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實質是什麼比如這次美國金融危機/次貸危機..
你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給人們最為重要的經驗是什麼?它一語中的:是中國過度生產,美國過度消費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模式的矛盾的總爆發。而造成這種模式特點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元霸權。美元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支付手段、結算工具、價值儲藏手段、計價單位可以支配整個貨幣體系。美國必定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貨幣特權」攫取鑄幣稅收入,並以此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因為它可以無限制地發行,以降低其原有價值。美國經濟學家<超級帝國主義>一書的作者邁克爾•赫德森在書中認為,這種用美元霸權不僅剝削窮國,還剝削富國中央銀行的帝國主義相對於向窮國投資獲得超額利潤的帝國主義來說,是超級帝國主義。換句話說,就是濫印鈔票,撈取錢財。聽上去道理就這么簡單明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最顯明的一個例證就是:從1985年美國簽訂「廣場協議」,美元貶值、日元升值,給日本造成損失就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其程度之烈,可見一斑。
在「全球化經濟」的旗幟下,中國過度生產,搞外向型經濟。由於其經濟發展長期依靠資源,走低工資路線,造成內需嚴重不足,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進一步尋求外需,再回過頭來壓低國內工資,形成外需越擴越大,內需越縮越小的惡性循環圈。外需比例過大,勢必把主動權交給國外。他們可以挑起國內企業的惡性競爭,獲得更低的價。在產業鏈中,我們處於製造這一最末端,只能聽命於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訂單規劃、運輸、零售等前面幾端,賺取最小比例的利潤。一有風吹草動,比如這次危機,他們就會停止采購,擱置我們的產能,使我們發生經濟動盪,進而引發危機。這次危機爆發,外需減弱,造成中國企業存貨堆積,產能過剩、工人失業,所有這一切,在內需和外需的關繫上,難道不值得我們深刻反省嗎?為此,作者在書的末尾響亮地提出了民富國強、啟動內需的口號。我們高興地看到,最近政府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民生保障緊急提上議事日程、廉租房等出台、醫改方案通過,而將公共產品市場化,銷售給居民獲取市場收益的無良做法將被停止。
此書另一個不同凡響之處還在於它以鐵一般的事實,鐵一般的邏輯證實:金融危機不是什麼美國金融監管不力,也不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消費心理習慣不一樣,而完完全全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騙局,其目的就在於騙取全世界人民的財富。為什麼鼓勵還不起債的窮人買房,在推行房貸過程中,那些加強監管的人為什麼反而遭到奚落和羞辱?美國領導人為何一再粉飾和掩蓋危機真相?林林總總的疑惑只能得出一個答案:讓全世界為美國埋單。始作俑者,正是那個被吹捧為神人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而還不起貸款的窮人只是這場騙局中可憐的道具而已。
危機爆發了,騙局卻還在繼續。全世界都虧錢了,錢到哪去了?「如果是一場自然災難,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全輸,但是如果一場災難是人為製造的,一定有潛在的大贏家,通常就是危機製造者。」(本書第57頁)「通過次級債等方式,把風險與成本轉嫁給了全世界,等金融危機過後,人們會發現,全世界對次級債等金融衍生品的購買,不僅幫助美國打造了公共住房體系,而且幫助美國擠壓了房地產中的泡沫,還承擔了擠壓泡沫的絕大部份成本和風險。」(本書第85頁)如果人們對「騙局」這一表述還有所疑惑的話,那麼作者進一步揭示了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雷曼兄弟而救貝爾斯登和AIG的內在原因:無非就是雷曼兄弟身上有著世界各地的拆借資金。而且更可惡的是,明明已經破產,還掙扎了好幾個月,拚命借錢,滿世界拉人墊背。既如此,為何要救?狼是永遠不會把吞到嘴裡的肉再吐出來的。
此書再一個不同凡響之處就在於提出了資源為王的口號。錢是什麼?無非就是物物交換的中介。美元霸權可以通過濫印鈔票,不斷貶值,攫取財富。唯有資源,是貨真價實的財富。它有二方面的含義:一個是石油、有色金屬、煤炭、森林等自然資源;一個是科技人材與知識產品。前一階段,在危機爆發前以及危機初期,全球通貨膨脹,石油漲到什麼程度?147美元!現在雖然下降回40美元上下,但這只是暫時的。從長期來看,資源價格總的是不斷上升的。其道理很簡單,就在於這些資源一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不可再生,越用越少,並且很快就用完了。可是長期以來,國外是采購礦山、儲存礦產。中國卻是賤賣礦產資源。貴州、雲南、遼寧金礦被嚴重賤賣,真是令人扼腕,痛得人心直發顫!為此,作者建議中國企業趁著這次危機,應該低價收購礦產,儲備大量商品。
摘自作者:金鼎鼎<<振聾發聵,針針見血>>
2004年的預言:我國會發生經濟危機嗎?
