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郵儲銀行發展移動展業困難的原因
在網路發這個有啥意義
既然要發展展業,連一線華為等的終端都捨不得花錢買,買一個不知道十幾線公司的小產品,還談發展
軟體方面,開發的系統爛成渣,辦一筆業務幾十分鍾,一堆流程,還要頂著個一堆小BUG的風險,還有各種被考核,誰還有激情做
② 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前途
個人比較看好郵儲的發展。畢竟網點多這一優勢極其明顯,只要達到其他商業銀行的服務水平,其吸儲能力具有很大的再發展空間。而大家都知道,錢多了,只存不貸,那是賠錢買賣。所以郵儲肯定會向國家要政策,國家也不可能不管。
據我判斷,郵儲現在還應該是很缺專業的銀行人員,因為以前的專門的、狹義的儲蓄,和現在的、掛名的銀行,還是有本質的不同,人員素質結構必續要提升,由此帶來的也是極大的發展空間。
③ 手機銀行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和普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電子產品所涵蓋的受眾規模越來越龐大,郵儲銀行緊隨時代發展潮流,把握市場脈搏,針對移動智能平台,適時的推出了「手機銀行」這一極具時代特色的新興業務,為拓展金融服務渠道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解決方案,為廣大客戶群體帶來了更加優異的使用體驗。郵儲銀行手機銀行推出以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探索出了突顯本行特色和優勢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即「金融+電商」、「金融+速遞物流」等集團聯動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郵儲銀行電子銀行憑借電子銀行規模、安全、穩定性、功能創新、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優異表現,榮獲中國電子銀行金榜兩項大獎——「2015年中國最佳手機銀行安全獎」、「2015年中國最佳網上銀行用戶體驗獎」。
郵儲銀行岳陽市分行(以下簡稱岳陽分行)手機銀行業務自2012年開辦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業務發展情況良好,注冊用戶數逐年持續攀升,受到了廣大客戶的認可和歡迎。四年來,通過手機移動支付平台,岳陽分行辦理各類交易達百萬余筆,累計支付金額突破億元大關,手機銀行業務日漸成為岳陽分行的獨特競爭優勢和重要服務渠道。
一、業務特點
郵儲銀行電子支付安全防控工作更加細致,採取了多重保護措施保障客戶資金和信息的安全。在支付過程中採取了達到國際專業水平的安全技術和措施,通過多個驗證密碼和交易限額控制操作流程,並對交易關鍵信息進行加密,以確保交易安全。
(一)主要功能
手機銀行業務以移動智能平台的客戶端APP為載體,為客戶提供賬戶管理、轉賬匯款、銀行基本個人金融業務的辦理(包括信用卡、基金、國債、理財、個人貸款等業務的辦理)以及憑證掛失、認證方式更改、簡訊通知等特色服務。
(二)特色服務
1.手機銀行實現了手機號轉賬:在通過手機銀行辦理轉賬業務的過程中,只要收款人也開通了郵儲銀行手機銀行,無須對方銀行賬戶,客戶通過輸入對方手機號同樣能夠實現輕松轉賬。
2.手機銀行實現了更為便捷的訂單管理:在指定網上支付商戶在辦理支付業務過程中,通過選擇「手機支付」的方式,可以將尚未支付的訂單保存起來,只要是在該訂單的有效期內,均可使用手機銀行完成支付。由此,客戶可以更加便利的安排支付時間。
3.手機銀行實現了隨時隨地的手機話費充值:目前手機銀行業務可以支持全國各地區的移動、聯通、電信等手機號碼,客戶通過移動平台即可完成隨時隨地的話費充值。
4.手機銀行實現了按址匯款:廣大郵政銀行的客戶不需要再去網點櫃台辦理按址匯款業務了,通過手機銀行客戶端app,免去排隊的煩惱。
二、發展現狀
(一)手機銀行注冊、激活率低。手機銀行業務開辦以來,我行手機銀行注冊客戶數量與現有個人金融客戶數量無法構成正比關系,客戶滲透率較低,與其他同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受岳陽分行惠金融的服務特性,年齡偏大的客戶群體較多,他們對手機銀行認知度不高,移動支付平台仍然被視為新生事物,受傳統思想和認知限制影響,短時期內還暫時難以接受這項新興業務。
(二)使用手機銀行業務存在畏懼心理。手機銀行業務的推出促進了貨幣的電子化,極大的方便的人們的生活,但隨著網路犯罪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客戶對移動網路操作不熟練,很容易在轉帳、交易、支付等服務過程中生成風險,社會信息的公開、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一些負面的信息報道傳播速度,使得一部分客戶認為使用手機銀行風險大,不安全,存在恐懼心理,手機銀行安全性的顧慮是制約其發展的首要因素,樂於接受這種金融服務的公眾尚未形成規模,也導致了實際的用戶比例更是無法與手機銀行數量匹配。
(三)手機支付功能不足。目前,我行手機銀行的功能不斷完善,除了可以轉賬、在逐步開放了繳納通訊費用、指定網上商城支付等渠道,實現了無線互聯網的在線支付。但手機銀行業務由於受技術、流程、合作夥伴等方面的制約還缺乏類似的個性化業務,在韓國消費者已經把手機作為信用卡使用,支付范圍涉及到各種渠道,方便了客戶的衣、食、住、行等生活。
④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網上銀行相比其他銀行有什麼特點優勢
1.網路優勢
遍布城鄉的網點,是郵政儲蓄銀行的網路優勢。隨著國家政策逐漸向三農傾斜,這種網點的分布數量和結構都非常有利於郵儲銀行其他優勢的發揮。
郵儲銀行很好地利用了郵政集團信息和物流優勢,實現了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的「三流合一」,有著便利的運作條件。
2.資金優勢
