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香港做金融的收入是多少
大公司的薪資一般不對外公布,但一般來講,香港金融從業者起步薪資大約是15000港幣到20000港幣之間
⑵ 香港ICAC,執行處工作人員收入多少
一般來說,執行處工作人員的收入是在1萬至2萬塊錢左右。
⑶ 金融高管薪酬標准怎樣制定 從何而來、多少合適
金融高管在金融危機中仍拿高薪的行為引發了全球聲討。在中國,最近的新聞是,財政部下發了國有金融行業高管最高年薪不得高於人民幣280萬元的規定。
規定背後還有更詳細的註解,包括國有金融機構在清算2008年度高管人員薪酬(指稅前薪酬,包括基本薪酬、績效薪酬、社會保險、各項福利等)時,按不高於2007年度薪酬的90%的原則確定;2008年度業績下降的國有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再下調10%;2008年經營業績降幅較大的,高管人員薪酬降幅還應增加;2007年度高管人員薪酬明顯高於同業平均水平的,應主動加大調整力度,逐步縮小與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
高薪是否合理
2008年,國有控股銀行中,中國銀行行長年收入為154.4萬元,工商銀行行長年收入153.5萬元;股份制銀行中,交通銀行行長年收入175.08萬元。股份制合資銀行中,深發展行長年收入418萬元。
當然,在金融界高管高薪現象不僅僅局限於銀行業,在證券行業、投資領域和保險領域也存在這一現象。如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董事長高國富2007年度年薪為295.21萬元,2008年度年薪雖然同比降低了將近4成,但仍有177.1萬元。
對於我國金融高管高薪現象,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認為要有嚴格的限制。他認為,我國的金融業是有嚴格的市場准入的,是國家管制並參與其中的。在這樣一個前提下,他們的業績並不是他們做得好壞的結果,很多是由行業的壟斷性和特殊性以及國家佔有的基礎所決定的。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教授劉昕則認為,金融高管的高薪也有合理之處:金融業本身屬於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行業,是一個承擔風險的行業,他的薪酬相對會高一些,高管的薪酬也會相對比較高。但他也指出,企業的盈利與高管的努力有多大關系其實是很難衡量的。他認為在這方面是應該有一個界限的,企業盈利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是和高管的努力有關系的,超出這個范圍的盈利,則更多的可能是市場和政策的原因。
高薪從何而來
在我國,薪金的制定標准經歷了一個長期的變化歷程。國家發改委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梁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期間,一批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薪酬與外企負責人薪酬差距甚大,為了留住人才,經濟理論界推崇國有企業應提高管理層薪酬,即放權給企業自定薪酬。
中央財經大學的張蘇教授稱,我國以前採用的是固定工資制度,這限制了企業高管充分發揮管理才能來創造財富。在80年代,管理學研究領域引入了西方的契約理論,其核心思想是對企業家根據其業績進行排名,「就像運動會一樣,誰跑得快就拿得多」。我國國有企業引進了西方這一模式,叫做「錦標賽」制度。
2000年前後,我國金融行業盛行給管理層發股票、長期股權,將高管收入和企業業績掛鉤,以此來鼓勵高管努力提高企業業績。但是後來發現,由於中國金融領域的市場化程度不夠,高管的能力與企業的業績相關不大,所以對這一制度也就進行了調整。現在各金融企業的薪金制定原則,一般是根據凈利潤,按職位高低進行分成。
據了解,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企業高管收入是有明確規定的。上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高管收入被規定不能超過員工平均水平的6倍;2002年,當時確定的國企負責人薪酬與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是12倍。
安平城律師事務所主任關安平說,通常金融業高管定薪是根據前一年的經營狀況制定下一年的獎金,再預測本年的經營狀況,就定下了一年的薪金標准。但以他的實際經驗看,落實到操作層面由於缺乏監管,相當一部分高管定薪就是「拍腦門」。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楊帆說,「他們這是自己給自己定,自己給自己拿高薪。這都是從華爾街學的,自稱是華爾街文化,所謂的經理人階層的利益集團,是華爾街投資銀行製造的世界特殊利益集團。」
年薪多少合適
