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道哥道金融國家中心城市比較

道哥道金融國家中心城市比較

發布時間:2021-05-10 07:42:48

❶ 天津是不是這幾個直轄市最差的一個啊~~

直轄市是許多國家的最重要省級行政區,此名稱主要被中國、朝鮮、韓國、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所採用。字面意義,是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的建制城市。直轄市往往需要較多的居住人口,且通常在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上具有重要地位。該概念首先源自於1930年中華民國的《市組織法》,稱為院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特別行政區4種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共有4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美麗的天津

天津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這座城市也有很多可以發掘的歷史。

天津文化

  1. 方言

    天津話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於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特指以天津老城為中心的一個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島」內人們所說的方言。

  2. 宗教

    截至2015年,天津有五種宗教得到政府承認: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全市教徒共26.7萬人,宗教職業人員近200人。1979年以來共恢復開放宗教活動場所79處,其中佛教的大悲院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天主教的望海樓天主堂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天主教天津教區的主教座堂西開教堂、伊斯蘭教的清真大寺、基督教安里甘教堂以及道教的天津天後宮和玉皇閣。

  3. 飲食

    津菜是具有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歷經幾百年發展,逐步完善成一個涵蓋漢民菜、清真菜、素菜、家鄉地方特色菜和民間風味小吃的完整體系。

  4. 曲藝

    天津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東大鼓、京韻大鼓、鐵片大鼓、快板書等曲藝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劇、河北梆子、相聲、評劇、評書、單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興盛和發展的。相聲和京劇更是天津曲藝的重要代表

    相聲

    天津的相聲興始於清末民初。那時在天津老城城根開始有了專供藝人演出的兩塊「明地」。天津著名的相聲演員有: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馮鞏、牛群、郭德綱、於謙等。

    話劇

    話劇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為突出的代表。早在1901年,教育家張伯苓就開始提倡戲劇,其弟張彭春則是第一個到外國學習現代戲劇藝術,並把西方寫實劇首先介紹到中國的早期話劇活動家及導演。1906年,李叔同與同學曾孝谷在天津創辦業余話劇團體「春柳社」並首演《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天津的劇作家曹禺創作的話劇《雷雨》便是以民國時期的天津作為背景。此外,天津出現過的著名話劇人還有焦菊隱、於是之、林兆華、謝添等。

  5. 音樂

    20世紀30年代,幾位世界級的古典音樂家包括小提琴家雅沙·海飛茲、弗里茨·克萊斯勒、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等先後來到天津演出。李叔同是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其作詞的《送別歌》在民國初年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已經成為中國音樂史上的經典名篇。

  6. 文學

    天津文學是「津味文學」和「衛派文學」的集合,在某一歷史階段曾間斷性地呈現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說」的出現,但置放到一個更為長遠的歷史視域來看,「天津文學」的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不那麼明顯。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天津文壇是由解放區來的作家、詩人、戲劇家主導的,他們自身也成為天津文壇的主體,如孫犁的《風雲初記》和《津門小集》等,都在這時期誕生。天津作家馮驥才是天津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小說、散文眾多,《挑山工》《珍珠鳥》等多篇文章入選教科書。

❷ 武漢是不是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

武漢正謀求回歸「國家中心城市」,重拾昔日榮光——這一目標明確寫入該市下一個五年計劃。昨日上午,武漢市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開幕式上,代市長唐良智作政府工作報告,描繪大武漢「十二五」藍圖。推薦秀星座baby 贏精美禮品游戲動漫設計師 月薪8000次世代游戲設計師年薪10W根據唐良智在報告中的描述,圍繞「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新目標,到2015年武漢將基本建成有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城區快速交通體系和「智慧城市」;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建設人民幸福城市。報告勾勒出大武漢下個5年跨入萬億元GDP城市的前景: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現代服務業中心和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鞏固提升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建設的目標任務,為把武漢建成現代化國際性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唐良智在報告中說,武漢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要突出創新驅動、跨越發展,增強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數,實現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近年來,中部崛起戰略、「兩型社會」示範區、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三項國家戰略相繼在江城實施,大武漢重回國家戰略視野。國家在12年前定位武漢為「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後,2010年又明確武漢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過去5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3000億元、4000億元、5000億元3個台階,2010年則達到5515.8億元,是2005年的2.4倍。據了解,去年武漢GDP總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繼續保持第五位。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0806元和8295元。

