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

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

發布時間:2021-07-12 07:26:22

㈠ 去互聯網企業之後金融機構不斷嘗試和探索大數據紛紛布局多家保險企業開始應用

很多單位都應用大數據

㈡ 為什麼許多傳統企業和互聯網公司紛紛跨界互聯網金融領域

所有企業的命脈都在錢上,把控了金融也就是有了資本

㈢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什麼樣

你好~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會是什麼樣的?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會是怎樣?如果能夠站在未來回看現在,自然就能更好地指導從業者制定戰略,佔有先機。然而有趣的是,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所看到的其實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兩種思維的碰撞

下圖以一種圖像化的方式形象地描繪了這兩種不同的思維。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㈣ 博鰲亞洲論壇歷年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報告》都說了啥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互聯網金融報告2016》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上,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報告2016》。這是博鰲連續第三年發布年度互聯網金融行業報告,今年的主題是「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

金融機構紛紛試水互聯網金融

報告顯示,2015年,傳統金融加速互聯網化發展。據BR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監測,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已經有57家商業銀行上線了直銷銀行。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23家上市券商中有18家券商大力加碼互聯網證券業務。2015年上半年,中國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累計保費收入816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占行業總保費的4.7%,這一收入已接近2014年互聯網保險全年的保費水平。基金業都已開通互聯網直銷模式,並進行了移動App布局。互聯網信託也開始加快資產多元化布局。

此外,資產證券化正逐步成為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無論是銀行、券商等資產證券化產品傳統發行主體,還是p2p網貸平台、大型電商等介入這一領域的新興發行主體,都對此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為了有效應對來自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的挑戰,中國的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託等傳統金融業已經開始探索向互聯網化轉型的發展模式。銀行業已經試水網路銀行、直銷銀行、手機銀行等模式,開通電商平台以覆蓋企業和個人電子商務的綜合需求。互聯網證券在國內主要有自建電商平台、進駐第三方電商平台和獨立第三方網站三種模式。互聯網基金的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基金超市模式、網上銀行銷售模式和基金公司網上直銷模式。互聯網保險演化出官網直銷模式、專業的第三方保險銷售網站模式、眾安在線模式、電子商務平台模式。互聯網信託則有信託直銷模式和債權轉讓機制下信託受益權拆分轉讓模式。

互聯網金融監管相對薄弱,需警惕風險

在金融互聯網化進程加快的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風險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既包括金融相關風險,也包括技術層面和社會影響等風險。

雖然我國已經形成以央行徵信系統為主導,輔以市場化專業機構和個人徵信機構的三方格局,但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如小微企業和個人徵信覆蓋面和深度相對薄弱、行業和地域分割使得信息不能整合和流動等。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行業准入門檻較低,監管標准還不夠清晰;二是監管導向仍需有效傳遞,監管原則與方式有待進一步確認;三是監管協同機制尚未有效運轉起來,監管技術亟待提升。

此外,市場需要加強有效監管和自律,自律仍有不斷改進的空間。

要充分借鑒歐美監管理念並改革創新

總體上,報告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充分學習借鑒和改革創新,尤其是對歐美發達國家的徵信體系、監管理念、風險管理等方面要消化吸收、博採眾長、推陳出新。

徵信方面,要從體系、技術、意識等方面加強和改進,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如打破行業和地域壁壘等。

監管方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是當務之急,只有制定一套統一的標准,明確各主體的責任和義務,才能減少行業亂象和違法行為。

報告指出,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的過程在未來將進一步演化提升,形成日趨豐富的創新空間與市場機遇。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成為在全球范圍內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不僅限於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與產品設計,還將在提升中國金融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㈤ 如何破解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困局

——以票據電子化推進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兩個設想

立足於商業銀行自身的優勢,更有效地推進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模式之一,便是以票據融資為基礎,以票據電子化為抓手,創立互聯網票據平台,並與票據池業務有效融合,開辟出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新路經。

《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正式出台,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即將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互聯網的技術與理念正在逐步與傳統金融的各個領域相融合,使之更能與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實體經濟需求相契合。

搶灘互聯網供應鏈金融

雖然在前互聯網金融時期,供應鏈金融便是與實體經濟契合度較高的一種金融服務模式,但其同樣無法避免互聯網金融對其進行改造。近兩年,無論是電商還是P2P平台,甚至ERP軟體公司、物流公司等紛紛加入到搶灘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浪潮之中。

