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關於金融類書籍的讀書筆記。2000字左右。例如《金融學》《國際金融學》《貨幣銀行學》之類的。
你去讀《操作手回憶錄》吧
② 關於大學生寫讀書筆記,該讀哪些經濟類書籍
《剩餘價值論》,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亞當.斯密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大衛.李嘉圖著,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
《政治經濟學原理》下卷,約翰.穆勒著,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費.李斯特著,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著,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經濟學原理》,[美]曼昆著,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經濟學》,[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保羅.克魯格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多梅尼克.薩爾瓦托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中、英文)版
《國際經濟學》[美]彼特.林德特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丹尼斯.R.阿普爾亞德,小艾爾佛雷德.J.菲爾德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
《國際經濟學教程》,黃衛平,彭剛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新編國際經濟學》,曲如曉,閆慶悅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經濟學——理論.機制.格局》,杜厚文,朱立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經濟學》,張幼文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教學輔導,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國際貿易》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學》, 趙春明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 尹翔碩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國際貿易——原理.政策.實務》, 陳憲,韋金鸞等編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學》, 朱鍾棣,郭羽誕,蘭宜生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國際金融》,陳雨露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貨幣銀行學》,黃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微觀經濟學: 現代觀點》,范里安,上海三聯書店。
《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擴展》,尼科爾森,中國經濟出版社
《宏觀經濟學》,曼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薩克斯,上海三聯書店
《金融學》,博迪、默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Clark,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國際經濟學》(第一卷、第二卷),甘道爾夫,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
《投資學》(第五版),夏普、亞歷山大、貝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貨幣金融學》(第四版),米什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計量經濟學導論》,伍德里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市場》,萊維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貨幣理論與政策》,瓦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③ 國際關系與大國戰略 讀書筆記
《國際關系與大國戰略》讀書筆記
「國際關系是超越國家界限的國際社會關系」。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國際關系學,作為一門專門研究國際關系內在規律及運行機制的科學,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現在已經相當發達。
近代國際關系格局形成以來經歷了一下幾個階段:
1。威斯特伐尼亞體系(1648-1815年)
2。維也納體系(1815-1856年)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19-1945年)
4。雅爾塔體系(1945-1989年)
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的兩極格局解體,逐漸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
其中「一超」指的是
美國:
冷戰結束後,美國經濟一直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1999年,其GDP總量達到91904億美元,佔全球GDP總量的31%;與此同時,其國防開支約佔全球的40%,「比排名緊隨其後的其餘20個世界軍事大國的國防開支總和還要多。」從這些數字我們還可以看出,美國在世界格局中依然占據「力量中心」的位置。而日本、歐洲、俄羅斯、中國、印度、東盟等國家和地區與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仍然會是唯一的超級大國。
然而,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強大的國力使美國的霸權主義勢力迅速壯大,其充當「世界警察」,試圖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野心急劇膨脹,妄圖將美國式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強加於其它國家和人民的頭上,已經事實上破壞了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和發展。這點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相關的實例不勝枚舉,這里不再贅述。
當然,同歷史上的任何霸權一樣,美國霸權主義逃脫不了盛極必衰的命運。而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更是給美國人敲響了警鍾,同時也致使美國人的戰略重點由遏制大國崛起轉移到了打擊恐怖主義以及謀求大國合作。
從這一點上看,這次恐怖主義襲擊也給了中國等「備受美帝國主義壓迫」的其它國家以喘息之機。當然,恐怖主義也是要打擊的。任何事務都有兩面性,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國際關系如此錯綜復雜的根本原因。
然而如果指望美國在恐怖襲擊後從此「改邪歸正」,「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就大錯特錯了。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並未就此罷手,而是變本加厲地推銷其單邊主義,2002年的伊拉克戰爭就是一例,雖然遭到法、德、俄、中等國的反對,美國仍然堅持使用武力,這無疑讓更多的國家和人民看到了其霸權主義的本來面目,歐洲的制約,對於美國來說,將越來越大。同時,伊戰激化了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情緒。這也表明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方向。
「多強」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國家:
俄羅斯:
隨著蘇聯的解體,雅爾塔體系也隨之土崩瓦解。世界上唯一可與美國抗衡的力量消失得無影無蹤,國際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三世界在國際社會上低位有所下降。同時,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嚴重挫折。
作為「法定繼承者」的俄羅斯,部分取代了原蘇聯的勢力,盡管喪失了超級大國的低位,但仍是當代世界大國之一,尤其在軍事方面,在國際事務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蘇聯解體後,俄國的對外政策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的路程,從向西方「一邊倒」,經過東西方兼顧的「雙頭鷹政策」到現在的「全方位」,實現了方向性的轉變,也逐漸成熟起來。