作者:譚根林
我國會發生經濟危機嗎?
關於經濟危機,馬克思說它的原因是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性之間的矛盾。從制度上講,我國已經實行了私有制,因此,我國已經有經濟危機存在的基礎。從我國的經濟實踐來看。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26年了,這26年已經為我國出現經濟危機准備了充分的條件。
人的經濟循環運動可以分解為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可以復合為經濟循環運動。人類的產品循環運動,不管存在還是不存在所有制,它都一定存在的,因為人要生存,就必須有維持生存的產品,產品又是產品循環運動的動力,這個動力一方面讓環境要素不斷轉換為產品,另一方面,使產品不斷退化為環境要素(具體的理論在我的現實經濟學里,下同)。與產品的循環運動不同,貨幣的循環運動是以所有制為基礎的,沒有所有制,就沒有貨幣,更不會有貨幣的循環運動。
貨幣的循環運動一方面使影子貨幣不斷轉換為貨幣,另一方面,貨幣不斷轉換為影子貨幣。貨幣的職能有兩個,一個是貨幣的基礎職能,貨幣的基礎職能是:貨幣是財富分配的工具。貨幣的另一個職能是衍生職能。
根據這些理論來分析我國現在的經濟實踐,其結論是:我國在5年內將發生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的破壞力,將超過文化大革命,這次經濟危機發生後,人們會對我國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進行一次反思。那麼為什麼我國在5年內會發生經濟危機呢?
一、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基礎:市場經濟。
必須指出的是,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是水火不相容的。我國實行的市場經濟不僅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為糟糕的是,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市場經濟使人沒有了道德,也沒有了誠信。人是靠道德和誠信粘合成社會的,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道德和誠信,這個社會將會出現生存災難。有人說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我不知道這些人所說的法制經濟是什麼法制經濟。
市場經濟的基礎是私有制,沒有私有制,就沒有市場經濟。私有制的存在,為私有財產的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礎,這個基礎是人積累財富的根據。想想看,沒有私有制,我們怎麼能夠「積累財富」?人們通過什麼來積累財富?是勞動嗎?當然不是,如果是勞動積累財富,那些辛辛苦苦的工人、農民,他們為什麼不會成富豪呢?是通過創造財富嗎?當然不是,不然,那些創造財富的人為什麼成不了富豪呢?
人們是靠市場來積累財富的,人們靠市場積累財富可以和創造財富無關,因為人們通過市場,可以合法地參加財富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參加財富分配的人,完全可以不參加財富的創造或只參加少量的財富創造。比如,蘋果生產商一年生產蘋果10噸,當進行第一次分配時,生產商分得蘋果10噸,工人分得貨幣3萬元。工人用自己分配的貨幣對蘋果進行第二次分配,如果蘋果2元一斤,3萬元可以分得蘋果7。5噸。由於我們實行的是市場經濟,某投機商通過各種手段從金融機構借得4萬元,將10噸蘋果全部買下,這時,市場的需求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投機需求,一部分是工人的實際需求。由於投機商的介入,工人無法從生產商那裡分配蘋果,他們只能到投機商這里來分配蘋果,如果投機商每斤蘋果賣3元,工人3萬元就只能在投機商這里分到5噸蘋果。這個例子是不是告訴我們:創造財富的人不擁有財富,而不創造財富的人擁有財富?
