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建立精準扶貧金融服務工作機制

建立精準扶貧金融服務工作機制

發布時間:2021-06-26 21:35:37

① 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什麼進行全面核查。

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定期進行全面核查。

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抓好精準識別、建檔立卡這個關鍵環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好基礎,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條件。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對已經脫貧的農戶。

在一定時期內讓其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避免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現象,切實做到應進則進、應扶則扶。評價精準扶貧成效,既要看減貧數量,更要看脫貧質量,不提不切實際的指標,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1)建立精準扶貧金融服務工作機制擴展閱讀:

建檔立卡介紹如下:

充分發揮對口支援的作用,扶貧雙方應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扶貧援助、經濟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而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協作。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實現社會幫扶資源和精準扶貧有效對接。引導社會扶貧重心下移,自願包村包戶,做到貧困戶都有黨員幹部或愛心人士結對幫扶。著力打造扶貧公益品牌,全面及時公開扶貧捐贈信息。

② 友信金服在金融精準扶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作為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友信金服在過去兩年裡,聯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回先後答前往雲南元陽縣,廣西南寧武鳴區等8個具有代表性的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調研,積累了詳實的數據、真實的案例,對中國農村普惠信貸的發展形成深刻認知。在此基礎之上,友信研究院編寫的《2019中國農村普惠信貸研究報告》對於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金融精準扶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③ 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專項統計制度主要包括哪些統計內容

一、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專項統計制度包括以下五個統計內容:

1、貧困地區扶貧貸款統計;

2、 扶貧貸款及相關普惠貸款專項統計;

3、精準扶貧貸款統計;

4、貧困地區金融基礎設施統計;

5、貨幣政策支持情況統計。

二、扶貧貸款:

扶貧貸款是由國內有關金融機構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業務, 它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到戶的小額扶貧貸款; 另一種是發放給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貸款。

三、扶貧貸款存在的問題:

1、扶貧貸款與商業化經營兩種屬性的矛盾。

扶貧貸款是政治任務與經濟工作的結合載體,它是國家為了促進和保持國內經濟的區域均衡發展,支持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發展本地優勢產業而實施的一項扶貧發展計劃。說它是一項經濟工作是因為它有別於其他的財政無償撥款和無償投人,實行以借貸有償和付息對價的原則,是一種信貸行為和經濟杠桿,具有政策傾向性、優惠扶持性的特點。而商業性經營是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獲取商業回報為目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遵循的最基本的經濟規律。當前扶貧貸款在農業銀行的商業化運作過程中,欲使熊掌與魚翅二者得兼,必然顧此失彼,從而導致扶貧貸款的商業化運作矛盾迭出。

2、承貨主體能力弱化與信貨主體控制風險的剛性約束的矛盾。

扶貧貸款承貸主體的選擇是扶貧貸款投放的重要「門檻」,加強對扶貧貸款准人條件的嚴格要求,主要是為了防範貸款項目的風險。作為政府部門更希望貸款投向於生產困難的企業和急需解決貧困的農戶。而作為貸款主體的銀行首先選擇貸款有償還能力的企業和個人。根據農銀發[1998]99號《中國農業銀行扶貧貸款管理辦法》規定:以種養、林果業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和扶貧經濟實體項目,項目資本金不低於總投資的20%。而在我州當前相當一部分企業虧損嚴重,自有資金嚴重不足,這無疑使大部分企業被拒之扶貧貸款門外。企業如此,對於貧困地區的個人來說,確實過於貧困沒有償貸能力,也使信貸主體對其失去信心,從而使承貸主體對扶貧貸款的需求與信貸主體對承貸主體的選擇矛盾加劇。

3、三農的低效性與貨款追求高效的矛盾。

農業本身的自然特點就具有較大的風險,更何況貧困地區農業對自然的高程度依賴及農民對現有農業技術掌握程度的限制,造成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均難以達到增收的目的,即使部分農產品的產量取得豐收,由於農產品價格低,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決定了當前貧困地區三農的低效性。同時,在貧困地區依託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由於產品深加工能力差,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市場銷路不夠看好,使得這一部分企業效益難以提高。

扶貧貸款的發放不僅要保證貸款本金收回來,而且要能夠得到利息收人,這是貸款投放的基本要求。如果企業和個人的貸款項目效益低下,必然同貸款追求高效目標產生矛盾,同樣使貸款主體對承貸主體失去信心。

4、扶貧貨款風險的多重性與貨款責任終身追究的矛盾。

扶貧貸款的風險主要來源於貸款項目風險、承貸主體的信用風險和貸款的財務風險。

①由於扶貧貸款本身扶持的承貸主體個人及法人經濟實際狀況,無法為貸款提供擔保,使扶貧貸款缺乏風險保障。

②由於貧困地區農業銀行大多是貸差行,扶貧貸款所需資金絕大多數是靠向上級行借資金,資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貸款利率倒掛,形成扶貧貸款發放越多,銀行虧損越大。

