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與房地產業的關系

國際金融與房地產業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7-09 07:50:11

『壹』 金融與房地產關系的本科畢業論文

1.房地產泡沫
2.房地產價格
3.房地產運作
4.房地產相關產業鏈
5.房地產發展狀況
你可以從這幾方面寫原因,現象,應對策略等
我學經濟學的 畢業論文寫房地產泡沫形成分析

『貳』 論述房地產業與金融業的關系

地產是現在金融的支柱,再明白點就是房子是銀行出錢蓋的。

『叄』 房地產和國家的經濟關系

我國房地產的開發投資額、商品房銷售額也呈持續上升趨勢,而且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商品房銷售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一直呈上升趨勢。在當代中國,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經濟的關系密切,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從總體上說,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處於先導性、基礎性、支柱產業的地位。房地產業的上述地位,決定了它在國民經濟中,特別是在推動城市建設、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居住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積極作用。從一般意義上說,房地產業與國民經濟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辨證關系。從國民經濟總體的角度考察,房地產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但又不僅僅是局部與整體的簡單關系,而是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的相關性。國民經濟的總體狀況是房地產業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宏觀基礎,制約或帶動房地產業的發展程度;另外,房地產業又是國民經濟的新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其發展規模和速度也會制約或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產業的協調。如何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房地產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關鍵,而且也是關繫到宏觀調控中能否實現國民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的重大問題。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房地產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房地產業也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首先,房地產業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物質前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房地產是社會一切產業部門不可缺少的物質空間條件,更是構成各個產業部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人口素質的提高、社會全面進步、以及城市經濟和城市現代化都是以房地產業為基礎。這些都顯示出房地產業基礎產業的地位。
第二,房地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則直接或間接地引導和影響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中處於平均水平之上。據一些發達國家統計,房地產業的產值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能使相關產業的產值增加1.5到2個百分點。在我國,每增加1億元的住宅投資,其他23個相關產業相應增加投入1.479億元,被帶動的直接相關或間接相關較大的產業有60多個。
不僅如此,住宅消費,還能帶動諸如鋼鐵、建材、化工、汽車、交通、家電、裝飾、傢具和文化市場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消費的相應增長,其比率大約是1: 6。

『肆』 人民幣匯率上升與中國房地產市場關系

匯率波動對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影響
如果本國貨幣升值,即匯率下降,比如從1美元等於8元人民幣變為1美元等於7元人民幣,那麼人民幣購買力自動上升,但由於進口產品、資金流出的分流,人們會增加出國消費的機會,或留學、或旅遊、或購買汽車(明後兩年,汽車的進口率降大幅下降,進口產品增加,汽車進口量增加會占相當大比重),不會自動引起對房地產品的需求上升,而使房地產市場價格上漲。同樣,也不會像消費品市場那樣,出現價格下降的趨勢,因為,房地產業的供應量受進口的影響是較小的。加上房產消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是國人消費的一大熱點。可以說國內房地產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所受的影響不會很大。
應防範國際「游資」對國內房地產市場可能的負面影響
人民幣升值,匯率下降,會使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資金的外流,會影響國民經濟增長的後勁兒。然而,進口產品的增加對於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提高國內廠商的市場競爭能力是有益的,所以人民幣升值,也並不可怕。關鍵的問題是國內企業能否經受這種競爭的考驗,能否提供吸引人們消費的有競爭力的產品。由此分析,房地產品就是一種競爭力較強的產品。

