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中國國際金融展觀後感

中國國際金融展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02 10:46:00

❶ 看完航展 觀後感 600

中國載人航天展觀後感

千年夢圓今朝,一箭飛沖九霄
——中國載人航天展觀後感

作者:海璐

隨著那一聲沖天而起的火光和共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地進入了預定軌道。按照預定計劃,飛船繞地球飛行14圈後安全著陸。「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和安全著陸,標志著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又一偉大成就,是我國高技術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又一非凡壯舉,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榮耀。在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中華兒女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千年夢圓今朝,一箭飛沖九霄。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航天事業和其它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具有自主創新和自力更生的卓越能力。

「科技實力是綜合國力的具體體現」,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當之無愧的經濟建設、政治穩定等日新月異的偉大成就。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人口翻了幾番,對執政黨提出了更苛刻的溫飽要求,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那位胸襟開闊的老人彈指一揮間,用「發展才是硬道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等精神之燈指明了中國的方向。在經濟特區的龍頭帶動下,中國的經濟總量突飛猛進。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也保持較大幅度增長。人民解決了溫飽,又奔小康。有經濟實力的支撐,我們完成了人工合成胰島素、基因組測序等重大發明發現;我們走向南極冰川,開科學探險;我們截斷巫山雲雨,「當驚世界殊」。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中國的科技實力一次次走向尖端。它向世人證明,中國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盡的。

發展航天事業,推動科技進步,對於加快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發展載人航天技術,不僅是民族智慧、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也有利於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發展的優勢蘊藏於知識和科技之中,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佔有優勢,誰就能在發展上佔有主導地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科技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我國科學技術,努力接近和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注入強大的動力。無垠的太空是人類永恆的財富。發展載人航天技術,是人類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的有益探索。中國應該也能夠為促進人類科技進步,推動和平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胡錦濤同志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科學求實、開拓創新,團結協作、不懈進取,不斷奪取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發展的新勝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立新功。這是熱切勉勵,是殷切希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把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巨大成功轉化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認真學習和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樹雄心,立壯志,再接再厲,勇攀高峰,就一定能夠譜寫我國航天事業及整個科技事業的新篇章,譜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❷ 中國國際地位的新變化的感想(讀後感)

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而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決定性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大。如何正確看待當前中國國際地位的新變化。我認為有以下三方面:

一.客觀准確地認識中國實力的增長,建立科學的「中國觀」

明確中國現在有的四種身份。第一,它是發展中國家,從普遍的認知來看,這一點毫無疑問。第二,它是崛起中的國家,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標志之一就是「金磚四國」。第三,我們是世界大國,從人口數量、國土面積、經濟規模等指標看,這一點不可否認。第四,我們還是准超級大國,綜合實力比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盟略高一籌。

二.中國國際地位新變化的表現及突出特點

第一,實力地位顯著上升。

第二,除經濟實力外,中國的軍事、科技、軟實力也持續上升。

第三,在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上升的同時,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國際地位持續下降,更加顯示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上升。

第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實力沒有受到根本的傷害,國際地位不降反升。

第五,十六大以來中國政府提出的「和平發展」戰略,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

第六,在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上升的同時,由於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價值觀等因素,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消極態度仍然沒有改變。

三.中國國際地位變化的機遇和挑戰

1.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機遇
(1)和平轉型的國際體系,有利於中國漸進式地成為世界主要大國。(2)在全球事務中各方對中國的借重和需求顯著上升。(3)廣大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和影響上升,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戰略依託。 (4)中國和諧世界的理念已經形成,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

