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稅務機關可以採取哪些保全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第三十八條規定:「稅務機關有根據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的,可以在規定的納稅期之前,責令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的收入的跡象的,稅務機關可以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如果納稅人不能提供納稅擔保,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稅收保全措施:
(一)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金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存款;
(二)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
納稅人在前款規定的限期內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必須立即解除稅收保全措施;限期期滿仍未繳納稅款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凍結的存款中扣繳稅款,或者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
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稅收保全措施的范圍之內。
稅務機關對單價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採取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行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2002〕362號)第五十九條規定:「稅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所稱其他財產,包括納稅人的房地產、現金、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和動產。
機動車輛、金銀飾品、古玩字畫、豪華住宅或者一處以外的住房不屬於稅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所稱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⑵ 我還那個保單貸款然後系統顯示目前該保單正在保全受理暫時不能受理保單還款是什麼意思
保險保全是保險公司圍繞契約變更、年金或滿期金給付等項目而開展的售後服務工作。通俗一點,就是保險公司為使用戶的保單有效,在用戶的要求下,對保單進行變更,進而為用戶服務。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除了在保險公司和銀行進行保單現金價值貸款以外,還可以到其他的金融機構進行保單貸款。但是不同於銀行和保險公司進行的質押貸款。在其他金融機構去進行的貸款,是一種信用貸款。這種信用貸款不需要保單作為抵押物,都是以個人的信用來進行貸款。保單只是作為還款能力的一種參照證明。
在信用貸款中,還是需要參考借貸人的個人徵信情況,對於這種信用貸款,由於沒有抵押物,風險較高,因此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大多數的保單貸利率都在9%-18%之間,遠遠高於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保單質押貸款。
但是相比於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質押貸款,信用貸款可以突破現金價值額度的限制,可以按照所交保費的倍數來進行借貸,能夠更好地滿足部分急需現金的借貸人士。
因此也被一部分人所親睞。但是由於因為利率太高,因此,在進行這種信用借貸的時候,借貸人一定要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量力而行,不能因為對於資金的需要,而陷入了過高還款的困境裡面。
⑶ 金融機構訴訟保全擔保能否用自己的辦公場所提供擔保
金融機構憑信用就可以擔保。辦公場所入為金融機構所有,也可作為擔保物。
⑷ 內部控制並不能為金融機構提供絕對保障只能做到合理保障是對的嗎
內部控制只能提供保證,不能完全控制風險. 因為隨著企業的進步,隨著專人員的流動,隨著行業的競爭屬.內部控制都需要隨著變化. 影響企業目標的實現還有外部環境.內部控制無法控制外部環境影響. 內部控制是無法防止決策失誤或則判斷錯誤. 對於這些目標的實現,只有管理部門和董事會密切關注並及時了解組織目標實現的情況下,內部控制才能提供合理保證. 所以內部控制只能提供保證,只是合理保證,而不能完全保證.
⑸ 銀行金融機構能否作為擔保人
根據擔保法的來規定,具自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就可以做保證人。銀行金融機構能作為擔保人。
同時對金融機構做擔保人附帶了一項要求即:不能被強令作擔保。
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七條 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證人。
第十條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有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
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令銀行等金融機構或者企業為他人提供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或者企業對強令其為他人提供保證的行為,有權拒絕。
⑹ 金融機構申請財產保全是否需要擔保
法律依抄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
⑺ 金融機構申請訴訟保全能否用自己的辦公場所提供擔保
辦公場所是否為公司自有?如是租賃,那麼已經繳納了多久的租金。主要看你財產的價值,你可以嘗試申請下。
⑻ 金融債權保全在訴訟中應當考慮哪些問題
核心內容:金融債權保全在訴訟中應該關注些什麼?金融機構在債權債務糾紛中的舉證責任,債務人的訴訟地位又是什麼?這些都是我們在金融債權中應該關注的點。
(一)金融機構對保全債權的必要性承擔舉證責任
從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來看,代位權行使的必要條件雖然沒有具體標准,但從司法實踐來看,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與借款人遲延履行義務同時形成代位權行使的必要:①債務人向該債權人或全體債權人明確表示無力清償部分或全部債權;②債務人的數個債權人其到期債權均未獲清償;③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已進入訴訟或仲裁程序,且通過訴訟保全未能保全到足以清償債務的資產;④債務人未能履行生效的判決書、調解書或裁決書;⑤有其他證據證明債務人已處於資不抵債的情形。對於上述情形,由於金融機構是主張行使代位權權利的當事人,因而,其應當按照主張要求,在訴訟中向法院舉證。
(二)借款債務人的訴訟地位
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債權人必須且只能通過法院起訴來行使代位權,而沒有規定相應的當事人訴訟地位。按照這一精神,債權人為原告,次債務人為被告,當無異議。而對債務人的訴訟地位,在司法實踐中則頗有分歧,究竟是作為第三人,還是作為共同被告,甚或是證人,因各種意見側重的角度不同自然眾說紛紜。但是,從債權人代位權的性質進行分析,將債務人列為共同被告是不妥的,因為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內容是債務人的債權,債務人不能成為自身債權的被告。此外,將債務人列為證人也不盡合理,畢竟債務人不是「局外人」,代位權行使的結果與債務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如果債權人敗訴,債務人的債權將得不到法律上的保護;如果勝訴,則產生債務人債權實現的效果。因此,將債務人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更符合立法精神。
(三)金融機構在行使代位權時如何確定訴訟標的
金融機構行使代位權時確定訴訟標的,除了自身未受清償的債權數額以外,還應當結合代位權的學理考慮以下一些因素:①「全體債權人的債權」是代位權訴訟標的最大范圍,是法律規定的上限,而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金融機構有權根據次債務人的具體情況作出選擇;②代位權的訴訟標的一般不超過金融機構的全部到期債權,在有充分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可以包括有保全必要的未到期債權;③就次債務人而言,代位權的訴訟標的不得超過被代位的債務人的到期債權。另外,由於金融機構行使代位權時,可行使的債權范圍往往是不確定的,尤其是利息部分,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確定訴訟標的,需要明確一個時間界限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確定時間界限呢?按照現在訴訟中的通行方法,一般應依債權人起訴時為准。但在法院作出判決之前出現新的到期債權,行使代位權的金融機構有權要求增加訴訟標的。上述應當考慮的因素不應忽視。
延伸閱讀:
金融債權的轉讓方式
金融債權保全怎麼進行
金融債權案件如何執行
⑼ 什麼是銀行保全
銀行信貸資產保全是指金融機構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發放的貸款予以保護以維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的行為。我國政府於一九九九年先後組建了四家國有獨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集中管理和處置由於歷史原因給我國商業銀行累積的巨額不良貸款,並明確了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
個人資產保全,是理財的一個重要概念,可以簡釋為讓客戶資產保值並且增值。
不知道你問的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