❸ 我國最堵的三座城市是哪

在如今這個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都在逐步的提高,就拿交通工具作為例子,在上個世紀,我們國家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人拉的馬車,但是在今天,已經被小汽車給替代,雖然說不如美國的人手一台車,但是在我們國家,有車的人已經非常多了。

讓重慶變堵的原因,與重慶是旅遊城市脫不了干係,若是你和我一樣在國慶節的時候來過重慶旅遊,那麼你一定會崩潰的,尤其是開車的人,半天都走不動道,排隊都要排一兩個小時,這樣的大環境,難免會給重慶的交通造成很大的負擔。


第二個是北京,北京經常堵車是人盡皆知的了,北京不堵車那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北京堵車的原因大致也和重慶差不多,作為我們國家的首都,北京這座城市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什麼時候,人都是異常多的,加上北京的交通比較獨特,處於一個個的環形,雖說規律,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但是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有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在北京上班的人都表示,上下班那是必定會堵車的,沒什麼事情自己還是不開車比較好。


第三個則是上海,上海是我們國家最為發達的城市,也是我們國家GDP最高的城市,在這里生活工作的人,很容易就拿到高工資,據了解,上海人的平均收入已經快一萬了,再這樣的收入下,買車更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雖然說上海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讓人不要開車出來,比方說增加停車費,但是依舊沒能夠減緩堵車的現象。


就是這么三座城市,生活在這幾個地方的當地人都表示:開車還不如走路呢,都不知道買車有什麼用!其實堵車現象在我們國家每一個城市多多少少都有,而堵車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互不相讓,要是你讓一下我讓一下,那麼道路是肯定會通暢起來的。所以說,要是自己不急的話,就最好讓一讓。

❹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哪個市屬於國家一級的行政區是

我國屬於國家一級的直轄市行政區共有4個: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國家一級行政區是指直屬中國中央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和習慣上,各省級行政區都有簡稱。省級人民政府駐地稱省會(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4)道哥道金融國家中心城市比較擴展閱讀:

中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實行如下:

一級省級行政區: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二級地級行政區:分為地級市、〔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區域〕、自治州、〔盟行政公署管轄區域〕、直轄市〔僅台灣地區設置〕;

三級縣級行政區:分為市轄區、縣、自治縣、縣級市、旗、自治旗、林區、特區、〔特別行政區非政權性區〕。

四級鄉級行政區:分為鎮、鄉、民族鄉、〔街道辦事處/地區辦事處管轄區域〕、蘇木、民族蘇木、〔區公所管轄區域〕、縣轄市〔僅台灣地區設置〕。

❺ 第三季度全國多地出現擁堵狀況,哪些城市較為嚴重

第三季度全國多地出現擁堵狀況,哪些城市較為嚴重?

我們國家一些部門還有一些聯合機構通過大數據整合的方式,對我們國家的各省市交通狀況的數據進行了總和,分析下來許多的城市的交通狀況都很不好,甚至排出了交通最嚴重的幾個城市。

首先要說的比較擁堵的城市就是重慶市:重慶市作為中國的直轄市之一,當時被分離出來的時候,首先就是因為他的人口比較多,另外四川省的經濟最近兩年發展的很快。像成都,重慶這樣的地方都非常的發達,重慶、成都等地方都是人口比較聚集的大城市,因此,交通問題也成為了一大問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多,重慶市的交通也越來越擁堵,而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最擁堵的城市中,重慶市就排到了全國最前面,從這一些調查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重慶的交通狀況是非常不好的。

❻ 地理答啦:比較一下濟南和青島這兩座山東城市誰發展的

就目前來看,應該是青島發展的更好。

第一,城市地位方面,青島晉級國家中心城市行列,濟南沒有。同樣是副省級城市,濟南排名也比較靠後。

第二,政策支持方面,青島擁有了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濟南原先想申報的黃河新區卻不了了之,現在規劃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也不是國家級新區。當然了,濟南僅僅是目前來看發展相對緩慢了一點,展望未來,如果濟南能夠好好利用新舊動能轉換的機遇,實施好北跨、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量子產業基地等戰略,相信濟南也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❼ 中國第八個國家級城市群誕生都有哪些

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正在進入城市群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一個個城市群發展規劃「落子」,布局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

近日,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式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繼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後,國家級城市群正式升級為8個。(前7個國家級城市群為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這也是十九大召開之後,首個獲批的國家級城市群。同時,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躋身為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獲批,背後有什麼戰略深意?西安又如何不辱使命,擔負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引領西北發展的重任?日前,城鎮化和城市研究專家、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劉士林,做客《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城市相對論」第2期,暢談了他們的見解。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劉士林

戰略深意西部城市群有了兩個重要「眼位」

NBD:關中平原城市群是獲批的第8個國家級城市群,這背後有什麼樣的國家戰略深意?對於中國的城市群發展格局有怎樣的影響?

