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非標資產
非標資產的全名為非標准債權資產,更早的存在形式有信託受益權、信託貸款版、信貸資產權。近年來非標資產的存在形式不斷變化、擴充,例如今年3月底出台的銀監會8號文將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所有類信貸資產統稱為非標資產。
非標來由
非標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而銀行理財產品持有的非標資產只是銀行體系非標資產的一部分。
近年來,出於規避信貸規模管制、降低資本消耗和存貸比壓力等考慮,銀行自營資金逐步大量吃進非標資產。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伴隨銀行同業業務的擴張,銀行持有的非標資產迅速膨脹,這些非標資產本質上相當於給企業發放貸款,但通過引入過橋企業、過橋銀行後,這類資產通常處理在同業買入返售資產、應收款項類投資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會計科目。
此類非標資產通過期限錯配,給銀行帶來大量收益。銀行從同業拆借市場不斷滾動獲得短期限同業拆借資金,投入到長期限的非標資產。
B. 目前銀行開展的非標業務主要有哪些
我認為非標是相對於標准化債權而言的,比如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市場上的版主要形式包括權信託收益權、資產管理計劃等,分維度介紹下:
#資產來源#一部分是盤活存量的授信資產,如貸款、票據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對於監管層面重點關注、或限制的行業授信,如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等。
#資金來源#銀行金融同業部自有資金、金融同業資金、理財資金等。
#背景和原因#存貸比和資本充足率一直是監管的重點觀測指標,(存貸比目前已改為參考指標),股份制銀行的貸款規模受限,信貸資產的資本佔用又高,一旦超限,發行新產品和新開分行都受影響。通過非標資產實現信貸出表和間接授信,彷彿讓銀行找到了解葯,中間的監管套利在此不細說。
#前景和趨勢#先後8號文、9號文、127號文等的出台,以及人行、銀監這兩年的各種現場非現場的檢查都非常頻繁,隱性擔保和非實質性出表、買入返售非標債都相繼被叫停,不知道未來又有什麼新的產品。個人還是看好非標向標準的轉變,雖然ABS已轉為報備而非審批制,但路很長
C. 銀行非標業務是什麼
非標,既是非標准類資產。而標准化的資產,則是一般貸款、貿易融資、股權甚至大樓等。而標准化資產是有嚴格監管的,所以銀行為了規避監管,創新了非標資產融資的辦法。
D. 非標資產是什麼,怎麼理解
非標資產全抄稱非標轉化債權資產襲,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投資門檻較高,投資期限較長,在國內還未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場,以至於多數投資者對這類投資標的望而生畏,對於大眾所期望的低投資門檻、高流動性投資標的,非標資產項目顯然還難以達到。
E. 銀行理財新規的非標資產是什麼意思
非標資產就是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5)銀行非標資產互聯網金融擴展閱讀:
受限管理
1、比例上限
銀監會在2013年3月27日下發的《關於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指出,近期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或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台等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業務增長迅速。
《通知》要求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所有非標准化債權類投資,並設訂理財產品余額為35%的上限,且不得超過銀行上年度總資產的4%,新規定2013年3月27日起生效。
2、名單制管理
監管指向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理財直接或通過非銀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台等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業務迅速增長潛在的風險隱患。
針對理財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中存在之風險,銀監會重申一貫強調的「堅持資金來源運用一一對應原則」,即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應做到一一對應,做到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
「一一對應」是最重要的一條紅線。紅線之上,存量部分,即對於《通知》印發之前已投資但尚未達標的非標准化債權資產,銀監會規定,商業銀行應比照自營貸款,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要求,於2013年底前完成風險加權資產計量和資本計提。同時,增量部分,如果無法達到相關要求,商業銀行應立即停止相關業務,直至達到規定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標准化債權資產
F. 銀行非標資產與標准資產有何不同
銀監會對復非標資產的定製義是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融資等。可以看出非標資產基本上都是銀行的表外資產,這些資產的流動性較差,同時風險也很高,例如轉讓532萬元金額的委託債權就絕對不會有你轉讓同等金額股票那麼容易,這就是流動性問題。所以,非標資產和標准資產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夠在公開市場交易即場內交易,即流動性和風險。
G. 什麼是銀行非標業務
銀行業務中說的「非標業務」:即非標准化債權資產。
1、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夠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2、非標這種東西,本質就是需要融資的公司通過券商或者信託或者有資質的其他機構,把融資需求包裝成一種產品,通過產品的銷售募集資金。而產品中可能是某種收益權質押,可以是信貸資產,可以是應收賬款等等資產。
3、法律要求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所有非標准化債權類投資,並設訂理財產品余額為35%的上限,且不得超過銀行上年度總資產的4%。
4、監管指向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理財直接或通過非銀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台等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業務迅速增長潛在的風險隱患。
5、針對理財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中存在之風險,銀監會重申一貫強調的,即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標的物)應做到一一對應,做到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
6、商業銀行應向理財產品投資人充分披露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情況,包括融資客戶和項目名稱、剩餘融資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結構等。理財產品存續期內所投資的非標准化債權資產發生變更或風險狀況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應在5日內向投資人披露。
(7)銀行非標資產互聯網金融擴展閱讀
2014年以來,監管層針對「非標」業務的監管新政頻頻出台,「非標」業務一度陷入被「圍堵」的境地。2014年5月,央行[微博]和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監會還發布了《規范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兩份文件在對銀行同業業務規模上限作出規定的同時,還對同業業務作出了重新劃分,並給出了操作規范。
同年12月,銀監會就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出台徵求意見稿,要求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預期收益率型產品投資「非標」的,都應回表,提取風險撥備。
同年12月,銀監會就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出台徵求意見稿,要求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預期收益率型產品投資「非標」的,都應回表,提取風險撥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