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珠江三角洲地形形成原因
珠江三角洲由於基岩淺,來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使番禺、珠海、斗門成為田地增加的縣市。岸線不斷向海伸展。三角洲大致在大西洋期約距今6000年上下形成,當時岸線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腳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蝕穴、海蝕平台及沙堤等定出。今天三角洲平原山丘腳下多可見到這些海岸地形,如廣州七星崗海蝕崖及海蝕平台即為例子。故廣州溺谷灣岸線基本上可以由山丘和平原接觸線定出。三角洲即在這些海岸地貌前緣開始發育,如西江下游平原即已伸至廣利附近,因該處蜆殼洲貝丘和屈肢葬新石器遺址年代下層為7170±140年,而陶片為5680±284年(熱釋光)、博羅葫蘆山貝丘亦在平原上,即表示各河下游三角洲已有發育。按海相硅藻(鹹水種)、有孔蟲及淤泥層分布,各河下游三角洲區基本反映出大西洋期海侵范圍,即距今6000年的岸線北達清遠盆地、西達肇慶盆地(趙煥庭,1990),東達博羅盆地和潼湖。
從新石器遺址看,三角洲范圍在東江三角洲區基本上可以新石器遺址為海岸線所在,因東江三角洲中部無岩島,大部分仍為海面,故東江三角洲四鄰即為4000年上下的新石器時代岸線。西北江三角洲頂部亦已開始形成,因金利茅崗水上干欄遺址為4140±90年(C14測定),腐木層為3970±110年(華南師大地貌室,1988)、西樵山貝丘年代由6120±130年(同上)到4905±100年,出土石器達53000件以上(曾騏,1991),可見附近已有大片陸地。南海石碣海蝕崖下附生的藍蜆年齡亦為4640±280年。即西北江三角洲向南已達西樵山、佛山一線以南(水藤淤泥為3997±190年)。
2000年前(秦漢時代),東江三角洲由東江、增江兩三角洲合並,下伸至中堂(有漢代應堂廟),南面仍為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東北伸延已達南華水道之北(即東海水道)。因杏壇已發現漢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簡村)。淡水馬來鱷已生長在勒流,年代為2540±120年。石涌為南越相呂嘉故鄉,故其附近當為平原。陳村漢代亦已成陸。
1000年前(唐代)岸線,東江已至東莞城,即東江三角洲頂部已發育。但大部仍為珠池。番禺沖缺三角洲頂部已發育,因《元和郡縣志》說「廣州正南去大海七十里」,可見地正當今沙灣、順德間岸處。中山沖缺三角洲頂端亦已發育,因黃巢已在今容奇、桂洲、馬齊等地駐軍就食,可見附近已是大片水田之鄉。新會沖缺三角洲也有頂部平原發育,如新會即為隋代的州治所在,表示當時已有大片平原生成。唐代地層多埋掩漢代地層,漢唐千年間三角洲岸線推進不大,可能與此期為海面上升時期有關。
700年前(宋代末年),岸線南進到各沖缺三角洲中部,東江已達麻涌、大汾、道滘一線(據族譜);番禺已達攬核、魚渦頭一線,西樵涌已有記載(1233);中山岸線在橫欄、浮圩(今名阜沙)、黃圃、潭州一線(據記載);新會附近宋代已成潮田,禮樂、外海一線成沙;潭江則以雙子、黃沖一線在此期發展較快,這是宋代時珠璣港南下移民湧入三角洲築堤開發的結果,把潮田改為坦田,海平面下降亦有影響。滘為溝通兩河水道。
400年前(明末)岸線,因宋代築堤束水歸槽,各沖缺三角洲加快淤積成沙,如中山宋初屬東莞,南宋始入廣州,因北宋時香山和番禺隔海三百里,不如去東莞方便。這說明南宋時中山沖缺三角洲已伸至石岐、港口一帶,即東海十六沙和西海十八沙已成。番禺沖缺三角洲已至下橫瀝(義沙),洪奇瀝口門初成。新會沖缺三角洲已達南緣九子沙,岸線由禮樂南移連熊子山(即熊洲)。東江三角洲大部成陸於宋末。明末伸至漳澎以東,南支流亦伸至厚街北面。明代三角洲岸線前進加速也是人工影響,明代不再如宋代築堤護田,而是築堤成田,還在灘面種蘆、草促淤。斗門三角洲頂部已開始發育,即今大鰲沙已形成,睦洲、三江口亦已漲出。黃布、大沙已成,只在竹洲、粉洲以南才入海島。
100年(清末)前岸線又推進,在斗門沖缺三角洲外緣磨刀門口,即竹排沙,燈籠沙東頭、西頭圍;新會則進至三江圩西銀洲湖岸,番禺海岸線是把烏珠大洋填平,萬頃沙已到十涌。東江則進展慢,因獅子洋潮汐力強。
