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公司與發展中國國家的相關投資

國際金融公司與發展中國國家的相關投資

發布時間:2021-02-03 23:43:57

Ⅰ 國際金融公司投資范圍

國際金融公司在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私營部門擁有主要產權的企業都有投資。回 在2005財年,國答際金融公司投資於67個國家的236個項目,范圍覆蓋所有發展中地區: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東亞與太平洋
南亞
歐洲與中亞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
中東與北非

Ⅱ 結合目前國際和國內宏觀經濟背景 談金融投資的機會或風險

當前全球金復融危機,導致了全球的經濟制危機,這種結果就是金融資產或實物資產都都大幅降價,如股市下跌很大,大宗貨物價格也下跌很大,對一般投資人和投資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個購買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的最好時機,這就是投資機會。
風險就是購買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後,由於經濟下滑可能繼續,使你購買的資產的價格還會繼續下降,那你就受到了損失。不過我認為,中國的經濟下滑最遲明年就已經到底了,而且國家出台了這么多救經濟的政策,經濟應該不會再惡化到哪兒去了,這樣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的價格也基本上是處於底部區域了。所以現在投資應該說機會大於風險,收益大於損失。

Ⅲ 國際金融公司的相關投資

中國目前是國際金融公司投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在2006財政年度單年,國際金內融公司共向容24個項目承諾投資638億美元。從1985年批准第一個項目起,至2006年6月30日止,國際金融公司在中國共投資了115個項目,並為這些項目提供了28.6億美元的資金,其中,22.4億美元為自有資金,6.25億美元來自銀團中的其它銀行。
國際金融公司在中國投資的重點是:
鼓勵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中國本土私營部門的發展。
投資金融行業,發展具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使其能達到國際通行的公司治理機制和運營的標准。
支持中國西部和內陸省份的發展。
促進基礎設施、社會服務和環境產業的私營投資。
私營部門已成為中國經濟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國際金融公司積極尋求時機,為那些目前只能獲得投資機構有限支持的本土私營企業提供融資。
國際金融公司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可以減輕國企改革帶來的壓力。
中國對金融行業的開放將為國際金融公司進一步支持具有商業可行性的私營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和保險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Ⅳ 國際金融公司的融資範例

