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證券化趨勢

國際金融證券化趨勢

發布時間:2021-05-18 22:16:17

⑴ 為什麼說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市場的一個發展趨勢

因為藉助資產證券化可以讓各方利益各取所需。證券化必然資產泡沫化,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的資產泡沫吧

⑵ 如何理解國際資本市場證券化趨勢

八十年代以來,國際資本市場正逐步走向證券化。所謂證券化是指國際資本的流動更偏重於證券,而國際銀行貸款規模大幅度減少。
資本市場證券化的動態資本市場的證券化是國際金融體系不穩定的必然產物,也是籌資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資本市場上籌資主要通過國際信貸和發行國際債券。國際信貸包括外國信貸和歐洲信貸。國際債券包括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所謂外國信貸是指外國借款者在外國金融市場上借取以東道國貨幣為面額的中長期貸 款。外國債券是在外國金融市場上發行以東道國貨幣為面額的債券。而歐洲信貸是指外國借款者在各金融市場上通過歐洲銀行借取以任何境外貨幣為面額的境外貸款。

⑶ 簡述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

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

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

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3)國際金融證券化趨勢擴展閱讀

從整體來看我對於未來金融市場都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從未來五年看來金融市場的驅動力十足,製造業升級和相關的改革將持續獲得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桿與金融監管作用下,貨幣流動性基本維持中性偏緊基本格局,隨著去產能、脫虛入實相關措施的見效,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等結構性力量在活躍發力,金融內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

參考資料鳳凰財經網 金融市場發展

⑷ 如何理解資產證券化金融自由化的發展趨勢

給你篇文章鏈接,裡面有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介紹,可以看看,有助於理解。
金融市場的概念與構成要素http://www.doc88.com/p-911954288485.html

⑸ 如何理解經濟的證券化趨勢

當股票等有價證券出現以後,經濟的證券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而隨著信用制度和財富證券化的發展,一切財富都將會符號化、虛擬化。這是從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虛擬經濟研討會"上傳出的消息。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在會上指出,資本市場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專家們也認為,隨著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特別是隨著證券、期貨、期權、各種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活躍,虛擬經濟將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受此影響,虛擬資產將成為人類財富的主要組成部分。
虛擬資產市值將不斷膨脹
虛擬經濟以其高流動性和高獲利性吸引著大量的資本投入到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以及房地產等虛擬資本市場,這些市場的經濟活動體現了虛擬經濟的運行機制。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為虛擬經濟的強勢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隨著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相互依賴性越來越密切,虛擬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功能和影響力也將日益凸顯。
有專家稱,我國虛擬經濟的起步階段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債券市場從無到有,房地產業也開始走向市場化。虛擬經濟部門的市場交易規則和市場監管不斷完善,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逐步表現出穩定化、正常化趨勢。隨著虛擬經濟市場活動主體機構數量的激增,我國虛擬資產的市值總體會膨脹,虛擬資產的交易量也會顯著上升。
財富"證券化"是大趨勢
范福春認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利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實現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的金融發展,使金融市場的配置功能更富有效率,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證券研究中心主任吳曉求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現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不能再說是投機性市場、賭博的市場。他還認為,與中國經濟相匹配的市場市值是20萬億元,而不是2萬億元,要達到這個程度,必須有50家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中石油這樣的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才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錢津教授的觀點則是,資本市場的活躍就是虛擬經濟的活躍。虛擬經濟是從貨幣的運行領域做出的概括,而資本市場則是貨幣虛擬運行的具體表現。
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劉曉欣也認為,當股票等有價證券出現以後,社會財富越來越多地以證券形式出現,即出現經濟的證券化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財富概念,不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財富,而是以貨幣符號和各種"剩餘索取權的紙制復本"為代表的虛擬財富。隨著信用制度和財富證券化的發展,一切財富都將會符號化、虛擬化。
虛擬經濟是與證券、期貨、期權、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有關的經濟活動,是與實體經濟相對的概念。自上世紀60-7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虛擬化的趨勢,虛擬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交易日趨活躍,投機性逐步增強,同時,虛擬經濟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單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越來越與全球市場相融合。

希望滿意!

⑹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三大發展趨勢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趨勢
由於電子計算機技術與衛星通訊的應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全球性資金調撥和資金融通可在幾秒鍾之內迅速完成。另外,隨著跨國銀行的空前發展,國際金融中心已不限於少數發達國家金融市場,而是向全世界擴展。這樣,各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便形成了一個全時區、全方位的一體化國際金融市場。這是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重要表現。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另一個表現是金融資產交易的國際化。金融資產交易的國際化,是指交易的參加者不受國籍的限制,表明金融資產面值的貨幣也不受任何限制。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證券化趨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銀行貸款一直是國際融資的主要渠道,並於1980年達到頂峰,占國際信貸總額的比重高達85%。但從1981年開始,國際銀行貸款地位逐漸下降,到80年代中期,國際證券已取代了國際銀行貸款的國際融資主渠道地位。1985年,國際銀行貸款占國際信貸總額為41%,國際債券發行額則佔59%。1986年前者僅為29%,後者高達71%。進入90年代以後,這種趨勢也未發生逆轉。金融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除了從銀行貸款逐漸轉向證券之外,還包括在以前不進行交易的資產(如公司應收款項)也可成為交易的資產。形成金融市場證券化(Securitization)趨勢的主要原因是:①在債務危機的影響下,國際銀行貸款收縮了,促使籌資者紛紛轉向證券市場;②發達國家從70年代末以來實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開放證券市場並鼓勵其發展;③金融市場廣泛採用電子計算機和通訊技術,使市場能處理更大量的交易,更迅速、廣泛地傳送信息,對新情況迅速作出反應,設計新的交易程序,並把不同時區的市場連續起來,這為證券市場的繁榮提供了技術基礎;④一系列新金融工具的出現,也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繁榮。
(三)金融創新的趨勢
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的創新;廣義的金融創新則指涉及金融各個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業務、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全面的創新。