總之,珠江三角洲岸線不斷向海推移,有快慢時期,在自然因素上,與海平面升降變化有關,在高海面期,岸線推進減慢,低海面期則較快。人為因素則為建堤圍等,如宋代築堤護田,使下游沙田淤積加快,明代築堤做田,種蘆積泥均使成沙加速。而潮汐作用和上游來沙來水亦有影響,如虎門及崖門水道淤積特慢,即是潮流強勁之故。虎門與崖門間三
2. 中國最頂級的十大城市是哪十座
在中國最頂級的個城市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也都市比較高的。
提到上海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魔都,時尚之都,城市在全球范圍內佔有重要地位的金融很好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城市每年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廣州每年都是不少人務工的首選城市,而在廣州各個行業的發展也確實都是比較迅速的,所以全面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城市GDP和城市人均收入都是蠻高的。
深圳這座作為我國首批經濟改革開放的城市,通過好政策和城市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好的促進了經濟全面的發展,所以城市內人均收入和大體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重慶作為我國的直轄市,憑借著不錯的政策很好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目前城市在各方面的規劃上也在朝著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著。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天津這座城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資源,有著便利的交通,所以每年在經濟的發展上都算得上是富可敵國的。
蘇州這座城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地理位置來看的話本身在經濟上的發展就很有優勢,在加各種國際化的投資集中了不少在城市內,所以每年的GDP是極高的。
毫不誇張的說成都這座城市在旅遊業上的發展速度很多城市都無法與之比較的,而且城市早就憑借著獨有的環境聞名於全球,國內外的知名度都是極高的。
南京作為我國古都,濃厚的歷史氛圍是城市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加上極好的地理交通環境,豐富多樣的資源,每年不僅經濟發展速度快,而且在許多方面都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提到青島或許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青島啤酒,而青島的啤酒也確實是遠銷海內外,在加上近年來城市憑借著國家一系列好政策,在經濟的發展上可以說是極其迅速的。
長沙在經濟的發展上是非常迅速穩定的一座城市,城市有著很不一樣的文化,交通上更是屬於全國綜合性非常強的城市,多樣的地貌類型、不錯的氣候環境,還有著國內不少的研究中心。
武漢這座城市位我國的中部,首先是它有著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高鐵網能覆蓋到大半個中國,在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等水平上都屬於是國內領先的城市之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幾乎是無人不知,所以在富可敵國的城市中除了蘇州,當然還少不了杭州啦,它自古在我國就是商業的集散中心,經濟的發展速度就別提有多快了。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無錫首先是屬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內主要以平原為主,所涵蓋的經濟領域很全面,曾也榮獲了國家創新城市,國家最佳旅遊城市等殊榮。
3. 以下選項哪一項不是"一帶一路"的四大特色之路
四大貿易區各具什麼特色:
天津:掛鉤京津冀協同發展
