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方面有什麼問題

國際金融方面有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2021-06-29 06:25:35

1. 一些有關國際金融的問題

自1994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除個別年份外,都保持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格局.
原因:在國際收支問題上,我們長期確定的方針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節余。國際收支出現較大順差並不是我們所刻意追求的。這種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觀復雜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從國際上來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聯系不斷緊密,為了尋求更優化的資源配置,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產業和產品向國外的轉移。而我國為了適應國際形式的發展,不斷的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同時具有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一個主要目的地,連續數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時,由於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國內企業藉助境外資本市場融資,也增加了資本流入。而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也會促進出口的增長,1992年以來,境外資本流入中國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國的持續大額順差。 第一,強烈的內需不振。我國有高儲蓄傳統,在體制轉型階段由於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等尚未完全到位,居民用於養老、醫療和教育等預防性儲蓄意願較強。同時,國內儲蓄轉化為投資渠道不暢,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導致企業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自有儲蓄。第二,長期以來,我國採取鼓勵出口和鼓勵外資流入的非對稱性國際收支政策。在制度安排上,明顯鼓勵出口、限制進口;鼓勵外資流入,限制資本流出從跨境資金流入和流出看,流入管理較松,流出管理較嚴。這種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資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導致資本項目凈流入大於凈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資的大量湧入不僅拉動了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而且加大了外資企業在我國出口中不斷增長的比重。第三,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方式。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和領域,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加工貿易出口方式與貿易出口數量的增加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尤其是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增量和增速水平的提高,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數量逐漸取代國內企業。因此,某種程度而言,加工貿易方式的存在必然引致貿易順差。這從近年來外資持續大量流入而貿易項目並未出現逆差可見一斑。

影響:首先,經常項目余額表明了一國是向世界其他國家籌資的凈借款人,還是對世界其他國家融資的凈貸款人。經常項目盈餘意味著本國向國外提供了融資,經常項目赤字意味著外國向本國提供了融資。而我國持續多年的經常項目盈餘說明我國實際上是一個資本的凈輸出國,這與我國處於經濟起飛階段,仍需大量資金搞建設的經濟背景是相違背的。
其次,國際收支持續較大順差增加了宏觀調控的復雜性。外匯持續大量凈流入給國內注入大量資金,國內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流動性過剩,加大貨幣調控操作的難度,直接影響宏觀調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這在影響物價長期穩定的同時,也容易使資金大量流向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房地產、股市等,增加投資反彈和資產泡沫壓力。
第三,經濟增長對外依賴加大,增加了遭受外部沖擊的可能。國內經濟更多依靠擴大出口和投資擴張的拉動。如果外部經濟發生重大變化,我國以出口為主要增長動力的經濟增長將受到影響。而且貿易順差的快速增長和外匯儲備的較快增加,容易引發我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
第四,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有一定脆弱性。目前國際收支順差主要來自貿易,其中一大部分來自加工貿易,且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技術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附加值低,主要是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商品出口,這加大國內資源和環境壓力,不利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同時,外商投資企業未分配及已分配未匯出利潤等潛在對外負債數額較大。一旦未來國際金融市場發生較大動盪,市場預期發生逆轉,跨境資本集中大量流出,可能加劇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對策: 在國內經濟方面,首先,關鍵是要正確處理投資和消費、內需與外需的關系,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中國擁有世界最具潛力的市場,擴大內需,打開國內市場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之計。否則,中國「雙順差」的問題將得不到根本解決。合理控制投資增長,努力優化投資結構;以增加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民消費為重點,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據預測,通過新農村建設的推動,「十一五」期間農村每年會平均增加4000多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量,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新增貢獻將達兩個百分點以上。還要加快建立社會保障新制度,強化消費者信心,引導消費者的支出預期。其次,進行進出口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經常項目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出口產業結構失衡,出口集中於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在國際上以低價量大為特點,企業利潤率低並且還很容易受到反傾銷訴訟。進口缺乏中國真正急需的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發達國家產業調整僅僅把中國作為製造業基地,真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的研發都在發達國家國內。現在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已高達50%,設備投資60%以上依靠進口,國內技術創新的貢獻率只有39%。因此,中國現在必須調整進出口產業結構,限制高耗能高耗資源型出口;並把環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納入企業的出口成本;開發產品核心技術創造力,提高企業自主競爭力,實現在平穩出口量的基礎上利潤最大化。避免對外資和技術的過度依賴,避免陷入「比較優勢陷阱」而導致「貧困化增長」。 在涉外經濟方面,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研究進一步拓寬我國對外投資的相關思路。我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引導國內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法規和政策,給予其適當的優惠政策和信貸支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此外,加強對資本流入的管制,由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在我國國內資本並不缺乏的情況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能填補我國的巨大的技術缺口、就業缺口、市場缺口、稅收缺口,所以外國直接投資的凈流入仍是必要的,但應逐漸取消其超國民待遇,防止其對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目前關鍵是要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控,抑制投機性熱錢的流入,加大反洗錢的力度,通過利率、租金、稅率等價格信號調節資金流向。 在金融方面,逐步發揮包括匯率在內的各種價格信號對國際收支的杠桿調節作用。按照「主動、漸進和可控」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逐步增加匯率彈性,並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完善其資源配置、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的功能,督促和引導企業增強匯率風險意識,積極學習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管理風險。此外,還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貨幣政策獨立性。