2. 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挑戰

(1)是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性和經濟結構的低層次。經濟總量的低層次是中國的特徵,中國目前是大國但遠沒變成強國。(2)是中國存在各種形式的潛在社會危機。(3)是制度建設的滯後性和內外統籌能力的不協調性,包括各個部門統籌能力的協調,這樣的制度建設往往都滯後。(4)是資源的有限性和生態的脆弱性。我們要成為第二經濟大國或第一經濟大國,甚至我們要高質量地成為第一經濟大國,資源上和生態上都不能支持。(5)是我們周邊地緣環境極其復雜和多變,如朝鮮和巴基斯坦。也許有一天我們被核武器包圍了,也可能周邊海洋問題變成尖銳問題,也可能生態惡化導致周圍國家對我們產生敵對情緒。(6)是中國統一的艱巨性和長期性,解決達賴問題、台灣問題都是長期性的問題。(7)是跨國非傳統安全和國內矛盾結合的危險性。(8)是中國與主要大國的共同利益和戰略利益沖突並存。(9)是全球治理能力和國民素質的准備不足。

總的看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是單一的、靜態的.而是復合的、動態的。中國的國際地位內在蘊含著大和小、強和弱的對立統一,具有復雜性、快速多變的特性中國正處在從大而弱的國家走向大而強的國家、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的歷史進程之中.

❸ 跪求 電視劇《華爾街》的觀後感 3000字左右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10集的紀錄片《華爾街》,然後就有寫些東西的沖動。雖然我本身學的不是經濟金融方面的專業,以後可能也不會去華爾街謀職,但華爾街一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個概念。相比於中國的股市,華爾街給美國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起伏的股票交易市場,更多的帶來了一種模式,一種利用資本市場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人們通過追逐自身利益的過程在客觀上以非常高的積極性做成了一件非常有利於全社會的大事情,而不是通過政府拍板從全國人民的財富中強行拿出一部分來干政府認為正確的事情。這樣的模式的好處在於實際上這個決策過程更加地民主化了,如果項目能夠籌集足夠的資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項目被足夠多的人認可了。而且通過華爾街的參與,不僅國內人民的財富能夠幫助政府來做事,國外的資本也能通過資本市場流入國內,幫助本國進行建設,這也是一種創新。
以連接美國五大湖和哈德遜河的伊利運河為例,本來紐約州時任州長德威特·柯林頓希望通過財政部撥款七百萬美元、在十年之內建成的巨大水利項目,被財政部拒絕了,於是他轉而求助華爾街。與政府官員猶豫不決到最終拒絕柯林頓的建議相反,華爾街的經紀商們想方設法幫助柯林頓實現這一提案在議會中的通過,因為如果他們幫助柯林頓成功籌集這700萬美元,那麼按照當時的傭金率1%,他們就可以得到7萬美元的收益。最終由於工程的確過於巨大,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工程分期進行,華爾街發行伊利運河的分期債券,通過向全社會集資的方式成功地為伊利運河的工程籌集到了大量資金,當伊利運河一期在投資100多萬美元卻能夠得到每年25萬美元的收益的結果公示之後,伊利運河的債券成為了整個資本市場追逐的金融產品。甚至在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倫敦,伊利運河債券都是炙手可熱,最後十年的工期由於資金的重組被整整縮短了兩年,伊利運河也為美國東西部運輸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和四分之三的運輸成本,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後來的發展更加離不開華爾街,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美國後來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棄了政府籌資的方式。正如同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說過的「國債,如果不太多的話,將是一種對國家的恩賜。」,一定程度的工程債務對於整個工程的建設來說也是一種恩賜,因為這種融資方式從某種程度上給出了一個承諾:只要工程的確在長遠利益上有利可圖,那麼就能夠保證資金鏈的穩固。因為工程債券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是可以進行實時買賣的,不同於國家投資,在投資之後很多年可能才會獲得相應的回報,購買債券的人可以隨時通過資本市場將手中的債券套現,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現良好,債券受到市場追捧,那麼投資下一期債券的資金就會有了保證。美國在19世紀末出現的石油大王、鋼鐵大王、鐵路大王等巨大財富和企業的擁有者身後都是華爾街的摩根財團,而摩根個人的資產也不過六千萬美元,卻能夠幫助卡耐基實現個人財富超過四億美金,幫助洛克菲勒突破十億美元大關,這完全是華爾街的融資手段所表演的魔術。在這種資本力量的帶領下,美國逐步從一個剛建國就背負六千萬美元(當時的天文數字)債務的窮國,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體。
華爾街的魔術不僅在於為政府籌資,納斯達克——很多科技企業的夢想之地,也為新經濟中大量中小企業的創業提供了一個融資的平台。從1971年納斯達克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開始,它已經幫助微軟、思科、google、ebay等眾多今天耳熟能詳的高新技術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而中國的網路、攜程等互聯網企業也在納斯達克登陸,品嘗到了國際金融市場給初創企業帶來的資本力量。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源於納斯達克本身的寬松環境,公司只要過了12個月的存活期,就能夠在納斯達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極其嚴格,甚至說苛刻,對於初創企業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國內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連續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納斯達克這樣一種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現,讓美國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術競爭中佔得優勢。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雖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體系,有了自己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的股市尚有不足,並沒能夠承擔一個國家加速發展的最大源泉,我們還是太依賴政府投資、吸引外資投資。我們的資本市場也沒能夠給創業公司帶來真實的好處,雖然有了創業板,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成功,最後很多高新企業還是選擇去國外上市,避免被國內的較為盲目的投資帶來的波動所干擾。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在這三十年有了飛速的提高,但是與此對應的制度建設和文化觀念轉型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我們需要一個健全成熟的投資市場,同時我們也需要民眾形成投資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風。雖然現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沒有了前幾年的狂熱。但以史為鑒,當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碎後的幾年,美國的資金大量湧入房地產行業導致房地產的價格飛漲,最後一連串的投機行為最後導致次貸危機,全球金融恐慌的歷史尚未過去很久,中國卻初現這種端倪。很難說歷史是否會在中國重演,在房產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會讓中國的經濟受到怎樣的拖累,如果這個泡沫永遠不被抹去,對於中國經濟的長遠來說是否是一種更大的傷害?
雖然華爾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覺得非常黑暗,但作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對最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之一,華爾街的歷史值得我們去研究,其經驗也值得我們去學習,當然還有更多的教訓值得我們去反思。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必然會轉移到亞洲,無論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會逐步取代紐約成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個時候,我們又將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讓我們國家的發展突破現在的模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值得我們這些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們關注和思考的。