2008年末,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列全國第4位。郵政儲蓄銀行資金數量上的優勢為其將來的批發業務將提供有利的條件。
3.成本優勢
郵政儲蓄業務是在郵政業務的基礎上開辦的,經營成本相對較低。此外,因為郵政本身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性,國家從多方面給予其優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營運成本。
4.品牌及信譽優勢
長期儲蓄業務的開展,使郵政儲蓄機構在廣大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譽,為其開展金融服務打下了誠信的基礎。
5.區位優勢
在農村地區「三農」經濟發展對於涉農金融服務在總量、結構、品質等層面的多元需求,為具有網點多、覆蓋廣、聯網率高等整體優勢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供了涉農金融服務的市場空間。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網上銀行又稱網路銀行、在線銀行,是指銀行通過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包括銀行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在內的各種金融服務。
網上銀行可以起到擴展服務、推動轉型、提高效益、樹立形象的作用,是對銀行傳統渠道的一種補充,
相比傳統渠道,網上銀行的開展可以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增加業務交易量,同時也可以為客戶提供便捷的銀行服務.
(4)郵儲銀行發展移動互聯網金融擴展閱讀: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網上銀行開通條件:
1、證件要求:客戶需要有申領卡、折時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如身份證、護照、軍官證等;
2、賬戶要求:需要注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規定的賬戶類型,包括留密存摺、借記卡、信用卡。
需要注意的是,留密存摺是指本幣結算賬戶、外幣活期一本通、外幣定期一本通;
借記卡包括普通綠卡、本外幣綠卡通主卡。
開通流程:
1、網上銀行初體驗,成為網上注冊客戶:登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官方網站,
點擊「個人網上銀行」下方的「注冊」按鈕—閱讀注冊協議—填寫個人基本信息—確認個人基本信息—注冊成功—登錄網上銀行體驗便捷服務;
2、享受全面服務,成為櫃面注冊客戶:持有效證件、郵儲銀行指定的卡/折到營業網點填寫服務申請表—認真核對服務回執—簽字確認—注冊成功—領用安全產品—登錄網上銀行享受便捷服務。
開通范圍:全國任意郵政儲蓄銀行營業網點
⑤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有哪些階段
由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各種弊端,近兩年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僅從支付市回場來看,前瞻產業研答究院《2014-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0-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支付寶、中國銀聯和財付通分列前三位,交易規模市場份額分別為67.6%、8.3%和7.3%。
互聯網金融可以分為傳統金融業務在線化、基於互聯網的新金融形式,還有就是基於電子商務、廣告等平台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三種形態。就目前來看,發展較為迅速的是網上銀行,而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移動支付。
互聯網金融興起正是源於用戶需求和技術發展,移動支付能夠幫助傳統金融服務大幅降低顧客的時間、費用成本。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網上金融消費習慣的形成正在逐漸奠定客戶群體基礎,不僅能夠滿足客戶需求,還將擁有逐漸能夠提供相應安全保障的技術。
⑥ 郵政儲蓄的發展
2006年12月31日,銀監會同時要求,郵政儲蓄銀行籌建工作六個月內完成。
自此,這家未來中國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正式進入了「臨盆」的緊張准備階段。
特殊「異象」
郵政儲蓄業務從誕生之日起,就蘊藏了諸多「異象」——說它不是銀行,但它吸納存款;說它是銀行,但它只存不貸。
始於1986年的郵政儲蓄最初被央行界定為只存不貸,其吸收的存款有65%以上來自農村。1990年,郵政儲蓄存款由代辦改為全額轉存央行,由央行支付利息;該利率遠高於郵儲系統支付給儲戶的利率,郵政系統據此坐享著一筆穩賺不賠、毫無風險的利差收益。
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連續8次降息 ,但郵政儲蓄的轉存利率仍遠高於同期商業銀行交存央行的准備金利率;譬如,僅僅2002年當年,央行就向郵政儲蓄支付了180億元的轉存利息,成了郵電分拆之後中國郵政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2003年8月1日,央行提出,郵政儲蓄的轉存應該實行新老劃斷,准予此後新增的存款可以由國家郵政局自主運作,但放貸獲利仍為禁區;原有的存款(約8290億元)繼續按4.131%的利率轉存在人民銀行;央行的郵儲「包養」政策至此終結,轉存款利率下調,甚至比商業存款的一年期利率還低,郵政儲蓄當年因此一項就減少了45%左右的收益。
