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公1974年生,老婆1986年生,女兒2010年生,你說這樣的一家人好嗎
你是介於年齡問題嗎?其實年齡不是問題,只要心態好,闔家平安,和平相處迎來的就是真愛,
『貳』 對方說祝家庭幸福,財源旺旺怎麼回復
回復謝謝你之類的
以表示感謝對方的祝福
再回復你對對方的祝福
比如祝您和您的家人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或者祝您和您家人生活愉快等…
祝福的詞語發給對方
『叄』 聊齋志異小翠的古文翻譯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小翠》古文翻譯:
王太常,浙江人。幼年時代,一天,白天躺在床上,忽然陰雲密布,霹靂大作,有一個東西比貓還大,鑽進他的屋子,趴在他的身下,翻來覆去的不肯離開。過了一會兒,雨過天晴,那個動物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他抬頭一看,不是貓,這才害怕了,就隔著屋子叫哥哥。哥哥聽了以後,很高興地說:「弟弟將來一定會大富大貴,這是狐狸來此躲避雷霆之劫。」後來,他果然很年輕就考中了進士,當了幾年縣官以後,進京做了監察御史。
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元豐,傻到了極點,十六歲還不知道雌雄,因此親戚和鄰里沒有人把女兒嫁給他做老婆。王太常非常憂愁。恰巧有一位婦人,領著一個小姑娘,親自登門,請求給元豐做媳婦。
看看那個小姑娘,容貌很美,開朗的臉上總是微笑著,真是一位仙品。王太常很高興地詢問婦人的姓名。婦人自我介紹說:「我姓虞。女兒名叫小翠,已經十六歲了。」和婦人商量彩禮。
婦人說:「女兒跟著我,粗糠也吃不飽,一旦到了高門大戶,使喚奴僕丫鬟,吃著細糧細菜,她心裡舒適,我的心願就得到安慰了,貧寒人家的女兒,怎敢要才禮呢?」夫人高興極了,很殷勤地招待她。
婦人就讓女兒拜見王太常和夫人,囑咐她說:「這就是你的公婆,應該謹慎地侍奉二老。我很忙,暫時回去,過幾天再來看你。」王太常命令僕人備馬把她送回去。她說:「我家的小胡同離這里不遠,不用麻煩了。」說完就出門走了。
小翠沒有一點悲傷和留戀,馬上就在梳妝匣里翻取花樣。夫人對她也很喜愛。過了幾天,婦人沒有回來。問小翠家住在哪裡,小翠好像傻乎乎地也說不清家在哪裡。於是就另外收拾一個院子,給他們夫妻舉行婚禮。許多親戚聽說王太常撿了一個窮人家的女兒給兒子做媳婦,都譏笑他,等到看見了小翠,都吃了一驚,大家的議論才停息了。
小翠又很聰明,能看出公婆的喜怒哀樂。王太常夫妻二人對她的寵愛超過了一般的常情,但總是提心吊膽的,唯恐小翠嫌兒子太傻,但是小翠很高興,總是和元豐高高興興地,不嫌他傻。只是好開玩笑,用布縫了一個圓球,踢球取笑。她穿著小皮靴,一腳把球踢出幾十步遠,騙公子跑去撿回來,公子和丫鬟經常汗流浹背,一個接一個地去撿球。
一天,王太常偶然路過這個院子,圓球砰的一聲飛來,正好打在臉上。小翠和丫鬟都躲起來了,公子還跑著跳著去追球。王太常一看很生氣,向兒子扔去一塊石頭,兒子才趴在地上哭了起來。王太常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夫人,夫人就去責備小翠。
小翠笑眯眯地低著頭,用手指頭剜著床沿。夫人回去以後,她仍然傻玩傻笑的,又用脂粉給公子塗了一個花臉,活像一個鬼怪。夫人看見了很生氣,招呼小翠罵了一頓。小翠倚著桌子,捻著裙帶,不害怕也不說話。夫人拿她沒辦法,就拿起棍子打兒子。元豐大哭大叫,她才變了顏色,跪在地上請求饒恕。夫人的怒火馬上消失了,就扔下棍子走了。
小翠笑盈盈地把公子拉進屋裡,替他撲打身上的塵土,給他擦眼淚,撫摸他的棒傷,用紅棗栗子哄他。公子就止住眼淚笑了。小翠關上大門,又把公子打扮成霸王,裝作藩王藩將,然後自己穿起艷麗的服裝,把腰束得細細的,在帳下婆娑起舞,或者在發髻上插上兩條雉尾翎,撥弄著琵琶,發出叮當的音樂聲,滿屋子都是喧笑聲,天天如此。
王太常因為兒子是個傻子,不忍過分責備媳婦,即使略微聽到一點情況,也當沒聽見,聽之任之。同一條胡同里有個叫王給諫的,兩家相隔只有十幾戶,但是兩人從來不相容。當時正趕上三年一次對官吏進行考核,王給諫忌妒王太常握著河南道監察御史的權印,就想攻擊陷害他。
王太常知道王給諫的陰謀,發愁沒有辦法對付。一天晚上,他很早就睡了,小翠戴上紗帽,穿上朝服,扮成吏部尚書的模樣,剪一些雪白的絲絨做成濃濃的白鬍子,又叫兩個丫鬟穿上青衣,戴上青帽,扮成兩個侍從,從馬房裡拉出三匹馬,偷偷跨馬出了後門,開玩笑說:「我要進見王先生。」
跑到王給諫的門前,又立即鞭打兩名侍從,大聲說:「我要進見御史王先生,怎能進見給諫王先生呢!」勒轉馬頭就往回走。等回到家門的時候,守門人誤以為真,急忙跑進去報告王太常。王太常趕緊爬起來,跑出去迎接,才知道是兒媳婦開的玩笑。
他很惱火,對夫人說:「王給諫正在找我的茬,反倒把閨閣中的醜事親自登門告訴了人家,我的禍患不會太遠了。」夫人也很惱火,就跑進小翠的綉房,又罵又譴責。小翠只是憨笑,一句話也不爭辯。打她吧,不忍心,想休出去,她又無家可歸。