❹ 一帶一路築夢中國讀後感

在當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發展遲緩,中國融入國際金融體系進程難,外部環境摧殘中國出口以及美國經濟一家獨秀和國際經濟市場僵化等諸多挑戰,我們也到了考慮更深層次多元化發展的時候了,反觀亞洲自身,亟待解決的關乎各個國家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也時刻提醒著我們問題的重要性。中國這次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正是為了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際經濟環境治理做出的最好的詮釋,這是國家的連通,是心與心的連接。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最高決策層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關乎未來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繁榮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頂層設計」,「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一帶一路築夢中國讀後感

❺ 新中國六十周年觀後感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整整60周年了,普天下的中華兒女為之歡欣、鼓舞、雀躍。而我正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坐在電視機前翹首相視。
今天是祖國建國60周年華誕,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慶典活動。幾十萬的士兵和群眾排成整齊的方隊,幾萬名小學生手持鮮艷的花束組成圖形方隊,上千名樂隊官兵列隊等待著儀式的開始。這里同時雲集了各地各族的人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站立在天安門城樓上,那種盛大,現場的可能會有更深切的感受。
10點鍾,閱兵正式開始。穿著整齊的新式服裝的三軍儀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城樓,看著運載著現代化武器的戰車緩緩通過和天空中一百多架飛機劃過藍藍天空時,作為一名中國人,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更讓人感到高興的是看到整齊的女兵方隊和五顏六色的彩車,武器的現代化程度已經比10年前有了驚人的進步。有了這樣的軍備,怎能不成為現代化的強國呢。
群眾方隊更是體現了近年來中國經濟、政治的進一步發展。現代技術也給這次閱兵慶典活動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最後,廣場上一片歡騰,幾萬名小學生手持花環在開安門前歡呼雀躍,上萬個彩色汽球帶飛了眾人的喜悅和美好願望。此時此刻,真的讓人感到興奮和自豪。
我愛你,祖國!