那麼,為什麼市場經濟是我國即將來臨的經濟危機的基礎呢?在前面我提到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在沒有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的經濟活動可以只有產品的循環運動,在有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的經濟活動必然可以分解為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產品的循環運動由企業來完成,貨幣的循環運動由金融機構來完成。企業可以根據產品的循環運動構成產業鏈,產業鏈可以構成產業網,產業網和金融體系構成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貨幣的循環運動連成金融鏈,金融鏈可以連成金融網,金融網就是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是什麼將生產要素粘合在一起的呢?是貨幣。沒有貨幣,企業馬上就會瓦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貨幣,一方面它可以是企業生產要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是企業生產要素的分解劑。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現在在香港和國內兩個市場拚命發股票的某家公司未來的命運就可以知道了。
二、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條件:兩極分化。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貨幣一方面是生產要素的黏合劑,另一方面又是生產要素的分解劑。那麼,在什麼條件下,貨幣會成為生產要素(企業)的分解劑呢?這個條件就是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由於富人不創造相應的財富,所以,貧富兩極分化的過程,一方面是產品市場極度繁榮的過程,另一方面是企業不斷破產、不斷產生的過程。
1、市場的極度繁榮。
我們現在的市場是極度的繁榮,什麼都有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我國的貧富兩極分化是聯系在一起的。我上面說過,貨幣是一種分配的手段,在一個沒有投機經濟的社會(見我寫的《投機經濟》),分配只有兩次,一次是產品的生產,另一次是產品的分配。在一個投機經濟的社會,分配有可能是10次,甚至20次。由於投機分子通過投機控制了貨幣,同時把產品的價格抬高(見前面的例子),真正有需要的人,就沒有錢來買市場上的產品(馬克思說的生產的相對過剩),這時,一方面有需要的人買不起產品,另一方面產品賣不出去,產品賣不出去不就被一天天地擺在市場上,你說市場能不極度繁榮嗎?
富豪是怎麼變富的呢?他們是通過投機變富的。富豪投機的領域很多,在產品市場,他們倒賣產品,在資本市場,他們資本運作,在不動產市場,他們哄抬價格。通過這些投機活動,他們控制了貨幣,使有真正需要的廣大人民買不起產品,正是廣大的人民買不起產品,才使產品市場極度繁榮。
2、企業不斷破產、不斷產生。
由於富豪控制了貨幣,一方面消費者買不起產品,另一方面企業賣不出產品。企業賣不出產品,企業不就要破產嗎?可是,我們的企業有很多是國有企業,如果讓國有企業破產,一方面,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失去工作,另一方面企業的主管部門沒有面子。當然,他們會說不讓國有企業破產是為了工人的飯碗,其實,這是借口。值得一提的是:國有企業的破產,不是因為國有企業有問題,而是國有企業存在的環境市場經濟有問題。要讓國有企業不破產,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向銀行借,另一個是向股票市場發股票。向銀行借的結果是借出一大堆不良資產,另外,我國貨幣的供應和GDP比為2:1,而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比率為1:1,很有意思。向股民發行的結果是:一方面產生了一批資本運作的高手(嚴格地講他們是搞關系的高手),另一方面產生一大批套牢的股民。
我國本來應該出現一大批破產的企業,可實際破產的數量沒有那麼多,這些企業,隨著金融體系的變化和股票市場的變化,它們中的大多數,還是要在將來破產的,它們的破產為我國5年內的經濟危機准備著條件。
投機份子有了貨幣以後,他們會有做「一番事業」的沖動,這時,新的企業會不斷產生。投機分子做企業可不是傳統意義的企業,他們會繼續他們的資本運作把戲,直到我國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的那一天。