夫妻二人又是懊悔又是怨恨,一宿也沒睡覺。當時的吏部尚書,是個顯赫一時的高官,他的面貌、神態、袍服和侍從人員,和小翠裝扮的沒有一點差別,王給諫也誤以為真。他一次又一次地偵察王太常的大門,直到半夜,客人也沒有出來,就懷疑吏部尚書和王太常背後密謀考核官吏的事情。
第二天早朝,他看見王太常就問:「昨晚吏部尚書到你家裡去了嗎?」王太常認為這是對他的諷刺,心裡很慚愧,唯唯諾諾地應了一聲,回答的很不爽快。王給諫更加深信不疑,陷害人的念頭就終止了,從此更加結交王太常,討王太常的歡心。王太常探聽到這個情況,心裡暗自高興,但是卻背後囑咐夫人,勸小翠改正她的行為,小翠笑眯眯地答應了。
過了一年,首相被免職了。首相恰巧有一封寄給王太常的私人書信誤投給了王給諫。王給諫拿到這封書信,高興極了,先托王太常的一位好朋友,去向王太常借取萬兩銀子,王太常拒絕了。王給諫就親自來到王太常家裡。王太常尋找紗帽和袍服,准備出去應酬客人,一件也沒找到,王給諫等了很長時間,惱火王太常對他輕慢無理,很氣憤地要往外走。
忽然看見公子身上穿著龍袍,頭上戴著龍冠,有個女子把他從門里推出來。王給諫大吃一驚。緊接著,那個女子笑盈盈地拍拍公子,給他脫下龍袍,摘去龍冠,領進門里去了。王太常急忙出來迎接客人,客人已經走遠了。
等聽說了王給諫不辭而別的原因以後,嚇得面如土色,痛哭流涕地說:「我們的媳婦真是一個禍水呀。滅九族的災難,指日可數了。」說完就和夫人拿起棒子,去找小翠算賬。小翠已經知道了,插上房門,任憑公婆辱罵。王太常越罵越生氣,就用斧子砍門。
小翠在門里笑著說:「公公不用煩惱。有新媳婦活在世上,刀劈斧砍鋸子拉,我自己承受,一定不使雙親受到侵害。公公這樣氣憤地砍門,是想殺了媳婦來滅口嗎?」王太常這才罷手。
王給諫回去以後,果然直言上奏,揭發王太常心懷不軌,有龍袍龍冠可以作證。皇帝很驚訝,查看龍衣龍冠。一看,龍冠是用高粱秸的心子扎制的,龍袍是用黃色破包袱皮縫制的。皇帝一看就惱了,認為這是誣告不實。
又把元豐召到金鑾殿上,只見他憨態可掬,就笑著說:「這樣一個傻小子,能做天子嗎?」於是就下了命令,把王給諫交給三法司審問。王給諫又起訴王太常家裡有妖人。三法司嚴審王家的奴僕丫鬟,都說沒有別的東西,只有一個瘋瘋癲癲的媳婦,一個傻透了的兒子,天天玩一些取笑的游戲;審問鄰居,鄰居也沒有不同的說法。
案子就定了,王給諫犯了誣陷之罪,發配到雲南去充軍。由於這件事情,王太常認為小翠很神奇。又因為她的母親很久也沒來,料想她不是人類。讓夫人探測她的家世,她只是笑眯眯地不說話。
再要刨根問底,她就掩著口說:「兒是玉皇大帝大女兒,母親不知道嗎?過了不久,王太常升為京卿。五十多歲了,時常憂慮沒有孫子。小翠在家住了三年,天天晚上和公子睡在兩個床上,似乎從來沒有合房。夫人派人抬走一張床,囑咐公子和媳婦在一個床上睡覺。
過了不幾天,公子告訴母親說:「借走我的床,蠻橫地不還我!小翠天天晚上把腿放在我的肚子上,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她還時常在人家的大腿里邊任意亂掐。」丫鬟仆婦一聽,沒有不哈哈大笑的。夫人呵斥他,拍他一巴掌,叫他回去了。
一天,小翠在屋裡洗澡,公子看見了,要和她一道洗;小翠笑眯眯地止住他,叫他暫且等一會兒。她洗完出來以後,叫人把水倒出去,換了一缸熱水,脫下他的袍子褲子,和丫鬟一起把他扶進缸里。他覺得熱氣蒸騰,悶熱悶熱的,就大聲喊叫,想要出來。
小翠不聽,用被子蒙上了缸口。過了不一會兒,缸里沒有了聲音,掀開被子一看,已經氣絕身亡。小翠神態坦然地笑著,一點也不驚慌,從缸里把他拽出來,放到床上躺著,把身上擦得乾乾凈凈的,給他蓋了一床夾被。
夫人聽到了消息,哭天喊地地跑進來,罵道:「發瘋的丫頭,你為什麼害死我的兒子!」小翠笑眯眯地說:「這樣的傻兒子,還不如沒有。」夫人更火了,用腦袋去撞小翠,仆婦丫鬟爭著拉住她,勸解她。
正在紛紛攘攘的功夫,有個丫鬟告訴她說:「公子已經呻吟了!」她立刻收住眼淚,伸手一摸,聽見一陣呼哧呼哧的呼吸聲,看見兒子大汗淋漓,被褥都被濕透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出完了汗,忽然睜開眼睛四處看望,看遍了所有的家人,似乎都不認識,說:「我現在回想從前的事情,都像在睡夢之中,這是怎麼回事呢?」
夫人聽他說話不傻了,感到很驚異。把他領去參拜父親,一次又一次地試探,果然不傻了。老兩口非常高興,如同得了一件奇珍異寶。到了晚上,把抬走的卧床還歸原處,又擺了一套被子枕頭,以便偷看他的行動,他回到綉房,把丫鬟都打發走了。
早晨叫人扒窗往裡一看,那張床形同虛設。從此以後,他再也不發傻了,小翠也不再癲狂了,小兩口互敬互愛,如影隨行,誰也離不開誰。
過了一年多,王太常被王給諫的同黨參了一本,受到彈劾而罷了官,還有一點小小的牽連。他從前有一隻廣西巡撫贈送的玉瓶,價值千金,要拿出去賄賂當權的官員。小翠很喜愛它,拿在手裡反復的玩賞著,一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下摔碎了,她很慚愧地到公婆屋裡去承認錯誤。
王太常夫婦因為罷了官職心裡正在不痛快,聽她摔碎了玉瓶,大怒,於是就一對一句地呵斥她,辱罵她。小翠很氣憤地退出來,對公子說:「我在你家,保全下來的東西,不止一個瓶子,為什麼不能稍微給我留一點面子呢?