郵政儲蓄資金的增長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到2005年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3萬億元,存款余額居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之後,列第五位。郵政儲蓄存款余額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9.56%。
2003年,國家郵政儲匯局新增存款1496億元;2004年新增1750億元,也就是說當年能真正走向市場的郵政儲蓄資金已經高達2000億元左右。截至2006年8月,中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1.54萬億元,其中,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資產余額突破8000億元。
相對於其他商業銀行,郵政儲蓄的優勢在於縣域金融的網點優勢,郵政儲蓄銀行擁有2.5億儲戶和3.7萬個營業網點,其中縣及縣以下農村網點佔到2/3以上。且其絕大部分網點已經實現計算機聯網,可以實現全國通存通兌。
先天三道坎
在溫室里成長的郵政儲蓄能否在銀行競爭中站穩,很多人提出質疑。
業內專家表示,定位模糊、信貸經驗缺失與農村金融市場的特殊性這三道「坎」,將考驗郵政儲蓄真正變身商業銀行的實際進程。
銀監會在籌備成立郵儲銀行時的市場定位是,充分依託和發揮網路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系,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
但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銀監會給出的上述郵儲銀行市場定位不夠清晰,並沒有切實解決郵儲銀行將來「如何生存」的關鍵問題。另外,在目前沒有對郵政普遍服務的公益角色與盈利角色進行科學的劃分與量度的情況下,把目前具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郵儲貿然推向市場,存在風險隱患。
與此同時,如何控制信貸風險也是缺乏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經驗的郵儲銀行必須跨過的一道檻。
「郵政儲蓄變身郵儲銀行,最重要的條件是具備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但信貸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建立的,制度、人員、經驗都需要時間與市場檢驗。」一位金融學者表示,由於缺乏審貸經驗,又有放貸壓力和沖動,郵儲銀行在無市場經驗的情況下大量放貸,很難避免出現大量壞賬的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從郵政儲蓄的現有人員構成、知識結構以及運作方式來看,郵政儲蓄部門根本不具備對貸款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一旦開展零售業務,必將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
資深銀行業內人士陳德沛則表示,銀監會剛剛出台了《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門檻進行大幅度調低。同時,隨著內地金融市場對外之門漸開漸大,外資銀行早已對農村金融市場這塊蛋糕虎視眈眈。
「現在再加上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及其服務於『三農』的政策導向,農村金融市場在資金面上勢必形成明顯的『賣方市場』,在整個農村金融市場監控機制尚未成熟,或有關部門並未足夠重視的時候,會不會造成混亂的局面呢?」陳德沛表示,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須防止欲速則不達。
後天三大難
然而,從原先「只存不貸」的儲蓄機構轉變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業銀行也並非易事。
沒有了旱澇保收的轉存利息,郵政儲蓄開始被迫為自己吸收的存款資金苦尋出路。郵政儲匯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在存款業務、中間業務方面,郵政儲蓄和其他商業銀行並無差別,「就像一個商業銀行」,真正讓郵政儲蓄擔心的是資金運用。
雖然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的開展拓展了郵政儲匯局的資金運用渠道,但目前還只是局限在小范圍試點。郵政資金的運用渠道依然十分有限,目前主要包括購買債券和協議存款。近兩年銀行業資金充裕,郵政儲蓄資金運用的收益情況並不十分理想。
而專家們普遍認為,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場找準定位是郵儲銀行面臨的首要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談儒勇博士表示,我國的金融市場仍主要為大銀行所壟斷,亟待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讓中小銀行可以展開錯位競爭,為其生存尋找一個合適的環境。對於郵政儲蓄銀行來說,由於現有網點很多分布在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商業銀行撤出後,這一市場出現空白,郵政儲蓄銀行可以在這里謀求發展。但是,其在經營模式上,一定要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上海銀行發展研究部張吉光則通過分析郵政儲蓄銀行的比較優勢,提出充分利用現有的資金優勢和網路覆蓋優勢,走「城市批發+農村零售+中間業務」的道路。