能源效率行業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中,國際金融公司將向中國參加該項目的銀行,提供投資額最多為 5000萬美元的風險分擔機制,以便支持總貸款額為1.15億美元的能源效率項目。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將在促進能源效率、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及推動中國中小企業貸款方面產生巨大的發展影響。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獲得了全球環境基金1650萬美元、及芬蘭貿易工業部300萬美元的贈款支持。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希望能最終達成如下目標:
1.支持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一五計劃中,關於能源效率及環境保護的戰略重點;
2. 按商業原則運營;
3. 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和風險分擔機制,促進能效設備的使用;
4. 與公用設施公司、銀行和能效設備供應商結成合作夥伴關系,來實施該項目;
5. 積極解決目前能源效率行業存在的市場推廣和融資障礙;
6. 支持政府加速推廣使用天然氣的戰略。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第一次將公用事業公司、能效設備提供商、及銀行三方集合在一起,為推廣能源效率項目,創建了新型的融資模式。通過這一項目,國際金融公司將支持總額超過1.5億美元的能效項目的融資,並從而導致500 萬- 10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
金融市場業
(1)熊貓債券
2005年10月,國際金融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首此發行本國貨幣的熊貓債券,該支11.3億元人民幣、期限為10年的債券是在銀行間市場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國際金融公司將債券收益向廣州發展實業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公司及北京和睦家醫院進行了融資。
國際金融公司此次債券的發行,標准著中國人民幣債券市場已經開始向國際金融機構開放。此次發行還為未來高信用等級的發行人發行人民幣債券起到了示範作用,它還將幫助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國際金融公司的人民幣債券發行說明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又往前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它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非政府債券市場的發展,從而增加私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此次債券發行也使國際金融公司獲得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幫助那些需要本國貨幣融資的、質量較好的國內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杭州聯合銀行
2006年,國際金融公司購買了杭州聯合銀行5%的股權,是外資入股中國農村合作銀行的第一例。這一創新項目將為中國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重組提供有價值的、第一手的實踐經驗。 國際金融公司把其投資於中國金融機構的精深經驗用於這次富有開創性的項目中。國際金融公司的技術援助基金將支持省級農村合作體系的改革。國際金融公司還將委派一名富有國內和國際銀行經驗的高級銀行管理人員,作為杭州聯合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就杭州聯合銀行的管理和現代化金融機構的建設提供建議。
農村信用合作體系的改革對於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脫貧有著深遠的意義。這個項目的目的在於為中國的農業合作銀行樹立一個標尺。國際金融公司將致力於幫助杭州聯合銀行在公司治理、風險揭示、環境以及社會責任方面達到一個較高的標准。這樣,他們在中國的農村金融改革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農業行業
北方安德利濃縮蘋果汁公司
繼 2005年國際金融公司向北方安德利濃縮蘋果汁公司提供1500萬美元貸款後,國際金融公司又於2006年向其提供了450萬美元的股本投資。北方安德利於1996年在山東成立,並繼而迅速成長為中國和世界濃縮蘋果汁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德生產商和出口商。國際金融公司的貸款將幫助北方安德利公司完成其全國主要生產基地生產設施的擴建,尤其是位於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生產基地的擴建。這與中國政府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一致。該項投資還將幫助北方安德利提高生產效率、將生產能力提高到年加工100萬噸蘋果的水平。國際金融公司的資金還將幫助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並最終使約200萬農民直接從北方安德利公司對蘋果的生產加工而受益。
為了幫助北方安德利公司擴大其對當地農民的支持,國際金融公司還將提供一個為期三年、總金額為75萬美元的供應鏈技術援助項目。該技援項目將提倡在中國的蘋果生產過程中採用改善蘋果種植地的管理、加強工人生產中的健康和衛生條件等好的農業生產習慣,減少農用化學品對環境的污染,並降低固體和液體廢物的排放。技術援助項目將為北方安德利引入蘋果可追溯供應鏈系統,使其產品質量能夠達到國際食品生產商所期望的標准。
基礎設施
2006年,國際金融公司向雲南中大鹽津發電有限公司提供了2200萬美元的長期貸款。國際金融公司與DEG、Proparco公司及FE全球和亞洲清潔能源公司一起合作,共同支持位於中國雲南省境內白水河上總裝機容量為7.8萬千瓦的三座徑流式發電站的建設和運營。雲南中大現有6座小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5萬千瓦,均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境內。該項目的主要發起人是浙江中大三川水電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位於浙江杭州,是一家開發、擁有和運營中國小型水電資產的國內控股公司。
這是IFC首次投資於中國欠發達的西部省份-雲南省,它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由於項目將消耗大量的物資和服務,因此它將極大地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本項目還將產生示範作用,希望能籍此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到雲南和其他西部省進行投資。
本項目的建設還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政府開發水電資源以取代火力發電的政策。該項目在30年的運營期內,預計每年可以提供大約3.8億千瓦清潔能源,從而緩解中國南方電力短缺的問題,並預計能夠減少800萬噸的溫室氣體的排放。