用制度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借「一帶一路」契機服務和帶動環渤海經濟;突出航運,打造航運稅收、航運金融等特色。
廣東:主打港澳牌
總面積達到116.2平方公里,包括南沙新區、前海蛇口片區以及珠海橫琴新區。將建立粵港澳金融合作創新體制、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以及通過制度創新推動粵港澳交易規則的對接。
福建:對接台灣是最大的特色
包括廈門、平潭和福州三個片區,面積共118.04平方公里。作為大陸與台灣距離最近的省份,福建重點突出對接台灣自由經濟區,以及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上海:擴區和輻射
上海正聯合「一行三會」制定自貿試驗區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聯動的方案。具體內容包括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和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等。
4. 珠港澳大橋最受益的上市公司是哪家大神們幫幫忙
溫總理:中央十分關注港澳地區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所遇到的困難,我在報 告中已經提出了若干措施。 我想再清晰地表達四點。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應對金融危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金融的穩定,維護 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為此,第一要加強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我可以告訴你,關於人民幣結算的方案,中央有關部門 已經制定完了。經國務院批准以後,將盡早實施。 第二,加快推進內地涉及港澳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這里我也清楚地表明,港珠澳大橋融資問題已經 解決,各項准備工作加緊進行,年內一定開工。 第三,在今年內將會簽署CEPA的補充議定書,主要是對香港擴大服務業的開放。 第四,中央已經批准珠三角改革和發展的長遠規劃。這個規劃將有利於發揮三地的優勢,加強合 作,優勢互補。 第五,為實現澳門適度多元化的經濟發展,中央也准備採取新的舉措。 香港、澳門有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我們完全相信在特區政府的領導下,兩地的人民有能力應 對金融危機,克服困難,繼續保持繁榮和穩定。 最後,我想再次表示,祖國永遠是港澳的堅強後盾,我們會鼎力支持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謝 謝。 在溫總答記者問刺激下,盤中珠港澳大橋受益股全線井噴,受益股如下: 名稱 代碼個股催化劑 行業 華發股份 600325交通改善推高區域樓價 房地產開發 粵富華 000507交通改善降低運輸成本 玻璃纖維、房地產開發、飲料等 珠海中富 000659交通改善降低運輸成本,PVC跌價 塑料製造業 世榮兆業 002016受益醫改,交通改善推高區域樓價 醫療器械等專用設備製造業、地產 路翔股份 002192港珠澳大橋推動瀝青需求 化工行業 塔牌集團 002233港珠澳大橋推動水泥需求 水泥等建材行業 麗珠集團 000513醫葯需求提升 醫葯製造業 德豪潤達 002005或對日後銷量有一定影響 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科達機電 600499 建材機械需求拉動 建材機械設備製造 科學城 000975工程施工 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行業 廣鋼股份 600894鋼鐵需求較大 鋼鐵 中國中鐵 601390旗下中鐵大橋局是橋梁施工領域實力最強大的企業 土木工程建築的總承包 此外,可留意海星科技(600185),珠江格力集團欲借殼該股,而格力集團土地儲備離珠港澳大橋 很近,升值空間廣闊。
麻煩採納,謝謝!