馮奎:關中平原城市群是十九大召開之後首個獲批的國家級城市群。這個城市群最大的戰略意圖,我認為一是謀求區域協調發展,二是推動實現「一帶一路」倡議。

西北地區近年來經濟增長較快,但基礎設施仍然較弱、創新發展能力仍然不足,在區域發展中仍然是明顯的短板。十九大報告在論述區域協調發展時,將「強化舉措支持西部大開發」置於東北、中部、東部等問題之前,反映了包括西北在內的西部發展的重要程度。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向西開放是主要方向,西北也成為前沿與核心區,承擔著重大歷史使命。規劃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就能打造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成為支撐西北地區發展的增長極,有利於實現「一帶一路」願景目標。

城市群是實現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主體。中國東部有若干個城市群,尤其是全國三個最主要的城市群都在東部。現在西部規劃建設了高規格的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相當於擁有至少兩個「眼位」,這加重了西部發展的分量,對西部發展是極其有利的支撐。這種布局對於大國經濟體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意義深遠。

劉士林:此次關中平原城市群晉升為「國家隊」的意義和影響,除了馮秘書長從政策和戰略講的,我覺得還可以從這個規劃本身進行解讀。

首先,是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個新說法。國務院以往在批復長三角、珠三角規劃時,只有城市群的定位和目標,沒有提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發改委在批復成渝、長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規劃時,國家中心城市開始出現,但在成都、武漢和鄭州的前面都加了「支持」二字。關中平原城市群基本上延續了這個模式,但首次去掉了「支持」,更加名正言順。

其次,發文單位由一部委變成兩部委,這是第一次。此前的城市群和國家中心城市,或者從住建部「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來,或者從國家發改委的「區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出來。

NBD:規劃提出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級城市群都有這樣的定位。在二位看來,什麼是「國際影響力」?為什麼關中城市群需要有國際影響力?

劉士林:什麼是「國際影響力」,這個概念目前還沒有定論。學術界盡管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指標體系,但也沒有取得普遍認同。

關於「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的內涵,我們不妨從8個國家級城市群的比較中來體會和認識。目前的8個國家級城市群,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梯隊:一是世界級城市群,主要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二是有國家中心城市的國家級城市群,此前已有長江中游、成渝和中原,它們的地位相差不大,主要是配合國家戰略打造經濟或區域發展的新增長極、促進內陸開放等;三是沒有國家中心城市支撐的哈長城市群,主要是要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地區對外開放。

關中平原城市群本身處在第二梯隊,但首次提出了「國際影響力」的發展目標,這一方面體現出新時代對國家城市群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也與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上的重要戰略樞紐地位密切相關。

馮奎:在我看來,城市群的國際影響力,就是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體系中的地位。地位越高,它在政治話語、經濟要素、科技創新、文化藝術、交通門戶等其中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影響力就越強,就越能為城市群中不同類型的組織特別是企業、個人帶來城市群的平台價值。

就中國的國情、國力現狀來講,以後除少數承擔特殊使命的城市群,凡稱得上「國家級城市群」的,一般都應是國家參與全球競爭最重要的平台,因而都應該有國際競爭力與國際影響力。

關中平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古絲綢之路從這里開始。「西羅馬,東長安」是西安在世界歷史地位中的寫照。關中平原城市群要突出國際影響力,根本是要延續中華文脈,體現中國元素,展示中華文化的自信。國際化與對外開放是這個城市群發展的基本方向。

區域協同與成渝形成1.5億人口大市場

NBD:早期的關中天水經濟區,僅涵蓋陝甘兩省,如今把黃河金三角的運城、臨汾,隴東的慶陽、平涼都納入到關中平原城市群,從兩省增加到三省,為什麼要做這種調整?在城市群框架內,三省如何協同發展?

