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突發事件,分為幾類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具體類別,級別劃分如下。
1、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2、各類突發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突發公共事件由高到低分為Ⅰ級(特別重大)、 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四級。作為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和分級處置的依據。
3、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IV(一般)、III(較大)、II(重大)、I(特別重大),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4、一般(IV級)突發公共事件,表示其影響局限在社區和基層范圍之內,可被縣政府所控制和處置;較大(III級)突發公共事件,表示其後果嚴重,影響范圍較大,發生在一個縣市區以內或波及兩個縣市區以上,超出縣級政府應對能力,需要動用地(州、市)級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處置。
5、重大(II級)突發公共事件,表示其規模大、後果特別嚴重,發生在一個地(州、市)以內或波及兩個地(州、市)以上,需要動用省級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處置;特別重大(I級)突發公共事件,表示其規模極大,後果極其嚴重,其影響超出本省范圍,需要動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請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協助方可控制,其應急處置工作由發生地省級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必要時(超出地方處置能力范圍或者影響全國的)由國務院統一領導和協調應急處置工作。
❷ 國家突發事件預警制度按照什麼分級分為幾級各用什麼顏色標示
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具體內容介紹:
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
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對突發事件進行分級,目的是落實應急管理的責任和提高應急處置的效能。
Ⅰ級(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由國務院負責組織處置,如汶川地震,南方19省雨雪冰凍災害;
Ⅱ級(重大)突發事件由省級政府負責組織處置;
Ⅲ級(較大)突發事件由市級政府負責組織處置;
Ⅳ級(一般)突發事件由縣級政府負責組織處置。我們還制定了專門的分級標准,其中一條共性的、最重要的標準是人員傷亡,死亡30人以上為特別重大,10人至30人為重大,3人至10人為較大,1人至3人為一般。具體確定時要結合不同類別的突發事件情況和其他標准具體分析。
(2)金融機構突發事件分為幾級擴展閱讀
常見失誤
(1)麻痹大意,疏於防範
美國挑戰者號1986年1月28日發生爆炸的原因之一是國家宇航局認為升空失敗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到萬分之一,壓縮了訓練計劃,改用其他航天設備零件來裝配太空梭,延緩了5億美圓安全費的下撥。2000年11月7日四川宜賓市的南門大橋垮塌,導致2死2傷,根源在於嚴重的官僚主義。該橋建成十多年從未檢修,垮塌前4個月已發現裂縫卻仍不檢修,記者連續報道四川其他地區發生多起橋梁垮塌事故,仍未引起地方領導的重視。
(2)沒有建立科學的應對機制
應對機制指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的一整套科學的制度、規范、措施、方法、技術體系的總稱。發展中國家首先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同時還缺乏預警機制。公共危機管理系統也不健全。
(3)素質低下,無能應對
有些管理者心態不良,無所謂,不採取預防措施,沒有憂患意識。有的在突發事件面前驚慌失措。有的缺乏快速感知與反應能力,應對失當,使事件復雜化擴大化。有些得過且過,不注意學習,遇事不思考,一味動用強制措施,使小失誤變成大錯誤,小事件釀成大事件。深層原因是思想不重視,缺乏經驗,班子結構不合理。
(4)就事論事,不能利用突發事件潛藏的機遇
目光短淺,只注意眼前、局部利益,集中在比較明顯和敏感熱點問題,很少思考隱性潛在問題。
❸ 突發事件預警級別分為幾級,用什麼顏色表示。
突發事件預警級別:一般依據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版、影響力大小權、人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由高到低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四個級別,並依次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來加以表示。
通常預警的指標有多個,如某些疾病的傳染是在一定溫度和濕度的范圍中發生的。因此,單指標的預警分析是考察該指標超過某一閾值的可能性,而多指標的預警分析是考察這些指標值所在的n維空間的點在某一曲面外的可能性。
(3)金融機構突發事件分為幾級擴展閱讀:
預警管理的原理是預警管理人員依據預警目標確立不同的預警監測指標和監測指標標准,並用這些標准對預警管理對象實施控制,通過預警機構或人員獲得的檢測信息,將預警管理人員對預警指標的實際情況反饋回去,為預警管理人員實施預控對策提供參照依據。
管理人員將反饋回來的信息與預警目標加以比較之後,根據兩者的差距,糾正標准、改善措施,重新開始新一輪的預警控制過程,通過這樣一輪一輪的連續不斷的調整、控制,預警管理中的預先控製得以實現,最終使系統的實際計劃逼近計劃預警目標,從而使管理對象始終處於安全狀態之中。
❹ 突發事件分為哪四類
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
❺ 突發事件預警的級別分為哪幾級用哪些顏色表示
突發事件預警級別:一般依據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影響力大小、人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由高到低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四個級別,並依次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來加以表示.