5. 下列關於香港和澳門的敘述,錯誤的是()A.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B.香港的教
A、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回;
B、香港的答教育比較發達,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C、澳門與珠海相連,博彩業發達,素有「海上花園」之稱,敘述錯誤,符合題意;
D、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 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本人今年土木研究生生畢業,薪酬制度待遇和發展前景怎麼樣謝謝大哥大姐。。
不知道復哦。
不過橫琴是國家級制新區,即將成為全國最開放和政策最寬松的地區,目前在建的項目已經達到千億,珠澳金融中心——十字門商務區(未來投資估計超過千億)也在建設。未來5年內投資估計超過2千億。
已經明確金融創新,試點香港部分金融服務業,對港澳金融企業降低門檻進入。以後港珠澳大橋建成,橫琴新區就成為粵港澳的合作平台,重點發展金融,旅遊,商貿等服務業,按國務院規劃2015年,人口規模為12萬人,人均GDP為12萬元;到2020年,人口規模為28萬人,人均GDP為20萬元。也就是2020年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目前的橫琴再研究二線海關,無論工資和商品稅收即將比深圳還低,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在建,這里會是全國改革開放30年後的新的試點。廣東的三個重點發展的地區之一,(另外兩個是廣州南沙和深圳前海),是粵港澳的合作示範區。
7. 香港與澳門經濟比較
摘要:香港和澳門同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它們先後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它們就像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戶,顯示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狀況。而在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下,香港和澳門繼續前進的步伐。研究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經驗,對祖國內地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香港 澳門 回歸 經濟發展 比較
香港和澳門,由於人緣、地緣的關系,以及彼此經歷過相似的歷史軌跡,共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共同實踐「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使命,因此兩地之間向來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從澳門的立場來看,與之僅相距40海里的香港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向發達經濟的提升,香港在90年代躍到亞洲四小龍之一的位置。絕對經濟實力較小的澳門只有充分依託同鄰近地區的全面合作,才能擴大生存發展的空間,不斷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
作為粵港澳經濟大三角區域的重要一極,香港無疑是除了珠三角之外澳門另一個極為有利的合作對象。而對於香港來說,其自身雄厚的整體實力和較高的發展層次是不容否定的,但無論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香港同樣面對著繼續前進的挑戰。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勢頭日益增強的新世紀,作為繼香港之後中國唯一一個特別行政區,澳門同樣是香港尋求經貿合作的主要的對象之一。①
一個地區的環境和位置對當地的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地理優勢以及其自然資源的限制都對兩個地區的經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意義。
香港位於我國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相毗鄰,瀕臨浩瀚的南海,扼珠江入海的要沖,為太平洋之重要港口城市。香港由中國大陸的一部分和230多個島嶼組成。香港區域包括三個部分:南面是香港島,中間是九龍,北面是新界。據1987年統計,香港總面積為1071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島及其鄰近小島約75.6平方公里;九龍(包括昂船洲島)約11.1平方公里;新界連同大嶼山等眾多島嶼約975.1平方公里。自1851年以來,香港一直不斷填海造地,至今已填得土地共60平方公里。所以,香港總面積隨填海造地而增加而擴大。1996年,香港總面積為1095平方公里。香港地區及其狹小,故被稱為「彈丸之地」。
澳門是珠江三角洲南岸的一個小半島,與香港分處於珠江口伶仃洋東西兩側,是珠江三角洲通往海外的一座橋梁。澳門與珠海市拱北緊緊相連。現在所講的澳門地區,主要包括澳門半島、凼(也寫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據有關資料統計,1912年澳門地區的總面積只有12.69平方公里。到了1994年,澳門地區總面積達到23.5平方公里,其中半島為9.1平方公里,凼仔島為6.33平方公里,路環島為8.07平方公里。到2006年,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至今已擴展到28.2平方公里。
香港和澳門回歸以來,認真實踐「一國兩制」、分別實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在促進香港和澳門的穩定與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無論從現狀還是從發展變化的角度來看,澳門回歸五年以來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國際競爭力一直落後於香港,這不僅與澳門較小的地域面積和人口規模有關,也與澳門社會歷史發展遺留的諸多弊端有關。香港的綜合競爭力水平保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在2004年進入了前十名。②但就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身而言,其國際競爭力排名總體上呈較好的攀升趨勢,發展狀態也較香港穩定。所以在肯定香港實力上「大塊頭」地位的同時,絕不能「一葉帳目,不見森林」。澳門早期的輝煌和回歸之後快速的復甦,證明了澳門是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定優勢的。下面是香港和澳門回歸後的經濟發展情況概述:
第一,經濟實力。2004年中國內地在6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六,而香港和澳門作為中國的兩個沿海城市的經濟實力要素得分並未進入前十名。澳門的經濟實力排在第11位,香港則遠遠地落在第22位。這一結果表明,在香港這個「大塊頭」面前,澳門積極把握回歸後的各種機遇,對經濟事務給予了認真關注,努力提升經濟發展實力。而香港的經濟發展相對澳門存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香港綜合競爭力的強者地位,但由此引發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而香港和澳門只有主動有效地加強區域經貿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才能互利互惠、各得其所,進一步促進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第二,國際化。高度發展的國際化程度是香港相對於澳門地區最明顯的優勢所在。自2000年以來,香港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始終保持在前十名的隊伍中,2004年更是在世界6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要素中排名第二。盡管澳門地區的國際化競爭力水平也表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但是還是落後於香港較多名次。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作為一個自由港,它的國際聯系網路是全方位的,其多功能性是國際間的典型,也是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代表類型,不僅受到全國也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視。③澳門同樣實行自由港經濟制度,開放和自由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香港,如貿易自由方面澳門受關稅管治的商品比香港少,稅率也比香港還低,但是澳門的國際化程度之所以不及香港,主要是因為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和基礎設施來確保經濟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④
第三,金融體系。對於澳門和香港來說,都有高度自由和高度開放的金融政策。資金、外匯、黃金自由進出,自由買賣,沒有任何外匯管制,外幣和本幣存款完全自由,金融市場完全開放,有力地推動了港澳金融業的發展,這是中國內地遠遠比不上的。⑤而香港作為繼倫敦和蘇黎世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黃金自由市場和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之一,它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巨頭」地位也是澳門望塵莫及的。香港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從2000年的12位逐步攀升到2003年的第六位,2004年稍有回落,但仍位於前十名(第8位);澳門金融體系競爭力要素的排名則一直在20位之後。其實澳門具備與香港同樣優越的條件,同樣是中國內地其他地區艷羨的對象,澳門的金融機構擁有相當現代化金融體系的基本條件。但是,受本地市場規模的限制,澳門金融業難以實現規模發展,再加上鄰近的香港和深圳兩大金融市場,進一步增加了澳門金融業發展空間開拓的難度。
第四,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面對21世紀知識經濟大潮的挑戰下,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與發展的重要性,高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領導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缺乏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或地區,將錯失知識經濟帶來的各種機遇。而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或者是中國內地,科學技術競爭力均處於世界中等偏下的水平。
香港和澳門有限的資源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區內高科技的發展,香港雖然已經具有了較為現代化的產業結構,金融、航運、信息等系統業已臻於世界一流水平,但仍急需發展對土地、勞務、能源等需求不高的高附加值製造業和適宜的高技術。從中國內地來看,盡管平均水平還不及港澳地區,但很多城市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對於人才、科技的重視程度也是聞名於世的,與港澳地區應積極推進由依靠區位和政策先行等優勢向依靠人才、科技優勢轉換的進程,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引進與興辦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產業。⑥
第五,人本素質。人本素質是除自然資源以外的另一個影響港澳經濟力量的重要因素。其實一直以來的調查顯示,香港和澳門人本素質競爭力部分指標受制於人口、勞動力和教育方面的弱勢。香港在人口和勞動力規模上具有的先天優勢是澳門無法企及的,但香港對公共教育事業的重視和較大投入則是澳門應該學習的對象。盡管從21世紀80年代開始,澳門有了自己的高等學府,但在培育各項專業人才方面,仍然顯得勢單力薄、收效甚微。從未來的發展看,與香港和澳門鄰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具有相對較強的人力資源優勢,將成為香港和澳門一個重要一托點,而珠江三角城市對著知識人才相對充分的尊重和教育事業的建設經驗也對港澳地區乃至全國極具啟發性。
以上五點是站在澳門和香港區域競爭力發展的比較上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港澳地區經濟的發展。而香港和澳門經濟對西方國家的依賴性都比較大,因而經濟基礎也比較脆弱,兩個地區內部也存在著一些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抑制因素。雖然,它們憑借前述多種積極因素,使它在發展經濟方面獲得了遠遠超過自身所具有的能量,並且避開了有些固有的不足和弊端,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然而,其固有的弊端和不足畢竟是一直存在的問題。而且,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它們對經濟發展的抑製作用便日益突出了。地域狹小,是兩個地區本身無法解決的致命弱點,它對經濟發展所起的抑製作用是人所共知。⑦
其實同為中國南部的沿海小城,香港和澳門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接近,更重要的是,歷史上香港和澳門都曾有西方國家管治的地區,直接接受了外來民族殖民文化的影響,而如今,它們先後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成為中國僅有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保留了原來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同屬於國際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同是全方位開放的國際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作為祖國領土上的兩塊寶地,港澳的協調發展與經濟整合將深深影響到華南經濟圈乃至國家的繁榮興旺,是全球人士關注的焦點之一。
注釋:
①趙彥雲等編.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競爭力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55-56.