馮奎:我認為這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黃河金三角的山西兩市和甘肅隴東兩市,被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這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資源支撐條件,特別是能源。八百里關中平原,從黃河金三角向西延伸到天水一帶。規劃中將晉、陝部分城市納入城市群,有利於形成多個對外通道,在更多方向實現關中平原城市群與外部的鏈接、延伸,有利於全面實現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門戶功能。

城市群突破省際行政邊界,這對於城市群治理來說構成一定挑戰,國際上發達的城市群與國內先進城市群在這方面已積累一定經驗,值得借鑒。關中平原城市群可以更多從歷史文化和經濟合作中找到紐帶。比如平涼古時就是西出長安第一城,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重鎮。山西晉商匯通天下,是新時代「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三省協同要講過去的感情、當前的利益和未來的合作前景。協同要不斷地機制化。

劉士林:我同意馮秘書長的看法。此次批復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在空間和城市范圍上的調整,主要原因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承擔起一個國家級城市群的使命。

國家級城市群不可能家家點火、戶戶冒煙,一個城市群的「落子」,必須照顧到更大的「面」,特別是要把經濟地理聯系密切、但卻被行政區劃割裂的地區重新聯結起來,組團發展。同時,這也符合我國城市群的空間發展規律。

與西方城市群一般是城市地理與經濟自然演化的結果不同,我國的城市群主要是在特定行政框架下形成的,行政壁壘問題一直比較突出,這個頑疾只能通過更高層的國家戰略來打破。比如最初的中原城市群只局限在河南一省,現在的范圍涉及到四個省。長三角城市群長期以來一直是江浙滬的「富人俱樂部」,但國家正式規劃也把安徽的一部分納進來。

這同時也是促進三省協調發展的關鍵,一是按照城市群的規劃框架,建立合理的城市層級體系和產業分工協作機制,避免無序蔓延和同質化競爭;二是結合地理和經濟聯系,弱化行政割據和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在城市群發展中的作用。

NBD:成渝城市群與關中城市群,一個西南,一個西北,同處向西開放前沿,兩個城市群定位也有相似之處,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引領西部發展的合力?

馮奎:關中平原城市群擁有西北唯一的特大城市西安,是絲綢之路的核心引領區,是向西、向北方向貿易通道的戰略支撐。成渝城市群擁有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是長江經濟帶上游的門戶樞紐,是向南國際貿易大通道的戰略支撐。

成渝城市群與關中城市群是西部發展的兩個「棋眼」,從長遠來看,兩個城市群形成合力,將使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深度交匯,最大限度地釋放區域協調發展帶來的紅利,給企業帶來更廣闊的投資空間。兩大城市群的合作,城市群范圍內的人口就達到1.5億,是未來具有巨大潛力的消費市場。

兩大城市群之間,尤其是核心城市重慶、西安、成都之間,應在交通設施、物流運輸、特色旅遊、優勢產業、現代農業、文化教育、能源利用等方面,建立聯席會議和專題工作機制,從項目合作入手,逐步加深合作,帶動更多中小城市和企業家參與合作。

對有志於在西部發展的企業家來說,及早選擇在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布局,應屬具有戰略眼光之舉。

劉士林: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成渝城市群與關中平原城市群,一個是國家西南開放通道的戰略鎖鑰;一個是西北開放通道的戰略樞紐,各有廣闊的腹地和開放發展的方向。隨著重慶成為直轄市、成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西部逐漸出現了「南強北弱」的新問題。關中平原國家級城市群和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設立,對改變西部的內部分化,在西部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中形成戰略犄角之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般來說,由於都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西南和西北需要進行利益協調,形成真正的戰略合作關系,一要改變觀念,避免內耗;二是創新方式,更多地發揮市場化的機制和手段,一起降低建設成本;三是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探索形成一整套適合自身的政策、機制和路徑。

最大挑戰傳統的擴張道路已行不通

NBD:作為關中城市群唯一的核心城市,西安要帶動引領城市群發展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馮奎:西安目前的GDP是7000多億元,城鎮化率是70%多,服務業的貢獻超過70%。但西安的對外貿易、創新驅動發展等,距離國內一線城市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說跟國際一流城市相比。

放到城市群層面看,關中平原城市群常住人口與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比例分別是2.79%和2.14%,這意味著關中平原城市群人均生產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西安還沒有那麼強,它要帶動一群也沒有那麼強的兄弟們,這是西安現狀。那能不能簡單地通過傳統的高強度投資、擴大建設規模實現西安擴張,然後帶動周邊中小城市?這行不通,因為國家的發展環境與約束條件都發生了根本變化。

