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金融專業學的是什麼內容呢
金融專業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專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屬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專業,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規律。該專業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公司金融);
專業課程
課程方向
金融投資分析與理財方向
金融管理與投資方向
金融工程與風險管控方向
培養目標
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❷ 經濟學和金融學分別研究的是什麼
通俗的說,
金融學是學股票,
債券,
期貨的,
比較實用(賺錢).
經濟學是學供給,
需求,
經濟發展,
消費者理論等等...
比較理論.
經濟學與金融學的最主要區別是:經濟活動能創造實際的財富;金融活動可以賺錢但不創造價值.
金融側重於時間序列的研究,尋找時間序列中的變數;而經濟學側重於空間范圍的研究:在一個坐標系內實現最優化問題.
金融也有宏觀和微觀之分:宏觀主要是指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微觀則指風險管理和資產的定價.
專業的話要看你報什麼學校.
例如北大就是填志願的時候只分院,
不分專業,
只需要填經濟學院.
等到大三的時候再選是去經濟學系還是金融,
還是國貿...
別的學校可能多數還是要在填高考志願的時候就要選好那個專業.
看你想以後出來做銀行啊,
公司什麼的,
就學金融.
如果想走理論研究的,想讀博士的,
就學經濟學.
❸ 國際金融學
出售額是指銀行賣出外匯數額,購入額是指銀行買入外匯數額。當銀行一個回營業日結束時,某答種外匯的出售額與購入額相等時,銀行處於軋平狀態。當銀行一天的賣出的某種外匯比買入該種外匯多時為空頭,即營業結束時銀行手中沒有卻先賣出該種外匯。當銀行一天的買入某種外匯比賣出該種外匯多時為多頭,即營業結束時銀行持有該種外匯。
買空的是多頭,但多頭不一定是買空。多頭是指買入外匯者,當買入外匯是通過借貸的方式買入即為買空。
❹ 國際金融專業研究生學位是什麼
國際金融專業研究生學位是經濟學碩士學位。
補充:碩士課程主分為兩種,分別是修課式和研究式。修課式的碩士課程主要有理學碩士
(MasterofScience,英文短寫為MSc),教育碩士(Master of
Ecation,英文短寫為MEd),工程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英文短寫為MEng)和文學碩士(Masterof
Arts,英文短寫為MA)。另有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英文短寫為MBA)。而研究式的碩士課程有哲學碩士(Master of Philosophy,英文短寫為MPhil)。
學位證書:
❺ 國際經濟學研究什麼
國際經濟學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本專業招收文史類和理工類回學生,學制4年。
培養目答標:適應WTO運作規則,具備較高的外語、計算機和電子商務運用技能的,能系統掌握現代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本情況、業務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設置的主要課程有: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國際服務貿易、知識產權與國際技術貿易、國際經濟合作、跨國公司管理、國際商法、電子商務、國際商務談判、外貿英語等。
專業特色:主要體現在基礎寬厚、注重實務、強化英語及計算機、網路和電子商務在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中的運用能力。
就業方向:該專業主要培養系統掌握現代市場經濟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業務知識、管理方法與技能,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能夠預測商情動態,能夠熟練應用外語和計算機開展對外貿易業務的能力。畢業生適合在海內外相關業務部門、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從事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工商合作等方面的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等工作。
❻ 國際金融學的介紹
國際金融學是金融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分支,現如今它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基礎專業課程或素質教育課程,國際金融學教科書也越來越受人重視。國際金融學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放經濟(openeconomy)下內外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獨立學科。即國際金融學本質上是開放經濟的貨幣宏觀經濟學,主要關心在一個資金廣泛流動和靈活多變的匯率制度環境下,同時實現內外均衡的條件和方法。國際金融學作為一門新學科,因本身的復雜性質,決定了它在研究對象問題的確定上難度較大。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對象是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包括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資金融通兩個方面,其目標是闡述國際金融關系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揭示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資金融通的基本規律。它的萌芽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它是在國際貿易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生產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與之相適應,國家之間的貨幣金融關系也日益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金融化和一體化趨勢加速,國際金融的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國際金融的領域不斷拓寬,幾乎滲透到國際經濟和各國經濟的每個角落。國際金融在國際經濟關系和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課件就是向大家介紹國際金融的基本問題。