三、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徵兆:我們的社會已經犯病
我們的社會已經犯病。那麼我們的社會有那些病徵呢?我們社會的病徵是粘合社會的最基礎的東西,如道德、誠信等已經被破壞。為了貨幣,人們可以做任何事情。社會犯病,是未來我國經濟危機破壞力極強的根本原因。
四、我國經濟危機的引子。
我國的經濟危機會從貨幣的循環運動開始,由於貨幣的集中,一方面,企業沒有足夠的貨幣,它們要維持生產,只能通過融資,融資一方面產生不良資產,另一方面,使生產相對過剩。另一方面,消費者沒有足夠的貨幣,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當不良資產使金融機構破產時,金融鏈會斷裂,金融鏈的斷裂會導致金融網的破裂,金融網的破裂,將會使貨幣的循環運動發生障礙,進而影響產品的循環運動。
我國經濟危機的引子還可能來自於我國的體制。有的政府部門,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根據錯誤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擴大投資。投資的擴大,一方面會增加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會增加影子貨幣轉換為貨幣的速度和規模,當政府投資的項目不能回收貨幣時,這些投資首先會影響貨幣的循環運動,接著就是產品的循環運動。
我們已經處在經濟危機的火山口上,那麼,我們的經濟危機可不可以避免呢?如果我們要避免經濟危機,我們首先要放棄的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有積極的一面,它可以利用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來發展經濟,但市場經濟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它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破壞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減少經濟活動中的投機活動,投機活動能夠控制住,貧富差距自然可以縮小,那種試圖通過增加就業來縮小貧富差距的想法是錯誤的,兩極分化的根源一是私有制,二是投機活動。
建立正確的經濟學體系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的經濟活動。經濟學的任務是協調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管理人的經濟活動。管理人的經濟活動的基礎是描述人的經濟活動。只有正確地描述人的經濟活動才能管理人的經濟活動,西方經濟學是錯誤的,它的錯誤不僅在於它的邏輯起點,也在於它的邏輯體系。如果我們還迷信西方經濟學那些東西,它帶給我們的只能是災難,因為我們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就是市場經濟實踐的結果。
註:社科院網站2004年的網頁曾介紹這篇文章:
http://www.cass.net.cn/file/2004123130479.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810/54192.html
㈡ 經濟危機的本質是什麼,希望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不要課本答案,謝謝~!
就是來社會上的現存制度自中的某一缺陷不斷累計,直至某一階段再也支持不住了,或者某一偶然/突然時間引爆了這一情況,就產生了金融危機。
譬如次貸危機就是由於美國信用體系出了問題後導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機。
它本身只是局限於美國信用體系中買房的一部分,不過由於壞賬太多,導致這一情況的爆發,但是真是由於情況導致雷曼兄弟銀行的破產而進而引發全美金融危機,並帶動全球進入金融危機的
㈢ 大蕭條是錢不頂錢還是錢不值錢
錢不頂錢啦!
第一:首先要分析金融危機的本質,這次危機的本質就是西方國家內部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是西方國家內部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過去,國家之間矛盾不可調和,解決的辦法是用戰爭的手段,是採用世界大戰的辦法解決。但是,隨著世界文明的不斷進步,世界人民厭惡戰爭,加之,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也有效地制約了世界大戰的爆發。金融危機的結果是世界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生產與消費的重新定位。金融風暴是一種剝奪與反剝奪的過程。
