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系統的階段劃分
金融系統建設階段劃分
根據系統工程的基本方法及國內有關單位從事金融電子化系統建設的經驗而進行的。金融電子化系統從計劃建設到建成投產,劃分為下述六個階段:
(1)系統起動階段;
(2)可行性研究階段;
(3)系統分析階段;
(4)系統設計階段;
(5)系統實施階段;
(6)系統投產應用階段。
根據金融電子化系統的工程規模和建設周期的長短,為了管理方便,對具體系統建設階段的劃分有時可能有些差別,如當系統規模很大時,又將系統實施階段再劃分成程序設計和系統測試兩個階段;而當系統規模很小時,又可能將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兩個階段合並。但是,系統建設所經歷的全過程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這里所述的階段劃分只是指一般而言,各部門應根據各系統的情況,在具體建設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任何系統項目的起步,通常由三種因素決定:一是領導直接批示,二是業務部門的需求經領導批准後要求執行,三是技術部門提出要求。對於前二者,領導的有關批示就是系統起動的重要文件。對於後者,技術人員應根據金融電子化系統建設的需求,選擇那些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具有生命力的系統項目,結合銀行內外環境條件實際,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全面地收集資料,在基本了解項目建設所具備的基本技術和經濟條件後,提出《項目建設書》,向領導推薦建設項目。
上級領導的有關批件或經領導批準的《項目建議書》是系統建設進行各項准備和安排計劃的依據,是系統建設的第一個必備文件。 可行性研究階段,是以系統建設的《項目建議書》或領導的有關批件為出發點,對所要建設的項目在技術上、經濟上是否可行進行的一系列科學分析,是要深入進行各種可行性論證的階段,該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對現行金融業務制度的調查和研究,探討金融電子化的方法和途徑,並估計出使用電腦的投資和將來的效益,以決定系統建設的可行性。應從技術、經濟以及營運管理等各方面提出多個可行的候選的方案,並分析各個方案的利弊,為上級管理人員的決策提出科學的依據。
可行性研究的結果必須總結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系統建設的該階段的一個重要必備文件。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應以《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依據組織有關專家進行方案論證工作,對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分析比較,落實各項假設的前提條件,決定系統建設方案,並根據該方案及其實施計劃編寫成《系統設計任務書》,作為系統建設在該階段的又一個必備文件。
系統設計任務書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正式作為系統建設的依據,可行性研究階段基本結束。應當指出,可行性研究只適用於那些無現成經驗可以借鑒或建設投資很大、非常復雜的項目。對金融行業中,國際上已普遍採用的方案,一般不再進行可行性研究,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的有關批示或經過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就可以作為下一階段——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依據。 系統分析是在系統設計任務書所確定的范圍內,根據計劃安排,對現行金融業務制度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對現行業務中各種工作流程以及處理功能給出邏輯的描述,即給出現行系統的邏輯模型;同時,從調查研究的結果分析提煉出新系統的功能需求,給出新系統功能需求的邏輯描述。這些需求除包括業務處理的各種功能外,還應包括新系統運行的硬體環境,如所需硬體環境為新增設備,還應提交一份〈計算機系統選型報告〉,供批准後訂貨用。
系統分析階段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調查分析,從邏輯上分析現行銀行制度並設計出新的系統,這一階段是整個系統建設的關鍵階段,其工作質量的好壞,將對整個系統建設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系統分析階段結束後,新系統的功能基本確定,這時必須將系統分析的結果編寫成〈系統功能說明書〉,作為系統建設的必備文件,它主要是從業務處理的角度,對系統的邏輯結構進行描述。因此,它是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共同承諾的一份文件,也是上級管理部門審查及外部協調的依據。 系統設計是為實現系統分析提出的系統功能所進行的各種技術設計工作的總稱,是設計結果產生出新系統的詳細技術設計方案。針對不同系統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系統技術設計方案可能由若干個子系統技術設計方案所組成。
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確定支持系統運行的計算機硬設備環境、原始數據的組織和輸入、輸出信息的方式和管理、標准化設計方案、資料庫系統、應用軟體系統、通訊網路、系統安全保密、主要建築物以及詳細的實施計劃等。
系統設計的結果必須總結成〈〈系統規格說明書〉〉,作為系統建設的必備文件,它從系統設計的諸方面說明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及採用的技術方法,是上級管理部門審查和協調的依據,是下階段工作的基礎性文件。
㈡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發展歷程
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先後曾出現各種進行國際金融業務的政府間國際內金融機構容。其發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爾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並響應地建立了幾個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作為實施這一國際貨幣體系的組織機構。1957年到70年代,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地區的國家為發展本地區經濟的需要,通過互助合作方式,先後建立起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如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1.起源:1930年5月國際清算銀行BIS成立。
2.發展:二戰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先後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國際經濟金融事件中協調各國的行動;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提供長期資金促進各國經濟發展。
㈢ 國際貨幣的發展經歷了哪些主要階段
一、國際金本位制度
國際金本位制度(l Gold Standard System)是最早的國際貨幣制度,大約形成於1880年末。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和國際儲備資產的貨幣制度。金本位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幣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而後兩者是削弱了的、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度。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賴以生存和得以正常運行的中心組織。該體系賦予基金組織監督、磋商和融通資金三項主要職能。即監督成員國貨幣的匯率,審批貨幣平價變更;協調各國重大金融問題,以促進國際金融合作;管理基金,為國際收支逆差成員國提供融資。
2.實行美元——黃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
