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購買力平價理論

國際金融購買力平價理論

發布時間:2021-07-09 09:40:48

Ⅰ 幫忙求解一道題,關於國際金融購買力平價,想要詳細解釋。

供你參考。
(1),2010年英鎊與美元的匯率應該處於大致1:2的水平。1英鎊換2美元。

(2),如果匯率還是1英鎊=1美元,英鎊被低估了。

Ⅱ 國際金融問題,購買力平價說,如下圖題所示,以本國物價比外國物價不需要換算貨幣單位么這個1.15是

這里的表示歐元兌美元的比例

Ⅲ 購買力平價與一價定律的區別

購買力平價與一價定律的區別:

1、代表含義不同:

(1)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前者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後者指不同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2)一價定律認為在沒有運輸費用和官方貿易壁壘的自由競爭市場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國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種貨幣計價,其價格應是相等的。

即是說,通過匯率折算之後的標價是一致的,若在各國間存在價格差異,則會發生商品國際貿易,直到價差被消除,貿易停止,這時達到商品市場的均衡狀態。該定律適用於商品市場,與之相似的適用於資本市場的定律是利息平價理論。

2、目的不同:

(1)購買力平價目的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

(2)一價定律揭示了國內商品價格和匯率之間的一個基本聯系。在評價成本和收益以計算凈現值時,可以用任何一個競爭市場的價格來確定它們的現金價值,而不用考慮所有可能的市場價格。

3、針對對象不同:

(1)購買力平價是一個衡量物價的商品的集合。

(2)一價定律只限於一種商品。

(3)國際金融購買力平價理論擴展閱讀

一價定律的限制

(1)心理因素

在世界各地,即使商品的品質完全等同,其價值評價也不定相同。因為內在價值體現在買賣雙方對商品的主觀認知,並透過供給價格和需求價格客觀體現出來。主觀認知主要為文化背景所左右,如世界各地對星巴克咖啡的接受程度都不盡相同。

因此這些心理因素會影響購買者的需求,促使供應者使用不同的定價方法,導致現實情況未必吻合理論。

(2)時間差異

本定律不適用於跨時間情況,所以同一市場的價格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是,金融市場的情況是例外,這是因為流通性市場的市場莊家制定的價格也會持續移動。然而,每單交易執行的時候,一價定律仍然有效。

最佳的例子便是利差交易(carry trade),利差交易建基於不同貨幣存在不同的利率,這種利率的差異導致兩種貨幣的匯率呈反方向走勢。

投資者一旦發現利率差異,這就明顯存在著套利機會,他只需要借入低利率的貨幣而兌換成高利率的貨幣,從中賺取額外利息然後再歸還以原來貨幣計量的本金便完成一筆利差交易。

在這過程中,利率歷經時間的變化,隨著越來越多投資者把握該無風險的套利機會,而進行外匯買賣賺取高利息,兩種貨幣的利率差異將不復存在,因為外匯市場的匯價已被眾多交易推動而恢復均衡。利率的性質便是借入資金的價格或者時間成本,最終兩種貨幣利率相同也就符合一價定律。

(3)信息不對稱

如果交易發生信息不對稱,買家無法獲知最低價格誰屬,一價定律便不適用。此情況下,賣家需要在交易頻率和利潤性中權衡。企業可能訂立高價或者低價,前者導致交易不活躍,因為消費者總是希望搜尋最低價格者;後者則令企業銷售增加,但利潤所得卻比以前少。

(4)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認為一價定律並不一定通用於世界上所有物品,因為某些物品是不能向外交易的。該理論相信某些國家的消費相對其他國家便宜,歸因於欠缺發展的國家非交易物品相對便宜,特別是土地和勞動。

這引致欠缺發展的國家有著典型的一籃子廉價消費品,盡管當中部分物品的價格被國際貿易活動影響所拉平。

(5)違反定律的例子

一個經常被學者引用的例子就是荷蘭皇家石油和殼牌的股票。兩間公司在1907年合並,皇家荷蘭石油的股票在阿姆斯特丹交易,而殼牌的股票則在倫敦上市,原有的業務被允許各自獨立經營,但雙方的總利潤必須按照六四之比分配。

隨著預期收益改變,荷蘭皇家石油的股票價值因而應該按每單位計算相當殼牌股票價值的1.5倍。但是,事後兩者的股票價格卻長期偏離理論預期的差距,偏離百分比高達15%以上[5][6]。這個偏差一直到1999年開始下滑,2005年兩間公司實行最終合並才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購買力平價

網路-紫外-一價定律

Ⅳ 購買力平價理論在人民幣匯率實證中為什麼不成立

人民幣利率平價論的實證不成立的簡單原因分析

第一,利率平價論的一個重要假設前提是資本能在兩國自由的移動,但是我國在資本和金融市場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實現資本的國際間的自由移動相對困難,這造成了利率平價論不適用的根本原因。
第二,當時我國的匯率政策是盯住單一的美元,所以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的穩定,並未受到兩國利率差異的影響,也就是說利率的變動並沒有決定匯率的變動。
第三,在我國從1997年到 2005年,先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以及SARS等突發事件。防範突發事件,保證經濟快速穩定增長,人為地對匯率進行調控,保持匯率穩定。
第四,利率利率平價論在一些實證研究中被人為是長期理論,而我們的分析偏向於中短期,所以利率平價理論不成立。

Ⅳ 購買力平價理論無法說明

3、ACDE
4、ABCD
5、ABD

Ⅵ 國際金融中購買力平價的計算題 求助!

