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互聯網+時代怎樣以客戶為中心
互聯網+時代不應當發展客戶而應當發展用戶。
客戶一般來說只求一單子買賣,做完就拜拜了。
用戶你會希望他一直用你的產品,那樣你就會真正去考慮用戶的需求是什麼,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這是周鴻禕的《周鴻禕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里提到的一個理念,覺得蠻有道理的
② 怎麼理解「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理念
客戶為中心。
其實就是要分析客戶的需求,根據對方的需求來完善自己的服務和產品。
產品始終是首位的。
但是客戶為中心不代表客戶一切都是對的。
需要對客戶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帶領。
最終實現終端的消費。
③ 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關系營銷觀念要怎樣樹立
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關系營銷觀念:為順利建立營銷關系,企業服務人員必須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關系營銷觀念。「以客戶為中心」的關系營銷觀念要求企業高度重視服務質量。服務質量不是簡單地符合標准即可,而是要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具備不斷地根據客戶的意見和建議創新產品的能力。「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要求企業認清其經營的目標在於為客戶創造價值,滿足客戶需要,而不是只關注利潤。只有不斷提升客戶服務質量,注重聽取客戶的意見,才能獲得更多客戶,占據更大的市場,企業的利潤才有保障。
④ 如何以客戶為中心,向交易銀行轉型的思考
顧客就是上帝客戶必須知道你對他們來說很重要。-----霍華德.舒爾茨追求客戶滿意,是你我的專責屬任。只有不完美的產品,沒有挑剔的客戶。客戶想到的我們要做到,客戶沒有想到的我們也要做到提高售後服務質量,提升客戶滿意程爭取一個客戶不容易,失去一個客戶很簡單客戶買的永遠是一種情緒,一種氣氛每一個顧客都希望受到尊重和肯定不只做售後服務,更要做售前服務。要不斷的感謝顧客,因為是顧客讓你成功的。
⑤ 金融企業為什麼要全面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理念
搜一下:金融企業為什麼要全面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理念
⑥ 如何以客戶為中心,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
一、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創新
"以客戶為中心",除了要以客戶的當前需求為中心外,更要以客戶的潛在需求為中心,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 題、再分析問題的方式,提供高於客戶期望值的服務結果,同時對服務的結果的評價也要以客戶的評價為中心,只有 "客戶滿意"才能體現服務的價值,這與公司的整體管理目標相符"結果體現價值,價值決定生存"也是非常統一 的。一流的服務就是"為顧客多做一步,滿足並超越顧客期待的服務"。 感動來自超越期待。感動客戶是贏得客戶忠誠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提升服務價值的法寶。 一個企業永續經營,無本萬利的商業模式,就是為顧客提供兩種永不淘汰的服務產品:一是對顧客的需求給予人性化的關懷,二是對顧客的情感給與人格化的尊重。任何一個顧客只要得到了企業的真誠關懷和尊重,一旦被感動,就會想方設法地去回報這個企業。
二. 始終堅持"服務平台化、支持模塊化、監督多面化"的三大服務手段
1. 堅持"服務平台化"的服務手段
成立統一的服務中心,建立統一的服務介面,通過"一點接入,全面服務"的方式,搭建公司統一的服務平台。
2. 堅持"支持模塊化"的服務手段
3. 堅持"監督多面化"的控制手段
三. 始終堅持"管理制度化、業務流程化、操作規范化、技術專業化、考核科學化"的五重保障措施
1.堅持"管理制度化"的保障措施
2. 堅持"業務流程化"的保障措施
3. 堅持"操作規范化"的保障措施
4. 堅持"技術專業化"的保障措施
5. 堅持"考核科學化"的保障措施
四. 始終堅持"服務零缺陷,溝通零距離,客戶零投訴"的服務目標
1.堅持"服務零缺陷"目標
2. 堅持"溝通零距離"目標
3. 堅持"客戶零投訴"目標
五. 始終堅持"產品個性化、競爭市場化、業績創一流"的市場開拓策略
1. 堅持"產品個性化"策略
2. 堅持"競爭市場化"策略
3. 堅持"業績創一流"策略
六. 始終堅持"服務促進業務增長,增加公司價值"的經營目標
⑦ 互聯網金融四個制高點哪個更重要
(1)基礎設施:最有可能產生顛覆性創新
此處的基礎設施主要指支付體系、徵信體系和基礎資產撮合平台。
支付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的不二法門,且競爭剛剛開始。支付是人們對金融最朴實的需求,也是應用場景最為豐富的一種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誕生和發展首先起源 於支付。例如,17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銀行的誕生最早是為了滿足荷蘭強大的航海貿易在支付結算方面的需求;19世紀後半期中國山西票號的誕生也與山西鹽商 的支付結算需求緊密相關。如今,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同樣以支付為金融的切入點。