在此背景下,各個商業銀行自然也按捺不住,紛紛布局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然而,絕大多數銀行要麼是與電商平台合作,要麼乾脆自建平台,事實上幾乎都是在翻版阿里的模式。不可否認,商業銀行在金融方面存在明顯的優勢,但在電商方面卻很難與阿里等企業相抗衡,因此,雖然各個銀行決心很大,投入也很大,並且也試圖尋求差異化經營,但最終能將這種電商模式的供應鏈金融做到何種程度,則很難預料。

事實上,立足於商業銀行自身的優勢,可能還有更有效的模式推進供應鏈金融的創新,那便是以票據融資為基礎,以票據電子化為抓手。

票據電子化的三層含義

票據融資一直以來便是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包括承兌匯票保貼、承兌匯票保證、商業匯票贖回、商業匯票貼現等形式。事實上,票據堪稱供應鏈融資中使用最頻繁的金融工具,這主要基於如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根據法定要求,票據業務必須具有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和交易關系,這與供應鏈金融的生存環境緊密結合;第二,與其他在單一環節應用的供應鏈融資工具相比,票據業務可貫穿供應鏈上下游的多個企業,因此靈活性更高,功能更強;第三,國內企業習慣於使用票據,並且票據貼現利率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客戶更願意接受;第四,由於票據可被用於調節資產負債規模和結構,因此其也受到商業銀行的青睞。而票據電子化在國內也已發展許多年。

不過,人們通常認為的票據電子化就是以電子票據取代紙質票據,這種認識是比較狹義的。

票據電子化存在幾層含義:一是票據介質的電子化,這就是前面提到的最簡單的理解,即以電子票據取代紙質票據。在國內票據介質電子化可追溯到2005年招商銀行推出「票據通」網上票據業務,並與TCL[微博]合作開立國內第一張電子銀行承兌匯票。二是票據交易系統電子化,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建立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便是實現了交易系統的電子化。三是票據流通渠道互聯網化,這是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之後,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票據理財的興起,我國票據電子化的又一新進展。

當然,第三種自發生成的流通渠道互聯網化並沒有與傳統意義上講的介質或交易系統的電子化很好的相結合,比如互聯網平台主要使用的還是紙質票據而非電子票據,但是至少目前票據電子化這幾個層面的要素在我國都已存在了,至於如何將幾個要素有機的銜接在一起,則需要視票據市場未來的發展而定了。

破解之道:互聯網票據平台

在互聯網金融理念的指導下,商業銀行或可嘗試從兩個不同的方面深入推進票據電子化,從而實現更為有效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

一是可以電子票據推進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在商業銀行的推動下,電子票據在供應鏈金融中替代紙質票據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對於企業來說,使用電子票據替代紙質票據不僅可以明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也避免了票據損失、損壞風險,同時通過票據信息的數據化存儲也可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對於商業銀行來說,使用電子票據替代紙質票據則可節省承兌行的人力,增大貼現行的業務量,總的來看,不僅便於商業銀行的數據統計和經營分析,同時也可為其拓寬客戶范圍,加深與客戶的合作關系,增加商業銀行綜合收益。

然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電子票據對於供應鏈金融的價值或許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由於票據特有的支付和融資屬性,特別是由於票據融資的成本低於信貸,銀行可以票據流取代傳統現金流、以票據融資取代傳統信貸,深度嵌入到企業管理之中,而電子票據則從操作層面上為此提供了可能性。商業銀行可嘗試利用電子票據更深層次嵌入供應鏈企業的經營系統之中,掌握經營活動數據,並進而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供應鏈資金流和資金需求情況。進而,銀行可嘗試將電子票據業務從當前的網路手工操作、人工干預模式發展為系統條件觸發、全自動化處理模式,使得電子票據的簽發、轉讓、貼現等行為得以全部在預設條件下由系統自動完成,並實時應對可能發生的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這樣,通過充分結合票據特有屬性和互聯網金融處理方式,便可以為企業提供精確、透明的融資便利。

二是可嘗試整合票據池和互聯網票據理財。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概念被熱炒,從2013年底起,互聯網票據P2B融資模式逐漸盛行,全國數十家互聯網平台開辟票據C端融資渠道,單個平台最大單日去化量達10億元。從本質上看,互聯網票據理財業務是以票據為質押品、以互聯網平台為中介的一種民間借貸行為。由於進入門檻低,加上票據資產風險低、期限短、操作靈活等特點,互聯網票據理財自然成為金融創新的主要領域之一。