❻ 跪求一篇華爾街紀錄片觀後感

《華爾街》系列紀錄片觀後感(2010-10-08 08:10:57)轉載標簽: 財經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創業板雜談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10集的紀錄片《華爾街》,然後就有寫些東西的沖動。雖然我本身學的不是經濟金融方面的專業,以後可能也不會去華爾街謀職,但華爾街一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個概念。相比於中國的股市,華爾街給美國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起伏的股票交易市場,更多的帶來了一種模式,一種利用資本市場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人們通過追逐自身利益的過程在客觀上以非常高的積極性做成了一件非常有利於全社會的大事情,而不是通過政府拍板從全國人民的財富中強行拿出一部分來干政府認為正確的事情。這樣的模式的好處在於實際上這個決策過程更加地民主化了,如果項目能夠籌集足夠的資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項目被足夠多的人認可了。而且通過華爾街的參與,不僅國內人民的財富能夠幫助政府來做事,國外的資本也能通過資本市場流入國內,幫助本國進行建設,這也是一種創新。
以連接美國五大湖和哈德遜河的伊利運河為例,本來紐約州時任州長德威特·柯林頓希望通過財政部撥款七百萬美元、在十年之內建成的巨大水利項目,被財政部拒絕了,於是他轉而求助華爾街。與政府官員猶豫不決到最終拒絕柯林頓的建議相反,華爾街的經紀商們想方設法幫助柯林頓實現這一提案在議會中的通過,因為如果他們幫助柯林頓成功籌集這700萬美元,那麼按照當時的傭金率1%,他們就可以得到7萬美元的收益。最終由於工程的確過於巨大,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工程分期進行,華爾街發行伊利運河的分期債券,通過向全社會集資的方式成功地為伊利運河的工程籌集到了大量資金,當伊利運河一期在投資100多萬美元卻能夠得到每年25萬美元的收益的結果公示之後,伊利運河的債券成為了整個資本市場追逐的金融產品。甚至在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倫敦,伊利運河債券都是炙手可熱,最後十年的工期由於資金的重組被整整縮短了兩年,伊利運河也為美國東西部運輸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和四分之三的運輸成本,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後來的發展更加離不開華爾街,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美國後來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棄了政府籌資的方式。正如同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說過的「國債,如果不太多的話,將是一種對國家的恩賜。」,一定程度的工程債務對於整個工程的建設來說也是一種恩賜,因為這種融資方式從某種程度上給出了一個承諾:只要工程的確在長遠利益上有利可圖,那麼就能夠保證資金鏈的穩固。因為工程債券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是可以進行實時買賣的,不同於國家投資,在投資之後很多年可能才會獲得相應的回報,購買債券的人可以隨時通過資本市場將手中的債券套現,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現良好,債券受到市場追捧,那麼投資下一期債券的資金就會有了保證。美國在19世紀末出現的石油大王、鋼鐵大王、鐵路大王等巨大財富和企業的擁有者身後都是華爾街的摩根財團,而摩根個人的資產也不過六千萬美元,卻能夠幫助卡耐基實現個人財富超過四億美金,幫助洛克菲勒突破十億美元大關,這完全是華爾街的融資手段所表演的魔術。在這種資本力量的帶領下,美國逐步從一個剛建國就背負六千萬美元(當時的天文數字)債務的窮國,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體。
華爾街的魔術不僅在於為政府籌資,納斯達克——很多科技企業的夢想之地,也為新經濟中大量中小企業的創業提供了一個融資的平台。從1971年納斯達克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開始,它已經幫助微軟、思科、google、ebay等眾多今天耳熟能詳的高新技術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而中國的網路、攜程等互聯網企業也在納斯達克登陸,品嘗到了國際金融市場給初創企業帶來的資本力量。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源於納斯達克本身的寬松環境,公司只要過了12個月的存活期,就能夠在納斯達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極其嚴格,甚至說苛刻,對於初創企業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國內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連續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納斯達克這樣一種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現,讓美國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術競爭中佔得優勢。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雖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體系,有了自己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的股市尚有不足,並沒能夠承擔一個國家加速發展的最大源泉,我們還是太依賴政府投資、吸引外資投資。我們的資本市場也沒能夠給創業公司帶來真實的好處,雖然有了創業板,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成功,最後很多高新企業還是選擇去國外上市,避免被國內的較為盲目的投資帶來的波動所干擾。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在這三十年有了飛速的提高,但是與此對應的制度建設和文化觀念轉型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我們需要一個健全成熟的投資市場,同時我們也需要民眾形成投資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風。雖然現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沒有了前幾年的狂熱。但以史為鑒,當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碎後的幾年,美國的資金大量湧入房地產行業導致房地產的價格飛漲,最後一連串的投機行為最後導致次貸危機,全球金融恐慌的歷史尚未過去很久,中國卻初現這種端倪。很難說歷史是否會在中國重演,在房產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會讓中國的經濟受到怎樣的拖累,如果這個泡沫永遠不被抹去,對於中國經濟的長遠來說是否是一種更大的傷害?
雖然華爾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覺得非常黑暗,但作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對最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之一,華爾街的歷史值得我們去研究,其經驗也值得我們去學習,當然還有更多的教訓值得我們去反思。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必然會轉移到亞洲,無論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會逐步取代紐約成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個時候,我們又將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讓我們國家的發展突破現在的模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值得我們這些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們關注和思考的。