經濟方面,普京上台後,持續萎縮的經濟開始復甦,今年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日本: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日本經過戰後60多年的發展,從經濟、技術、金融實力上看,已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現在,日本正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迅速向世界政治軍事大國邁進。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日本經濟繁榮背後的野心。近年來,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各任首相爭相參拜「靖國神社」,欲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其無恥的丑惡嘴臉暴露無遺。
對於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中國要提高警惕。
對日本,中國再強硬也不過分。
關於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略: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經歷了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過程:
1。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戰略(20世紀50年代)
2。「兩個拳頭打人」戰略(20世紀60年代)
3。「一條戰線」戰略,側重反對蘇聯霸權主義(20世紀70年代)
4。對中國外交戰略進行重大調整(20世紀80年代)
5。中國外交新局面(20世紀90年代至今)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迅速上升,經濟、政治、軍事勢力不斷增強。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但仍不是世界強國。
④ 求經濟學讀書筆記
經濟學讀書筆記
現代西方經濟學是經濟學在西方國家發展到當代的產物。我國作為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學習和研究西方經濟學,有著非常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首先,有利於增進對西方國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強同西方國家的交往,促進我國的改革開放。 在西方,經濟學是基礎學科,不了解西方經濟學,就難以看懂西方經濟國家的經濟報刊文章,也無從把握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因為西方的經濟學著作和報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寫成的,西方經濟政策的制訂也是以西方經濟學為理論依據的。同時,在目前的國際經濟機構中,西方經濟學也是通用的經濟語言和工具。具備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是參加國際經濟機構的必備條件。現在,我國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就必須了解、學習和研究西方經濟學,只有這樣,才能了解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及理論依據,知道他們的經濟運行機理,懂得他們的經濟組織和管理方法,研究他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積極參與各種國際性和區域性的經濟組織和機構。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進改革開放的順利發展。
其次,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黨的十四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那麼,什麼是市場經濟,它的運行機理和發展規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論來解釋、回答和闡述。而西方經濟學則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與和借鑒。雖然西方經濟學從本質來說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為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但西方經濟學有具有實用性特徵,它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之上的,它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主要是為解決市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矛盾服務的。可以這樣說,西方經濟學實際上是關於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比如說,西方微觀經濟學中的供求理論、價格理論、成本和收益理論、市場理論、收入分配理論,宏觀經濟學中的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宏觀經濟政策、通貨膨脹理論、貨幣理論、經濟波動和經濟周期理論等。這些理論實際上都是關於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它可以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再次,有利於促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吸收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成份的基礎上,在同形形色色的庸俗經濟學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資本論》問世一百多年來,一直遭到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責難和攻擊。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些重要人物也總是拿他們的各種理論來對抗和抵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我們要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必須了解和研究西方經濟學,只有這樣,才能知已知彼,百戰不貽(修改:殆)。同時,經濟在發展,時代在前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要不斷向前發展。在新的形式下,面對新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只有在合理地吸收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果中才能不斷發展。
⑤ 世界是部金融史讀後感什麼是金融
《世界是部金融史》讀後感
兩周的時間讀完了這本足以顛覆我金融觀念的書,雖然本身對金融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更多的讀的都是一些比較正統的教科書,如《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公司金融》、《投資學》等,所以當看到這本以金融史冠名的書的時候,瞬間有了極大的興趣。
當看到作者直擊金融的本質:「永遠用你的錢,為比你更有錢的人服務」的時候,心靈還是受到不小的震撼的,原來金融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光鮮亮麗,但同時也正是由於資本那種天生的逐利性驅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那個叫做「錢」的東西前赴後繼,不是人們不長記性,忘卻了歷次金融危機的帶來的巨大災難,也不是人們對金銀、代表貨幣的一個個薄紙片多麼情有獨鍾,而實在是因為這些東西背後所代表的巨大利益。作為一個俗世中的凡人,來世間走一遭總會追求點什麼,很多人的追求無非是權勢、財富、榮耀、美色,而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在這個物慾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所以那些代表金錢的紙片、賬戶上的數字也就成了人們競相追逐的目標,因此我也更一進步理解了股市上的追漲殺跌、銀行擠兌等一些看似非理性的行為,因為當時在他們看來那就是最理性的做法,你永遠不可能要求人們為了集體的、長遠的利益而放棄眼前的利益,這也許就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看似完美實踐卻屢遭挫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