Ⅳ 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金融投資的區別

直接投資(FDI)是指以各種混業、合資、獨資等形式直接進入他國進行生產的貿易活動。
間接投資(FII)是指以購買他國金融證券(如股票、債券、衍生金融工具)等對別國涉及的投資行為。
哪裡有能帶來足夠的利潤的投資機會,資本就有向哪裡流動的趨勢,當這樣的機會出現在海外時,國際投資的發生就順理成章。像國內投資分為直接和間接一樣,國際直接投資也有這樣的分法:把錢交給別人使用然後拿利息的間接投資,自己管理資本、自己控制項目運作以賺取利潤的直接投資。
逐利的本性決定了資本擴張的必然。在自由競爭時期,資本主義擴張的主要手段是「商品輸出」,但作為掠奪資源輸出商品之輔助的對外投資也是新興資產階級熱衷的活動。它可以追溯到18世紀時期東印度公司、哈德遜灣公司等為進行掠奪性貿易而在殖民地進行的各種投資活動。到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過剩資本」的大量出現使得國際投資(尤其是以借貸為主的間接投資活動)大張旗鼓地展開,並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帶到文明世界的每個角落。
二戰後,這種產業資本的跨國流動得到了更迅猛的發展,並表現出與傳統的資本流動迥然不同的特點。首先,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直接投資對國外企業控制權的要求。直接投資既全部或部分的擁有國外企業,又直接或間接的經營國外企業。而間接投資則很少涉及到這一問題。第二,從資本移動的形式上看,直接投資不只是單純貨幣形態的資本轉移,而是貨幣資本、技術設備、經營管理知識和經驗等經驗資源在國際間的一攬子轉移。第三,直接投資具有實體性,它一般通過投資主體在國外創設獨資、合資、合作等生產經營性企業得以實現;而間接投資則通過投資主體購買有價證券或發放貸款等方式進行,投資者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過買賣有價證券賺取差價,其投資具有虛擬性。最後,由於直接投資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投資回報與投資項目的生命周期、企業經營狀況密切相關,通常周期較長,風險較大;而間接投資則更具流動性,風險也相對要小。
傳統的資本流動理論對這種日益流行的海外直接投資也越來越沒有解釋力。直接投資並不絕對的取決於東道國的利率水平,而且很多情況下東道國的利率並不高於母國利率。海默是最早注意到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之不同的西方學者,並開創性地提出了大型跨國企業之所以熱衷於海外直接投資乃其擁有東道國企業無法比擬的壟斷優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他們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壟斷優勢,實現利潤最大化。英國學者伯克雷和凱森從內部化的角度解釋了這種直接投資行為,他們認為,海外直接投資是跨國公司為克服海外市場的不完全性(由於政府管制、信息缺失和不對稱、壟斷的市場結構等造成)而進行的內部化行為。鄧寧的折衷理論是有關FDI理論的集大成者,他認為FDI的進行取決於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以及區位優勢三方面因素。

Ⅵ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是 做什麼的 !!

太牛x了! 中國最牛的投資銀行 ,中國金融學子的夢想之地
據說普通員工年薪100萬~

Ⅶ 摩根士丹利在中國投資的公司是叫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嗎聽說投資總部在北京!請問在北京哪啊

中國國金不了解啊~·~ 但是mogan stanley在北京有公司啊確實~·`~ 可以去試試~·~

Ⅷ 中國與國際金融業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國際化 中國金融業發展和改革(下)

編者按: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改革與創新。金文撰寫的《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國際化》一文,從歷史的角度,全面闡述了金融業的起源發展,以及在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國際化的大趨勢之下,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讀後引人深思。人民網天津視窗將持續報道該文章。以下為在《新金融觀察》第三十八期上刊載的「二十二、中國金融業發展和改革(下)」部分: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集中、統一、單一的金融體系,中國人民銀行集管理職能與運營責任於一身,負責貨幣管理和信貸運營。除此之外,沒有信貸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也沒有建立人民幣價格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貨幣體系。改革開放以後,國家發揮金融現代經濟核心作用,支持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支持金融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對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實施分業監管,積極發展信貸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業發展和金融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中得到持續發展。