❼ 世博會中國館觀後感1000字

多彩的光束、綵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噴泉、變幻的音樂和絢爛的焰火……
4月30日,黃浦江畔,一場分為「中國歡迎你」「歡聚在世博」「世界同歡慶」三個部分的盛大多媒體燈光噴泉焰火表演把159年歷史的綜合性世博會第一次帶到了古老而現代的中國。
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現了熱烈的中國紅和「中國歡迎你」的標語,紅色的禮花彈飛上夜空,紅色光束齊射江面,黃浦江猶如鋪上了巨幅紅地毯,迎接著來自世界的賓朋。
舉辦世博會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夢想,梁啟超等曾提出在上海舉辦世博會,渴望自己的祖國「睡獅破濃夢,病國起沉痾」。
時代的變遷,中國與世博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開放的中國迎來了凝聚人類璀璨文明的世博會。30日夜晚,每一束燈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飛著國人的世博夢想。
藍色和綠色逐漸成為燈光主色調,明亮、歡快、熱情的節奏,讓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諧美好。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在使人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困難和挑戰。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世博會期間,人們將就城市可持續發展交流經驗。
從盧浦大橋飄來的LED發光球變幻著紅、黃、橙三色,順流而下,綿延不絕。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牽引下,與順流而下的LED發光球在江面上交匯。快艇拖放著焰火,百艘旗船在綵球中穿行。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水上入場式」。
「浪漫之水」的構思源於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祝》。黃浦江邊一組永久性噴泉再現了這段動人的佳話。隨著音樂的變化,水的舞蹈變成了水的銀幕,大型放映機投射出繽紛的鮮花、萬千蝴蝶,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而倡導建立以和為貴、以人為本、人與人相敬相愛、人與自然相近相親的和諧世界,始終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
金色焰火從盧浦大橋首先點燃。兩岸及江面駁船上騰起五彩繽紛的禮花彈,相互追逐,爭奇斗艷。
銀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場,繼而各種繽紛炫目的焰火相繼綻放。「笑臉」等造型禮花描繪出開放中國的圖景。金色禮花從兩岸競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對接,形成「手牽手」的特殊造型。
隨著《歡樂頌》的音樂響起,焰火競相綻放,所有探照燈、激光、噴泉全部加入光與火的繽紛,一時間漫天璀璨,照亮夜空。
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上海世博會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長助理、上海市文廣局副局長劉文國說,這次開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煙少,聲音輕,色彩非常鮮艷。
另外,本次開幕式2000把嘉賓座椅是用廢棄牛奶盒製作的,節目單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紙製作的,低能耗音響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開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將贈送給殘疾人運動員做訓練使用。
「中國元素」在整場表演中貫穿始終。「鞭炮、鑼鼓、中國紅、梁祝,以及寓意著年年有餘的『魚』的造型使整場演出實現了民族化和國際化的對接。」劉文國說。
開幕式室外燈光焰火噴泉裝置表演總導演大衛·阿特金斯說:「這樣的一場演出,換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舉辦,都要至少排練一年半時間,在中國只要半年,甚至更短。這體現了中國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

