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書奇譚的修行客在哪
在仙境府邸里。很容易找。一會就找到了。
B. 學佛是不是對世俗的經濟,金融,文化,各方面都不去了解學習。不去學習生活,自然的各種知識
不是的。
佛法只是認識世間的一個普遍法。而世俗經濟,金融,文化等又是個別法。佛法是一個整體的。而我們的生活中的為人處事,則是個別的范疇。
以佛法的因果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里。比如,《金剛經》告訴我們無相布施,無住生心。這就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我們做工作,那是用自己的勞力在布施。我們的社會,企業都是所謂的服務,都是布施。以因果道理來說,布施就有回報。那就是經濟利益。如果以無相布施,經濟利益就會無限的大。在做經濟利益的時候,不僅要無相布施,還要無住生心。
我們可以依據佛法,觀察社會。以客人利益為主的服務,就一定會有很好的回報,也就是經濟效益就一定會產生。只顧個人利益,不顧客人的服務質量,產品品質的,必然就會招來民憤以及罵聲。
即便如此說,還會有人問:有的人很努力了,也很發心了,就是不賺錢。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善根根基不一樣。善根很淺薄,沒有福報。賺一塊錢,也許會丟10塊錢。為此,佛法修習為我們培植福報,又有種種修習法門。比如懺悔法門,施食法門,葯師法門以及念佛法門等。把我們的福報的根基做好,智慧建起來。等等,
佛法智慧如海,只有自己深入,然後觀法界,觀自身,才能找到真正地門在哪裡。自己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