實話告訴你,我不是人類,因為當年母親遭受雷劫的時候,深受你父親的庇護,又因為我們兩個有五年的緣分,所以把我送來報答從前的庇護之恩,了卻我們的前緣。
我受到的唾罵,把頭發拔下來,一根一根地數也數不完。我所以沒有馬上走開的原因,是因為五年的恩愛沒有期滿,今天還有什麼臉面能再住下去呢?」她氣憤極了,轉身就往外走,公子追出去,已經無影無蹤了。
王太常茫然不知所措,心裡空落落的,好像丟失了什麼東西,後悔也來不及了。公子回到綉房,看著她剩下的脂粉和留下的綉鞋,哭得要死,寢不安枕,食不甘味,一天比一天消瘦。王太常很焦慮,急切地請媒人給他續婚,以便解除她的憂愁,但是公子不樂意。
只請了一位巧手的畫工,畫了一張小翠的像,供起來,日日夜夜在畫像下面焚香禱告,灑酒祭奠,幾乎祭奠了二年。
一天,他偶然出門辦事,晚上從別的村莊回來的時候,皎潔的明月已經掛在天空,在村子外面,他家有一處園亭,他騎馬從園亭的圍牆外面經過,聽見牆里笑語聲聲,就勒住韁繩,叫馬夫給他拉著籠頭,登上鞍橋往裡一望,看見有兩個女郎在園亭里游戲。
薄雲遮月,夜色朦朧,看不太清楚。只聽一個穿綠衣的女子說:「你這個丫頭,應該把你攆出門去!」一個穿紅衣的女子說:「你在我家的園亭里,反而攆誰呢?」綠衣女子說:「死丫頭,不害羞!不能給人做媳婦,被人攆出來了,還來冒認家產嗎?」
紅衣女子說:「那也比沒人光顧的老姑娘強多了!」聽她的聲音,很象小翠,他就大聲呼喊。綠衣女子離開園亭說:「暫時不和你爭論,你的漢子來了。」
綠衣女子走了以後,紅衣女子來到牆下,果然是小翠。他高興極了。小翠叫他登上牆頭,把他接進牆里說:「二年沒見面,瘦得只剩一把骨頭了!」公子握著她的手,流下了眼淚,把相思的苦悶完全告訴了她。
小翠說:「我也知道你的痛苦,但是沒有臉面再回去見家人。今天和大姐在這里游戲,又和你不期而遇,足以知道前世的姻緣是不能逃避的。」他請小翠和他一起回去,小翠不同意,請她住在園亭里,她答應了。公子打發僕人回去報告夫人。
夫人很驚訝地從床上爬起來,坐著轎子奔向園亭,打開鎖頭就進了園子。小翠馬上迎出來拜見婆母,夫人抓著她的胳膊,痛哭流涕,極力檢討自己從前的過錯,幾乎無地自容,說:「你若心裡少記一點怨恨,就請你和我一道回去,安慰我年老的心靈吧。」
小翠嚴辭拒絕。夫人考慮野地里的園亭荒涼寂寞,打算多派一些人給她服役。小翠說:「許多家人,我都不願意見到他們,只有從前的兩個丫鬟,早晚都跟著我,不能不有所關懷,此外只要一名老僕照管門戶,其餘都不要了。」夫人完全按照她的意見辦理。借口公子在園亭里養病,天天供給吃的用的。
小翠常勸公子另外結婚,公子不聽。一年多以後,小翠的面貌和聲音,逐漸和從前不一樣了,拿出畫像對照一下,迥然不同,完全是兩個人。他感到很奇怪。小翠說:「你看我現在的面貌還有從前那麼漂亮嗎?」
公子說:「今天看起來,漂亮還是很漂亮的,但和從前比較,似乎沒有那麼漂亮了。」小翠說:「想是老了!」公子說:「才二十多歲,怎能老得那麼快呢?」她笑眯眯地把畫像燒掉了。公子急忙搶救,已經燒成了灰燼。
一天,她對公子說:「從前住在家裡的時候,公公說我到死不能生孩子。現在父母都老了,你沒有兒子,我實在不能生兒育女,恐怕要耽誤你的傳宗接代。請你在家裡娶一個媳婦,早晚侍奉公婆,你來往於兩處,也沒有什麼不便的。」
公子聽從她的勸告,就和鍾太史的姑娘定了婚。吉期將近的時候,小翠給新娘子做了衣服和鞋子,派人送到婆母家裡。等到新娘子進門以後,發現她的言談舉止以及相貌和小翠絲毫不差。他很驚奇。到園亭一看。小翠不知哪裡去了。
詢問丫鬟,丫鬟拿出一條紅巾說:「娘子暫時回到娘家去了,留下這條紅巾送給公子。」公子打開紅巾,看見紅巾上系著一枚表示永別的玉玦,心裡知道她再也不能回來了,就領著兩個丫鬟一起回到家裡。
雖然一刻也忘不了小翠,幸而面對新人就像看見了從前的心上人。他這才明白,和鍾家女兒的婚事,小翠是預先知道了,所以首先變成鍾家女兒的相貌,以安慰將來對她的相思。
異史氏說:「一隻狐狸,受到無意的恩德,它還想要報答,但是身為高官的王太常,兒子得到再生的幸福,恩人打破一隻玉瓶,他卻無情地怒罵,多麼卑鄙呀!缺月重圓以後,她才從容而去,由此可知,仙人的情誼,比世俗的愛情更為深厚了!」
原文:
王太常,越人。總角時,晝卧榻上。忽陰晦,巨霆暴作,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移時晴霽,物即徑出。視之,非貓,始怖,隔房呼兄。兄聞,喜曰:「弟必大貴,此狐來避雷霆劫也。」後果少年登進士,以縣令入為侍御。
生一子,名元豐,絕痴,十六歲不能知牝牡,因而鄉黨無與為婚。王憂之。適有婦人率少女登門,自請為婦。視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問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與議聘金。
曰:「是從我糠覈不得飽,一旦置身廣廈,役婢僕,厭膏粱,彼意適,我願慰矣,豈賣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悅,優厚之。婦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囑曰:「此爾翁姑,奉侍宜謹。我大忙,且去,三數日當復來。」王命仆馬送之。婦言:「里巷不遠,無煩多事。」遂出門去。小翠殊不悲戀,便即奩中翻取花樣。夫人亦愛樂之。
數日,婦不至。以居里問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別院,使夫婦成禮。諸戚聞拾得貪家兒作新婦,共笑姍之;見女皆驚,群議始息。女又甚慧,能窺翁姑喜怒。
王公夫婦,寵惜過於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 子痴;而女殊歡笑,不為嫌。第善謔,刺布作圓,蹋蹴為笑。著小皮靴,蹴去數十步,紿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恆流汗相屬。一日,王偶過,圓訇然來,直中面目。女與婢俱斂跡去,公子猶踴躍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責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塗公子,作花面如鬼。夫人見之,怒甚,呼女垢罵。女倚幾弄帶,不懼,亦不言。夫人無奈之,因杖其子。元豐大號,女始色變,屈膝乞宥。
夫人怒頓解,釋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撲衣上塵,拭眼淚,摩挲杖痕,餌以棗栗。公子乃收涕以忻。女闔庭戶,復裝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己乃艷服,束細腰,婆娑作帳下舞;或髻插雉尾,撥琵琶,丁丁縷縷然,喧笑一室,日以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過責婦;即微聞焉,亦若置之。
同巷有王給諫者,相隔十餘戶,然素不相能。時值三年大計吏,忌公握河南道篆,思中傷之。公知其謀,憂慮無所為計。一夕,早寢。女冠帶,飾冢宰狀,剪素絲作濃髭,又以青衣飾兩婢為虞候,竊跨廄馬而出,戲雲:「將謁王先生。」
馳至給諫之門.,即又鞭撾從人,大言曰:「我謁侍御王,寧謁給諫王耶!」回轡而歸。比至家門,門者誤以為真,奔白王公。公急起承迎,方知為子婦之戲。怒甚,謂夫人曰:「人方蹈我之瑕,反以閨閣之丑,登門而告之。余禍不遠矣!」夫人怒,奔女室,詬讓之。
女惟憨笑,並不一置詞。撻之,不忍;出之,則無家:夫妻懊怨,終夜不寢。時冢宰某公赫甚,其儀采服從,與女偽裝無少殊別,王給諫亦誤為真。屢偵公門,中夜而客未出,疑冢宰與公有陰謀。
次日早朝,見而問曰:「夜,相公至君家耶?」公疑其相譏,慚言唯唯,不甚響答。給諫愈疑,謀遂寢,由此益交歡公。公探知其情,竊喜,而陰囑夫人,勸女改行;女笑應之。
逾歲,首相免,適有以私函致公者,誤投給諫。給諫大喜,先托善公者往假萬金,公拒之。給諫自詣公所。公覓巾袍,並不可得;給諫伺候久,怒公慢,憤將行。忽見公子袞衣旒冕,有女子自門內推之以出,大駭。已而笑撫之,脫其服冕而去。公急出,則客去遠。
聞其故,驚顏如土,大哭曰,「此禍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與夫人操杖往。女已知之,闔扉任其詬厲。公怒,斧其門。女在內,含笑而告之曰:「翁無煩怒。有新婦在,刀鋸斧鉞,婦自受之,必不令貽害雙親。翁若此,是欲殺婦以滅口耶?」公乃止。
給諫歸,果抗疏揭王不軌,袞冕作據。上驚驗之,其旒冕乃粱秸心所制,袍則敗布黃袱也。上怒其誣。又召元豐至,見其憨狀可掬,笑曰:「此可以作天子耶?」乃下之法司。給諫又訟公家有妖人,法司嚴詰臧獲,並言無他,惟顛婦痴兒,日事戲笑;鄰里亦無異詞。
案乃定,以給諫充雲南軍。王由是奇女。又以母久不至,意其非人。使夫人探詰之,女但笑不言。再復窮問,則掩口曰:「兒玉皇女,母不知耶?」無何,公擢京卿。五十餘,每患無孫。女居三年。
夜夜與公子異寢,似未嘗有所私。夫人舁榻去,囑公子與婦同寢。過數日,公子告母曰:「借榻去,悍不還!小翠夜夜以足股加腹上,喘氣不得;又慣掐人股里。」婢嫗無不粲然。夫人呵拍令去。