❼ 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
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國經濟的內外均衡目標的同時實現。在國內外的文獻資料中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有吉林大學的楊惠昶教授和復旦大學的姜波克教授。楊惠昶教授認為「國際金融是研究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通過貨幣、證券、票據的買賣和轉讓,市場的自發力量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相互作用,如何實現國際收支均衡,以殛國際收支均衡與國內經濟均衡的聯合均衡。」姜波克教授認為「國際金融學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發經濟下內外均衡目標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獨立學科。」
傾向於上述觀點的理由如下:
1、內外均衡之間的矛盾是開放經濟社會始終面臨的經濟學課題。內外均衡問題,是開放經濟社會所特有的經濟現象。既保持經濟體自身的穩定發展,又使經濟體的對外開放處於合理狀態之中,是開放經濟社會各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兩個重要目標,分別稱為經濟的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當政府採取政策措施實現某一均衡目標時,有的時候會促進另一均衡目標的實現,而有的時候則會使另一均衡目標的實現更為困難。內外均衡之間的矛盾是由米德在1951年正式提出的。米德在他的代表作《國際收支》一書中,針對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固定匯率制的現實,指出了宏觀經濟處於特定區間時政府調節社會總需求的金融政策會在實現某一均衡目標的同時惡化另一均衡目標,此時經濟就屬於內外均衡的矛盾。由於米德所研究的是固定匯率制的情況,因此有人認為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就不存在內外均衡的矛盾問題了,因為政府可以聽任匯率浮動來自發調節國際收支,從而集中精力專門研究和解決內部均衡問題。事實上,在浮動匯率制下任何一國政府都不可能聽任匯率自由浮動給本國經濟帶來不良的影響。並且,作為開放經濟社會的核心變數之一,匯率的變動會對一國經濟各個層次的變數都產生深刻影響。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米德時代未曾出現的與實物經濟基礎相脫離的巨額國際資本流動於各國之間,使內外均衡矛盾發生得更加頻繁和劇烈,後果更加嚴重,政府對經濟進行調控的難度也更大了。為此,開放經濟社會如何確定經濟的內外均衡目標,便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有一段精闢論述:「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從貨幣金融視角探求實現內外均衡目標的規律,解決內外均衡之間的矛盾,以便為政府政策提供理論依據,由此而形成的學科便是國際金融學。
2、內外均衡問題具有鮮明的貨幣金融屬性。內外均衡問題之所以能對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成為各國政府及經濟學者研究的重要對象,是與國際資本流動密切相關的。不僅是各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提高,國與國之間聯系的貨幣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國際資本流動正深刻地影響著開放經濟的運行,使內外均衡問題的貨幣金融屬性越來越明顯和突出。由於國際資本流動對金融市場上各種行市微小變動非常敏感,甚至在很多時候純粹受政策和心理預期的驅使,因此,表現出相當大的不穩定性;更為嚴重的是,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在這種經濟環境下,貨幣金融因素往往最先受到影響,然後再傳遞給其他因素。貨幣金融因素在引發危機、傳導危機和傳導反危機政策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中樞地位。
綜合上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應從如下兩方面來認識。一方面,內外均衡問題是國際金融學的核心,這導致國際金融學與貨幣銀行學等相關學科具有不同的主導問題。另一方面,內外均衡問題與國際貨幣金融活動有著密切聯系,換句話說,當國際資本流動不再依賴於實物經濟基礎而具有自己獨特運動規律時,其貨幣金融性質就更加明顯和突出,貨幣金融因素在內外均衡矛盾的形成及其解決中居於關鍵性地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將研究內外均衡矛盾及其解決方法的學科稱作國際金融學。同時,也只有以內外均衡問題作為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才能體現國際金融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
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內外均衡實現問題上,還涉及一些對內外均衡目標有影響卻不是從貨幣金融視角出發的問題。諸如國際貿易政策、國際直接投資政策等問題,國際金融學也需要了解它們以便於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內外均衡的問題。但它們並不屬於國際金融學的范疇。因此,國際金融學是從貨幣金融視角出發,但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內外均衡問題,並不是貨幣金融問題的自身。由此可見,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二者的統一,以此形成一整套貫穿始終的,具有內在嚴密邏輯聯系的獨立完整的學科體系。
❽ 國際金融學學些什麼
國際貨幣—匯率—國際銀行—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監管(含涉外金內融監管和國際金融監管與容協調)該體系是站在市場經濟的高度去研究國際金融的職能作用和確立本課程的研究對象的,對傳統的學科體系有重大突破。其內容不僅包括了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而且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我國對外經濟金融的發展,及時研究和吸收了國內外研究的前沿理論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