雖然郵儲銀行的未來定位還不是完全清晰,但目前看來,監管部門無意使郵儲銀行成為類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第五大國有銀行。按照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的說法,新組建的郵儲銀行將在保留利用郵政網路基礎功能的基礎上,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真正的難題在於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以及市場化經營時所面臨的機制和人才的瓶頸。
據不完全統計,銀監會去年派出郵政儲匯局檢查組1284次,檢查機構12425個,僅次於農信社及農商行、國有商業銀行。讓監管部門頭痛的是,郵政儲蓄資金運用中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難以防範;郵政儲蓄機構內控薄弱,資金案件不斷發生,並且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郵政儲蓄機構作為金融機構的主體不清,財務與郵政混合,管理責任難以落實,監管難以深入。
⑦ 郵政儲蓄未來的發展戰略是什麼
隨著經濟、金融形式的發展,郵政儲蓄暴露其在經營機制、管理體制,監管架構等方面的缺陷和問題。規范和合理引導郵政儲蓄的健康穩定發展,應從宏觀上加強對郵政儲蓄的指導,從微觀上端正經營指導思想,同時加大對郵政儲蓄的監管力度。單純靠政府扶植絕對不是長久之計!一個銀行必須有它的生存之道。還有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這里我列舉一些! "降低不良貸款,提高信貸質量"已成為各類商業銀行面臨的一個首要難題, 而要想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單純依靠上收審批許可權,強化內部管理,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不良貸款的形成, 雖然與銀行內部管理不善,風險控制不利有著直接關系.但是,現實的客觀環境和客戶基礎,也的確把銀行推到了"放則怕套,收則怕虧"的兩難境地,這已不是單純強化內部風險控制所能解決的問題.因為,銀行的信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戶創造現金流的能力,也就是客戶創造企業價值的能力,如果客戶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未有改觀,不良貸款滋生的土壤就難以鏟除. 因此,要切實解決這一難題,一方面, 銀行自身要首先轉變信貸理念,從注重分析客戶單筆貸款的抵押或擔保能力, 向重視分析企業的現金流創造能力轉變,從整體上把握客戶的信貸風險;另一方面,銀行應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提高為客戶提供全程和全方位服務的能力,幫助客戶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及時地掌握信貸資金運用情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防患於未然,而且,也有利於形成銀企雙贏的格局.
⑧ 郵政儲蓄的發展經歷哪幾個階段都各有哪些特點
郵政儲蓄的發展歷程
中國郵政辦理儲蓄業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解放前經營郵政儲匯業務的「郵政儲金匯業局」在當時的金融界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後,郵政儲蓄一度停辦。1986年郵政儲蓄恢復開辦以來,其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6年~1989年):為發揮郵政點多面廣的優勢,向廣大群眾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積聚社會資金、發展國民經濟,根據國務院的指示,郵電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規定,於1986年4月1日正式開辦郵政儲蓄業務。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全部繳存人民銀行統一使用,人民銀行根據繳存存款的平均余額付給手續費。
第二階段(1990年~1998年):郵政部門和人民銀行繳存存款的業務關系轉變為轉存款關系,郵政儲蓄存款轉存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支付轉存款利息,郵政儲蓄由代辦轉為自辦。郵政儲蓄計算機聯網工程開始建設,實現了部分重點城市之間郵政儲蓄活期的通存通取;辦理了代發工資等中間業務。
第三階段(1998年~2003年7月):1998年郵電分營、郵政獨立運行後,郵政儲匯業務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建成了全國郵政儲蓄計算機異地實時交易系統,活期儲蓄異地通存通取業務深受客戶歡迎。
從特定的歷史時期來看,郵政儲蓄資金轉存人民銀行的制度安排,對於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促使郵政部門集中精力抓好業務發展、風險控制和信息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國家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郵政儲蓄轉存款政策的調整也勢在必行。
第四階段(2003年8月至今):以國家對郵政儲蓄存款實行新老劃段、老轉存款仍存放人民銀行,新增資金開始自主運用的政策為標志,郵政儲匯業務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郵政儲匯向資產、負債、中間業務全面、協調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