一日,女浴於室,公子見之,欲與偕;女笑止之,諭使姑侍。既出,乃更瀉熱湯於瓮,解其袍袴,與婢扶之入。公子覺蒸悶,大呼欲出。女不聽,以衾蒙之。少時,無聲,啟視,已絕。女坦笑不驚,曳置床上,拭體干潔,加復被焉。
夫人聞之,哭而入,罵曰:「狂婢何殺吾兒!」女囅然曰:「如此痴兒,不如勿有。」夫人益恚,以首觸女;婢輩爭曳勸之。方紛噪間,一婢告曰:「公子呻矣!」夫人輟涕撫之,則氣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浹裀褥。
食頃,汗已,忽開目四顧,遍視家人,似不相識,曰:「我今回憶往昔,都如夢寐,何也?」夫人以其言語不痴,大異之。攜參其父,屢試之,果不痴。大喜,如獲異寶。至晚,還榻故處,更設衾枕以覘之。公子入室,盡遣婢去。早窺之,則塌虛設。自此痴顛皆不復作,而琴瑟靜好,如形影焉。
年余,公為給諫之黨奏劾免官,小有罣誤。舊有廣西中丞所贈玉瓶,價累千金,將出以賄當路。女愛而把玩之,失手墮碎,慚而自投。公夫婦方以免官不快,聞之,怒,交口呵罵。女忿而出,謂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實與君言:我非人也。
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兩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來報曩恩、了夙願耳。身受唾罵,擢發不足以數,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愛未盈。今何可以暫止乎!」盛氣而出,追之已杳。公爽然自失,而悔無及矣。
公子入室,睹其剩粉遺鉤,慟哭欲死;寢食不甘,日就贏瘁。公大憂,急為膠續以解之,而公子不樂。惟求良工畫小翠像,日夜澆禱其下,幾二年。
偶以故自他里歸,明月已皎,村外有公家亭園,騎馬牆外過,聞笑語聲,停轡,使廄卒捉鞚;登鞍一望,則二女郎游戲其中。雲月昏蒙,不甚可辨,但聞一翠衣者曰:「婢子當逐出門!」一紅衣者曰:「汝在吾家園亭,反逐阿誰?」
翠衣人曰:「婢子不羞,不能作婦,被人驅遣,猶冒認物產也?」紅衣者曰:「索勝老大婢無主顧者!」聽其音,酷類小翠,疾呼之。翠衣人去曰:「姑不與若爭,汝漢子來矣。」既而紅衣人來,果小翠。喜極。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曰:「二年不見,骨瘦一把矣!」公子握手泣下,具道相思。
女言:「妾亦知之,但無顏復見家人。今與大姊游戲,又相邂逅,足知前因不可逃也。」請與同歸,不可;請止園中,許之。公子遣仆奔白夫人。夫人驚起,駕肩輿而往,啟鑰入亭。女即趨下迎拜;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過,幾不自容,曰:「若不少記榛梗,請偕歸,慰我遲暮。」
女峻辭不可。夫人慮野亭荒寂,謀以多人服役。女曰:「我諸人悉不願見,惟前兩婢朝夕相從,不能無眷注耳;外惟一老僕應門,餘都無所復須。」夫人悉如其言。托公子養痾園中,日供食用而已。女每勸公子別婚,公子不從。
後年余,女眉目音聲,漸與曩異,出像質之,迥若兩人。大怪之。女曰:「視妾今日,何如疇昔美?」公子曰:「今日美則美,然較昔日則似不如。」女曰:「意妾老矣!」公子曰:「二十餘歲人,何得速老?」女笑而焚圖,救之已燼。
一日,謂公子曰:「昔在家時,阿翁謂妾抵死不作繭。今親老君孤,妾實不能產,恐誤君宗嗣。請娶婦於家,旦晚侍奉翁姑,君往來於兩間,亦無所不便。」公子然之,納幣於鍾太史之家。吉期將近,女為新人制衣履,齎送母所。
及新人入門,則言貌舉止,與小翠無毫發之異。大奇之。往至園亭,則女已不知所在。問婢,婢出紅巾曰:「娘子暫歸寧,留此貽公子。」展巾,則結玉玦一枚,心知其不返,遂攜婢俱歸。雖頃刻不忘小翠,幸而對新人如覿舊好焉。始悟鍾氏之姻,女預知之,故先化其貌,以慰他日之思雲。
異史氏曰:「一狐也,以無心之德,而猶思所報;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顧失聲於破甑,何其鄙哉!月缺重圓,從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於流俗也!」
(3)闔家歡互聯網金融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2、賞析: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污吏。在暴露統治階級貪暴不仁的同時,還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蒲松齡對科場的黑暗、考官的昏聵、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能切中要害,力透紙背。通過一些夢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士子。
3、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肆』 度小滿錢包對個人信息保密嗎,輸入的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號,不會外漏吧
度小滿錢包,就是原網路錢包,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現品牌升級為度小滿金融)旗下第三方支付應用和服務平台,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許可證的支付機構。
度小滿錢包作為一家專業的服務平台,一貫重視用戶資金和信息安全,所以安全性請您放心!祝您新春快樂,闔家辛福安康!
『伍』 2019年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小洋財商的創始人小洋,很高興作為請回答2019的年度回答者,來跟你分享這一年的時光。
2019是我做自媒體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一直在傳統行業,安安穩穩的賺著還不錯的收入,也在行業內做了一個小公司,雖然沒有幾億身價,生活也能平靜而舒適。
但我骨子裡是個有點折騰的人,我一直有那麼點不甘心,離開了這個行業,離開了xx公司的頭銜,我還是誰?到了臨近30的年紀,相信很多人會有跟我一樣的危機感。
更重要的是,在物質達到基本滿足之後,人就會思考更多關於人生和自我價值的東西,夜深人靜時我會不斷的想: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嗎?我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幫助嗎?我想找到一個突破口,去做一些新的嘗試。
財務自由是很多人不懈追求的目標,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擁有更多的被動收入,或許這世界真的會因為我而變的更好了一點呢?哪怕只是影響了一小波人,他們回到家有了更多的笑臉,他們上班能夠心態更平和,那也是我的榮幸。
理財這件事我已經做了多年,運營自媒體卻是個新手,所以很多東西做的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的摸索,這是一個不斷自我重建的過程,還是挺磨人的。
但是在這一年裡,有人無償要做我的助理,有人主動幫忙推薦給親友,有人督促我更加努力,給出的理由是你要好好乾活幫助更多人…原本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卻給了我很多溫暖和感動;自媒體是個放大器,能讓我被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看見和認可,比如被知名出版社邀約出書,比如這次活動的主辦方網路知道,都給了我很多珍貴的機會和堅持下去的力量。
創業難嗎?其實不容易,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這種明確的艱難要好過上班的溫水,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從來都不在於外部,而在於自己是否具備掌控未來的能力,這世上有一些事是值得去堅守的,這人生本來就應該有各種豐富的體驗
這就是我的2019,與你共勉,你的2019有什麼挑戰和收獲?網路知道請回答2019,期待你的回答。
『陸』 香當網 想下載一個文件 有帳號的麻煩給個 先謝謝了
這個網站是詐騙網站,不要相信,你注冊後要下東西要求你上傳東西,上傳後你會發現你的密碼不對,而且完全不能找回,因為你注冊時沒有提示問題的設置,找回密碼時要求你輸入提示問題,而且是手動輸入,不像其他正規網站提示問題是固定可以選擇的幾個問題,說白了就是套取你文章資料的,謹防上當,唯一能聯系的是個溫州人,自己搞的這個網站,態度差的一沓,而且不接電話!
