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什麼中國是否存在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的基本特徵:
金融領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標的急劇惡化,以至於影響相關國家或地區乃至全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主要表現有:
1、股市暴跌。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標志之一。
2、資本外逃。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又一主要標志之一。
3、正常銀行信用關系遭到破壞,並伴隨銀行擠兌、銀根奇缺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等現象的出現。
4、官方儲備大量減少,貨幣大幅度貶值和通脹。
5、出現償債困難。
(1)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擴展閱讀:
從內需來看,一方面2008年後全球經濟增速顯著走低,2008—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僅3.4%,低於2002—2007年的4.8%;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後陷入長期停滯,國家范圍內的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和保守主義明顯抬頭,造成全球經貿摩擦持續升級。
2018年3月以來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經貿摩擦增多,中國傳統製造業外需增長明顯放緩。
一旦國內外需求增速同時下降,中國傳統製造業將面臨產能過剩的挑戰。鋼鐵、煤炭、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航運、光伏、風電、石化被稱為中國「九大產能過剩行業」。
2008年至2014年,鋼鐵、電解鋁、水泥、煉油、平板玻璃、造紙等行業產能利用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國際製造業中,產能利用率的警戒線通常是75-80%。
到2014年,中國鋼鐵、水泥、煉油和其他行業的產能已低於國際警戒線。
參考資料:網路-國際金融危機
❷ 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1、金融危機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造成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2、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將貸款證券化背後的財務風險計算頗為復雜,通常得先分析被證券化的那一堆貸款案過去類似貸款案例之風險,計算出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
3、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他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美國有許多中小型的銀行,因為資金有限並不想等二十年後才回收房屋貸款,所以樂意將手上的房貸債權轉賣出去,而且銀行也急著把錢放貸出去不然自己會被利息支出壓垮。
4、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屋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5、於是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常常隨之而來的信用緊縮,是一種貨幣需求快速增長大於貨幣供給的狀況。在幾十年前金融危機基本上等同於擠提,現在則多以貨幣危機形式出現。股市暴跌有時也是一種金融危機。
(2)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參考鏈接:金融危機—網路
❸ 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經濟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世界經濟增長由「雙速增長」格局逐漸向低速增長收斂。
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中國強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對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帶動新興經濟體快速增長,而發達經濟體則總體陷入衰退,世界經濟呈現雙速增長格局。隨著近幾年的調整,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實體經濟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
2008年以來,中國已超過美國和歐盟,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引擎。2012年中國的GDP佔全球11.5%。伴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國際上受關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也抱有越來越高的期待。
(3)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後,全球產業發展出現一些新的特點。發達國家的創新能力不容低估,一些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可能會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也將對未來世界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經濟體為了共渡難關,曾及時搭建了G20平台,採取了協調一致的反危機措施,對於全球經濟走出危機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形勢漸趨穩定之後,各國進行政策協調的意願明顯降低,各種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
❹ 聽說2018年是金融危機年,怎麼沒感覺呢
沒影響那時不可能
不過不大
❺ 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爆發過幾次各是什麼時間
影響全球的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六次,分別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6、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2、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❻ 2018年經濟危機對我國的影響
最近的三次經濟危機分別是:
1985-1990年日本經濟危機,美國在1988-1989年加息11次;
1995-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美國在1994-1995年加息7次;
2006-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國在2004-2006年加息17次。
美國引爆經濟危機的周期大概為10年左右,在這10年的時間內,美國是通過定向輸入美元,讓局部區域經濟極度「繁榮」,然後再突然抽走美元流動性,導致局部經濟危機,然後通過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逐步擴大經濟危機范圍,形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後果,很嚴重!
第一,你的國家信用沒有了!以後你再也別想到國際上借到錢,沒有國家願意借錢給你,即使有國家再借你錢,那麼你也要提高利息,否則別人是不會借你的!
第二,你以為借錢給你的國家那麼容易對付?欠錢不還?那麼各種制裁手段就來了,不排除對你動武——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就威脅要對委內瑞拉動武!