❽ 青島國際消費電子展觀後感

2009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觀後感
7月10日我去了青島,參觀了2009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有很深的感想。
青島是中國東部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青島還是中國的品牌之都、中國製造業名城、中國帆船之都,青島正在越來越多地吸引著來自全球的目光。承擔全球消費電子新技術、新產品發布和交流重任的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在青島舉辦,將再次吸引全球消費電子業界聚焦中國、聚焦青島。這使我感到驕傲。
這一屆博覽會以"全球共享中國機會"為主題,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全面展示消費電子領域的最新技術、產品和服務。展會設標准展位1509個,展覽面積40000平方米,參展企業近500家,其中包括三星、佳能、松下、東芝、飛利浦、英業達、東元集團、燦坤、環球資源等境外知名消費電子企業;海爾、海信、TCL、聯想、廈華、美的、櫻花、格蘭仕、創佳、清華同方、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央視國際、神舟電腦、漢王科技、澳柯瑪、萬和等國內大部分著名品牌電子、家電企業紛紛參展,展位數佔比近40%。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瑞典、芬蘭、以色列、海地、印度、喀麥隆、台灣、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和國內大部分省市的8萬多觀眾參會。博覽會期間還將舉行消費電子產業發展論壇主題峰會、家電下鄉論壇暨企業CEO圓桌會議等24場專業論壇活動和國際VIP采購洽談會、國際采購洽談會、上海跨國采購說明會、中國製造網采購說明會等8場采購洽談會。
展會還將舉辦「家電下鄉高峰論壇」、「信息產業振興規劃解讀」、「3G終端與新媒體」以及農村市場渠道合作等內容,由於既能為全球消費電子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提供政策資訊,又能為變革中的消費電子製造商、流通商提供戰略發展建議,而受到企業熱捧。
據了解,今年SINOCES確定了24場論壇,論壇層次和數量均創歷年之最。論壇在消費電子渠道、產業發展、技術革新等原有內容的基礎上新增了家電下鄉、信息產業振興規劃解讀、3G終端與新媒體以及農村市場渠道合作等內容。同時,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美國消費電子協會、歐洲電氣電子行業協會、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美國信息產業機構和韓國電子情報通信產業振興會等主流國家的權威消費電子協會,首度聯手承辦了 「消費電子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 探討新經濟形勢下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共同為消費電子產業謀劃戰略發展「地圖」。
國家先後實施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家電下鄉、節能惠民工程以及以舊換新等舉措著眼直接擴大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加快產業的流動性,提振整個產業的發展。為促進政府產業政策更好的實施,本屆展會特別舉辦「家電下鄉高峰論壇」和「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解讀與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會議」論壇,邀請了商務部等政府高層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家電下鄉以及二三級渠道等方面的政策進行解讀,為全球消費電子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提供「政策指南」。
電子產業問題專家羅清啟認為,SINOCES作為亞太地區最高規格的消費電子展,在經濟變冷期將充分發揮電子產業機會「集合器」的作用,2009SINOCES不但為企業提供了直接的貿易訂單機會,而且還將目前產業面臨的政策機會、經驗、發展問題等「集合」起來,通過開展政府高層解讀相關政策,企業交流相關經驗、問題,專家進行引導分析等活動,幫助企業提升深挖市場的能力,將為處於變革時期的全球消費電子企業指明方向。
受益中國強大的消費電子腹地支撐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SINOCES經過八年專業化運作,已經逐漸成為全球消費電子業最大的跨國采購平台、最新技術發布平台和最高層次的行業交流平台,加快了國內外產業技術、市場等各種信息的交流速度,降低了產業鏈條互動成本,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隨著SINOCES品牌磁力的不斷增強,進一步夯實了與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CES的「冬美夏中」格局。