③扶貧貸款貼息補貼難以到位,從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農業銀行扶貧貸款累計虧損13922萬元,其中,因貼息政策變化應補未補利差2130萬元,應補未到位873萬元。

由於利率倒掛和利差補貼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貧貸款的風險。扶貧貸款風險的客觀性、多重性、政策性的存在,加上這種風險補償機制的極不完備,貸款風險責任讓人難以接受。

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 )的工作機制。

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確保到二〇二〇年中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4)建立精準扶貧金融服務工作機制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絕不只是貧困地區的工作,更需要富裕地區的大力協助。大區域協作要求各地區開展多層次扶貧協作,建立東部富裕地區與西部貧困村、貧困戶的精準對接機制,確保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精確瞄準貧困人口。

同時,拓展扶貧協作途徑,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推動富裕地區人才、資金、技術等向貧困地區流動,這樣才能更好完成西部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任務。

⑤ 精準扶貧之後推出的機制有哪些

在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對今後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政策導向,就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求各地要在培育新型實體公司、提高發展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培育自主品牌、發揚「工匠精神」、發展加工業、擴大出口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按照這個政策導向,今後的精準扶貧一定要特別重視實體扶貧問題,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實體經濟,加快改造貧困農村的微觀經濟基礎,逐步建立「精準扶貧+產業扶貧+企業扶貧」的「三位一體」長效機制。
1.多樣化改組農村的微觀經濟組織。嚴格說來,目前我國農村的微觀經濟組織都是有制度缺陷的,不是完全的經濟實體。運用實體經濟改造這些組織要從現實條件出發,選擇多樣化的實現路徑,如以農戶為主建立獨戶的實體經濟,既有家庭農場和家庭牧場,也可建立聯戶實體,或者將專業合作社改造農業經營公司。改造的關鍵是要按照工商規定取得營業執照、納稅證明、衛生許可證、綠色產品證明等。經過這樣的改造,農村微觀經濟組織就可以基本實現實體化。
2.加快耕地和「三荒地」的流轉規范化進程。公司和企業運作模式的關鍵,是要素或者資源配置的效率化、價值化和價格化。既然農村微觀經濟組織實體化了,以耕地和土地為主的資源配置必須效率化。而目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加快各種土地的流轉速度。耕地和「三荒地」向經營大戶、公司流轉。通過流轉農戶可以獲得三個發展機遇:土地入股分紅、到公司打工領工資、外出打工。但是,一定要注意土地流轉的規范化問題,必須有合同和契約,不能再搞口頭協議。
3.做好易地搬遷點的配套產業布局。從「十一五」規劃開始,作為國家「1236」扶貧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大規模的生態移民、易地搬遷比較多。到2016年底,在全國14個貧困集中片區農村,已經建立了大量的移民點,多數貧困人口已經移居到位。但是,根據調查發現,相當部分的移民點周圍目前還沒有解決產業布局和資源開發問題,「移民產業」還沒有形成,移民不穩定。所以,今後的精準扶貧一定要把在移民點周邊搞好產業布局、資源開發、企業培育、商埠建設等作為工作重點。
4.重視培育農民企業家和職業農民。用實體經濟扶貧必須把培育農民企業家和職業農民作為基本措施。培育農民企業家是為了挖掘農民中的創造力、創新力,高效率開發農村的人力資本,培育職業農民是為了培養有素質、有技術和有職業道德的新型農民。如果這項工作做好了,貧困農村就會自然形成良性發展機制,對外部的依賴就會減少,「造血」功能就會增強。如果沒有做好,農村自身的資源不能很好地開發運轉起來,外部力量再大,也可能低效率甚至失效。
5.鼓勵城鎮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產業化和普及「公司+農民」經營模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鼓勵城鎮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辦企,帶動貧困農民實現發展轉型。目前,我省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成功做法。但是,有些地方政府擔心城鎮資本入村會加劇土地的兩極分化。實際上根據我們對臨夏八坊清河源公司和白銀市平川區黃嶠鎮的調研,這種擔心不必要。只要嚴格按照契約進行流轉,妥善處理好利益分配關系就可以發揮推動農村發展的作用。

⑥ 建立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有什麼重要意義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⑦ 甘肅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的重點工作