②⑦張恭德著.現代香港經濟發展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9-80.
③孫茂輝著.回歸後香港經濟效率的動態研究[J].世界政治與經濟論壇,2005,(3):97-98.
④王亞寧著.澳門地緣經濟論析[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1999,(3):9-10.
⑤ 西爾梟, 王齊茂主編. 港澳台演義[M].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4.101-102.
⑥ 吳志良著.澳門政制[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6.123-125.
參考文獻:
[1].趙彥雲等編.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競爭力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2].徐彬著.話說澳門 [M].長春: 吉林攝影出版社. 1998
[3].張恭德著.現代香港經濟發展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西爾梟, 王齊茂主編. 港澳台演義[M].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4.
[5].陳瑜老師講義
8. 下列關於香港和澳門的敘述,錯誤的是()A.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是國際金融中心B.香港和澳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故A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香港和澳門都是人多地狹的地區,故B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澳門與珠海相連,博彩業發達,故C敘述錯誤,符合題意;
香港和澳門旅遊業都比較發達,故D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 港珠澳大橋在粵港澳區域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港珠澳大橋在粵港澳區域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將進一步得到增強,從而有力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優化區域內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路布局,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的高效銜接。
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會得到進一步強化,珠江口西岸經濟帶可以通過吸納來自香港的風險投資和配套金融服務來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從而提升大灣區內的科技創新水平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2、對於澳門而言,大橋建成將有助於提升粵澳通關便利化水平,有助於粵港澳三地聯合打造和推廣區域旅遊產品和配套服務產業,提升澳門休閑旅遊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澳門旅遊資源與廣東乃至西南地區旅遊資源的進一步整合。
3、而珠海將會轉變為珠江口西岸的交通樞紐,有利於大規模引進來自港澳的創新資源和生產要素,在生物醫葯、信息技術、家電製造等優勢產業領域持續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聚度和產業鏈競爭力。
同時通過區域融合,珠江口西岸經濟帶不同城市之間的功能和定位,也會發生相應變化乃至重塑,將會給沿線的交通基建行業、房地產行業、衛星城鎮和產業新城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9)珠海港澳金融中心事故擴展閱讀:
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橋將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有助於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交通網路建設將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內部聯系的網路化趨勢。
不同關稅區之間的貨物順暢流通,有助於提升物流運輸和供應鏈管理效率,有利於促成粵港澳大灣區形成相對均衡的多極網路格局,促進港澳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從而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進程。
10. 珠港澳大橋的修建對珠海有什麼影響
首先,珠港澳大橋將三地連為一體,更利於形成珠港澳經濟圈。澳門的經濟以旅遊業和博彩業為主,20年了對珠海的經濟幾乎沒有帶動作用。而香港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實體經濟繁榮,各大跨國企業雲集。這也是為什麼同時劃為經濟特區的珠海和深圳發展差別巨大的原因。
再者,作為特區,珠海的大部分地區的房價還處於二,三線城市的水平。大橋的建成將會使珠海的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房價也會節節攀高。
歸根揭底,大橋的建設是國家政府給珠海帶來的福音,也是珠海繁榮的前兆。說句題外話,中國GDP穩定的增長也與政府敢於投資建設這樣的大工程有關。凱恩斯當年拯救美國的招數被我們使用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