這次金融危機與東南亞金融危機有本質的區別,應對方法應有所不同。
第二: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特別是要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人一旦失去信心,就會導致喪失意志,迷失方向,不知所措。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夠安全度過金融危機,其次要相信中國會安全度過金融危機,第三要相信世界會安全度過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關頭,什麼悲觀的情緒都會產生,如果能夠以一顆平常心來應對,就會撥開烏雲見彩虹。
第三:不要聽信謠言,不要去搶購物資,不要去銀行擠提存款。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休戚相關的。危機的表現,一般都表現為生產過剩的危機。部分企業會倒閉,失業會相應增加,工資會減少,個人消費水平降低,消費能力下降。目前的中國是經過三十年經濟突飛猛進發展後的中國,物產非常豐富,只要你有錢,除開感情和核武買不到,任何消費品都可以買得到,從這一點上看,你還有什麼對中國沒有信心呢?有人擔心世界貿易會減少?衣吃住行不可能停止,如果中國停止紡織品出口,一些外國人連內褲都沒有得穿。所以不用擔心世界貿易會停止不前。
不要去銀行擠提存款,主要理由有:如果把我們老百姓看成一個整體,把錢從銀行取出來,銀行資金缺乏,就會迫使政府發行大量紙幣,那麼你拿出來的錢一下子就貶值了,錢就不值錢了。既然是生產過剩,嚴格來說是生產相對過剩,富人有錢不消費,窮人沒錢消費。所以,生產是相對過剩;生產過剩,就意味著供過於求,價格會下降,那麼,如果需要消費,就要等待消費時機,用盡可能少的錢購買盡可能多的東西。前些時候,房地產價格迅猛上揚,一些人就去買進。其實,如果你僅僅是買來住的,就要到房價降得差不多的時候去購買;如果你是買來炒的,那就要隨行就市,另當別論了。
如果窮人買得起東西了,消費就會上去,生產就開始復甦了,新一輪經濟增長就開始了,失業的人們,又有工作了。
第四:在經濟危機面前,更加要努力工作。也許企業出於成本考慮,會裁員,留下來的員工,工作會更加艱苦。但是,總比失業要好啊。失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家裡人要增加負擔。有些開明的企業主,比如李嘉誠,很少聽說他會在危機關頭裁員,所以李嘉誠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財富)。在中國,部分是國有企業,一些國有企業的裁員,美名是減員增效,實質是減員增獎金(增加廠長經理的獎金),一邊裁員,另一邊又大量招進自己的「親戚」。所以,在困難時刻,國資委應下令企業不準裁員,以穩定局勢。
第五:加強鍛煉身體。身體健康,不要生病。這個很重要。
第六:加強學習,增強自己的本領。
第七:中國人,全球的中國人,都要團結一心,共同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目前,最需要海峽兩岸的同胞加強貿易往來,加強文化等交流,旅遊觀光自由,甚至包括軍事合作。兩岸關系的改善,不要再像裹腳的女人走路。恩恩怨怨都幾十年了,還有什麼不可以化解呢?兩岸共和分治,實現中華民族的大統一,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大家都將買「廢鐵」的錢,用來改善民生不好么。香港97年回歸後,98年就發生金融危機,世界金融資本就選擇這個時候向香港下手。98年,香港政府大量買進股票,抗擊國際金融大鱷,當天,我在香港公幹。當時,香港滿街都是降價大甩賣。而香港今天依然繁榮,很重要的原因是香港與內地加強了往來與合作。
說簡單點兒,金融危機來時,應該怎麼做?
存3年銀行定期,過冬
第一,固定資產要有,這是個基礎,不然每年你的成本要提高不少;第二,手中要有現金,要謹防爆發通貨膨脹;第三,目前來看,通貨緊縮的可能比通貨膨脹的可能要大,要做好准備;第四,黃金可以適量購入;第五,其他的有風險的投資,還是暫緩吧。
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老祖宗早就在歷次磨難中給你總結出經驗了!這條道理顛撲不破!短期內人民幣不會大幅度貶值,不會象越南盾!但長期看就不好說了,要看世界經濟形勢和中國的政策調整!中國如果真的想跳出這個泥潭,最終的手段就是「還利於民,促進公平」。否則就不敢說了……
正好准備抄底,投資和炒股了,不過目前還不是底,再等個半年,就可以動手了。