『柒』 金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金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提供金融保險科技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公司圍繞各行業服務場景提供金融保險一體化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集金融技術開發、場景嵌入式保險技術服務、大數據分析等於一身的金融保險科技服務商。公司擁有保險、券商、銀行、互聯網金融以及大數據等行業背景的核心團隊,熟悉保險、大數據等領域的運作模式與運營流程。
法定代表人:丁鵬
成立時間:2014-09-22
注冊資本:136.986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101792893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工人體育場東路丙2號6層605
『捌』 求歷史上著名的騙局,接近於龐氏騙局之類的,或者說著名的偷盜事件。
一、十分經典的「密西西比計劃」始末
有一個人,他的性格和經歷與1719年和1720年的那場大陰謀關系如此密切,以至於我們只能以它的始作俑者約翰?勞(John Law)一生的簡短描述作為密西西比大瘋狂的歷史的開場白。歷史學家們有的認為他是一個騙子,有的說他是一個瘋子,眾說不一。在他的一生中,由於他的計劃的不幸後果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裡,人們就用這兩種稱呼來叫他。但是,後世之人發現如此對待他是不公平的,他與其說是騙人,不如說是受騙;與其說是犯罪,不如說是受害。他對信用的原理和真正原則了如指掌,他比同時代的任何人都熟悉金融問題;他所建立的系統轟然崩潰主要不是因為他的缺點,而是因為他建立這個系統的基礎??人們??的不是。他沒有料到整個國家人民貪婪的狂潮;他也不知道,自信象懷疑一樣,可以無限制地增長,希望可以象恐懼一樣四處泛濫。他如何能知道法國人會象寓言中的那樣,在他們發瘋般的渴望中,殺掉給他下了那麼多金蛋蛋的鵝呢?他的命運就象第一個從伊利湖向安大略湖漂流的劃船一樣。他出發時,河面上波平如鏡,視野寬闊;他的行程既迅捷又愉快;此時來看,有誰能阻擋住他前行的輕舟呢?可是,天哪!眼前就是大瀑布;當他明白時,時間已經太晚了。以前載著他快樂前行的水流如今竟成了他的葬身之地。他試圖按原路返回,但是水流太急了,他微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對抗;於是,隨著時間的一點點流逝,他離那勢如雷霆的瀑布也越來越近。他與河水一起飛越嶙峋的岩石,還有他的小船,也一道落入谷底,被水面撞成了碎片。勞和法國人就是這樣,勞是劃船人,法國人是河水。
約翰?勞於1671年生於愛丁堡。剛滿14歲就被父親帶到會計室中艱苦勞動了三年。他對於數字表現出了非常的熱情,年紀不大時就在算術上顯示了非凡的才能。1688年父親去世,從此他就完全從令人厭煩的事務中脫身出來,帶著繼承來的收入,到外面闖盪世界。
他先後在倫敦、佛蘭德斯、荷蘭、德國、匈牙利、義大利和法國游盪了多年。他對各個國家的貿易和資源變得異常熟悉,並日益堅定地認為,如果沒有紙幣,任何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繁榮。在這14年中,他的成功似乎主要在於賭博方面。在歐洲各國首都每個有名的賭場里,他都聲名顯赫,人們都認為他是同時代最精於計算、善於利用錯綜復雜機會的人。
1715年,法王路易十四去世,奧爾良公爵被指定為攝政王。這時候,法國的財政到了崩潰的邊緣,由於國王的腐化墮落和上下各級官吏的爭相仿效,整個經濟秩序一片混亂。全國的對外債務已達30億里弗赫(Livre法國舊時流通的貨幣名)。而每年的稅收總共才14500萬。為改變局面,攝政王下令重鑄貨幣,這樣一來貨幣貶值1/5,那些拿1000個金幣或銀幣到造幣廠的人領回了面值相同的貨幣,但是金屬的重量只有原來的五分之四。藉助這個計謀國庫獲得了7200萬里弗赫的收入,國家的整個商業操作變成了一團糟。稅賦數目的輕微減少平息了民眾憤怒的呼聲,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人們忘記了未來會出現巨大不幸。
在這場財政紛亂之中,勞出現了。他向攝政王提交了兩份備忘錄,提出由於貨幣不足以及貨幣貶值,噩運已經籠罩了法蘭西。他認為如果沒有紙幣的輔助,金屬貨幣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商業國家的要求;他還特別以英國和荷蘭為例來闡明紙幣的好處。他用許多關於貨幣信用的真實論據來說明重建法國貨幣信譽的辦法,因為當時法國貨幣在歐洲諸國中十分不景氣。他建議攝政王建立一個銀行,這個銀行有權管理國家的稅收,並以這些稅收和不動產為基礎發行紙幣。他還進一步提議以國王的名義管理,但必須由議會指定而組成的委員會來控制它。
1716年5月5日,皇室發布命令,授權勞與他的兄弟一道建立一個名叫「勞氏公司」的銀行,它發行的紙幣可以用來繳稅,資金為600萬里弗赫,每500萬里弗赫一股,共分為12000股,其中1/4可以用金屬貨幣購買,其餘的可以用國庫券的形式購買。
約翰?勞從此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康莊大道。30年對金融事務的研究使他在處理銀行事務時游刃有餘。他使自己發行的紙幣可以隨意購買或兌換,並且發行後價值不變。這是他政策的主要成就,並且立即使他的紙幣變得比金銀還要有價值,後者經常會由於政府不明智的干預而貶值。一千個銀鎊在第一天還與它們的面值相符,第二天就會跌至原來的5/6;而勞氏銀行發行的紙幣則一直保持它原來的價值。勞同時宣布,如果一個銀行家在發行紙幣時沒有足夠的擔保可以滿足所有的要求,他就只有死路一條。上述一系列事件造成的結果是:他的紙幣在公眾心目中的價值迅速升高,比同樣面值的金屬貨幣價值高出1%。不久,全國的商業貿易就從中獲得了利益。逐漸萎縮的商業慢慢復甦過來;人們開始按時納稅,抱怨聲也漸漸少了;人們心中對紙幣的信任完全建立了,如果這種信任繼續下去的話,整個境況會變得更加有利。一年之中,勞發行的紙幣的市場價格超過了面值的15%,而國庫券,或者說是由政府發行、用以償還奢侈的路易十四所欠債務的證券,則下滑到了面值的21.5%。這個對比對勞太有利了,以致於整個國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他的信譽也蒸蒸日上。與此同時,勞開始了使他名垂後世的著名計劃。他向攝政王提議建立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應擁有與密西西比河廣闊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做生意的特權。據說這兩個地方遍地都見金銀;並且,如果在這場獨一無二的貿易中獲取巨大利潤的話,就可以成為唯一的稅賦承包人和錢幣的唯一鑄造者。貿易特許狀於1717年發了下來,公司順利成立。整個資本被分為20萬股,每股500里弗赫,這些股票可用國庫券以面值購買,盡管面值500里弗赫的國庫券在市場上只能換來160里弗赫。