(一)建檔立卡,精準化識別
通過建檔立卡,把真正的扶貧對象和扶貧對象的准確信息摸清摸准,為精準扶貧提供可靠依據。
1、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五清」。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的標准、規模,對全省552萬貧困人口,逐戶調查摸底,填寫《貧困農戶登記表》,通過「兩公示一公告」確定貧困農戶。在此基礎上建立檔案,做到戶有《扶貧手冊》,省、市、縣、鄉、村有接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建立基礎檔案,做到「底數清」。
--摸清脫貧門路、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建立問題台賬,做到「問題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況、扶持效果,提出幫扶措施,制定幫扶計劃,做到「對策清」。
--確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實行「四定兩不」,即定戶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做到「責任清」。
--逐戶制定脫貧計劃,確定脫貧時限,做到「任務清」。
2、對貧困村建檔立卡,做到「六有」。按照貧困村建檔立卡的標准、規模,對貧困村逐村摸底調查,通過「一公示一公告」確定貧困村,填寫《貧困村登記表》,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做到:
--有村情檔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貧困狀況、收入水平等。
--有問題台賬。包括主要制約因素、以往扶持情況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等。
--有需求清單。按照「缺什麼、扶什麼」的原則,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項目清單。
--有村級規劃。包括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開發等實施計劃。包括貧困戶增收產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計劃、金融支持計劃、龍頭企業覆蓋帶動計劃、科技單位和人員技術指導方案等。
--有領導聯系、單位幫扶、幹部駐村工作台帳。
--有村級綜合信息監測管理平台和增收計劃、脫貧時限。
(二)集中力量,針對性扶持
各類扶貧資源要以建檔立卡為依據,對准目標、選准項目,整合力量集中解決制約貧困村發展、貧困戶增收的瓶頸問題。
1、專項扶貧要進一步提高精準性。整村推進、互助資金、「兩後生」培訓等扶貧項目要率先實現精準投放、精細管理,把項目、資金與建檔立卡結果緊密聯系。到2016年,整村推進項目要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並大力實施整鄉、整流域、整產業連片開發;到2018年,互助資金加上「中和農信」小額貸款要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從2014年開始,「兩後生」(「雨露」計劃)培訓實行對58個片區特困縣和17個插花貧困縣貧困家庭全覆蓋;到2015年,馬鈴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葯材、鄉村旅遊等主導產業和增收項目要實現對所有貧困村、貧困戶的全覆蓋。
2、行業扶貧要進一步增強針對性。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行業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把貧困村作為「項目區」,把貧困戶作為「項目單位」,按照「渠道不變、資金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各做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多管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形成攻堅合力。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不僅要到村更要進村入戶,重點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產業扶貧、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項目,要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安排項目、投放資金、檢查效益、承擔脫貧任務。
3、社會扶貧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引導各類社會扶貧資源向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聚集。積極協調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單位,將貧困村、貧困戶作為主要工作對象,重點解決突出矛盾和迫切問題;深化和拓展東西扶貧協作,推進天津、廈門等省外發達地區的市縣鄉村、企事業單位與我省貧困縣鄉村結對幫扶;充分發揮「雙聯」行動的載體作用和與扶貧工作同質、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雙聯」工作隊和「雙聯」幹部成為「精確滴灌」的管道;進一步推進企業參與扶貧攻堅,深化「民企隴上行」行動,通過資源開發、技術培訓、產業培育、市場開拓等形式,大力開展「村企共建」,將貧困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扶貧,支持鼓勵社會團體、基金會、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社會組織與貧困村一對一、與貧困戶手拉手幫扶;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文聯、科協等各方面力量,通過愛心捐贈、結對幫扶、開展扶貧志願者行動等方式,參與貧困識別、扶貧調研、支醫助教、文化下鄉、科技推廣等扶貧活動。通過設立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台和社會愛心捐助平台,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信息為基礎,建立精準化、規范化的社會扶貧資源配置機制。
4、金融扶貧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要圍繞貧困村和貧困戶,加快路、水、電、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步伐,為金融服務修渠引水;通過建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小額信貸保險等機制和加大貸款貼息等方式,為貧困群眾貸款保駕護航,確保貧困戶貸得著、用得好、還得上。金融部門要將服務網點向貧困鄉鎮和貧困村延伸,確保到2015年,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機構(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務;通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擴大支農再貸款、縮小存貸差等金融手段,鼓勵和引導金融資金流向貧困地區;要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在擴大扶貧小額信貸、「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農耕文明貸款、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產業貸款規模的基礎上,為貧困戶量身設計金融產品和服務,力爭到2015年,為有勞動能力、有致富願望、有貸款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提供3-5萬元、期限3年以上的小額信用貸款,扶持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要做好政府部門與金融部門的工作對接,按照「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安排部署,共同研究確定金融扶貧支持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扶持對象,建立金融機構與扶貧部門聯合調研、共同論證、聯席會議、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長效聯動機制。