好好工作好好表現,爭取不失業
金融大動盪,等於人的血液先出了問題。接下來往往是經濟各個層面的問題會逐漸體現出來:一是企業會逐漸採取收縮戰略,包括裁員潮會接踵而來。所以打工族要好好工作好好表現,不然老闆看你煩你就可能是第一個被裁員的,找工作會越來越難。其次是工資的提高會逐漸變成很難的事情,甚至可能會降低工資收入,獎金會越來越少甚至想都別想了,所以你如果是靠工資的消費人群那就要注意減少開支了。
接下來會百業蕭條,包括投資、消費、貿易都會變冷。人們會越來越重視現金。現金會越來越珍貴,錢會越來越覺得是錢了。然後各種東西價格會逐漸下降,想買房子的別急,估計國內的房子價格會在未來一到三年左右的時間會跌去50%。國內的各種商品價格會逐漸下跌,經濟的寒冬已經開始,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所以家庭財富規劃,需要戰略性考慮了。
持有大量現金的,可以等這輪大跌之後,在低位購買大量便宜資產,包括房子和股票,把握好的話,又可以使使財富大幅度增值。
搞項目投資的,如果現金還沒進去,則建議暫緩。
再說的白一點兒:
1、花錢不要像從前那樣大手大腳了,能省就省。盡量不要購置一些有它也不多,沒它也不少的東西;
2、有房住暫時考慮不要換新房、大房了;
3、想買車也考慮一下是否有多大用處,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最好是忍一忍;
4、什麼婚喪嫁娶,不要大擺排場,能省就省,一方面給自己節約一點,另一方面也減輕一些親朋好友的壓力;
5、以前想去美國旅遊的,這陣不妨去澳大利亞轉轉。以前想去新馬泰的,不妨轉一下國內。曾經想去長途遠游的,不妨在近效散散步,爬爬山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樂趣;
6、酒少喝幾瓶,煙少抽幾包,KTV包房裡也少去上幾次。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看法,日子該怎樣過,咱們就怎樣過吧,不要去投機,不要去聽電視上面的什麼專家呀,這些人的話,踏踏實實的去生活,現在很多騙子,一會說這,一會說那,其實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就這個樣,現在有些人應該是別有用心
㈣ 請從金融學角度說明為何金融危機讓許多富人的財富化為烏有
金融危機影響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完的。
1.金融危機發生後,絕大部分企業盈利能版力下降,許多企業還權發生虧損,信貸能力下降,資金鏈斷裂,銀行貸款一旦到期無法支付,企業就會倒閉。這樣的結果會導致無法支付供應商貨款。供應商會產生大量壞賬,有些企業可能能挺過去。但是挺不過去企業也就跟著倒閉了。因為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企業形式都不太好,很容易產生連鎖反應,這樣企業就會一家一家的倒閉。
2.金融危機發生後,企業貸款絕對沒有之前容易,銀行會更嚴,更小心的審計你的償債能力,說白了就是以前能夠貸到的錢現在貸不到了。流動現金是一個企業的血液,銀行突然抽了你的血,你還不貧血死。還是跟上面說的一樣,企業們都會形成一條供應鏈,自身受到影響就會影響到客戶和供應商,很多企業在這種連鎖反應中死去。
總之,經濟危機下企業兩種死法,要麼虧損死,要麼資金鏈斷裂,被銀行討債死
㈤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
金融危機下縮水的錢是金融資產的縮水,實際上是虛擬資產的價值回歸問題.正像吸足了水的海綿被擠壓或被曝曬的結果.給一個原創案例,也許對你有啟發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金融危機下縮水的錢是金融資產的縮水,實際上是虛擬資產的價值回歸問題.正像吸足了水的海綿被擠壓或被曝曬的結果.給一個原創案例,也許對你有啟發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㈥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和經濟危機的區別在哪裡
都是翻譯過來的詞,其實就是美元毛了的意思,夠通俗吧。經濟危機的面版就廣了,任何權和經濟有關的危機都是,比如糧油危機也是經濟危機之一,金融危機就是錢的危機,這個概念其實不準確,應該更確切的說是信貸危機。至於繼續的問題,你可以去我的網路空間看看,有你要找的信息!
㈦ 金融危機為什麼人們不消費了是怎麼回事
這個問題可以分析的角度很多.我的分析可能比較膚淺.
首先,金融是經濟的核心,而市場經版濟環境下資權本市場的發展和投資者信心有很大關系,當大家看到經濟低迷,企業倒閉,股市暴跌時,會預計到經濟出現問題,就會節省開支.
另外,企業倒閉,裁員等也使也使人們不敢消費.