支付的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經過特定的加工和整理就能夠成為信用基礎。未來,隨著移動互聯和社交網路的進一步發展,數據的種類、數量及時效性也將得到極大提高,對個人的信用互聯的評價體系也將更為多元、立體和即時。
2014年6月,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的發布,我國社會徵信的法律基礎和標准體系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完善。徵信體系將會繼續維持政府主導的中心化格局,還是逐步向市場化、多元化發展?這一切也同樣值得期待。
基礎資產撮合平台是指股權、債權、產權、林權、地權、碳排放權等基礎資產的交易和撮合平台。此類平台的發展主要源自中國社會融資結構的改革。目前中國間 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比例是6∶4,仍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融資手段較為單一,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是3∶7,金融危機前一度達到過2∶8。未來中國必將改變社會 融資結構倒掛的局面,去中介化是趨勢所在,而互聯網金融新型業態的發展也將加速去中介化的實現。
(2)平台:互聯網模式在金融領域的延續
平台是指連接兩個或多個特定群體,為其提供行為規則、互動機制和互動場所(常常是虛擬場所),並從中獲取盈利的一種商業模式。拉卡拉公司創始人孫陶然在 《平台戰略》一書的序言中指出,一個成功的平台往往需要做好幾件事,一是選擇平台戰略的企業需要有能力積累巨大規模的用戶,二是需要提供給用戶有著巨大黏 性的服務,三是需要有合作共贏、先人後己的商業模式。成功的平台商們正在紛紛踐行以上准則。
平台模式在互聯網行業被廣泛應用,因此當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業務時也自然地延續了這一戰略。但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平台仍是相對陌生和抽象的概念,如何改變思路及試行平台化運營也可能是傳統金融的又一突破點。
(3)渠道:多渠道整合是關鍵
渠道則是互聯網時代對金融機構傳統核心資產的重新審視,也是互聯網企業線上線下整合的重要陣地。渠道的核心議題是多渠道整合,即客戶能夠自由選擇在何時 通過何種渠道獲得怎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其背後是機構的不同渠道在產品和服務、流程、技術上的無縫對接。這一點對於擁有較多實體渠道資產的傳統金融機構來 說尤為重要,需要通過兩方面的轉型來實現:一是渠道定位從「以我為主」向「以客戶為主」轉型,二是實體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轉型。
渠道定位向「以客戶為主」轉型:傳統金融機構對渠道互聯網化的嘗試由來已久。從1997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網上銀行「一網通」至今,幾乎所有的銀行、證 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都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建立了互聯網渠道。但傳統的網銀或手機渠道更多的只是將網點的流程電子化、網路化,仍是從金融機構流程管理的角度進 行設計,而非從客戶需求和便利的角度進行改造。因此,金融機構多渠道整合的難點並非在於技術,而是在於思維的轉變。
實體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轉型:雖然實體渠道對金融機構來說是重資產、高成本,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客戶對實體渠道的心理依賴,尤其是針對復雜產品和服務的面 對面交流的需求不會消失,因此實體網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實體網點需要轉型,比如更多地將目前低價值的簡單交易(如現金存取、轉賬匯款等)轉移到ATM 和電子渠道中,從而使網點人員有更多時間來進行銷售和咨詢工作。
互聯網企業大多依託於電子渠道,較少具備實體渠道資產,但僅僅依靠單一的線上渠道可能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客群和場景。因此,多渠道整合同樣是互聯網企業值得思考的方向。
(4)場景:找准客戶生活的主場景
場景是金融「生活化」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體現。互聯網金融版圖的擴張實際上依靠兩個維度的擴展,一是擴大目標客群,二是佔領客戶的生活時間。擴 大客群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地域的擴張、年齡層的擴張、財富層的擴張等等。而佔領客戶的生活時間則需要佔據盡量多的應用場景,即流量入口。占據用戶上網時 間流量最多的是娛樂、溝通、信息獲取和電子商務這四大類活動,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統計,中國網民2011年每周的上網時間中,9.3小時用於娛樂,7.6小 時用於溝通,5.1小時用於獲取信息,5.3小時用於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對客戶時間的爭奪也緊緊圍繞這幾大領域展開。
個人認為這四點是相互依靠的!離開任何一個都是不能獨立存活的!另外,還要根據你的發展進度而言!每個階段的重點都是不一樣的!
⑧ 為什麼銀行提出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並舉例說明
銀行的政策是根據市場規則來定的,肯定是以市場為導向了,比如經濟發展好的時候,刺激消費
利率就會低,縮緊銀根的時候,利率就會高,現在銀行那麼多,大家都在攬儲呢,肯定客戶是上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