題有點點問題吧。他應該有個,美元價格提高後,一籃子商品的歐元價格呀。。。。
假設按題的意思歐元價格不變。還是160.那就好算了。。
購買力平價計算關鍵就是通過匯率折算後。兩種貨幣要相等。
比如如題。美元兌歐元1.25:1
也就是1.25美元=1歐元。看一下有恆等式:
160*1.25=200(也就是把歐元按匯率換算成美元兩者要相等)
如題美元價格變化後:160*x=400。。。把x解出來就可以了。

Ⅶ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多國棄用

在當今全球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實力的競爭。
比較兩國經濟實力,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最直觀的指標。要比較不同國家的GDP,首先要把用各國本幣單位計算出的GDP換算成通行的美元,而在如何換算上,有許多種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一種是通過現行匯率簡單地加以轉換,而經過發展,所謂「購買力平價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按這種方法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五年內超過美國老大。 用現行匯率計算GDP的方法很簡單,按照當時的匯率直接將統計出的GDP總量轉換為美元單位即可。而「購買力平價法」的計算則復雜得多。
購買力平價(簡稱PPP)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
購買力平價匯率可以更方便地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例如,如果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中國人變窮了。如果以人民幣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國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麼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國人的生活質量的明顯惡化。
有經濟學家指出,計算一個國家的匯率,一共有30多種方法,購買力平價法只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不會使用這種方法。 一個漢堡算匯率?
一個測量購買力平價的簡單而有趣的例子就是「巨無霸指數」。
這個指標由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首創,已經成了一種流行的標准。《經濟學人》雜志假定麥當勞在全球銷售的巨無霸的成本是固定的,然後將其在各國的分店中銷售的價格進行比較。
根據該雜志最新一期的巨無霸指數,一份巨無霸漢堡包的價格在中國為13.2元人民幣,在美國為3.73美元,由此推斷,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應該為3.54:1,比匯率低了很多。實際上,按照「巨無霸指數」推算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比現行匯率低不少,因此這個指數也經常被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用來佐證各種「人民幣被低估」的理論。
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馮鵬程教授認為,如果從一個國家匯率是否被低估的角度來說,以巨無霸指數來評判是不準確的。
「美國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中國卻不是。」馮鵬程說,「另外,美國的原材料、人工製造成本、民眾的收入水平都比中國高。用統計巨無霸指數的方法來評估匯率,而不考慮另外這些因素的話,也是不合理的。」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另一個不足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另外,除了通貨膨脹率和利息率差異之外,還有其它若干個因素影響著匯率,比如: 經濟數字發布/報告、資產市場以及政局發展。
很容易算錯的一筆糊塗賬
購買力平價說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首先,購買力平價忽略了國際資本流動對匯率的影響。盡管購買力平價理論在揭示匯率長期變動的根本原因和趨勢上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在中短期內,國際資本流動對匯率的影響越來越大。
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多次警告國際熱錢湧入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而1998年,作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泰銖對美元匯率的陡然波動,完全是國際熱錢大肆炒作的結果。
還有批評者更絕,乾脆指出購買力平價的前提,即「假定所有國家的商品價格相等」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不同國家的人對於同一種商品的估價是不同的。例如一種在甲國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個國家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購買力平價不管這種情況。
再者,計算購買力平價需要挑選大量的商品作為計算的依據,而挑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以偏概全的狀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國GDP進行PPP計算時,依據的是「國際比較項目(ICP)」,這一項目號稱涵蓋155項基本消費類別,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項統計活動。
所以,經濟學家們認為,PPP在統計學上具有欺騙性,可以通過精心的選擇所用的商品獲得對某國有利或者不利的結果。

Ⅷ 4.我國換匯成本說與購買力平價理論有什麼關系

換匯成本說是中國原經貿部和理論界的學者,結合購買力平價說和中國的國情於70 年代未發展出來的一種匯率決定學說。它把購買力平價說中的非貿易商品加以剔除,而用國際貿易商品的價格對比來考察匯率的決定,這顯然比購買力平價說更切合中國的實情,因此,可以說它是對傳統的購買力平價說的一種進步。

Ⅸ 國際金融中購買力平價的計算題

題有點點問題吧。他應該有個,美元價格提高後,一籃子商品的歐元價格呀。。。。
假設按題的意思歐元價格不變。還是160.那就好算了。。
購買力平價計算關鍵就是通過匯率折算後。兩種貨幣要相等。
比如如題。美元兌歐元1.25:1 也就是1.25美元=1歐元。看一下有恆等式: 160*1.25=200(也就是把歐元按匯率換算成美元兩者要相等) 如題美元價格變化後:160*x=400。。。把x解出來就可以了。

Ⅹ 國際金融簡答題 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的異同

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
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強調,即期與遠期之間的通貨膨脹率差別必須等同於這個期限內匯率的差別。如果不一致,就會出現套利情況,直到匯率調整到兩者一致為止。在實際應用中,計算購買力平價可以用消費者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或GNP縮減指數表示物價水平。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購買力平價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林集團信託 瀏覽:193
在陸金所里投資安全嗎 瀏覽:315
期貨大行情特點 瀏覽:239
買基金用什麼賬戶 瀏覽:90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
專利權金融資產 瀏覽:81
工商銀行2017年投資 瀏覽:260
股票為什麼要每日做t 瀏覽:987
鋅價格西藏礦業 瀏覽:504
揚州股票開戶 瀏覽:437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
九泰基金中證基金 瀏覽:385
身份證掉了怎麼貸款啊 瀏覽:458
黃金分割外匯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