具體到中國,中國人有儲蓄的習慣,並且資本市場不發達等因素都是人們不消費的原因.宏觀經濟增長的四個方面AD(總需求)=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性支出)+X(出口),我們說中國是二元經濟,意思是I和G是中國發展的主要引擎,消費從來就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政府的四萬億擴大了政府支出,拉動總需求,刺激經濟.總而言之,經濟危機---通脹通道減少----CPI增速放緩,邏輯上人們應該多消費,但事實上並沒有,因此主要是受市場信心的影響.
㈧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
調整經濟結果、體制抄以後更好的發展。以當前的經濟體制、結構發展到一定程度,現在的體制已經落後了,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就需要更新換代、改革以適應市場。市場是主導,體制、結構以及政府只能適應市場。市場本質、規律不是人能改變的的,適者生存。
市場是偉大的,誰掌握了市場的本質、規律,就是NO.1。這樣的人恐怕用手指都能數的過來。個人覺得哲學家比經濟學家更能做到。
㈨ 金融危機,錢是越來越不值錢,還是越來越值錢
第一:首先要分析金融危機的本質,這次危機的本質就是西方國家內部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是西方國家內部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過去,國家之間矛盾不可調和,解決的辦法是用戰爭的手段,是採用世界大戰的辦法解決。但是,隨著世界文明的不斷進步,世界人民厭惡戰爭,加之,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也有效地制約了世界大戰的爆發。金融危機的結果是世界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生產與消費的重新定位。金融風暴是一種剝奪與反剝奪的過程。
這次金融危機與東南亞金融危機有本質的區別,應對方法應有所不同。
第二: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特別是要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人一旦失去信心,就會導致喪失意志,迷失方向,不知所措。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夠安全度過金融危機,其次要相信中國會安全度過金融危機,第三要相信世界會安全度過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關頭,什麼悲觀的情緒都會產生,如果能夠以一顆平常心來應對,就會撥開烏雲見彩虹。
第三:不要聽信謠言,不要去搶購物資,不要去銀行擠提存款。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休戚相關的。危機的表現,一般都表現為生產過剩的危機。部分企業會倒閉,失業會相應增加,工資會減少,個人消費水平降低,消費能力下降。目前的中國是經過三十年經濟突飛猛進發展後的中國,物產非常豐富,只要你有錢,除開感情和核武買不到,任何消費品都可以買得到,從這一點上看,你還有什麼對中國沒有信心呢?有人擔心世界貿易會減少?衣吃住行不可能停止,如果中國停止紡織品出口,一些外國人連內褲都沒有得穿。所以不用擔心世界貿易會停止不前。
不要去銀行擠提存款,主要理由有:如果把我們老百姓看成一個整體,把錢從銀行取出來,銀行資金缺乏,就會迫使政府發行大量紙幣,那麼你拿出來的錢一下子就貶值了,錢就不值錢了。既然是生產過剩,嚴格來說是生產相對過剩,富人有錢不消費,窮人沒錢消費。所以,生產是相對過剩;生產過剩,就意味著供過於求,價格會下降,那麼,如果需要消費,就要等待消費時機,用盡可能少的錢購買盡可能多的東西。前些時候,房地產價格迅猛上揚,一些人就去買進。其實,如果你僅僅是買來住的,就要到房價降得差不多的時候去購買;如果你是買來炒的,那就要隨行就市,另當別論了。
如果窮人買得起東西了,消費就會上去,生產就開始復甦了,新一輪經濟增長就開始了,失業的人們,又有工作了。
第四:在經濟危機面前,更加要努力工作。也許企業出於成本考慮,會裁員,留下來的員工,工作會更加艱苦。但是,總比失業要好啊。失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家裡人要增加負擔。有些開明的企業主,比如李嘉誠,很少聽說他會在危機關頭裁員,所以李嘉誠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財富)。在中國,部分是國有企業,一些國有企業的裁員,美名是減員增效,實質是減員增獎金(增加廠長經理的獎金),一邊裁員,另一邊又大量招進自己的「親戚」。所以,在困難時刻,國資委應下令企業不準裁員,以穩定局勢。
第五:加強鍛煉身體。身體健康,不要生病。這個很重要。
第六:加強學習,增強自己的本領。
第七:中國人,全球的中國人,都要團結一心,共同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目前,最需要海峽兩岸的同胞加強貿易往來,加強文化等交流,旅遊觀光自由,甚至包括軍事合作。兩岸關系的改善,不要再像裹腳的女人走路。恩恩怨怨都幾十年了,還有什麼不可以化解呢?兩岸共和分治,實現中華民族的大統一,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大家都將買「廢鐵」的錢,用來改善民生不好么。香港97年回歸後,98年就發生金融危機,世界金融資本就選擇這個時候向香港下手。98年,香港政府大量買進股票,抗擊國際金融大鱷,當天,我在香港公幹。當時,香港滿街都是降價大甩賣。而香港今天依然繁榮,很重要的原因是香港與內地加強了往來與合作。
說簡單點兒,金融危機來時,應該怎麼做?
