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業銀行現金管理對於商業銀行管理有什麼意義
商業銀行現金管理屬於流動性管理的一種。
商業銀行是從事杠桿業務的。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以中間的差價盈利。而這種業務模式容易受外部對商業銀行的信心不足,導致對銀行的擠兌,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商業銀行有效的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風險管理來應對。
商業銀漢賬面上有足夠的現金來應對預料不到的擠兌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過多的現金又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收益性。因此,合理匹配流動性,收益性的要求是現金管理的重要目標。
⑵ 庫存現金限額管理的意義上的問題
你具體提問里的疑問,現在是打到每個職工的工資卡上,那麼這種行為不是發現金,應該在銀行存款支出裡面,不在現金支出裡面
日常零星開支,是除去定期大額現金支出(如發放工資等)和不定期的大額現金支出(如新聞出版單位的稿費支出等)以外的零星的費用支出。
這句話是說,你可以用現金發工資,不是說你一定要用現金發工資,也不是說發工資一定是現金支出
⑶ 企業現金管理的目的與意義急!謝謝!
這屬於財管方面的內容。企業現金管理的目的是要在資產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之間作出抉擇,以獲取最大的長期利潤。現金管理研究方法屬於研究性內容,應參考相應的財務管理知識。
⑷ 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
1.金融中介機構是專業化的融資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結算服務;融通資金;降低交易成本並提供金融服務便利;改善投融資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轉移與管理。
2.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與一般經濟單位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資金,經營內容是貨幣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或與之相聯系的各種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關系,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金融機構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機構的危機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引發嚴重政治或社會危機。
3.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極高比率;所支配運營的資本規模與權益資本的比率相對其他產業高;屬高風險產業。
4.金融機構體系分為國家金融機構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體系。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裡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彼此間形成的關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類。在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中,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和監督職能的機構;商業經營性機構是指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發行與交易、資金管理等業務,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
5. 國際性金融機構是多國共同建立的金融機構的總稱,可分為全球性金融機構和區域性金融機構兩大類。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主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國際開發協會、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國際清算銀行等。區域性金融機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6.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7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變化,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在業務上不斷創新,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兼並重組成為現代金融機構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不斷創新;金融機構的創造性更強、風險性更大、技術含量更高;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頻繁創新。
15.金融中介機構的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建設之路要靠市場開拓和在市場開拓基礎上的政府規范。
根據這個資料 再看看書的這章 在用自己的話聯起來 就ok了 有個400字就成
⑸ 企業加強現金(庫存現金)管理的意義
現金是指存放於企業財會部門,由出納人員經管的貨幣。現金管理制度包括:現金使用范圍、庫存現金的限額、現金收支的規定。現金清查是指對庫存現金的盤點與核對,包括出納人員每日終了前進行的現金賬款核對和清查小組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現金盤點、核對。如果賬款不符,通過「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核算。
⑹ 請論述庫存與現金的關系,並說明現金經營的意義
庫存現金的管理師中小企業保持資金流動性中最重要的部分。
資金的流動性的作用是保證中小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如果出現資金斷流中小型企業將面臨極大程度的企業倒閉危險。
再看李嘉誠先生對企業管理者的忠告:
1. 保持企業資金的流動性
2. 保持企業的持續盈利
加強資金管理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⑺ 國庫現金管理的財政國庫現金管理的意義
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國國庫現金管理比較薄弱,缺乏科學有效的國庫現金管理制度和實踐經驗。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對提高國庫現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財政政策和提高財政管理水平,有效實施政府宏觀調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開展國庫現金管理,是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實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所有財政資金收支活動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預算單位應支未支的資金以及已實現的財政收入統一集中到國庫,是實施國庫現金管理的基本前提。根據國務院總體工作部署,自2001年開始,財政部分期分批對中央部門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歷經五年時間,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在財政財務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基本確立。截至2005年12月底,中央160多個部門已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並將改革實施到所屬3300多個基層預算單位,涉及預算資金3700多億元。中央有非稅收入的70多個部門全部納入改革范圍。與此同時,全國36個省級財政、200多個地市以及500多個縣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10多個省份通過使用中央非稅收入收繳系統實施了收入收繳改革。2006年起各地財政專員辦徵收的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庫區建設基金等四項非稅收入,也開始實施改革。通過上述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大量原滯留在預算單位的資金流量逐步集中到財政國庫單一賬戶,國庫現金余額明顯增加,為實施國庫現金管理奠定了基礎。隨著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對國庫現金實施有效管理,已成為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開展國庫現金管理,有助於提高國庫現金使用效益
針對各地實施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後庫款資金不斷增加的實際,2002年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國庫存款計付利息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自2003年1月1日起,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在人民銀行的國庫存款,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計息。由於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實行的是利潤上交體制,人民銀行各分支行支付給各級地方財政的利息,實際上仍要由中央財政負擔。據估計,每年中央財政通過這一方式對地方財政的資金轉移有幾十億元。盡管如此,由於地方庫款僅按活期利率計付利息,不少地方認為收益率太低,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為此,開展國庫現金管理,有利於在國庫存款計息基礎上,進一步理順財政部門、人民銀行、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提高財政國庫現金的使用效益。
(三)開展國庫現金管理,有助於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國庫存款余額不斷增加;但這些國庫存款余額未得到有效利用,每年中央財政仍維持了較大的國債發行規模和債務負擔。同時,由於短期國債的缺位,財政政策與央行貨幣政策之間缺少有效配合的實施工具。2006年起,我國原由人大審批國債發生額改為審批國債余額,在既定的國債余額范圍內,財政部可根據庫款情況,有選擇地確定年度內國債發生額及發行期限,這就為國債管理、貨幣政策以及國庫現金管理的有效結合,提供了條件。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後,財政部可根據國庫存款餘缺情況,有條件地發行短期國債,提高國債市場流動性,降低國債籌資成本,調節和穩定國庫現金流量,並實現與央行貨幣政策的有效配合。
⑻ 商業銀行加強庫存現金管理的意義何在
商業銀行現金管理做到日清日結,錢帳分管.
⑼ 庫存現金管理的介紹
庫存現金是指企業持有可隨時用於支付的現金限額,存放在企業財會部門由出納人員經管的現金,包括人民幣現金和外幣現金。庫存現金與會計核算中「現金」科目所包括的內容一致。它是企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對於維持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庫存現金也是企業資產中最容易流失的資產,加強庫存現金管理對於企業和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