就在此時,投機的狂潮席捲了整個法蘭西。勞氏銀行產生了很好的信譽,以致於他所做的任何承諾以及他認為合適的承諾都被人們馬上堅信不疑。後來,銀行被改建成了法蘭西皇家銀行。在如潮的贊譽聲中,勞和攝政王有點如痴如醉,他們忘記了前者大聲宣布過的准則,即如果一個銀行家沒有必要的資金來支持自己發行的紙幣,他就只有死路一條。這個銀行剛從私營轉為國營,攝政王就指使它發行了面值10億里弗赫的紙幣。這是偏離正確原則的第一步,這時候,法國議會給勞帶來了一點麻煩。議會打剛開始起就對勞作為一個外國人對本國的巨大影響懷有嫉妒之心,並且對他提出的計劃的安全性提出了疑問。議會還通過一個法令,嚴禁勞氏銀行以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征稅;禁止所有的外國人以任何名義干預國家財政,違者將給予重罰。
勞在驚懼之中逃到皇宮中,他祈求攝政王採取措施來使議會就範。後者下令逮捕議會的議長和兩名議員,將他們關押到遠方的監獄,這才壓制住了議會的反抗。
遮住勞眼前大好前程的一片烏雲就這樣被吹散了:從自身的危險境地解脫之後,勞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著名的密西西比計劃之中,公司的股份急劇增加。1719年初,政府發布文告,授予密西西比公司全權在東印度群島、中國、南太平洋諸島,以及柯爾伯建立的法國東印度公司所屬各地進行貿易。由於業務的快速增長,這個公司認為自己更適合被稱為印度群島公司,並新增5萬股新股。勞所展示的前景異常輝煌。他保證每份500里弗赫的股票每年可以分紅200里弗赫。由於這些股票是被用國庫券以面值購買的,500里弗赫的面值只抵得上100里弗赫的實際價值,每一股的利潤竟達到200%。一直在高漲的公眾的熱情使人們無法抵禦如此看好的前景誘惑。至少有30萬人申請購買這5萬份新股;勞在甘康普瓦大街的住宅從早到晚都擠滿了渴切的申請人。由於不可能滿足所有的申請人,新的股票持有人的名單只能在幾周後才能敲定,在這段時間內,公眾的焦急心情達到了瘋狂的頂點。公爵、侯爵、伯爵以及他們的夫人每天都在勞的門口等候幾個小時後知道結果,最後,等候的人數達到數千人,並充斥了大街,為防止互相推擠,他們搬到了相臨的套間內暫住,以便能經常靠近那座新的財富聖殿。舊股的價格節節上揚;在整個國家金色夢想的誘惑下,新的申請人源源而至。最後,公司認為可以再發行30萬新股,每股5000里弗赫;這樣的話,攝政王就可以利用公眾普遍的熱情還清所有的國債。為此目的,社會上必須有15億里弗赫的資金。舉國上下,人們一片狂熱,在這種狀態下,即使三倍這樣數額的金錢人們也願意拿出。
這時的勞正處於財富的巔峰,法國人也在迅速地接近痴迷的頂點。勞這時發現他的住處太不方便了,他就搬到了旺多姆廣場,並租下了蘇瓦松官邸。那些投機商們也隨他到了那裡。寬闊的廣場很快變得和甘普瓦大街一樣擁擠:從早到晚,熙熙攘攘。廣場上搭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帳篷供買賣股票和出售飲料點心。人們高聲談話的聲音整日沸聲盈天,以致於法庭設在廣場邊的一位法官向攝政王和市政府抱怨說他聽不到律師辯護的聲音。
看到同胞們一個個做著愚蠢的事且不能自拔,馬歇爾?維拉爾斯這個心地正直的老兵感到非常苦惱,一提到這件事他就氣不打一處來。有一次他坐在馬車里駛過旺多姆廣場,看到人們醉心於買賣股票之中;這位性格暴躁的紳士心裡很不痛快,他突然命令車夫停住馬車,然後他把頭伸出車窗,對著人群大聲疾呼了半個鍾頭,要求他們停止這種「招人厭惡的貪婪行為」。這個舉動看來不太明智。人們的唏噓和嘲弄潮水般湧向這位勇敢的紳士,直到他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東西破空飛向自己的腦袋時,才悻悻地駕車狼狽而逃。以後他再也沒有這樣做過。
兩個更加清醒、安靜和富於思辨思想的學者,德?拉?莫特和提哈松神父互相祝賀對方至少沒有捲入這場奇怪的狂熱行動。但幾天後,這位德高望重的神父就前去蘇瓦松官邸買股票去了,當他出來時,正碰上為同一目的向里走的朋友德?拉?莫特。他說:「哈!那是你嗎?」「是的」,拉?莫特快速從他身邊走過,說:「那可能是你嗎?」他們第二次再聚在一起時,兩位學者高談闊論哲學、科學、宗教,但再也沒有勇氣對密西西比計劃發一句微詞了。最後,當這件事終於被提起時,他們一致同意以下結論:一個人永遠不應該發誓不幹某一種事;還有,世上不存在什麼即使聰明人也不能享受的豪華與奢侈。
在那個時代,勞這位新財神成了國內最重要的人物。攝政王的接待室里留不住一位朝臣,因為無論是貴族、法官還是主教們都涌進了蘇瓦松官邸;陸軍、海軍的將領,地位尊貴的女士們,以及每個世襲有爵位或身居要職、認為自己有優先購股權的人都坐在勞的會客室,乞求勞賣給他們印度公司的股票。勞非常繁忙,連1/10的申請者也會見不了。所以申請者們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策略以接近他。許多人每天都到這里,堅持了兩個星期才達到目的。有人想出了極其滑稽可笑的辦法來爭取與他談話的機會。有一位努力幾天仍不能如願的女士,放棄了在勞家裡訪問勞的希望;但是,她命令自己的車夫,當她外出時,他必須仔細觀察,如果看到勞先生走過來就讓馬車撞到燈柱上,把她摔下。她的馬車夫保證完成這個囑托。這位女士在城中一直轉了三天,心中一再祈求上帝賜給她被摔下的機會。第三天快結束時,她終於看到了勞先生;她馬上抓住韁繩,對車夫大聲叫道:「快讓馬車翻倒!以上帝的名義,讓馬車翻倒!」車夫駕車向柱子撞去,這位女士尖叫著,車子翻了。看到這場事故的勞當然不會放過向女士獻殷勤的機會,馬上跑到出事地點來救助。這個狡猾的女士被帶到了蘇瓦松官邸,在那裡她覺得自己應該從「驚恐」中恢復過來了。他向勞先生道歉之後坦白了自己的計謀。勞微笑著記下了這位女士的名字,允許她買一定數量的股票。另一個故事講的是布莎夫人的事。她得知勞在某座房子里吃飯後,就驅車前往,謊稱房子已經失火。公司的人立即離開飯桌向外逃命;當所有的人往外跑時,勞卻發現有一位女士急匆匆向他走來,他覺察到其中必定有詐,就向另外一個方向跑走了。