有一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又可能成為風險最大的,受匯率變動影響最大的市場。因為國際游資會找到一個獲利性好的產業作為切入口,在較短的時期內完成人民幣買入賣出的置換,這個行業不會是國內的汽車業,也不會是國內的消費品生產行業,而很可能是在國內有較長久消費需求支持的房地產業、建築業、教育業、金融、保險業等。這些「熱錢」會像吹氣球一樣很快地把房地產業等增長性好的行業捧上天,形成整個市場偏冷的情況下的幾個熱點。當人們看到這些行業的投資回報率高於其它行業,特別是在股票市場上,基金市場上,人們就會把資金移向這些行業。2004年2月 22日北京青年報披露的2003年四季度投資基金情況的報表,顯然房地產業和建築業是基金投資凈值增長最快的行業,房地產業是第六位,建築業第二位。銀行必然會擴大信貸,放鬆對貸款的限制,削弱了銀行體系的防範風險的能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泡沫」。虛擬經濟增長遠遠快於實體經濟的增長,脫離了實體經濟的基礎。這時一有風吹草動,大量短期資金外逃,就可能導致像東南亞金融危機類似的結果。然而當這些熱錢完成了炒作人民幣的置換之後,這些行業的冬天就到了。的確應記取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房地產業是帶動經濟的龍頭,同時可能成為國際游資進入的橋梁。

這種可能的過程可以概括為:人民幣准備升值——進口增加、資金流出——經濟增長放慢——金融監管不力,國際游資通過資本市場進入房地產等行業——經濟出現結構性通貨膨脹——國內銀行放鬆銀根,股市上大量資金跟進——銀行周轉資金不足、企業負債過大——國外短期資金外逃——股市下跌,經濟泡沫進裂。

可見這個可怕的過程中有三個關鍵的環節:如何區分國際投資與國際游資?如何防範國內資本市場的投機行為?如何預測和防範國際游資外逃?試自問,我們做好准備了嗎?

所以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業沒有多大影響,是件好事,相反,如果由於人民幣升值,房地產市場火熱起來,不見得是件好事,所以房地產業應該保持平常的心態,不要急於大撈一把,否則不是我們利用「外資」,卻很有可能是被「外資」利用了。

『伍』 金融危機與房地產金融的關系

房產,原油,黃金其實都可以看成是一種資產,相對於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他們屬於實物資產,既然是都是資產,那麼應該具有資產的一般特性。金融危機主要從信貸,投資,消費等方面影響實體經濟,首先信貸緊縮,引起投資下降,那麼投資品價格會隨著需求的減少而降低,如原油,鋼材等國際大宗商品。同樣,對於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的投資規模都會受到影響,實物資產的投資主要是原油、房產等,金融資產的投資主要是股票,基金等。

實體經濟的增長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這些資產市場的,也就是說,資產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對實體經濟具有帶動作用。實體經濟是基礎,資產市場是上層建築,金融危機通過先影響資產市場,然後影響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作為資產市場的基礎,它的下滑必然又反過來抑制資產市場的發展。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投資消費都不足,經濟陷入蕭條

其實金融危機對資產市場的影響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人們對實體經濟的預期來實現的,悲觀的預期使得人們手持資金對資產市場進行觀望。從而加劇資產市場的崩潰。

在我國,由於前幾年經濟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當中,人們對經濟前景普遍看好,加之中國人口眾多,城市化進程加快,對房產的需求巨大,這樣的預期使得人們將大量資金用來投資房地產,除了內地資金之外,還引來了大量的外資。所有這些因素使得我國的房價被炒得過高,充斥著泡沫。如今經濟形勢逆轉,金融危機使得資產市場出於蕭條的境地,不僅如此,金融危機使得大量外資有撤走以自救的需求,所以房地產市場的蕭條即將到來,人們出於對這樣的預期,普遍持幣觀望,近來,盡管政府一再出台企穩房地產市場的政策,然而都見效甚微,成交量大量萎縮已成事實。但房地產關繫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的各行各業,政府逆市而為,到底結局如何待見分曉。

