌補正常利潤的不足。主要是工人和政府赤字。
由於投資者的利潤每年都持續需要,因此,彌補利潤不足的非投資者虧損,也必須持續存在,最終導致家庭債務和政府債務持續增加
Ⅵ 誰能從國際金融角度預測下2015-2018年黃金價格走勢
建議索要發票看抄發票品襲名
最近一周黃金漲股票跌
2014年12月16日交易價到240元左右,黃金首飾285元左右,投資黃金250元,回收220元,典當行回收價格只有210元以下,投資有風險從業需謹慎,如需查詢詳細品牌價格可追問核實;
謹防類似「興邦」案和黃金佳非法集資廣告
鄙視廣告,鄙視某些助紂為虐的知道管理員
Ⅶ 分析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狀況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金融領域的科技應用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金融電子化、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第三階段金融科技強調利用前沿技術變革業務流程,推動業務創新,突出在大規模場景下的自動化和精細化運行。
Ⅷ 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
目前沒有一個單一的直接的標准來衡量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但是間接的指標有很多。比如:海外人民幣的存量,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海外人民幣金融產品的成熟度,海外對人民幣資產的接受程度等等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2014年11月9日,俄羅斯外貿銀行行長安德烈·科斯京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致力於把人民幣變成國際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俄羅斯對此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