這次參觀讓我深有感受,我會更多的了解新的技術,學以致用,為以後學習打下基礎。

❾ 航天展觀後感

今天,我去科技館看航天科技展覽。

二樓展廳,一個B2戰略突防隱身轟炸機,它可以實施核打擊或常規轟炸,我覺得它的力量還可以。我們又來到另一個展廳,看見了一個很大很大的航空母艦的模型,它是我國從俄羅斯買來的,它的艦身總長是304.5米,寬70米,它可以同時發射200多枚導彈,甲板上有很多飛機,還有大炮和子彈,它擁有豐富的雷達裝置,是目前世界最強的一個軍事武器,這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我們國家擁有這樣先進的武器太好了。

接著我們看了長征2F運載火箭,它是我國科學家自行研發的。它是我國助推力最大的一個。我還看見了楊利偉宇航員上天的神舟五號飛船的模型,它的兩邊是太陽翼,中間由三部分組成:推進艙、軌道艙、返回艙。軌道艙是圓柱形的,返回艙是鍾形的,宇航員就是在返回艙里活動的,他們還會返回地面的。

看了這個展覽,我覺得很高興,它使我懂得了許多國防知識,讓我明白了我國的航天科技在世界上是多麼的領先呀!我為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航天展觀後感
初一(7) 發表於 2005-12-19 18:37:41

中國載人航天展觀後感

❿ 《華爾街》觀後感,500字左右。

華爾街的歷史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紀錄片《華爾街》提到華爾街的歷史長達三百多年,與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很大的聯系。我想主要談下華爾街經歷了三次戰爭,因為這三次戰爭在華爾街發展的歷史上有很大的影響。我認為在三次戰爭前期和後期給美國經濟所帶來的歷史性意思也是寫不完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正反兩面的,及時在某個時期美國曾一度繁榮但是有繁榮就必有衰退。歷史的發展是我們不可改變的。是很多問題積累在一起的爆發,我們不能回到過去重新選擇,所以在美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它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要善於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積極修正預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錯誤。
華爾街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國際金融業占據顯赫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看完這個十集的片子讓我受益良多,華爾街帶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關於資本市場的啟示。作為一名學習金融的大學生,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必須更加懂得金融市場的運作和金融的價值。
資本這個詞在這兩集中出現的次數尤其多。每周,每天,每時,每刻,資本都在不停息的流動。華爾街是美國資本市場和經濟實力的象徵,它早已不是一塊印第安人的土地,也不是荷蘭人的一道牆而是一張撒向世界的金融之網。華爾街人也完全成為了貪婪而奮斗的人。
我們可以借鑒它的過去,吸收許多經驗教訓。雖然,地理上的華爾街非常小,但在真正的意義上,華爾街是美國的資本市場乃至金融服務業的代名詞。這條街上的聯邦廳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首任總統華盛頓就是在這里宣誓就職的,如今大門前聳立著華盛頓像以紀念此事。不過華爾街作為政治中心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作為金融中心卻一直輝煌奪目,經久不衰。
參考網路文庫http://wenku..com/view/660587345a8102d276a22f6f.html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際金融展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的未來走勢 瀏覽:616
cpa融資租賃 瀏覽:744
深股通流入資金周排名 瀏覽:759
通達信普及版帶交易嗎 瀏覽:911
至尊外匯 瀏覽:123
2019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 瀏覽:683
恆指期貨一個交易日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606
個人質押貸款期限一般為 瀏覽:862
歐元匯率人民幣即期 瀏覽:328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