獨立統一的貨幣體系建設

新中國高度重視貨幣體系建設。統一發行人民幣,迅速完成幣制改革,確立人民幣作為獨立的統一的國家貨幣地位;合理確定本幣價格及其利率水平,合理確定外匯價格及其匯率水平;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逐步開發人民幣的貨幣職能;根據國家發展和國際分工需要,積極發揮人民幣的重要作用,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維護國家和平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幣發行及幣制改革。人民幣(RMB)是中國法定貨幣,為紙幣本位制貨幣,沒有法定的含金量,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職能。中國人民銀行是人民幣主管機關。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主幣共有12種面額,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人民幣取代國民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以及外國銀行發行的各種外國貨幣,結束了舊中國長期存在的幣制混亂歷史,對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和恢復發展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遺留的惡性通貨膨脹問題尚未根除,戰後物質極度匱乏,導致物價節節上漲,第一套人民幣沿用了面額巨大的主幣幣值設計。1955年,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初步勝利,物價趨於穩定,財經狀況好轉,當年3月1日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並根據經濟發展要求進行貨幣改革。主幣改為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共5種面額,以1元兌10000元的比價,發行新幣並回收舊幣,5月15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發行及同時實施的幣制改革,奠定了新中國獨立、統一、穩定的貨幣制度基礎,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第三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1999年10月1日發行第五套人民幣,建立了中國獨立統一的人民幣貨幣體系。

人民幣匯率制度發展。新中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人民幣匯率制度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年到1955年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在統一發行人民幣的基礎上,於1949年1月18日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幣匯率,建立了以本幣和利率為基礎的外匯和匯率體系。人民幣是紙幣本位貨幣,與當時美元世界貨幣的金匯兌本位制沒有直接聯系,因此不能按照貨幣的黃金平價確定人民幣價值及其匯率,只能採用物價對比法換算人民幣的匯率。新中國成立初期通貨膨脹嚴重,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由1949年1月18日的80元(第一套人民幣),調至1950年3月13日的42000元(第一套人民幣),再調至1952年12月的26170元(第一套人民幣)。這一時期,中國對外貿易數量很少,對外貿易主體是私營企業。第二階段,1955年到1972年的固定匯率制度。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對外貿易主體改為國營企業,主要產品和貿易價格納入國家計劃,國家參照各國本幣的匯率,確定人民幣匯率,並使之與物價脫鉤。1956年和1972年兩個時點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分別為2.46元(幣制改革後的新幣,下同)和2.24元。第三階段,1973年至1980年的一攬子貨幣加權平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又發生了嚴重的國際石油危機,很多國家將固定匯率制改為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匯率頻繁調整,並改用一攬子貨幣加權平均的匯價,作為人民幣匯價調整變動的依據。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由1973年的1.98元變為1980年的1.49元。自新中國成立起至1980年,中國主要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對內高度集權,對外高度封閉,國際貿易總量很小,國家外匯儲備很少,適時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制度,不斷調整人民幣匯率,促進了國民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改革開放之後至1996年之前,國家對匯率制度進行了幾次改革。第一階段,1980年到1984年的雙重匯率制度。1979年,中國推行外貿管理體制改革,對外貿易由計劃管理改為市場競爭,同時開始實行雙重匯率制度,作為以市場手段管理外匯的制度試驗。國家除規定官方外匯牌價之外,還規定出口結匯和進口用匯指標,以多結匯和少用匯的指標余額,適用於市場外匯價,官方外匯牌價和市場外匯價兌美元的匯率,分別為1.50元和2.80元。第二階段,1985年到1990年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推行人民幣雙重匯率制度,對內加重了部分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對外造成了國際上的指責和非議。1985年1月,國家取消雙重匯率制度,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定為2.80元。但此前實行的雙重匯率制度已經打開了市場外匯價的人民幣價格的匯率市場發現機制,重新恢復的單一匯率制不僅未能消除已經形成的市場外匯價,反而加劇了官方外匯牌價與市場外匯價的市差和價差,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制度。第三階段,1991年到1994年實行匯率並軌制度。1991年,開始實行有管理的人民幣匯率浮動制度,國家參照國際外匯市場情況,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地調整。1994年推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國家將官方外匯牌價和市場外匯價兌1美元的匯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元和8.70元,統一定為1994年1月1日的8.70元,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直至2004年年底,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穩定在8.30元左右。