『陸』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和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在融洽會主題論壇上表示,金融危機使得國際資本在倫敦股票市場的證券投資大大減少,這些資金投向了亞洲,促進了亞洲股市的上漲。
戴相龍預測,全球經濟在明年能恢復,恢復以後世界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個緩慢的低增長。
戴相龍指出,金融危機使得國際資本流向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直接資本大幅度下降,特別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大大減小,減小了25%左右。二是證券投資從倫敦轉到了亞洲特別是中國,今年以來中國內地股票上升了50%,香港股市上升了29%,台灣股市上升了49%。三是,全球經濟明年恢復,以後發達國家更注意了儲蓄,而新興市場國家更多開始注意消費。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還要擴大出口,但是會更多的擴大自己消費,因此,將來國際資本新興市場的國家的外匯儲備有可能上升。
以下是發言實錄:
金融危機出現以後,對資本流動有什麼影響?這次金融危機,GDP從2007年增長了15%,今年預計只增長負1%甚至更低,全球股市下跌了40%,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全球金融市場縮水了50萬億,所以說我們什麼時候想到過花旗銀行的股票33塊錢一股變成了一塊錢一股,我們什麼時候想到的通用的股票100塊錢只有一塊錢,所以在這種大的國際金融危機下,國際資本對流量和流向都發生了變化。
首先,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企業損失很大,所以它要補充資本金,導致國際投資資本、直接資本大幅度下降。
2007年當時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11萬八千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0%,但是2008年投資只有一萬四千億,下降了21%。其中發達國家下降了32.7%,因此,今年1到4月份我們國家實際引進外資277億,比上年同期下降20%,這是第一個現象,特別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大大減小,減小了25%左右。
第二,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發達國家對倫敦股票市場的證券投資大大減少,現在這個資金減少以後到了什麼地方?特別是到了亞洲。促進了亞洲股市的上漲,當然亞洲股市的上漲原因多方面,也有這次金融危機沖擊比較小,特別是中國,但是和國際資本流動在向發達國家的證券投資減少,而這一部分資金開始轉向亞洲市場分不開的。
那麼,今年初到現在,我們中國內地股票上升了50%,香港股市上升了29%,台灣股市上升了49%,印度股市上升了53,一些外國機構投資者成為這次亞洲股票的大買家,我看這些人還是很了解市場的。與此同時,我們國家在股權投資方面也表現活躍,迄今為止,亞洲所有股權融資發生交易的54%過於2008年的37%。
第三,預測一下,全球經濟恢復以後,這個國際資本流動會有是什麼變化?我認為不管是美國的經濟是年底恢復還是明年一季度恢復,我們可以看到的美國的恢復是緩慢到來的。現在它的主要問題房地產價格還在下降,它的汽車銷售量也還是下降,這兩大需求如果下降的話,它的恢復還不能真的得到恢復。
但是我相信,在明年能恢復,恢復以後世界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個緩慢的低增長,較長時間的低增長,尤其是發達國家更注意了儲蓄,而我們只是新興市場國家更多開始注意消費。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還要擴大出口,但是會更多的擴大自己消費,所以因此將來國際資本新興市場的國家的外匯儲備有可能上升,有的還可能下降。
所以新興市場國家對發達國家的證券投資也可能持平也可能上升甚至還會有大幅度下降。相反,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恢復起來將是比較緩慢的過程。因此,世界經濟危機的克服以後,世界經濟的格局也不一定是像金融危機之前那樣,也會有一些新的調整。