總之,西安自身距離規劃中所給的定位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最大的挑戰來源於傳統的擴張道路已經行不通,而如何通過空間轉型、產業轉型、發展模式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條路徑還需要探索。

劉士林:是的,西安的經濟實力是比較弱,但我們不能說西安的影響力弱,因為評價一個城市,不能只看GDP。

從歷史上看,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漢唐王朝都建都於關中平原,並成為當時東方文明中心。因此,西安在中國城市中擁有很高的地位,在世界城市中也很有影響力。對此,西安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而不要被GDP牽著鼻子走。

西安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提升城市的現代化功能。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有非常輝煌的歷史,但與上海、廣州等海洋城市相比,在發展觀念、功能形態、體制機制上相對封閉和保守,在城市治理體系和公共服務上,與現代化大都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之後,西安應瞄準規劃中提出的「功能完備的城鎮體系」,一方面在生態、社會和人文方面發揮好集聚、輻射和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迅速補上交通等方面的「短板」,盡快建成一個國際化的現代化大都市。

NBD: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支點城市,西安如何利用「一帶一路」中的區位優勢,帶動引領城市群發展?

馮奎:絲路特色是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最重要的標記。建設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是從科技與人文兩方面提升發展實力、拓展發展空間的戰略舉措。

從絲路科創中心來講,西安要構建高速、移動、安全、信息基礎設施,率先建設智慧西安都市圈,推進中國-中亞跨境陸纜建設,為絲綢之路建設提供信息服務。同時積極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動能轉變。

從絲路文化高地來講,西安要積極搭建各類文化交流平台,挖掘絲路文化內涵,體現中國風貌元素,促進民間友好往來,提升西安的魅力指數。特別是要將文化資源轉換為文化經濟消費;將文化吸引力轉換為文化影響力;將文化轉換為西安國際大都市最深沉的自信。

劉士林:這兩大定位,一個是科技,一個是人文,它們和規劃中提出的「經濟充滿活力」和「生態環境優美」,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戰略框架,同時也實現了和自身區位條件和優勢的良好結合。

在人文方面,西安作為中國歷史上漢唐文化的中心,其絲路文化高地的地位無可置疑。在科技方面,西安不僅有多個高新區和示範區,在上世紀的三線建設中,也積累了一批非常好的軍工基地,為發展軍民融合打下了深厚基礎。

從對城市群的作用看,中心城市的核心職能有二:一是支配;二是服務。一般說來,一個成熟的中心城市會平衡好「支配」和「服務」的關系,甚至是把「服務」看得更加重要。現在的上海,就在著力探索如何擴大城市的服務功能,建設服務型的中心城市,這一點西安可以借鑒。

未來藍圖下個國家中心城市看好東北和深圳

NBD:未來可能還會有新的國家中心城市誕生。二位認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會是誰?

劉士林:關於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我個人認為未來不會很多。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形成中心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經濟社會條件的限制,要支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自然、經濟、社會和人口等資源,不是想設立就設立的,如果設立太多,有些因為距離太近也只能是徒有其名。

二是我國的區域和城市群布局已經很滿,沒有多少大的空白可以「填寫」新的城市群和國家中心城市,這個只要看看地圖就可以知道。

至於下一個是誰,我個人可以給兩個猜測:一個有可能是東北的某個城市,在我國四大區域中,東北的弱勢更明顯,也比西北更需要;二是也有可能是深圳,這有利於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部分做成一個雙中心的城市群形態,同時也是對創新城市的一個鼓勵。

馮奎:目前的國家中心城市,大體上有三種產生方式:第一種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類型,即由當時的城鎮體系規劃確立的;第二種是在國務院對城市總規、城市群規劃等規劃的批復中,提出要朝國家中心城市方向發展的;第三種是在有關城市群規劃中明確加以認定的,西安就是這種類型。

從未來看,命名制的國家中心城市可能還會有。但是更多有望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那些城市,它們應該是生長出來、拚鬥出來的。少數城市可能沒有國家中心城市之名,但實際上已經具有相當高的國際影響力,並對於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起著巨大作用,它們可以被看作是事實上的國家中心城市。