同時,互聯網票據理財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市場各方的需求。從融資角度來看,互聯網票據融資平台有助於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互聯網票據理財主要依託的是小額票據,這些小額票據的持有者往往是小微企業,其融資需求大,但票據貼現難度高,傳統上講難以從銀行獲得融資。從投資角度來看,互聯網票據融資平台也有助於擴展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因為根據《票據法》,個人是無法參與匯票買賣的,但互聯網票據融資平台卻給予了個人投資者參與票據投資的機會。

事實上,一些平台推出的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已經接近於供應鏈金融業務,然而,由於這類平台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足、虛假票據嚴重、一票多押融資、虛假宣傳誤導、廣泛存在自融等諸多問題,特別一些平台還出現票據理財無法提現、巨額資金去向成謎等事件,市場對此類票據融資平台的認可度急轉直下。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商業銀行的票據池業務卻風生水起,並成為各大銀行業務創新的主要領域之一,其中商業銀行通過票據池質押融資同樣拓展了供應鏈金融服務。

因此,商業銀行或可借鑒互聯網票據模式,自行開發建設具有大數據特點和集成化的互聯網票據平台,同時與票據池業務有效融合,開辟出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的一條新路經。

㈥ 互聯網金融哪家最靠譜

除了支付寶 微信幾家大的互聯網企業 其他的我都不敢了自己被騙的太慘了

㈦ 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 眾多大佬搶灘布局「互聯網+小貸」

現在比較出名熱門的是理財通可以再微信和QQ登錄,有貨幣基金、指數基金、保險理專財等多屬種理財產品,貨幣基金有廣發、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四款貨幣產品,指數基金也有易方達、嘉實兩款選擇,可以提供適宜不同的投資者,還是比較實用的。