有一段時間,由於人們自信心增強,貿易也變得發達起來,做生意無不有利可圖。特別是在巴黎,這種情況更是明顯。外地人從各個方向涌進首都,他們不僅要掙錢,也要花錢。奧爾良公爵夫人,即攝政王之母,曾粗略地計算過這一時期巴黎人口增加的數目,有30.5萬人。主婦們不得不將床支在閣樓上、廚房裡、甚至馬廄中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借宿者的需要;城裡滿目皆是各式各樣的馬車和其它交通工具,以致於在主要幹道上它們也只能緩慢前行以避免事故發生。全國的織布機都在異常忙碌地趕制華麗的緞帶、絲綢、寬幅細布和天鵝絨。這些東西的價格由於紙幣發行量太大而漲到了原來的四倍。食物的價格也一日千里。麵包、鮮肉和蔬菜的價格以前的人連想也不敢想;勞動的報酬也以同樣的比例上漲。以前每天賺15蘇的工匠現在拿60蘇。到處都在建新房子;一種虛幻的繁榮照花了全國人民的眼睛,沒有一個人看到地平線上預示風暴很快就要來臨的烏雲。
1720年前社會仍然不斷走向繁榮。議會一再發出警告:紙幣發行量過大遲早會使國家經濟崩潰。但是這些警告被置若罔聞。對財政一竅不通的攝政王認為,既然發行紙幣能帶來這么大的好處,那就不應該對發行進行任何限制。如果5億里弗赫的紙幣就有如此的優勢,再發行5億就能有更大的好處。攝政王這個巨大的謬誤沒有遭到勞的反對。人們極度的貪婪支撐著這個海市蜃樓:印度群島股票和密西西比股票的價格越高,銀行就同步發行越多的鈔票。這就象波將金(1739?1791,俄國陸軍元帥,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寵臣和親信)為使他的女皇驚喜而建造的富麗堂皇的宮殿:巨大的冰塊一個疊著一個;頂上帶有渦卷形裝飾、愛奧尼亞式的冰柱顯露著工匠爐火純青的技藝,這些冰柱形成了一個高貴典雅的門廊;冰做的圓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太陽的光芒只能使它鍍上一層金色,絲毫不能融化它。它金光閃爍,象用水晶和鑽石建成的;但一旦從南方吹來溫暖的輕風,這座雄偉壯麗的建築物就溶化了,並且不可挽回。勞和他建立的紙幣系統也是如此。一但公眾的不信任之風不斷地吹向它,它就會變成一堆廢墟,誰也無法使它重振雄風。
第一次小小的警告發生在1720年初。孔蒂親王由於在要求購買新上的印度股票時被勞拒絕,就用三輛馬車拉著自己的數額驚人的紙幣到勞的銀行,要求將紙幣兌換成硬幣。勞向攝政王抱怨,說孔蒂親王此舉如果被許多人效仿的話會給國家造成很大的危害。攝政王對之也很清楚,就派人把孔蒂親王找來,生氣地命令他把自己兌換來硬幣的2/3重新存入銀行。親王被迫遵從這個獨裁的命令。令勞高興的是,孔蒂此舉並不得人心,每個人都譴責他的吝嗇和貪婪,都認為勞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但非常奇怪,這次虎口脫險並沒有使勞與攝政王明白緊縮銀根的緊迫性。出於不信任,又有許多人模仿了孔蒂的舉動。稍稍精明的股票投機者都正確地預見到股票價格不可能永遠攀升。對銀行投資很多的布爾東和拉?理查迭赫悄悄地、每次一小部分地把他們的紙幣兌換成硬幣,並將硬幣運往國外。他們還買了許多能盡量帶走的金銀器皿和昂貴的珠寶,然後秘密運到英格蘭或荷蘭。一個名叫韋爾馬萊的投機商嗅到了即將到來的風暴,就購買了價值超過100萬里弗赫的金幣和銀幣,並將其裝到農夫的一輛馬車上,用乾草和牛糞蓋好,然後,他裝扮成一名渾身骯臟的農夫將一車貴重的東西安全運到比利時,又從那裡設法運到了阿姆斯特丹。
時間一長,流通的硬幣就出現了嚴重的匱乏。雖然採取了許多措施,政府還是沒有遏制住貴重金屬不斷流向英格蘭和荷蘭的趨勢。留在國內的少量硬幣也被小心翼翼地保存或隱藏起來,最後,國內硬幣到了極度匱乏的程度,貿易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勞開始了他大膽的設想:完全禁止硬幣的流通。1720年2月,政府頒布了一個法令,禁令任何人擁有超過500里弗赫的硬幣,違者除沒收所有硬幣外還要被處以數額很大的罰款。它還鼓勵人們尋找違規者;它保證告密者可以得到他發現違法金額的一半作為報酬。在這種聞所未聞的政策下,全國響起了一片痛苦的呼聲。從此每天都會發生最可恨的迫害事件,攝政王和不幸的勞遭到人們雨點般的咒罵,密西西比股票的價格跌得很快,實踐上沒有什麼人相信這個地區蘊藏巨大財富的神話了。為重樹公眾對密西西比計劃的信心,政府採取了最後的措施。政府宣布了強制徵兵計劃,巴黎所有貧窮的流浪漢都被強制入伍。大約6000多名街頭的地痞流氓象在戰時那樣被拘留,並由政府提供衣服和工具,裝船駛向新奧爾良,據說要在那裡的金礦上幹活。他們排成隊,肩上扛著鎬和鍬,日復一日地通過巴黎街頭,然後分成小隊來到各個港口,等待被裝船運往美洲。他們之中有2/3沒有上船,而是分散到了法國各地,他們賣掉工具來換取所需要的東西,然後重操舊業。不到三個星期,他們中的一半人又出現在巴黎。雖然這樣,這個策略還是造成了密西西比股票稍微的好轉。許多容易受騙上當的人認為公司又積極地開辟了新的財源,不久以後,金錠、銀錠又會潮水般涌進法國。
在君主立憲制度下,人們也許會找到更切實的辦法來重建公眾的信心,比如英國,在後來的某個時候,同樣的欺詐帶來了相似的痛苦,但卻採取了迥異的辦法來彌補邪惡帶來的損害!不幸的是,在法國,彌補損害的角色又落在了造成損害的人手裡。攝政王努力想讓法國從災難中解脫出來,可他專橫的作風反而使它陷入了更深的泥淖。一切交易只能用紙幣進行,從2月1日到5月底,紙幣就發行了15億里弗赫,合600萬英鎊。可是,只要出現過一次驚慌,政府就再也無法使人們對不能兌換成硬幣的鈔票懷有任何信心了。
毫無疑問,印度群島公司的信譽對於全國范圍內紙幣的信譽有很大關系。於是,內閣會議提議,如果賦予公司一些特權可以使它渡過困難時期的話,那將能帶來很好的結果。帶著這種想法,內閣建議將進行海上貿易的特權賦予公司。政府於是頒布了相應的法令。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這個法令忘記了這樣會使全國的商人全部破產。關於賦予公司這個巨大特權的想法遭到了全國的嘲弄,人們一次次上書議會,要求他們不注冊它。他們這樣做了,但卻惹火了攝政王。他說他們這么做的結果是煽起了叛亂之火,並把他們放逐到布魯瓦茲。議員們大義凜然地到了那裡,他們決心與攝政王對抗到底。
在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法國以在歌唱中發泄不滿而聞名。下面這首諷刺詩就出自那個時期:
星期一,我買股票去,
星期二,我賺了幾百萬,
星期三,我買傢具,
星期四,我買好衣衫,
星期五,我跳舞去,
星期六,我進了乞丐收容站。