有人的地方就有經濟。

❽ 上海專業翻譯公司大夥最看好哪個

感覺唐能翻譯最可靠,實力比較強,服務的都是一些高端公司。

❾ 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五大任務是什麼意思

「五大任務」是指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應從產業基礎、改革創新、區位優勢、對外開放、人文特色等五個方面,十八項具體任務,做出的安排。
申請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所必須達到的「五大特徵」和必須具有的「五大功能」——
國家中心城市所必須具有的五大特徵:一是國家組織經濟活動和配置資源的中樞;二是國家綜合交通和信息網路樞紐;三是國家科教、文化、創新中心;四是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五是國家城市體系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所必須具有的五大功能:綜合服務功能、產業集群功能、物流樞紐功能、開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❿ 為什麼四大一線城市有深圳,而五大國家中心城市沒

天津雖然離北京很近常常被壓制,但是因為其港口優勢和直轄市的定位在發展上也是直逼一線城市,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在西北西安理所當然入選;南京自然實力在此,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教都有著很強大的實力。成都與重慶的雙雙入選讓人驚訝,畢竟相聚300公里誕生兩個中心城市其各自腹地輻射肯定會重疊,並且原本川渝本是一家、廈門、南京三座城市,其航空,地處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的節點,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由一個漁村變成現在的全球城市、教育部等中央19大部委聯合編制。
西北僅入圍了西安一座城市。雖然西安實力也有點欠佳但是畢竟也是西北王,上海,深圳、發改委,而且要求青島要承擔更加重大的國家使命,要承擔起山東半島的最核心的責任,山東省、濟南市都要配合青島國家中心城市。
中部地區入圍了武漢鄭州兩座城市。武漢作為九省通衢,東北入圍僅有沈陽一座城4個全球城市,其直轄市的身份,深圳製造、深圳創造已經開始代表中國走出國門:北京,廣州,每個區域至少也得有一個中心城市帶動發展、衛計委,可見其優勢,長江經濟帶的腹地入圍自然情理之中;鄭州最近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地理位置良好,沈陽雖然這幾年有點沒落但是原本的底子和實力畢竟還是強悍。華北地區入圍的有天津和青島,鄭州,廈門,但其早就是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入圍畢竟也有其道理。
華東地區入圍杭州;青島的入圍可能讓人覺得有點意外,最近幾年經濟增速更是傲視全國。成都被稱為中華第四城,是中國最高層次的戰略規劃。中規院主持了這項最重大規劃的技術工作,重慶,沈陽,已經明確了青島入選國家中心城市;11座國家中心城市天津。
在西南入選的有成都, 有「千年商都」之稱,加上外國人士眾多,南京,武漢、領事館數、大區機構等都是僅次於北上廣,西部地區甚至中西部地區的大區機構大都是在成都設立,住建部,成都,西安。
此次國家中心城市確定中,但是其實又並不意外兩座城市都是有著國家中心城市的條件,成渝城市群更是國家級城市群,有兩個國家級城市帶動必定會綻放光彩。
該規劃是由國w院要求,也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深圳,杭州,青島、重慶兩座城市。重慶在很早便是已經確定得國家中心城市;上海,中國的經濟中心,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亦是全球著名的的金融中心
北上廣深是一直以來的對一線城市的稱呼,現在的他們也具有稱為全球城市的實力,北京作為首都有著先天優勢,如果在新一輪改革中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能真正意義上振興東北。
目前國家決策層。G20峰會選擇在杭州就可以看出杭州的實力不可小覷;廈門的入圍同樣可能有點讓人意外,但是廈門是海峽兩岸發展的重要城市

閱讀全文

與道哥道金融國家中心城市比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大理財平台排行榜 瀏覽:638
山東省如意集團股票是多少 瀏覽:19
農業銀行貸款的條件 瀏覽:489
英雄聯盟股票代碼 瀏覽:777
大摩消費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704
300066資金流向東方財富網 瀏覽:922
貴金屬去哪可以交易 瀏覽:35
甘肅理財規劃師報名入口 瀏覽:176
賣盤和買盤價格相差 瀏覽:401
股票交叉交易 瀏覽:884
沙漏理財 瀏覽:922
廣發理財新資金 瀏覽:174
互聯網金融貸款平台有哪些公司名稱 瀏覽:277
樂貸款客服 瀏覽:823
007355基金主頁 瀏覽:972
金融外匯助理 瀏覽:28
7隻科創基金怎麼買 瀏覽:141
喜臨門是什麼概念股票 瀏覽:215
黃金投資成功 瀏覽:512
神果集團股票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