人民幣經常賬戶項目可兌換。1994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後,國家進一步深化外匯制度改革,1996年4月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旨在消除經常賬戶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不再限制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制度,當年12月1日實現了人民幣經常賬戶項目的可兌換。主要的政策制度措施是:消除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供匯范圍,提高供匯標准,允許中國居民境內的合法資產收益以及駐華機構和來華人員的合法人民幣收入換成外匯匯出;廢除企業外匯留成和外匯上繳制度,由銀行結匯售匯,取消境內的外幣計價結算,廢除外匯券,禁止外幣在境內流通;外商投資企業經常性用匯納入銀行結匯售匯體系,可保留一定比例的外匯收入,允許在華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辦理結套匯等業務,取消經常項目匯兌限制;取消外匯收支指令性計劃,建立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國家對外匯和國際收支進行宏觀調控,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提高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繼續調整完善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政策,包括降低出口產品退稅平均稅率,支持企業在國外投資;國際金融機構可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跨國公司可以集中操作外匯資源;提高個人出國(境)換匯限額,移民和非居民的國內資產可以兌換外匯出境;放寬外匯賬戶開戶和外匯賬戶限額管理,推行經常賬戶項目可兌換便利化等。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國實施人民幣匯率改革。第一,建立人民幣匯率市場形成機制。根據中國貿易順差程度和企業國際貿易適應能力,確定人民幣匯率升值2%,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為8.11元,同時調高境內商業銀行美元、港幣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價格,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格在中間價的千分之三內浮動,人民幣兌其他貨幣的交易價格在中間價的一定幅度內浮動。第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參照國際外匯市場主要貨幣匯率,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降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中國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建立人民幣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增強匯率等經濟杠桿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理順外匯供求關系,健全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為推進資本賬戶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政策支持。自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開始至2011年4月29日,經歷了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由8.30元降到了6.49元,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累計升值率超過25%;中國的外匯儲備由8189億美元增加到30446億美元。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制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以人民幣報關並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貿易結算業務,包括進出口信用證、托收和匯款等結算方式。2009年7月先在上海等五個城市試點,2010年6月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試點,試點地區進出口量佔全國進出口總量的90%。試點地區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010年為5063億元,2011年1季度達到3603億元。建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制度,增加了國際結算的貨幣幣種選擇,降低外匯匯率風險,減少國際貿易交易成本,適應居民和非居民以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實際需求;以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使之形成了以交易為基礎的價格,增加了人民幣價格市場形成機制的參照標准,促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和完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與開放,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資源配置能力

Ⅸ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對比和區別

這個可以問 網路

Ⅹ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是一個怎樣的投資機構是正規的理財公司嗎

那你要做哪方面的理財了,這樣我才能幫你推薦合適你的理財公司!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公司與發展中國國家的相關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23信託網 瀏覽:550
三安集團安信基金 瀏覽:475
22紐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94
每日基金凈值查詢002021 瀏覽:523
零首付購房融資犯法嗎 瀏覽:612
福牌阿膠股票 瀏覽:583
國通信託股東 瀏覽:104
基金如何凈值表 瀏覽:61
諾安基金公司價值多少 瀏覽:745
融資額與股價的關系 瀏覽:296
企業融資利息 瀏覽:844
國家性融資 瀏覽:917
公募基金發售時間 瀏覽:398
融資余額東方財富 瀏覽:513
發行短期融資券利好 瀏覽:337
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 瀏覽:513
中金所國債期貨手續費 瀏覽:813
愛投資ppt 瀏覽:688
原油外匯符號 瀏覽:535
非法買賣外匯法律解釋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