存3年銀行定期,過冬
第一,固定資產要有,這是個基礎,不然每年你的成本要提高不少;第二,手中要有現金,要謹防爆發通貨膨脹;第三,目前來看,通貨緊縮的可能比通貨膨脹的可能要大,要做好准備;第四,黃金可以適量購入;第五,其他的有風險的投資,還是暫緩吧。
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老祖宗早就在歷次磨難中給你總結出經驗了!這條道理顛撲不破!短期內人民幣不會大幅度貶值,不會象越南盾!但長期看就不好說了,要看世界經濟形勢和中國的政策調整!中國如果真的想跳出這個泥潭,最終的手段就是「還利於民,促進公平」。否則就不敢說了……
正好准備抄底,投資和炒股了,不過目前還不是底,再等個半年,就可以動手了。
好好工作好好表現,爭取不失業
金融大動盪,等於人的血液先出了問題。接下來往往是經濟各個層面的問題會逐漸體現出來:一是企業會逐漸採取收縮戰略,包括裁員潮會接踵而來。所以打工族要好好工作好好表現,不然老闆看你煩你就可能是第一個被裁員的,找工作會越來越難。其次是工資的提高會逐漸變成很難的事情,甚至可能會降低工資收入,獎金會越來越少甚至想都別想了,所以你如果是靠工資的消費人群那就要注意減少開支了。
接下來會百業蕭條,包括投資、消費、貿易都會變冷。人們會越來越重視現金。現金會越來越珍貴,錢會越來越覺得是錢了。然後各種東西價格會逐漸下降,想買房子的別急,估計國內的房子價格會在未來一到三年左右的時間會跌去50%。國內的各種商品價格會逐漸下跌,經濟的寒冬已經開始,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所以家庭財富規劃,需要戰略性考慮了。
持有大量現金的,可以等這輪大跌之後,在低位購買大量便宜資產,包括房子和股票,把握好的話,又可以使使財富大幅度增值。
搞項目投資的,如果現金還沒進去,則建議暫緩。
再說的白一點兒:
1、花錢不要像從前那樣大手大腳了,能省就省。盡量不要購置一些有它也不多,沒它也不少的東西;
2、有房住暫時考慮不要換新房、大房了;
3、想買車也考慮一下是否有多大用處,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最好是忍一忍;
4、什麼婚喪嫁娶,不要大擺排場,能省就省,一方面給自己節約一點,另一方面也減輕一些親朋好友的壓力;
5、以前想去美國旅遊的,這陣不妨去澳大利亞轉轉。以前想去新馬泰的,不妨轉一下國內。曾經想去長途遠游的,不妨在近效散散步,爬爬山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樂趣;
6、酒少喝幾瓶,煙少抽幾包,KTV包房裡也少去上幾次。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看法,日子該怎樣過,咱們就怎樣過吧,不要去投機,不要去聽電視上面的什麼專家呀,這些人的話,踏踏實實的去生活,現在很多騙子,一會說這,一會說那,其實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就這個樣,現在有些人應該是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