⑧ 如何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強化源頭治貧、穩定脫貧、長效扶貧的觀念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針對近些年扶貧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轉變觀念、釐清思路,進一步加深了對扶貧攻堅工作規律性的認識。
轉變「抓扶貧就是給資金」的觀念,更加註重源頭治貧。堅持走「造血式」「開發式」扶貧的路子,瞄準致貧根源,實施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拓展中央及省級對口幫扶的政策內涵,著力從根源上解決長遠生計和持續發展。
轉變「抓扶貧就是搞幾個示範點」的觀念,更加註重穩定脫貧。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解決問題出發,通過逐戶精準幫扶實現整體脫貧致富,提高鞏固率,減少返貧率,堅決做到扶一個成一個。
轉變「抓扶貧就想一口吃個胖娃娃」的觀念,更加註重長效扶貧。從最貧困的村、最困難的戶和最急需辦的事入手,每年扎扎實實辦成一批實事,確保攻堅行動年年都有實際進展,貧困地區年年都有新的變化。
著力抓好「五大工程」下決心解決致貧關鍵問題
著力抓好產業扶貧工程。我們深入研究貧困地區資源優勢、人文優勢、生態優勢,做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工則工、宜旅遊則旅遊,不搞「一刀切」,力爭2018年底每個貧困縣有10個規模以上扶貧龍頭企業,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覆蓋大多數貧困農戶的專業合作社,每個貧困戶有1個以上穩定增收項目。
著力抓好基礎扶貧工程。我們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先導性工程,把路、水、電、房等向貧困村延伸、向薄弱環節傾斜,力爭到2018年實現「三個百分之百」,即實現100%的村通水泥路,實現人畜安全飲水達100%,實現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達100%。
著力抓好新村扶貧工程。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舉措,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工作中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產村相融,保留田園風光,跟進公共服務,完善社區自治,著力建設一批「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著力抓好能力扶貧工程。教育是阻斷代際貧困的重中之重。我們把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能力素質作為根本的治貧之策,圍繞「每戶貧困戶有1個以上掌握適用技能的勞動力,有1個以上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目標,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新成長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力爭到2018年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50萬人次,實現轉移就業30萬人。
著力抓好民生扶貧工程。我們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全部將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做到新農保和新農合對貧困人口全覆蓋,將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優先納入民政生活醫療救助、教育補助、殘疾人救助、計生獎扶范圍,強化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切實解決農村群眾上學難、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等問題,實事求是地滿足貧困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創新新一輪扶貧攻堅方式方法
我們通過實踐探索,在扶貧工作中,總結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有生命力的方式方法,將其上升為制度和政策層面,確保扶貧開發工程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幸福工程。
一是建立需求導向機制。分市縣鄉村各層級制定個性化、菜單式、可操作的脫貧方案,做到「五個一」,即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增收致富項目、至少有一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至少有一人實現轉移就業、至少有一人享受農村低保、至少有一名對口幫扶人員,抓住制約具體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症結問題,有針對性制定解決措施,扭住不放、久久為功。
二是建立精準幫扶機制。扶貧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的基礎上,精準確定扶貧對象,落實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保證統一有數、進退有據、應扶盡扶;推動幫扶措施精準,能量化的嚴格量化,能細化的堅決細化;推動資金使用精準,捆綁使用資金,實行項目化管理,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推動責任落實精準,派駐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動駐村幹部真正駐扎在村、下沉到戶,不脫貧不撤組,引導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三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圍繞到2020年穩定脫貧的剛性承諾,重點是把好三個環節:一是落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二是要求基層幹部對貧困情況心中有數心中有底,堅決反對和打擊弄虛作假、虛報瞞報的行為。三是嚴格落實目標考核,按照「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的原則,規劃到村、落實到人,做到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到「問事必問人、問人必問責」,確保全市扶貧工作扎實推進。

閱讀全文

與建立精準扶貧金融服務工作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合買信託 瀏覽:668
融資管理再創 瀏覽:589
1051美元換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918
股市安信信託 瀏覽:401
准變性信託 瀏覽:291
信託起訴 瀏覽:991
跨境融資額度 瀏覽:741
一般融資金額 瀏覽:153
薈華樓理財 瀏覽:836
最大的投融資 瀏覽:375
聚愛財理財進不去怎麼辦 瀏覽:807
關於理財公司 瀏覽:830
四十萬理財 瀏覽:365
股價上漲融資余額下降 瀏覽:365
步步驚心誰投資的 瀏覽:128
正大肽琦的理財制度 瀏覽:357
悅暢科技融資 瀏覽:634
美唄融資 瀏覽:499
理財寶靠譜嗎 瀏覽:31
理財保險對比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