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易綱接任央行行長,上任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1、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在未來5年所要面對的中國央行,仍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首當其沖的就是如何打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
2、貨幣政策調控的新考驗
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是各國央行的法定職責。也因此,隨著國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貨幣政策調控也成為考驗各國央行的永恆挑戰。
3、人民幣國際化路漫漫
人民幣國際化是周小川的未竟之命,也是易綱在任內需要繼續主推的一項重要工作。
② 易綱的人物經歷
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
1980年至1986年,分別在美國哈姆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6年至1994年,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先後擔任助教、副教授,其中1992年獲終身教職;
1992年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的貨幣供給機制。1993年發表了對中國貨幣需求函數的研究成果。
1994年回國,與林毅夫等發起組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1997年至2002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1991年提出貨幣化的理論模型,解釋為什麼中國改革過程中貨幣增長率遠遠大於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
1994年至今參加由世界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組織的中國金融規劃研究課題,具體負責貨幣需求以及貨幣化的研究。1994年論述了金融改革與其他改革的關系。
1995年調研了人民銀行一級分行、二級分行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1996年提出在現有的條件下搞國營企業的債務重組,很難將債務重組做成「最後的晚餐」。
1996對中國金融資產結構進行了全面分析,討論了發展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關系和策略。
2002年至2003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正司局級)兼貨幣政策司副司長;
2003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
2004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黨委委員。
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主任、黨委書記,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
2009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2014年4月,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2016年1月,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③ 易綱:中國的M2與GDP之比為什麼迅速增長
該比值迅速提高,易綱認為:一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即現在的M2是一個累積的數字,貨幣的多少,還與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貨幣化全面深化有關,由於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直接融資規模小,M2總量就會大。二是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儲蓄主體由國家變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資產投資的選擇不多,銀行儲蓄一直是主渠道,這主要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造成的,這不是經濟主體的自然選擇,而是現有體制和政策的制約下不得已而形成的。此外,其還認為前任最大的貨幣蓄水池房地產給寫漏了,這些年M2增長這么快,CPI卻保持很低,就是這個原因,多出來的水,都跑去買房子了,房子吸收了多餘的貨幣,所以沒有通脹問題。
上述觀點不無道理。但實際上,M2比大,絕非僅這三個因素,因素還有:其一,高負債因素。在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國內負債上升較快,至今已達到或超過208%。中國經濟的「高負債率」,表現為高的M2與GDP之比;其二,物價上漲因素。以1978年為基準年,平減指數為100,2011年中國GDP的平減指數已經是576,平減指數上升了4.76倍。換言之,從1978年到2011年的33年間,年均物價上漲了5.4%。M2與真實GDP之比的快速上升,一致性的反映了物價的上升,至少物價的上升是一個重要因素;其三,是中國商業信用發展相對滯後。這種滯後,使銀行信用在金融體系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這直接導致了M2和GDP比率較高。其四,是金融市場問題,即直接融資市場不夠發達。發達國家如美國是以直接融資為主,而我國是以間接融資為主。金融市場越是成熟,企業與家庭對資金的使用效率越高,資金的周轉速度就越快,同等規模的經濟交易量,需要的流通貨幣數量就越少;其五,國內投資過熱和中間市場過於活躍問題。M2增速較快,表明國內投資和中間市場過於活躍;其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的影響。從2011年10月起,央行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范圍,這兩塊規模已較大,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較大等。
④ 我們如何看待易綱稱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
簡單來說就是要保證人民幣的價值,不能讓人民幣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貶值,這種行為對老百姓來說是一種掠奪,我們不能讓這種現象發生,所以一定要捍衛老百姓手裡的票子的價值。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遠沒有這么簡單,尤其是說這句話的易綱先生是中國央行行長,而他說這句話的時間點是2019年12月10日。他說這句話有三個意思,一個是跟財政部說的,一個是跟利益相關者說的,還有一個就是發表自己的觀點。
可現在央行已經不能再放水,他們不能期待通過央行放水來緩解自己的壓力,他們必須自己找出路,這就是易綱行長想對他們說的話。你可以這樣理解,崽啊,不要指望爸爸了,爸爸的日子也很難過,你要自己照顧好自己,自己加油。
最後就是他對於自己想法的一種闡述了,他覺得放水這件事情不能單單的為了刺激經濟,也要看看這件事情對老百姓的影響。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黨和我國的根本目標,不能為了經濟發展就與這個目標背道相馳,這樣不但違背了初衷,而且最終會得不償失。
⑤ 怎麼看互聯網金融
沒有互聯網金融監管當局的寬容與支持,中國絕對成不了世界上互聯網金融最發達的國家內。
中國金融容界影響力巨大的金融家和監管者是推動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不可替代的人群,他們或極力推崇互聯網金融發展起到開拓性作用,有的是暗自呵護,有的雖強調監管而又不是一棒子打死。按職業分有金融監管者,比如,周小川、劉士余、易綱、胡曉煉等;還有金融界大佬:吳曉靈、謝平、楊凱生、馬蔚華等等。他們對互聯網的態度曾經確保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樣,他們的看法也將直接影響著中國金融互聯網未來。
⑥ 易綱的研究方向
易綱教授的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方面。在研究中國金融體制過程中,對日本的主銀行體制、德國的全能銀行和美國的分業銀行管理體製做過較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⑦ 為什麼易綱任央行行長
易綱從 1997 年加入央行至今已超過 20 年。在央行副行長中,他是與周小川搭檔時間最長的。周小川擔任央行行長 15 年期間,易綱全程陪同。由他接任,更能無縫銜接。 國際化優勢:隨著中國經濟地位提升,中國已是「大國金融」。無論是中美經貿談判,還是全球金融合作,對央行行長的國際化能力都有很高要求。易綱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曾在美國大學任教,國際化溝通交流能力不比小川遜色。易綱英語發音很好。在金融更趨全球化的今天,由易綱代表央行參加全球央行行長會議,是非常合適的。易綱今年 60 歲,周小川 70 歲。這意味著易綱有擔任兩屆央行行長的「年齡空間」,有利於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央行是金融體系的中心,央行行長的一言一行對市場都會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央行行長是個技術活更是個「藝術活」。易綱個性穩重、隨和、慎言,這也是一個加分項。
⑧ 央行新行長為什麼是易綱
央行的前任行長是,任職10多年咯,我的大學經濟學老師經常說起他。
易綱我們也不陌生哈,學習金融的都知道易綱的,我的家裡還有幾本易綱先生的著作,是我的掌上書籍。
易綱,男,漢族,1958年生於北京,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教授。先後在北京大學經濟系、美國哈姆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你看下易綱的過往經歷,他的文章,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作用
所以易綱接任也是理所應當的,能者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