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的法律碩士研究院哪些綜合實力較強(我是非法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三個標准,一是名校,二是法學類學校,三是特色
名校嘛,就是上海交大、復旦、同濟
法學類,就只有華東政法了
特色的,上財、上外、上海海事
同理類比其他地區
其他學校除非有特殊原因就不用考慮了,法碩這個專業本身就比較尷尬,再不沾點高大上的邊就沒戲了
② 上海金融學院 法學系 好嗎
一般吧,是新開的專業,也是教育部第一個金融法學專業,人數不多,但是老師實力還行,都是名校法學博士,大多在事務所兼職,比較有名的老師有薄海豹,張學森。
薄海豹,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上海市司法局先進個人、虹口區十佳律師,從業律師十餘年,有較豐實的訴訟業務經驗,曾代理國內外著名案件:台灣歌星童安格演唱會合作糾紛案舊上海大亨黃金榮家族遺產協議見證案全國著名治禿專家趙章光訴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朝暉制葯廠投資合作糾紛案中泰拳擊對抗賽合作糾紛消費者訴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商業欺詐案不夜城"七十六號"地塊轉讓項目談判海南中匯股份有限公司全套法律文件起草友邦公司保險舊案經中國證監會、司法部核准可以從事證券法律業務。主要客戶群包括浦江之聲廣播電台、上海精文投資公司、佛山杜邦鴻基薄膜有限公司、上海市人大服務中心、現代工商雜志等企、事業機構。主要社會職務有:中國證券業年鑒編委、上海市律師協會金融研究會委員,上海市虹口區人大代表、上海市虹口區青年聯合會常委。
張學森,男,山東濱州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特聘教授。先後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在華東政法學院(現華東政法大學)先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法學博士學位。曾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多年,曾任華東政法學院研究生學報《法學研究生》雜志主編;曾長期在新華社直屬重點報紙《上海證券報》工作,任金融證券新聞記者、報社總發行人兼發行總公司總經理、首席法律顧問等職。現任職於上海金融學院政法學院法律學系,先後擔任法學教研室主任、法律學系主任,兼任上海商學院法政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金融法學、國際法學的教學研究和相關實務工作。
出版教材著作等圖書二十餘部,發表論文、文章百餘篇;曾參加國家社科重點課題「國際民商法與沖突法」研究,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重點項目「金融期貨法律責任比較研究」、上海金融學院校級課題「商事調解及其在金融糾紛解決中的應用研究」等課題研究,有關WTO法律問題的論文曾獲第三屆華政韜奮學術節優秀論文一等獎,有關證券新聞報道的論文曾獲「中國證券新聞論文評選」優秀論文一等獎。擔任上海市高校金融保險專業重點建設教育高地項目《金融法學》主編、金融法學課程建設負責人。
擅長商事糾紛的仲裁與調解、金融各業法律與合規高級培訓講座,曾應邀為中國銀行、上海浦發銀行、日本瑞穗實業銀行、申銀萬國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擔任金融法律與合規培訓高級講師。
③ 上海距離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哪些差距
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追尋答案。從2001年起至2004年,我們通過大量文獻研究、專家論證和多元統計分析,設計與探索實施了一套國際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包括金融規模、金融環境、金融聚集度、金融國際化、金融風險防禦、金融創新、金融效率、金融人才、金融制度、金融科技10個一級指標和56個基礎指標。 本指標體系10個一級指標和56個基礎指標測評的樣本數據截至2004年,分為客觀數據與主觀數據兩類。其中客觀數據源於文獻調研,包括2001~2004年的各類統計年鑒,各大官方統計網站,如各城市的金融管理機構官方網站、城市官方統計網站、世界銀行等網站,以及2000~2004年各類專業研究報告。 主觀數據源於問卷調查,主要包括針對金融制度、金融透明度和金融創新力三指標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對象包括國際金融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高級經濟學家、跨國金融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及中國京滬深三地政府經濟部門官員、金融業高管人員、律師、高校專業研究人員等。 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評價與比較通過上述方法,我們取得六個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原始數據,再通過統計方法量化,我們得到六個城市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一級指標得分數。 在表中,我們可發現: 1.中國香港在金融聚集度、金融國際化等方面得分比較高,一方面由於香港屬於特殊的經濟體,另一方面是由於其長期實施自由的商業社會與金融制度。同歐美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相比,香港的金融規模處於中游水平。 2.新加坡的金融發展狀況與香港類似,金融聚集度指標得分較高,而金融規模與金融人才得分排名居紐約、倫敦與東京之後。新加坡的經濟運行機制與香港類似,且都屬於資源缺乏的經濟體,主要依賴於開放的政策資源和創新的人才資源。 3.作為世界級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東京,其優勢在於:金融規模得分僅次於紐約,比倫敦高;而在金融人才方面,其得分低於紐約、倫敦。而東京的弱勢集中在金融環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國際化方面。這主要由於日本金融體系弊端所致。 4.上海近幾年發展比較迅猛,但由於整體金融改革有待時日、金融體系基礎較薄弱,金融制度健全進程中,導致其大部分指標得分雖然與香港、新加坡接近,總體上仍處於香港、新加坡之後。由於日本銀行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頻頻發生倒閉現象,資本市場秩序難以控制,而中國政府不斷向各銀行注入資本,以提高其資本充足率,同時加速銀行改制上市進程,從而使上海在金融效率指標中略勝於東京,但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上海在吸引外國金融機構與金融資產時,採取了不少積極的優惠政策;而東京則相對保守,故在金融國際化指標中,上海與東京的差距並不大。 5.與其他城市相比,前幾年上海的相對優勢集中於金融規模上,得分略高於新加坡,與香港處於相似的發展水平。上海的不足之處突出地表現在金融風險防禦、金融創新與金融人才方面。在金融環境、金融效率、金融國際化方面,上海雖然落後於其他各城市,但差距不是非常大。因此,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必須把握機遇、揚長避短、突出重點,不能全方位趕超國際各大金融中心城市。
④ 最好是在上海的金融研究院
上海社科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⑤ 陸家嘴金融培訓中心的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成立於2002年10月,是一家民辦非企業研究機構,由中國金融改革先行內者劉鴻儒先生和容著名法學家李步雲先生聯合發起創立,旨在緊密聯系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對中國的金融和法律學科領域的重大問題進行跨學科研究,為公共和私人部門提供戰略策劃、政策制定、制度設計、法規起草等研究和咨詢服務,以促進中國金融市場和法治建設的發展。研究院目前主要從事金融與法律相關的研究、會務研討、咨詢與培訓服務,董事長為柳志偉博士,現任院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李步雲教授。
⑥ 中國最高法明確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轄范圍包括哪些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8月7日公布關於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為即將掛牌的上海金融法院准確適用法律提供製度保障。
根據規定,上海金融法院管轄上海市轄區內應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以金融監管機構為被告的第一審涉金融行政案件。以住所地在上海市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為被告或者第三人與其履行職責相關的第一審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由上海金融法院管轄。當事人對上海市基層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判決、裁定提起的上訴案件,由上海金融法院審理。當事人對上海金融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裁定提起的上訴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海市各中級人民法院在上海金融法院成立前已經受理但尚未審結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由該中級人民法院繼續審理。
該負責人表示,上海金融法院不能跨上海市行政轄區管轄金融民商事案件。但為充分發揮上海金融法院專業審判職能,服務保障金融創新需要,對於實踐中出現的上海市轄區外確實存在著適用法律、認定事實重大爭議情形的案件,根據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另行指定上海金融法院進行管轄。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