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以辦公為主,集商貿、賓館、觀光、會議等設施於一體的綜合型大廈。建築的94層至101層為觀光層,79層至93層將建成超五星級的賓館,7層至77層為寫字樓,3層至5層為會議室,地下2層至3層為商業設施,地下3層至地下1層規劃了約1100台的停車位。在100層、距地面472米處設計了長度約為55米的觀光天閣,這一高度將超過世界最高觀光廳——高度為447米的加拿大CN電視塔。此外,在94層還設計了面積為700平方米、室內凈高8米的觀光大廳。以上海的都市全景為背景,觀光天閣和觀光大廳將成為世界新的觀光景點。
關於環球金融中心設計的爭議,除了高度,還有其外形。KPF公司總裁威廉·帕德森說,金融中心的設計靈感原本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圓地方的意思。而且,50米直徑的「圓洞」就是不遠處「東方明珠」第二個球的大小,空心圓洞與實心球體正好形成一虛一實、遙相呼應的藝術美感。但這樣的構思在華人看來,同時也表現出了另一種形象,首先是一位新加坡華人(易經大師)給上海市建設局寫信稱,樓頂的大圓孔,遠遠地看太像日本的太陽旗。
在注意到了造型爭議後,上海方面還是與日方重新達成了修改方案的協議。根據日本開發商2005年10月18日公布的最新設計方案,圓形風洞已改為倒梯形。
Ⅱ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築設計
一是該項目在超高層建築中首次應用創新的鋼管混凝土巨型斜交
網格筒中筒結構體系,該結構具有足夠的抗側剛度和優異的抗震性能,能有效抵禦強風、地震的侵襲。
二是該項目是世界上最高的採用全隱框玻璃幕牆系統的建築,主塔樓8.5萬平方米的玻璃幕牆面積也是目前超高層單體建築之最。
三是施工單位自主研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整體提模系統,該系統的應用,創造了主體結構施工兩天一層的世界新速度。
四是施工單位自主研發了C100超高性能免振自密實混凝土,並將其一次成功泵送到411米的高度,創造了同類混凝土超高泵送的世界新高度。
五是該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座自施工階段開始就進行系統性結構健康監測的超高層建築。
廣州國際中心集合了世界當代工程結構和施工的最新技術,通過越秀地產集團和施工總包單位中國建築總公司———廣州市建築集團聯合體通力合作,在業內專家多個世界級的設計和顧問單位的配合下,攻克了諸多世界級施工難題,實現了多項技術新突破,並創造了五個世界第一。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運用巨型斜交網柱筒中筒結構,設計方案是經由廣州市城規劃局於2004年組織的國際邀請競賽徵集的12個方案中選出的,其設計理念為「通透水晶」,其目標就是使之成為一座造型優美體量雅緻的建築,從而發揮其在勾勒城市空中輪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的主塔樓建築平面是由六段圓弧組成的圓弧三角形,以獨特的曲線形狀及透明的光滑建築立面為主要思路設計,通過漸變寬度形成兩頭小中間大,顯露出建築物優美獨特的紡錘外型。建築的結構採用獨特創新的巨型斜交網格支撐體系,呈現出清晰可見的流動幾何圖案,並和樓板的分割及幕牆體系產生強烈的視覺對比。「鑽石形狀斜網格」結構隨著塔的高度,逐步進行尺寸縮減。這種延伸性的設計將使得地面的遊客感受到樓體「直入雲霄」的視覺震撼。
建築體的外衣是鋼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網格外筒,其內部體態則是鋼筋混凝土內筒,連接內外筒的則是鋼-組合樓蓋。這種獨特創新的筒中筒結構體系在的世界超高層建築中尚且是罕有的一個。整個建築外立面精美流暢,典雅現代,極為晶瑩剔透而又瑰麗多彩,全面區隔並超越過往的傳統高層建築。 在科技環保上,廣州國際金融中心集中世界先進建設和管理技術,建築、結構、電氣、節水等多方面作了創新和優化設計,實現建築與人和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統一。
全封閉的103層的廣州國際金融中心設備運行系統極為龐大,要節能,其霓裳首當其沖。所以,它的外衣都是玻璃幕牆,採用的材料是中空雙層LOW-E玻璃。納米鍍膜玻璃可以有選擇性的透光,該材料遮陽系數低,能抵擋70%的太陽光,有效的隔絕太陽能輻射。該玻璃傳熱系數也很低,比普通玻璃低50%,從而,相比普通玻璃外牆建築,這身外衣可以減少40%的熱量進入室內,降低運營能耗。此外,半鋼化夾膠中空Low—E玻璃可大幅度降低自爆率,夾膠保證玻璃不會脫落,人們不用擔心走在廣州國際金融中心下面的安全了。
變頻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西塔的空調、水泵和空氣系統中。不僅水泵變頻調控,充分利用市政給水管網的壓力,而且所有的空氣系統變頻變風量,空調也採用變頻技術節電,並且秋冬季等氣溫較低的季節,大樓的空氣系統採用全新風起到少用空調多通風、節能的效果。同時冷源部分是一個由冷水機組、高頻泵等智能設備及末端組合空調機組合成的多變數系統,通過建立動態控制模型,通過預測控制,超前調節等控制技術,解決集中供冷大馬拉小車的問題。
Ⅲ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的功能定位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以辦公為主,集商貿、賓館、觀光、會議等設施於一體的綜合型大廈。建築的94層至101層為觀光層,79層至93層將建成超五星級的賓館,7層至77層為寫字樓,3層至5層為會議室,地下2層至3層為商業設施,地下3層至地下1層規劃了約1100台的停車位。在100層、距地面472米處設計了長度約為55米的觀光天閣,這一高度將超過世界最高觀光廳--高度為447米的加拿大CN電視塔。此外,在94層還設計了面積為750平方米、室內凈高8米的觀光大廳。以上海的都市全景為背景,觀光天閣和觀光大廳將成為世界新的觀光景點。