❻ 什麼是突發公共事件,分為幾類共有幾個級別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具體類別,級別劃分如下。
❼ 《突發事件應對法》如何劃分突發事件的等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條
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突發事件的分級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7)金融機構突發事件分為幾級擴展閱讀:
北京34類突發事件將分級發預警
北京市規定,按照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預警信息級別大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紅色預警為最高級。
預警信息的發布資源包括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各類媒體,手機簡訊,電子顯示屏,社區、農村現有廣播、通訊設備等。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流程包括預警信息的申請、審查、發布、調整、解除、反饋、監控和咨詢服務以及評估。
在全部34類突發事件中,暴雨、暴雪、道路結冰、寒潮、大風、沙塵、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等13類事件與氣象有關。在氣象類突發事件中,一些事件的預警分級沒有設立黃色或藍色預警,而是增加了最低檔的「高影響」級別預警;一些事件則是在藍色預警之下,又加設了「高影響」級別預警。當一些氣象活動尚未達到致災標准,但可能影響城市運行或公眾活動時,高影響天氣預警就有可能依據新標准規定,向外界發布。
「霧霾」則被細化為「大霧」和「霾」兩個類事件。
觸發大霧紅色預警的標准為:預計北京市未來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5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50米的霧並持續;大霧可能或已經對交通運輸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機場、主要公路連續封閉48小時以上;大霧可能或已經對重大社會活動造成特別嚴重影響,無法正常舉行,需要取消原計劃活動;大霧可能或已經引發其他突發事件或對其他突發事件的處置造成特別嚴重影響。
而霾事件的預警級別只設有橙色和黃色兩級。其中,發出較高級別的橙色預警情形為:
當預計未來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2000米的霾,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續;霾可能或已經對交通運輸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機場、主要公路連續封閉24小時以上;霾可能或已經對重大社會活動造成特別嚴重影響,無法正常舉行,需要改變(易地或者取消部分日程)原計劃活動;霾可能或已經引發其他突發事件或對其他突發事件的處置造成嚴重影響。
❽ 突發事件分為哪四類
突發事件分為四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
依據: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1.3分類分級:
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緊急事件。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⑴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⑵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⑶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
(8)金融機構突發事件分為幾級擴展閱讀:
北京34類突發事件將分級發預警
北京市氣象局組織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標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流程》徵求意見稿開始在市質監局官網公開,34類突發事件按照危害和緊急等程度分為四級進行預警,市民可於9月30日前登錄該網站提交意見。
徵求意見稿稱,制定此標準是為規范北京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發布,確保及時、准確、快速地向公眾提供權威、統一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
徵求意見稿將突發事件劃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按照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預警信息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目前,全市在此基礎上可細化為34小類。
34類預警包括礦山事故、煙花爆竹、地震、空氣重污染、房屋拆遷群體性事件、道路突發事件、網路與信息安全事件、霾等,「危險化學品」被列為第一類,分為四級。
其中,當危險化學品有可能發生或引發特別重大事故時,或事故已發生,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事故范圍或引發次生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時,將發出危險化學品事故一級預警。
另外,政府部門需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各類媒體,以及手機簡訊,電子顯示屏,社區、農村現有廣播、通訊設備等向市民播出預警信息。預警信息發布後,預警中心應及時對預警信息發布效果進行評估,包括預警信息人員覆蓋率、時效性評估等。
❾ 突發事件分為幾個等級
突發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條本法所稱突發事件為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關於突發事件的其他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十一條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採取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措施,應當與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的性質、程度和范圍相適應;有多種措施可供選擇的,應當選擇有利於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措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義務參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第十二條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為應對突發事件,可以徵用單位和個人的財產。被徵用的財產在使用完畢或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應當及時返還。財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