2. 有關國際金融方面的問題

先算調期遠期匯率1.75-8=1.67,1.80-10=1.70也就是說
三個月後把美元換成英鎊的匯率版是1.70
現在你權要按照即期匯率1.75換成美元,可以得到120*1.75=210萬美元,同時買進遠期3個月後的英鎊以1.70的價格買進120萬英鎊,需要204萬美元,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賺到了差價的16萬美元。
然後把即期的210萬美元存入紐約定期三個月,到期後再把全部的美元換成英鎊,交割遠期三個月購入英鎊的合同。
這樣的話至少可以得到16萬美元以上,如果可以推算出利息的話還會更高

3. 有關國際金融的問題

1. 無抵補套利不是一個投機行為,如果能夠發現套利機會,基本上已經鎖定了利潤
2。一般情況下是的,但需要根據本國的情況和世界環境綜合分析
3。是的,因為套匯活動的存在,從而產生一價原則
4。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一定時期一國國民收入多,意味著進口消費或其他方面的國際支付會增加,國際收支可能會出現逆差。

4. 關於國際金融的問題

從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出發,「一國的總支出=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國際部門」
換句話說,回國際部門支出主答要指貿易順差情況下,我國出口創匯,國外消費我國產品,拉動總需求。
目前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國際收支不但增加,一方面拉動了我國的總需求,從而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有需求才能使供給有效)。
另一方面,我國現在出口創匯增幅過大——這樣有造成了人民幣流動性過剩(我國實行強制結匯制度,即央行買入外匯),給我國物價水平造成了上漲的壓力
同時,我國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火熱,與流動性過剩也有很大的關系!!!!
最後,過分依靠國外部門來拉動經濟增長,也會帶來未來增長動力上的風險,現在我國的國策就是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依靠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

針對國際收支現狀,我國政策如下:
1、根本之處——經濟結構調整,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2、出口退稅——降低退稅范圍和比例,減少鼓勵政策,降低出口熱情!!

5. 有關於國際金融的問題

美聯儲加息,即美元存款的預期收益也隨之增加,購買美元以獲取利率收益的人增加。回美元需求上升答,預期美元有升值的可能。
人民幣匯改重點就是讓其匯率更具彈性,簡單說,人民幣存在長期被低估的情況。現在要更多的讓世界市場來決定人民幣的匯率。人民幣要改善長期低估的狀態,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將升值,但升值幅度不宜太大,也不宜過快。

按平價理論,匯價*P1=P0 。即一國物價是可以以他國物價乘一兩國貨幣匯率來表示的。當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時,中國貨物對外出口價格會增加而不利於出口額的增長。若美元存在升值預期,則可以減緩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6. 國際金融問題

在國際收支理論中,有經常賬戶收支和資本賬戶收支。前者是貿易領域的收支回,收大於支,表現為答順差,收小於支,表現為逆差。後者是資本領域的收支,具體包括資本流入和流出。當利率降低的時候,投機性資本外流,從而導致本國資本賬戶出現順差減小或者逆差情況。
如此而已。

7. 有關國際金融的三個問題

正經的國際金融實際上就是開放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匯率的決定,收支平衡等大問題.克魯版格曼的國際經權濟學是比較經典的教材.銀行中的國際金融業務很多是外匯業務,另外較多的是國際結算,有的大銀行會涉及到國際融資,甚至是離岸業務;英文嘛,掌握宏觀經濟\外匯業務\國際結算和融資方面的術語就可以了.金融方面的英文術語不難,多看就熟悉了.