售票大廳
在底下一層售檢票區域內,專門為遊客准備了由日本著名多媒體藝術家岩井俊雄先生為觀光廳量身設計的」LED光影藝術作品「,讓你在進去觀光廳的第一時間便體驗到一個全新的夢幻世界。
94F觀光大廳
觀光大廳94F高423米,面積約為750平方米,挑高8米,除了可以一覽新舊上海風貌之外,還能以美麗的浦江兩岸為背景舉辦各種展會和活動,帶給你完全不同的視聽感受和前所未有的身心震撼。
97F觀光天橋
觀光天橋97高439米,猶如一道浮在空中的天橋,身處其中,彷彿漫步天際,開放式的玻璃頂棚設計令你在仰望天際的同時,盡情呼吸最清新的空氣,藍天白雲觸手可及,人與自然在這里溶為一體。
100F觀光天閣
位於472米,100F高空的觀光天閣是一條長約55米的懸空觀光長廊,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觀光設施,內設三條透明玻璃地板,走在上面還能體驗一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快意。 大樓在90樓(約395米)設置了兩台風阻尼器,各重150公噸,使用感應器測出建築物遇風 的搖晃程度,及通過電腦計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動的方向,減少大樓由於強風而引起的搖晃,而預計這兩台阻尼器也將成為世界最高的自動控制阻尼器。
慈溪風阻尼器將裝上世界最高大樓。最近寧波璽瑪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就智能通道控制系統項目簽約,該系統將涵蓋大樓3000多個通道控制點的進出自動識別管理,這也是國內單體建築智能化通道控制技術要求最嚴、科技含量最高、合同金額最大的智能安防項目。 許多中國網友指出,大樓原方案之所以會修改,是因為許多上海、中國民眾認為原設計方案看上去就像是兩把日本刀架著日本國旗中的日之丸,而建商更是日本公司,遂向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公司加壓,甚至有民眾抵制環球金融中心的建立。中心公司隨即更新設計,不過不持有此觀點的大部分人士認為這-{只}-是民族主義的穿鑿附會。 有人認為大廈原有的圓形方案更為美觀,造型也符合美學觀點之一的簡約及流線型,也與周邊的東方明珠和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等同樣以球形為設計元素的建築更為協調,也有人套用傳統上「天圓地方」的觀念認為矩形的設計也未嘗不可。 由於大廈在設計建造之初,主流媒體就予以了集中宣傳報道,所以普通市民對於大樓改變設計方案也都能察覺並形成了不同的觀點,也行成了中日風水師的對決結局。
Ⅳ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設計者
供你參考哈!
【建抄築襲設計】 :KPF建築師事務所 。
【結構設計】 :籟思理·羅伯遜聯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 。
【設計單位】 :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Ⅳ 蘇州國際金融中心的設計特點
項目設計挖掘蘇來州歷史和城市自印象中重要元素——水元素,並結合現狀,整體採用「鯉魚跳龍門」之「魚」作為象徵主題,寓意繁榮昌盛;大樓面向金雞湖,迎水展開,如魚尾般曼妙的弧線,從水面沿裙房一直延伸至主塔樓,這個項目也將成為蘇州城市一道亮麗的天際線。
Ⅵ 成都國際金融中心設計者、設計單位
西南院與保羅·安德魯事務所合作設計方案中標
Ⅶ 南京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築設計
南京國際抄金融中心建築方案由美國HOK公司設計,為滿足金融、證券等特定行業的需求,在主樓23層和40層特設計凈高3.3米、防靜電架空地板的交易層;為崇尚「以人為本,綠色地產」理念,大樓採用先進環保的水源熱泵空調系統和室內獨立的新風系統。
南京國際金融中心的開發商為:南京富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Ⅷ 陸家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具體設計標准(樓層、佔地面積、功能等)
設計標准101層,建築主體高度有望超過台灣的101樓,。
功能:地下三層,車庫飲食等。地面十層超級購物,10-60辦公,60以上是五星酒店。
Ⅸ 請問光谷金融中心寫字樓里配套設施有什麼特色呀
光谷金融中心的寫字樓裝有雙銀雙層LOW-E中空玻璃,安全性好、抗震性強;智能網路地內板,提供足夠的空間布置容高端科技設備線路;智能停車系統,地下車庫與主電梯廳相連,商務出行高效便捷;多聯機分層中央空調,實現各區不同狀態下的獨立運作,節能性、散熱效率更高。形成物業服務智能化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全方位的保障。
Ⅹ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築設計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由四部分組成,除了三幢大樓外,還有一座商場大樓,商場大樓連結較矮的85米高建築物。整個建築外牆以銀灰色玻璃帷幕覆面,主調色彩以白和銀灰為主,以營造現代高雅氣氛。造形略有變化,形成雙子塔式設計效果,兩幢大樓平面呈多角形,頂部成斜度,其簡約外觀形成現代雕塑般的建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