國際上的金融危機逐步向亞洲蔓延,金融負債的黑洞正張開大口吞噬著廣大納稅人的鈔票;這個無底洞能填滿嗎?當納稅人的積蓄被吞噬干凈之後怎麼辦?政府大量的對金融系統注資的做法其實就是一把雙刃劍,救市的結果可能是把通脹的泡沫堆積的更高。當我們看到金融危機被遏制或放慢了惡化的腳步之後,也許,我們精疲力盡的體力再也扛不住金融危機乃至經濟蕭條的餘威,回復起來的時間將會更加漫長。
危機兩字如果用漢學來釋譯就很有意思,前面是危險,後面就是機會。危險就不去說了,其機會有三:其一,世界金融危機暴發後會使得金融體系發生徹底的革命,重新認識和改革之後的金融體系將會更加接近於現代社會的需求;比如,現在許多金融學家提出的世界統一貨幣問題,雖說不可能馬上得到實現,但必然會打破原有金融結構,重新建立起更加多元化和更能抗風險的金融新體系;向世界統一貨幣的夢想接近一大步。其二,對中國和人民幣來講這次金融危機是上帝賜予的絕佳機會,中國穩定的市場經濟將會使世界重新認識和定位中國的作用;隨著中國在整個金融危機中的良好表現,中國的社會地位會提高;人民幣的作用會加強,成為世界另一種硬通貨幣;在新的世紀中人民幣也會促進中國的崛起。其三,對中國的實體經濟來講,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合理利用這次機會,就會打破以前出口結構形式和方式,取得更加有利於我方的合作途徑或方式;另則,伴隨著人民幣的堅挺,國內企業可以向世界進軍並佔領更大的商業市場份額。
實際上,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現在的不景氣和世界金融危機並沒有直接的相連關系。就整個國內房地產企業來講,除了建築業的過剩已經向世界進軍外,開發企業因為國內具有的強大內需很少有企業向國外擴展,就是有個別企業已經打出國門其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我們現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還是由內部供需雙方的矛盾或不平衡所導致;所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是很大。截至現在雖說前半年已經有高達8000億美金的國際熱錢外逃,但大多是股市而非房市;國外投資地產業的錢還沒有大量外逃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強大的內需吸引力所致。相信,國際熱錢還會大量繼續進入國內地產業。
我們的房地產企業可以說都是近10年來發展起來的土生土長企業,包括地產業的龍頭大哥萬科也還沒有進軍國際市場,也只是引進來合作。像萬通等企業在國外也只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現在開發商資金緊張,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受國家宏觀調控所致和消費者觀望的結果;和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直接的連帶關系(不含上市企業股市資金的縮水,因為,老百姓在股市的資金也照樣縮水)。
面對國內強大的內需市場和國家政策的逐步利好,我們的開發企業會迎來難得的新的機遇。當然,機遇和挑戰共存;金融危機不可能不影響中國市場和金融體系。在金融危機大潮中所有的企業都會受到沖擊或接受洗禮;不管企業大小強弱,適者生存是不二的法則。那些時代的弄潮兒和投機者們自然會主動撤離或被清洗出這一行業;而把房地產事業視作生命和人生一部分的企業大多數將會堅持下來,並在新的機遇中做強做大。我崇敬那些把房地產作為事業和視作生命一部分的企業家,祝願一路走好,順利圖強。
市場經濟體系不可能都那麼完美,買方市場或賣方市場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這次金融危機中那些出口企業就因為國外的買方市場而吃了大虧;而地產行業多年來的賣方市場也使消費者不能接受。通過這次金融危機供需雙方必然會尋求出一種最佳途徑來解決這一難題。就像國家實行的經濟政策中市場經濟體系和國有經濟體系一樣,在危機中都會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從而會產生出新的機制來。房地產市場的革命性變革不僅僅是使得高房價回歸理性,而應該是市場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
在這次百年難遇的金融危機中,客觀認識金融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十分重要。我們沒必要自己嚇唬自己老是沉浸在悲觀情緒當中不能自拔,應該客觀重新認識自我和重新定位。充分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哪怕是自我瘦身當一次豬堅強也要力圖自保,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願與同行共勉。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與房地產業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外匯管制限額 瀏覽:288
股指期貨後買基金 瀏覽:254
2880表價格 瀏覽:232
中林集團信託 瀏覽:193
在陸金所里投資安全嗎 瀏覽:315
期貨大行情特點 瀏覽:239
買基金用什麼賬戶 瀏覽:90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
專利權金融資產 瀏覽:81
工商銀行2017年投資 瀏覽:260
股票為什麼要每日做t 瀏覽:987
鋅價格西藏礦業 瀏覽:504
揚州股票開戶 瀏覽:437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