8. 目前國際金融體系有哪些缺陷嗎未來的金融風暴啥時候回到來

未來全球經濟金融不可預測的因素還很多,眼下著名機構普遍有三種預期,即樂觀的V型預期、折中的型預期以及悲觀的L型預期。IMF大幅下調了對世界主要經濟體09年基線增長預測,減緩至2008年的3.9%和2009年的3.0%,其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國家均有下調。詳細2008年次貸危機演化為全球金融危機。本輪次貸危機的全面惡化升級,凸顯出以美元為核心機制的「金融資本主義模式」的和全球金融體系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在過去的20年中,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世界經濟已經進入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因此,如果國際金融體系問題處理不好,當前金融動盪拐點就難出現。第一,取決於金融危機惡化的程度不確定性因素都將使整個金融市場暴露在一個前所未有和無法估量的系統性風險之下。由於此次危機肇始於房地產市場,如果像惠譽國際評級機構所預測的那樣,美國房價再下降10%,那麼美國次貸產品還會出現新的問題。第二,取決於美元未來走向從未來3-6個月看,由於金融危機向歐洲和新興金融市場持續蔓延,特別是隨著全球信貸渠道的乾涸,歐元區等許多國家銀行希望利用美聯儲貨幣互換工具獲得急需的美元,美元成為避險資產和應急資產,美國出於為後續向國際社會發債融資也極力穩定美元,這些因素有望支撐美元短期走強。然而美元近期的價格反轉並不能改變美元中長期的價值下跌趨勢。第三,取決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和新興市場的蔓延程度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體制剛性、金融體系較為脆弱,在金融風暴的次生災害下,新興市場國家有三類可能成為下一輪的重災區。第四,取決於全球危機治理與政策應對的效果從長期看,亞歐首腦會議和即將召開的G20全球金融峰會,就是重建新體系的萌芽。這些會議的召開將在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制約主導貨幣國家本幣擴張,建立多極化的國際貨幣體系與協調機制;以及平衡國際收支格局三個方面,對未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全球金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為全球化向結構均衡發展創造條件。第五,為全球滯漲埋下新一輪隱患在金融恐慌和經濟蕭條期,擴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不大會造成價格水平的提高,然而短期的價格下跌,難改未來全球滯漲格局

9. 關於國際金融學方面的問題,希望精通這方面的人士解答。

第一題: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低買高賣,這是銀行的原則。在回直接標價法下,如答1美元=6.2732——6.2735.由於前面的數值小於後面的數值,故銀行買外匯(美元)用的是前面的價格(6.2732),賣是用後面的價格。而間接標價法下,如1人民幣=0.1352——0.1355美元,由於前面的數值小於後面的數值,故銀行用同樣的人民幣只能買到更少的外匯(美元),所以間接標價法下前面的數值為銀行賣出價,後面的為買入價。(而這本質一致,低買高賣)
第二題:通貨膨脹(即P上升),不利於出口(由於商品價格上升,匯率不變,所以以外幣標價的商品價格上升,需求減少,不利於出貨),進口受Y的影響,故不變。發生通貨膨脹時,國內物價已經上漲,再通過傳導機制傳到國外,故對內先貶值。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方面有什麼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拿理財 瀏覽:332
男性理財管理 瀏覽:385
有情緒零食融資 瀏覽:19
債務融資余額是什麼 瀏覽:802
早餐項目融資 瀏覽:355
活期型理財 瀏覽:118
融資成功什麼時候到賬 瀏覽:624
美的假理財 瀏覽:123
河北農信理財 瀏覽:195
百家互聯融資 瀏覽:60
p2b理財范 瀏覽:120
利豐集團融資 瀏覽:450
Abs雙信託 瀏覽:877
溫州融資經驗 瀏覽:242
金融資金助力企業 瀏覽:939
思路融資 瀏覽:857
武漢期貨女 瀏覽:948
理財知識篇 瀏覽:849
眾籌融資被騙 瀏覽:709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問題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