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金融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同時在我國也是一個發展中的行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首先社會各階層各行業所有
人,都需要資金融通,不論長期的或短期的資金需求,不論國內的或海外的現金需求,不論即期的或遠期的資金需
求,金融業都可以滿足這些需要。其次賺到一點錢的企業或個人,他的金錢需要有個存放或運用的去處,金融業正
可以滿足這個需要。而且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外資銀行的進入,國內金融機制的改革,民營的金融機構、保險
機構也會在增加,
金融業在我國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受過比較好的金融專業教育的學生,
將會有很多的發展機會。
更多資訊盡在前瞻網 !
望採納謝謝
Ⅱ 中國未來5年國內經濟形勢發展趨勢如何
未來5年大概會有GDP的連續下跌,放下下跌,人口達到最高峰。
GDP會不斷的下跌會跌到4%甚至更低,人口政策放開,全民都可以要2胎,鼓勵3胎。
Ⅲ 近幾年中國的消費新趨勢有哪些
一、出行領域結束「百家爭鳴」時代,出海之爭漸趨白熱化
二、長租公寓內將迎來資本和資源容「硬戰」
三、商業地產迎來新產品革命,場景消費衍生更多商機
四、共享旅遊強勢來襲,AI科技為旅遊「開路」
五、設計師品牌、潮牌會繼續受到追捧,定製及輕奢類門檻會降低
六、女性消費領域強勁上揚,「她經濟」盛極一時
Ⅳ 中國經濟近5年發展趨勢
過去,鄧小平為中華復興這個中心部分,為我們設計了分兩步走的戰略方針: 第一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第二步,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並且明確指出,第一步是手段,第二步才是最終目的。改革開放三十年,可以說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可以說我們已經超額完成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現在,我們已經有條件去努力實現第二個戰略目標了,而十二五就是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起點。從這個戰略高度去認識,十二五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無疑具有劃時代的節點意義。 由此,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堅定不移地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概括地講,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縮小貧富差別,另一個是可持續發展。因此,十二五規劃的中心內容就是圍繞兩個基本點做文章。 中國改革開放堅持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而並不是全盤西化的市場經濟原則,尤其是在處理縮小貧富差別矛盾的問題上更不能也不可能僅僅依靠完全市場經濟機制,而更應當積極發揮政府職能的行政機制去解決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積極發揮行政機制將是縮小貧富差別在初期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十二五規劃中關於縮小貧富差別的舉措最關鍵的,一是在初次分配方面強化行政法規以約束過度剝削;二是在再次分配方面完善稅收機制、壓縮政府開支和財政收入的GDP佔比,大幅增加社會福利投入。這幾方面的舉措要在十二五規劃中有明確的具體指標。一旦成行,我們完全有有理由相信縮小貧富差別一定會在十二五期間有一個明顯的效果。
滿意請採納
Ⅳ 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未來五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趨勢會越來越高,情況也會越來越好。因為國家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經濟也會迅速的。進步起來。
Ⅵ 金融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最新的劃分是這樣的:
第一產業是物產業。包含農業、礦業、石油等。這當中的礦內產容和石油原來屬於重工業。共同特點是產生資源稅,現在農業資源稅已經減免了。
第二產業是加工業。如:糧食加工,礦業加工煉鋼、石油加工製成汽油、柴油等。這原來的糧食加工在農村是屬於第一產業,在城市又成了第二產業。共同特點是直接產生增值稅。
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包括,銀行、一般服務型企業等。一般特徵是不能直接產生增載入體的價值,而依附於載體而體現服務者的勞動價值。既服務價值。
下一步就要進行的稅制改革,基本要按照這個思路進行。
Ⅶ 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隨著網路購物場景的發展,消費金融開始涉足電商領域,針對消費者最關注的價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無責免息等產品,分散消費者的購物壓力,刺激消費增長,尤其是中高端消費的增長。消費金融除降低消費者購物壓力刺激消費以外,還可以幫助電商企業及商家進行商品營銷。通過優惠的支付條件吸引用戶,實現用戶引流和商品導購。例如根據電商平台的行業及人群特徵,推出特定的營銷活動,用戶通過參與活動或者獲得價格優惠,或者獲得電商平台及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的消費積分。這種營銷活動在引流、導購的同時,還可以增強用戶粘性。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電商領域的應用,目前處於信用累積的過程,未來實現數據沉澱之後,基於個人賬戶的信用數據提供更多產品以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趨勢。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
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2015年中國人民幣信貸余額達到93.6萬億,同比增長14.9%;同期消費信貸余額達到19.0萬億,同比增長23.3%。近年消費信貸余額增速顯著高於人民幣信貸余額增速。預計2019年消費信貸余額將占人民幣信貸余額總額的四分之一,並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在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也將迎來快速增長。
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陸續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線支付企業以及P2P信貸企業加入,同時,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在抓緊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指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億元;伴隨著京東與天貓等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則突破了千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
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陸續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線支付企業以及P2P信貸企業加入,同時,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在抓緊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指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億元;伴隨著京東與天貓等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則突破了千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
消費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對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從對金融機構的定向業務支持轉而對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全面支持。銀監會放開了消費金融公司審批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積極推動消費金融公司設立的常態化。
消費場景日益豐富,互聯網渠道直接觸達客戶
首先,電商改變了大眾的購物習慣,消費渠道的便利性激發了小額高頻的購物需求。其次,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將互聯網的流量競爭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線下的消費場景包括3C產品、電動車、醫美、租房、培訓教育、旅遊等。
隨著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監管政策將逐步出台,行業將迎來整改。監管政策的不斷深化加強,互聯網消費金融將會兩級分化,不合規的平台將會逐步的退出市場,合法合規的平台將會以金融科技促進機構自身的發展,加強風控和定價能力為核心競爭力。未來,在場景、數據和風控基礎上持有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會促進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增長,給用戶帶來美好的消費體驗,給社會創造無限的價值。
Ⅷ 消費金融未來有哪幾類發展趨勢
第一類: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通過與線下的3C賣場進行合作,為消費者提供電子產品的分期付款業務,但是這種模式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運營成本較高,對於自動化審批要求高。同時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成本高,風控難度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過自有的數據積累建立風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蓋高風險等方式進行經營。
第二類:直接發放個人貸款的消費金融。相比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這種直接發放現金貸款的消費金融風險把控更難,一方面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採用大量人力進行推廣,公司運營成本較高,在加上國內的機構在實收資本的基礎上放大杠桿來吸引投資人,這樣造成消費金融公司的融資成本較高,通過放大資金杠桿進行放貸,同時也放大了經營風險。而且顧客的貸款意圖難以掌控,從而造成壞賬率過高。
第三類:校園市場分期。校園市場分期基本可以定位為校園電商平台,因為給學生放貸存在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學生並無收入來源,存在還款能力的問題,而且學生放貸學生一旦出現壞賬基本都要父母進行代償,如果一旦出現集體事件,國家肯定會立馬禁止,這樣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經營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為電商平台的消費賒賬服務,這樣避免法律風險,通過低利率和商品差價來維持企業發展,通過獲取用戶數據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