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為銀行員工對互聯網金融怎麼理解
如果把銀行業推出的網上銀行等業務也作為互聯網金融,那麼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已有十多年。但互聯網金融真正成為一個熱詞是在2013年。這一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網上理財產品大量出現。它們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但回報率遠遠高於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各種「寶」吸引了大量資金,導致銀行存款出現大搬家。前不久,一篇題為《取締余額寶》的博客文章,引發了對余額寶的激烈爭論,使社會公眾更加關注互聯網金融。
對於什麼是互聯網金融,目前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歸結起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是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興金融模式。按照這樣的理解,任何涉及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是互聯網金融,它既包括以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業把互聯網作為新的業務渠道,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也包括互聯網企業向金融領域滲透後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另一種說法認為,只有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領域,才是互聯網金融。照此說法,銀行推出的網上銀行、電子銀行等業務不是互聯網金融,而屬於「金融互聯網」,即傳統金融服務的網路化;只有互聯網企業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金融電子商務、眾籌融資等屬於互聯網金融的范疇。筆者更傾向於第一種觀點,即把互聯網金融看作是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機構是金融體系的主體,把金融機構排除在互聯網金融之外是不現實的。互聯網金融對未來金融業的影響將更加深刻,甚至會顛覆傳統的金融模式。但這種改變,不大可能由互聯網企業單獨完成,更可能由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推動。
互聯網企業對傳統金融業已經形成了非常現實的沖擊,但這樣的沖擊未必是壞事。從目前來看,它能促進金融業加快市場化,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特徵。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可以使傳統金融業務透明度更高、參與面更廣、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互聯網企業在金融領域的滲透,迫使銀行、基金、券商等機構調整戰略,吸收互聯網技術,以適應全新的金融業態。它們必須將更多傳統業務的運營嫁接到互聯網上,或者基於互聯網本身的特質,創新設計新的金融服務功能和業務種類。這些都將促進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以滿足各類客戶的要求。
互聯網企業推出的很多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填補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一些業務盲區。例如,眾籌融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金融制度下的小微貸款難問題,余額寶等在線理財產品則使那些並不富裕的社會公眾也能從短期閑置的小額資金中獲取較高回報。可以說,互聯網企業既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滿足了人們的需要。
但我們也應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於互聯網技術,這一優勢未必是金融領域最核心的優勢。互聯網企業能否對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業務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實現有效預測和控制,這依然有待驗證。目前,互聯網金融領域還存在著企業資金實力不雄厚,內控機制不完善,缺乏行業規范,相關法律法規和交易監管體系不健全,以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缺陷、虛假賬號、手機木馬、電腦黑客、釣魚網站等問題,這些都會給互聯網金融帶來資金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風險。對此,金融監管者、互聯網企業以及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使用者和購買者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Ⅱ 如何開展銀行互聯網綜合業務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在1408個網貸平台中,用戶資金有託管的平台為338個,對風險准備金進行託管的平台為49個,而無託管的平台達到1021個,無託管佔比高達72.51%。
實際上,《指導意見》出台之前,部分P2P平台已經或計劃與銀行開展資金存管合作。據了解,宜信公司旗下P2P平台宜人貸與廣發銀行達成了全面的P2P資金存管合作,民生銀行也與人人貸、積木盒子、金信網等多個P2P平台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積木盒子的民生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已經正式上線。
「這意味著銀行存管時代將正式開啟,第三方支付資金託管模式將逐漸被淘汰。」業內專家表示,銀行存管模式能有效實現資金隔離,保障投資人資金安全。目前一些P2P公司採用的第三方支付資金託管模式則存在一定漏洞,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資金隔離,而且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本身在開展資金託管服務的同時也開展P2P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銀行互聯網金融面臨多重挑戰
目前,傳統商業銀行與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基本上都推出了各自的互聯網金融戰略。從工行的「三大平台」到浦發銀行近日正式推出的「spdb+」浦銀在線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可謂快馬加鞭。
Ⅲ 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有沖擊嗎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沖擊很大,但對銀行來說也是一種機遇。
具體來說:
1、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平台,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
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平台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
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雖然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嘗試給銀行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傳統業務也是一種補充,它也覆蓋了傳統銀行業務的一些盲區,因此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同時,互聯網熱愛創新的基因,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創新的動力,引發了商業銀行對自身經營模式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長足發展。
Ⅳ 開展互聯網金融的銀行都有哪些
平安 招行 。。。。。
Ⅳ 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是什麼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哪裡
「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內金融,純容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
互聯網正在迅速改變傳統商業模式和組織形式,憑借其技術優勢和龐大的客戶數據,開始逐步滲透到金融領域:首先是支付,接著是貸款和理財,最後是存款,一些互聯網公司已經進入到供應鏈金融、保理等業務領域。
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優勢在於其沒有傳統銀行所受的監管限制,它可以打無規則的游戲;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基因和草根屬性,又使其具有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同時,互聯網企業更加註重客戶體驗,甚至體驗高於安全。還有一點,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負擔,它可以把從金融服務獲得收入全部給予客戶,甚至把其他收入貼補給客戶,而銀行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既得利益者,長期依靠利差和服務收入,且背負「暴利」的道德指責。
Ⅵ 哪些銀行開展互聯網金融存管業務
我知道的是江西銀行的直接存管,讓投資者更加安全,目前有萬.盈.,貌似現在採用存管模式的機構不多,只有2%左右呢
Ⅶ 銀行互聯網金融是什麼
小草小編以專業的軟路由觀點給你說一下互聯網金融是什麼,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旦虎測臼爻鉸詫歇超忙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