⑺ 為什麼說房地產證券化是當今世界經濟金融證券化的必然趨勢

房地產證券化是當今世界經濟金融證券化的必然趨勢房地產證券化是當代經濟、金融證券化的典型代表。70 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業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占據金融業主導地位的銀行業面臨挑戰;另一方面證券化卻在競爭中得到了迅速發展,成了國際金融創新的三大主要趨勢之一。在金融證券化的浪潮中,房地產抵押債權的證券化成了金融銀行業結構變化和新的國際金融工具創新的主要內容之一。這主要體現在:第一,各金融機構證券化資產數量增長迅速,傳統的銀行業務資產比例不斷下降。第二,銀行貸款的可轉讓性大大提高。即允許銀行將其參與提供貸款的額度以票據方式轉賣給其他銀行或金融機構,而不需要事先徵求借款人的同意,從而克服了銀團貸款基本上不可轉讓的缺點,這樣銀行就成了長期證券市場的主要借款人。第三,由抵押貸款支持的票據交易量迅速增長。在國際金融工具的創新中,抵押貸款支持的票據交易和金融期貨、互換交易一起,共同成為金融工具創新的主要標志,這三類新金融工具在整個金融市場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得到迅速的提高和發展。房地產證券化之所以能成為經濟、金融證券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表現,其直接原因就在於: 首先,住房抵押貸款易於實現證券化。並非所有的資產都適宜證券化,一種資產是否適合證券化,主要取決於證券化的成本與收益的關系。而決定一種資產證券化成本高低的關鍵因素是這種資產的信用特徵、還款條件及期限等方面的情況。信用特徵簡單、還款條件明確、期限相對較長的資產,證券化時評估費用低,資產證券化的擔保費用也較低,因此成本比較低,從而也就較易於證券化。相反,信用特徵復雜,還款資金流量不確定,期限相對較短的資產就不易實現證券化。以此來衡量,住房抵押貸款是典型的易於證券化的資產。因為即使各筆抵押貸款的貸款條件存在很大差異,但是一組抵押貸款就會在違約率、平均還款期限等方面顯示出很強的規律性來。

⑻ 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呈現五大趨勢是什麼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監管改革主要任務是修復引發危機的「斷層線」,增強全球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健性,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金融需求。金融穩定體系包括: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穩健經營的金融機構、有深度廣度的金融市場、有效的金融安全網及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加強金融監管有三個層面:一是微觀審慎層面,主要是增強單個銀行機構的穩健性,具體包括資本充足性、流動性、杠桿率、大額風險集中度、公司治理、風險文化等方面。二是宏觀審慎層面,主要是防止系統性風險傳導、緩解順周期問題,包括解決「大而不倒」、化解影子銀行風險和加強逆周期資本補充。三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主要是完善會計、審計、外部評級、危機處置、OTC、中央交易對手、基準利率等。
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呈現五個趨勢。第一,以巴塞爾協議Ⅲ資本監管為核心,覆蓋各類風險,對模型計量的態度更加謹慎,引入簡單的杠桿率作為兜底。第二,識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提高監管強度,制定恢復和處置計劃。第三,從關注銀行到關注非銀行,包括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G-SII)、全球系統重要性非銀行非保險金融公司(G-NBNI)和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包括5種經濟功能:基金信託等集合類投資,財務公司、租賃、保理等批發融資發放貸款,券商、貨幣經紀等融資融券,融資性擔保、信用保證等信用擔保,SIV、ABCP等資產證券化實體功能。第四,強調標准實施的國際一致性,標准要有統一的適用范圍、統一的時間表,評估要同步實施、規則一致、實施一致。第五,尋求多元目標,平衡簡單性,提高可比性和風險敏感性。
建議我國金融監管要時刻把握風險的動態變化,指導機構建立良好的風險文化、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構工具和適當的激勵。要提高宏觀視野,注重監管措施的先後順序和內在邏輯一致性。關注政策的疊加效應,境外加強監管協調,境內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其他宏觀政策的配合,整體提高宏觀經濟穩定性。在加強監管規則建設的同時,提高有效監管能力,避免因規則過於復雜而誘發監管套利行為、加重監管負擔。重視傳統監管手段的作用,通過有效監管施壓於銀行董事會和高管層。應進一步發揮信息披露和市場約束作用。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證券化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股票開頭 瀏覽:906
怎樣無抵押貸款100萬 瀏覽:493
100日元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170
草根創業是拿不到天使投資的 瀏覽:659
乙二醇期貨庫存 瀏覽:91
南京醫葯股票怎麼樣 瀏覽:386
股票換手率高好不好 瀏覽:654
易方達5G概念基金有哪些 瀏覽:526
富國文體健康股票基金凈值 瀏覽:805
4萬5美金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6
新興股票市場 瀏覽:33
融出資金業務 瀏覽:954
美元人民幣匯率2019年4月29日 瀏覽:857
網信理財卷碼 瀏覽:774
東方融匯理財 瀏覽:492
創業慧康的投資價值 瀏覽:753
1分鍾買漲跌的外匯騙局 瀏覽:289
桔子理財違約 瀏覽:46
北京金鴻德投資 瀏覽:630
2013年我國的外匯儲備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