對於金融高管的年薪,國家財政部制定了280萬元的封頂標准。其依據是:金融企業負責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福利性收入和中長期激勵收益構成,基本年薪的最大值為70萬元人民幣,最小值為5萬元人民幣。績效年薪與金融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掛鉤,以基本年薪為基數,其績效年薪一般控制在基本年薪的3倍以內。由此得出,金融企業負責人總薪酬不應大於其對應的基本年薪的4倍即280萬元人民幣。
從現實看,很多國有金融機構的高管年薪,距這一「最高標准」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對於國家的限薪政策,張蘇教授認為「這種導向是對的」,金融高管的年薪應該和相應級別的國有實體經濟企業高管年薪趨同,不應「虛高」。「畢竟虛擬經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
劉昕認為,在我國金融高管屬於中組部幹部,經常被調動,高管屬於一個崗位,如果按市場定薪酬,其長期股票激勵收益在調動後的將會變得混亂而無法管理。他認為對金融高管薪酬與利益掛鉤不應當採取類似「銷售傭金制」,利潤每增漲一個百分點工資就相應的漲多少。「畢竟很多情況下盈利是因為是市場整體原因或是政策原因,而不僅僅是高管個人的努力」。
在劉昕看來,應該採取基本年薪加浮動年薪獎勵,即參考國外市場化體制下金融高管的薪金水平,結合國內銀行業職工的平均水平和我國普通民眾及公務員的薪酬水平,取一個多方都能接受的折衷值。高管將會根據其企業的盈利幅度獲得浮動年薪,既能夠激勵高管,也能限制其薪酬。
而關安平建議,不但要考察財務業績,還要綜合考慮企業整體經營水平,讓他們給企業、社會創造大量財富之後「再拿到自己的高薪」。
⑷ 國內金融高管到國外分行任職收入是參照當地國同等水平嗎
國內金融高管到國外分行任職收入,一般會參照當地國同等水平。
⑸ 一般公司高管年薪多少呀
一般公司高管年薪是多少?這個要看公司的實力,有的公司年薪就是只有10來萬,有的公司上百萬,有的公司上千萬,這個就是這樣子的情況。
⑹ 企業高管為何收入驚人
發達國家形態各異,貧富差距懸殊的程度以美國首屈一指,舉世獨一無二。近段時間,在金融危機、泡沫破滅的形勢下,美國一些企業依然給高管們發放2008年度的巨額分紅,連新任總統奧巴馬都不得不罵其「無恥」,「不負責任」,足以見得美國製造和維持貧富差距的根源有多深,改變有多難。有一些人大力主張向美國學習,目的就是要達到美國式富人主宰天下的局面。另一些人是不明真相,只聽到被灌輸的美國的種種好處,卻不了解照搬美國的危害。或以為只要像美國一樣,自己就能成比爾-蓋茨。卻不想想,全世界也只有在貧富差距懸殊程度獨一無二的美國,才會出現比爾-蓋茨這樣獨一無二的世界首富。如果中國不加分辨地學習美國,貧富差距只會繼續加大。
減少貧富差距懸殊,不能只靠限制高收入,否則,容易產生劫富濟貧的平均主義思想。但是,不管在什麼時候,財富分配的相對公平合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原則,也是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動力和保證。在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這一問題尤其要引起重視。中國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某些地區已經開始以具體的制度來縮小貧富差距。這種行動實際上也是對學習美國經濟模式深入反思後的結果。
⑺ 金融高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金融高管的工資比普通工薪階層不一樣,目前他們的工資按年薪計,一般幾十萬到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的也有,不稀奇。
⑻ 在香港私企高管的薪酬是多少
企業高管應該拿多少薪酬,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1、企業整體的薪酬水平定位,在行業內是前10%、中等、中等偏上、中等偏下;企業高管的薪酬水平在同行業定位也要保持一致;
2、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提取企業年度利潤增量的10—20%作為企業高管年度獎勵總額,根據高管的崗位價值差異,對每個高管設定分配系數;
3、考慮到企業的長期發展,對高管採取股權激勵,利用「股權」金手銬來實現高管團隊的長期穩定性。
⑼ 在香港有關金融方面策劃部經理年薪
據我所知,香港做金融的都是底薪加提成的,經理級別的起碼5w應該還是有的。
⑽ 為什麼國內上市公司的高管與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差距那麼大
上市公司來高管薪酬受多方面因素源制約,如企業經營業績,薪酬是否由市場化決策,企業分配方式,企業規模,所在行業等。
首先,央企國企類高管多為政府任命,薪酬總額一般不受市場水平影響,大約為一個中等的恆定值。因此和同等體量市場化企業相比,薪酬總額總體偏低。
其次,企業經營業績影響高管年度績效收入,而績效收入是做為高管薪酬的絕大部分。
再次,企業所處的行業和企業規模不同,高管薪酬差距會非常大。金融行業上市公司高管一般比製造業高管薪酬要高,大規模上市公司高管一般比小規模公司高管薪酬高。
最後,香港上市公司以市場化企業居多,國內上市公司從央企國企民企一應俱全,從統計學角度,大部分低薪酬的高管拉低了整體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