由於公眾心情激奮,勞盡量不使自己在沒有護衛的情況下暴露在大街上。他把自己關在攝政王的皇宮中,以免受到任何攻擊;每當他冒險出門時,他不是喬裝改扮就是坐在一輛兩旁有全副武裝護衛的皇室馬車上。關於人們對勞的憎恨程度如何,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如果他落入人們手裡會受到怎樣的對待。一個名叫布爾賽的紳士坐著馬車通過聖安杜瓦納大街時,去路被一輛出租馬擋住了。布爾賽的僕人不耐煩地叫那位出租馬車車夫把道讓開。對方拒絕了,他就一拳打在對方臉上。騷動之中,一大群人圍在了四周。布爾賽走出馬車想調解一下,可那位出租馬車的車夫認為他又是一個攻擊者,恐怕自己雙拳難敵四手,就放聲大叫起來,「救命啊!救命啊!殺人啦!殺人啦!勞和他的僕人想殺死我!救命啊!救命啊!」聽到叫喊,人們都手持棍棒和其它武器從他們的商店裡沖出來,其他的人則收集起石塊來向那位想像中的銀行家報復。幸運的是,耶穌會的教堂的大門其時正大開著,布爾賽和他的僕人看到人們向他們沖過來,就飛快地向裡面跑去。他們跑到祭壇邊,人們也追到那裡。要不是他們發現通向聖器室的門開著,馬上跳進去把門在身後關死,他們肯定會受不少苦頭。在又驚又怒的牧師的勸說,暴徒們才離開了教堂。他們發現布爾賽的馬車還留在大街上,就把怒火發泄在了這上面,把馬車毀壞得面目全非。
1720年10月,一個命令發布了,它規定第二年9月以後所有面值在1000至10000里弗赫的鈔票都將沒有任何價值。印度群島或密西西比公司被剝奪了造幣權、代收賦稅權以及其它所有的優勢和特權。這個公司成了一個地道的私人公司。這個措施給了整個紙幣系統一個致命的打擊。勞已失去了對法國議會的任何影響;公司也被剝奪了豁免權,再也無回天之力。所有被懷疑在全國人民都在受騙時牟取非法利潤的人都被搜尋出來並受到了重金罰款。
由於在國內生活已經不再安全了,在絕望之中,勞決定離開法國。人們都認為他已是個家財萬貫的富豪。但是,這個想法完全錯了。盡管在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賭徒,他卻表現出了很大的慷慨,他不願以毀滅一個國家為代價來使自己變成富人。在人們對密西西比股票的痴迷達到頂峰之時,他毫不懷疑他的計劃將要達到最後的成功:使法國成為歐洲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他把自己全部所得購買成了法國的地產??這個舉動可以證明他對自己計劃穩定性的信心。他沒有積聚一件金銀器皿或珠寶,也沒有象不誠實的投機者那樣把錢送往國外。除了一顆價值約五、六千英鎊的鑽石外,他所有收入都投資在了法國;當他離開法國的土地時,他幾乎一貧如洗。僅這個事實就可以洗刷掉經常不公正地加在他頭上的欺詐的罪名。
勞於1729年在威尼斯去世,去世時他的處境非常悲慘。下面就是當時人們為他寫的墓誌銘:
「這里長眠著那個著名的蘇格蘭人,
他的計算技巧無人匹敵,
他用簡單的代數規則,
把法國變得一貧如洗。」
二、 419詐騙案也叫奈及利亞騙局
419詐騙案在八十年代時多以普通郵件方式,但互聯網出現以後又掀起新高潮。大多是通過電郵形式,說有大筆遺產可以領取但因為有法律問題需要小量錢財幫助,應允會有大筆回報。叫419是因為這類騙局是由奈及利亞一幫傢伙發明的,奈及利亞的PENAL CODE 是419
這類電郵大多是有名有地位或有顯貴身世的人向你請求幫助:
「我是一名州長夫人,由於國內發生了政變,州長不幸身亡,生前隱匿了大約3500萬美元,沒有被新上台的軍政府發現。急需將該款項以別人的名義,作為投資款匯出境外。希望得到您的合作。事成後,您的公司或個人將得到這筆資金的30%作為報酬」
熟悉「奈及利亞騙局」的人大多是從類似的郵件開始的。總之是有一筆巨款,因某種變故必須匯出國,希望收件人能借其銀行賬戶一用,當然不會讓你白幫忙,會有一筆巨款作為回報。而且她會煞有其事地給你她律師的電話、銀行存款證明等等,在取得信任後,騙子會要求收信人在其賬號中存入上萬美元的所謂「手續費」或其他費用,此時很多人已經被那上千萬美金的誘餌套牢,或許內心也曾劃了許多問號,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一夜暴富的誘惑而自投羅網。
奈及利亞騙局的案發原因與上世紀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大跌有關。 石油是奈及利亞最大的外匯收入,價格大跌之後對很多從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擊慘重。於是,那些本來受過高等教育、英語流利的專業人士索性利用自己熟悉國際貿易的特長,改行從事另一種跨國生意,那就是國際詐騙。
他們設計的「奈及利亞騙局」起初以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小型企業主為詐騙對象,騙取了巨額錢財。根據美國境內對抗《419大聯盟》活動組織透露,由 1985到1999年 14年間,「奈及利亞騙局」從美國騙取的金錢超過50億美元,而且「奈及利亞騙局」 一度成為奈及利亞的第三大「工業」。 2000年9月,瑞士聯邦警察局發表的公報顯示,奈及利亞騙子每年在網上行騙錢財達4000萬美元。美國是迄今奈及利亞騙局的最大受害國,據統計大約有 1%的收件人上當。2003年年初,白宮向奈及利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奈及利亞政府不採取有效措施,美國將實施經濟禁運。
早在1992年,中國上海就有一家公司被騙280萬元。香港迄今已有近百人被騙,被騙金額超過1000萬港元。
隨著網路的普及和歐美國家紛紛向奈及利亞施壓,這種騙局目前正向中國等東南亞地區蔓延。傳統的郵遞信件方式已經改為發放電郵,行騙地波及到亞洲各國以及俄羅斯、紐西蘭等國。而且這種無本萬利的買賣引來許多效仿者,昔日的「奈及利亞騙局」逐漸演變出「辛巴威騙局」、「獅子山騙局」、「 象牙海岸騙局」或其他非洲國家的騙局。
海灣戰爭爆發後,又有騙子自稱是伊拉克前副總統默罕穆德阿其滋的兒子發出求助郵件,也有以發現了伊拉克寶藏的美國大兵的名義發出郵件。一旦你上當後騙子大多銷聲匿跡,也有一騙到底的,事成後鼓勵你親自去奈及利亞領取酬金,如果赴約,自然凶多吉少。據報道,到目前為止已有17位外國人為領取酬金赴奈及利亞後被殺害。
除了以上兩個經典例子外,還有許多案例:最近巴尼莫道夫的$50Billion巨額詐騙案;南海泡沫;鬱金香狂潮;連環信;彩票騙局;傳銷詐騙; 徵婚騙局; 白血病騙局 等等
法律允許的貪婪是自由經濟,越線的則是騙局 ,無論這些騙局在開始是披上多麼華麗的外衣,多麼能迷惑人,但是最終都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欺人者必遭人唾之,欺人者必遭天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