當年阿根廷就欠了大量外債,阿根廷貝隆總統順應MingYi,做了下面幾件大事:把外國資本全部收歸國有、大幅提高關稅、拒絕償還外債……
法令一出,阿根廷人民無不歡欣鼓舞!然而,這也是阿根廷作死的開始,沒收外國資產,導致外國資產外逃,且企業國有化後迅速喪失競爭力;提高關稅壁壘,阿根廷成為經濟孤島,失去了與世界協作的機會;拒絕償還外債,徹底失去國際資金來源,阿根廷經濟從此一瀉千里,潰不成軍,出現大規模失業和通貨膨脹。最終,軍隊發動了Zheng變,貝隆下台。
再比如,2015年希臘債務危機,希臘總理竟然准備全民公投,想要延長到期債務!注意,它不是賴賬,只是想延長幾天還!
❼ 2018金融危機會對什麼行業有影響
主要是製造類和貿易類。製造是產能過剩另一面是自動化產物誕生,貿易類比如煤炭被科技取代,現在的科技能源發展速度超越了自然資源。煤炭作為燃料能源即將停止,隨後是隨著煤炭的信息部即將關門。我只是舉煤炭例子。還有就是房子,鋼鐵等製造和貿易最受影響。
未來強金融會轉到,服務類取代煤炭,房產的壞賬。如無車承運,互聯網,租賃等等。
❽ 金融危機平均幾年一次
此
次
危機預計要到2009年上半年股市才會平緩
世界經濟要恢復則要數年左右
中國大概3年左右,美國可能需十數年
此次危機已造成
世界金融也蒸發了35萬億美元左右
全球約有上千萬人在此次危機中失業
世界各國投入的救市資金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將來會更多
中國
股市縮水60%市值蒸發20萬億RMB
實體經濟也開始大規模受損
房產市場冷淡
中小企業艱難度日
大型企業融資困難
消費市場縮減
繼而沖擊其他與以上有關的每個行業
迫使中國政府決定在2010年左右投入4萬億RBM
用於救市和刺激消費
但總體上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
因為
中國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還是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
社會固定資產增加值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發展雖然有所放緩,
但經濟發展水品還是很高的
雖然金融不景氣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佔有國民經濟總量中很少
同時中國自身的消費市場巨大,我們的正常生活不會受太大影響
中國政府的應對政策
除了拿出4萬億用於就是之外
銀行將進行數次降息,同時對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提供貸款,和減稅政策
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根源
追尋此次危機的根源是現有的金融體制存在嚴重缺陷
所以這次危機過後肯定會制定新的金融經濟秩序
而中國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中國很可能藉助此次千載難逢的機遇,美歐經濟不景氣,美元這一世界貨幣疲軟的機遇崛起
世界經濟新格局將因此形成
❾ 2018年發生金融危機了嗎
1、金融危機隨時都可能發生,這次應該是美國股市或者債務危機。
2、歐美日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在經濟危機中,並持續加重,各國不得不消耗巨大資源以維持經濟的運行。金融危機等沖擊只是加劇經濟危機的一種方式。
3、各國拯救危機的資源到現在已經基本耗盡,再次發生大危機時,將難以拯救。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每次危機都可能演變成大災難。
以上3點判斷,是根據經濟大興衰規律和世界各國實際情況得出,簡單分析如下:
利潤是經濟運行的動力,當利潤率高於投資者最低期望盈利率時,投資和生產活躍,經濟繁榮;反之,則投資下降,經濟危機,乃至大蕭條。
根據《利潤的來源與經濟大興衰,及世界經濟形勢》的分析,利潤來源公式如下。
利潤 = 投資者消費 + 經濟增長 + 政府赤字 + 工人赤字 + 國外利潤 + 短期利潤
戰後初期,資本的毀滅和分散,甚至重新分配,使投資者自身消費與其資本形成高比例,加上經濟恢復性高增長,使投資者自身消費和經濟增長形成高的正常利潤率,從而促進經濟繁榮。
但隨著經濟增長率下降、資本重新積累和集中兼並,正常利潤率下降,當低於投資者最低期望盈利率時(簡稱正常利潤率不足),整體投資下降,經濟危機發生。這是經濟發展的分水嶺,對應歐美日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經濟危機發生之後,經濟增長不會回到高增長,集中的資本也不會重新分散或分配,甚至因危機更趨集中。因此,正常利潤率不僅不會回升,而且還會繼續下降。
投資者為了獲取期望的利潤率,或政府為了穩定投資和經濟,只能以非正常利潤彌補正常利潤的不足。主要是工人和政府赤字。
由於投資者的利潤每年都持續需要,因此,彌補利潤不足的非投資者虧損,也必須持續存在,最終導致家庭債務和政府債務持續增加
❿ 18年真的有金融危機!
事實上,08年的金融危機我們都還沒有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