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以黃金作為基礎,並把美元當作關鍵國際儲備貨幣。具體做法是:美元與黃金掛鉤,確定1盎司黃金摺合35美元的黃金官價。各國政府或是中央銀行有權可以隨時用美元向美國按官價兌換黃金。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即各國確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金平價,有義務維持對美元的固定匯率。該平價一經確認便不得隨意變更,其波動幅度要維持在貨幣平價的±1%的范圍之內。
實際上,這種雙掛鉤制度下,各國貨幣通過美元與黃金建立起了聯系,使得美元取得了等同黃金的世界貨幣地位。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貨幣制度實質上是一種以美元——黃金為基礎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其匯率制度則是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
3.規定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機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向國際收支逆差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融通,以協助其解決國際收支的困難。同時也規定了順差國也有調節其國際收支的義務。
4.取消外匯管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規定,成員國不得限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對其他成員國在經常項目下結存的本國貨幣應保證兌換,並在自由兌換的基礎上實行多邊支付。
5.設立稀缺貨幣條款
規定當某一成員國的國際收支出現持續的大量順差時,該順差國的貨幣可以被宣布為「稀缺貨幣(Scarce Currency)*」,並按逆差國的需要進行限額分配,逆差國也有權對稀缺貨幣採取臨時性的限制兌換措施。
三、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承認浮動匯率合法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認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同時存在,成員國可以自由選擇任何類型的匯率制度,但成員國的匯率政策應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管,並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商。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成員國應當根據經濟條件逐步恢復固定匯率制度。各國應盡力縮小匯率的波動幅度,避免通過操縱匯率來阻止國際收支的調整或是獲取不公平的利益。
2.推行黃金非貨幣化
廢除黃金條款,取消黃金官價,削弱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各成員國中央銀行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黃金不再作為特別提款權和各國貨幣的定值標准。取消成員國之間及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交易須用黃金清償的義務。
3.提高特別提款權(SDRs)的國際儲備地位
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使用范圍,逐步提高特別提款權的國際儲備地位,以使得特別提款權逐步取代黃金和美元而成為國際貨幣制度的主要儲備資產。規定各成員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特別提款權交易而不必事先徵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成員國之間的交易以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般賬戶中所持有的資產一律以特別提款權表示。
4.增加並調整成員國的基金份額
各成員國的基金份額由原來的292億特別提款權增加到390億特別提款權,應繳的份額也有所改變,主要是增加了石油輸出國的比重。其他發展中國家維持不變,發達國家除原西德和日本略增之外,其他各國的比重都有所降低。
5.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融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所持有黃金的六分之一(約2500萬盎司)按市價出售,用所得收入設立「信託基金」,以優惠條件向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或援助,以解決它們的國際收支困難。
㈣ (18分)19世紀末以來,國際貨幣體系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金本位制(1815一1914)、布雷頓森林體系(19
()1945年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1947年成立了關貿總協定。(4分) (2)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掌握了世界大多數黃金儲備;美元取得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或答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答出2點4分) 影響: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命脈;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造成了世界金融體系的動盪。(2分) (3)原因:歐洲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20世紀70年代的匯率動盪和通貨膨脹。(2分) 影響:歐元對美元的國際地位將構成有力挑戰。(2分) (4)世界一超多強的格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充滿活力;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加強。(答出2點4分) ㈤ 國際金融體系的簡介 國際金融體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體系,從廣義上講,其構成要素幾乎包括了整個國際金融領域回,包括:答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等。但從狹義上講,國際金融體系主要指國際間的貨幣安排,具體包括: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 ㈥ 國際金融體系經歷了三各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國際金本位制時期 ㈦ 國際金融的體系結構及主要內容 國際金融體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體系,從廣義上講,其構成要素幾乎包括了內整個國際金融領域,容包括: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等。但從狹義上講,國際金融體系主要指國際間的貨幣安排,具體包括: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 ㈧ 何為國際金融體系
國際金融體系(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是指調節各國貨幣在國際支付、結算、匯兌與轉移等方面所確定的規則、版慣例、政策、機制和組權織機構安排的總稱。國際金融體系是國際貨幣關系的集中反映,它構成了國際金融活動的總體框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各國之間的貨幣金融交往,都要受到國際金融體系的約束。 ㈨ 國際金融體系具體指什麼
根據國際著名金融專家丁大衛教授的解釋,國際金融體系是世界金融的總稱或泛稱。由於金融具有環環相扣的系統性,因此稱之為體系。具體而言,國際金融體系主要指的是國際金融市場體系和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因為金融市場具有很高的收益和風險,因此,金融市場的發展始終離不開金融監管,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與時共進的關系。例如,2008年9月15日全球爆發金融市場危機,之後,全球都在致力於金融監管體系改革。 ㈩ 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哪五個階段
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與國際金融體系階段劃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