㈧ 百度,騰訊等傳統互聯網行業為何紛紛涉足互聯網金融,具體措施有哪些

㈨ 實業巨頭涉足互聯網金融,可以從bat身上取什麼經

近日,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新聞熱點再一次占據了媒體頭條。業界期待已久的互聯網金融協會終於將要在本周 25 號在上海正式成立,這也正式標志著互聯網金融開始逐步進入細則監管階段。亞洲博鰲論壇開幕,強調互聯網金融要守住風險底線,做好風險控制。而行業玩家動態也不少,恆大日前也正式宣布進入互聯網金融板塊,主要業務是基金、支付、保險、理財等服務,而 BAT 等為代表較早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展開角逐的巨頭,也並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繼續在消費金融、錢包支付、理財等業務板塊排兵布陣。
但無論是監管的深入、協會的成立,還是恆大的入局,其實都是互聯網金融升溫的表現,行業參與主體在不斷擴圍,而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局勢如何?實業玩家為何紛紛入局?相比 BAT ,新入局者恆大們,又需向螞蟻金服、網路金融等互金巨頭學習些什麼?
實業玩家紛紛湧入互金領域為哪般?
聚焦目前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以 BAT 等為代表的巨頭企業憑借自身優勢不斷擴張版圖,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眾多具有實際產業背景的平台,像萬達、恆大、綠城等也紛紛躋身這一市場,試圖在巨頭之外分一杯羹。為什麼這些產業平台在做好自身實體主業的同時要開始向互聯網金融進軍?這其中是有很多的戰略和戰術考慮的。
其一,互聯網金融本身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包括阿里、騰訊、網路、京東等都已經發展了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這個市場的級別已經達到了萬億甚至更高。《 2016-2020 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16 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規模將達 17.8 萬億,未來五年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24.67% ,到 2020 年預計將達 43 萬億。而央行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 2015 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 138.14萬億元,隨著互聯網金融滲透力度的加強,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也會進一步加大。
第二,互聯網金融監管開始逐步成熟,這個時候進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競爭環境。
去年 7 月 18 日央行聯合十部委對外發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定調了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導向;此外《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也正是對外發布,提出了網貸監管的一些基本原則。像恆大這樣的實體企業這個時候進入,其實已經處在了一個相對比較規范的發展機遇期,可以享受到一些已經開始逐步明確的政策監管原則,降低了政策變動的應對風險。
最後,實體產業本身就有轉型互聯網的需要。
從企業轉型而言,互聯網 + 已經成為各個平台和企業都在深思的問題,而對於這種實體產業,本身就鑽透了一個或者幾個產業,圍繞這幾個產業做好金融服務,其意義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對不論是恆大的房地產項目,萬達的廣場、消費和影業還是綠城的供應鏈,都需要資金服務的介入,加上這些產業方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產業鏈合作商和服務方,這些企業也往往需要各種投融資服務。
對著這些大的產業背景平台而言,做互聯網金融服務,不僅可以將自身服務戰略化,還可以將周邊合作方的需求整合進來,打造一個圍繞產業鏈的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
BAT 等互金巨頭以何姿態迎接新人?
面對恆大這樣的傳統企業做互聯網金融,較早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並結合自身優勢打造閉環生態系統的阿里、網路、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將以怎樣的布局狀態迎接新人?
螞蟻金服的調性是比較高的,無論是在品牌、產品、產業鏈和金融資源合作方面,都具備資深的業內整合能力,旗下也有小貸、支付、銀行、徵信、保險、基金等多項金融服務牌照,除了身出互聯網公司背景之外,其實已經成為國內另一個綜合性的,囊括大多數金融服務的一個供應商。螞蟻金服的核心優勢在於龐大的電商交易資料庫,通過對阿里巴巴電商平台交易信息的採集,利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整理與篩選,為螞蟻金服的貸款業務和理財業務提供識別與把控風險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依託支付寶所衍生出來的信用交易環節,能進行個人信貸、商戶信貸、理財、徵信、保險以及證券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網路金融業務布局在去年 12 月發生重大調整,成立了網路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 ),並將其上升到網路戰略級業務高度。通過整合旗下包括消費金融、錢包支付、互聯網證券、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等多個板塊的業務,目前已成為金融領域布局全面的一支重要力量。與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主要依託電商平台展開金融服務不同的是,網路金融的優勢在於通過與網路地圖、手機網路、網路貼吧等進行生態聯動,藉助網路糯米、網路外賣、 Uber 、去哪兒等搭建各種不同的消費場景,為發展金融提供良好的貸款環境和信用支付環境,實現更好地連接人與金融服務。此外,利用網路大數據分析能力為風險管理和信用等級的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能為金融服務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提升用戶體驗,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壁壘和價值創造。
京東金融過去一年一直在對標螞蟻金服,並且也具有深厚的電商產業鏈條,可以圍繞這部分資源做 B 端和 C 端的金融服務,過去一年一直在建立「金融科技」這個概念,以「賬戶、風控、連接」來歸納平台做金融業務的核心優勢。其中,京東金融最核心的競爭能力是依託於場景進行的消費金融和理財、眾籌等服務嵌入,並且利用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將這種金融服務更為普世化。
基於社交起家的騰訊在開展金融業務時,幾乎唯一的優勢就是入口,龐大的 QQ 用戶和微信用戶成為構築騰訊金融版圖的基石,騰訊金融業務也一直圍繞著如何滿足這些既有客戶的金融需求服務。騰訊還成立了「支付基礎平台和金融應用線」,來統一管理互聯網金融業務,將原有的支付、理財、徵信等業務整合至獨立的業務條線。目前騰訊金融也完成了包括支付、借貸、理財、基金、保險、證券等多個領域的布局。
各路玩家紛紛入局互聯網金融展開角逐,未來到底誰家能更勝一籌還未成定局。但不得不承認,目前以阿里、網路、騰訊、京東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結合自身優勢,憑借龐大的基礎性用戶群體和海量用戶數據,基於這些用戶的數據和需求來搭建場景,進行生態聯動,以技術和數據為內核驅動金融發展,已經在這場跑馬圈地運動中佔得一席之地。
造勢過後的實業玩家,如何汲取互聯網經驗?
以恆大等為代表的傳統企業「主動出擊」轉型做互聯網金融,其實也可被視作是順勢而為,相對於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由於多年積累,在供應鏈、產業鏈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但也存在劣勢,對於業務線龐大的傳統企業來說,應該如何高效地整合、打通自身內部資源,在 BAT 的夾縫中撕開一道口子,紮根金融領域並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務呢?這或許能從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發展上汲取一些經驗。而從 BAT 等巨頭日漸明晰的發展路徑中也不難歸納總結出,注重產品的用戶體驗及場景化營銷,在數據、技術、生態聯動以及場景鋪設上下功夫乃為上策。
以螞蟻金服為例,螞蟻金服在一段時間內通過服務小微、提供線上快速的審批放款服務,服務了眾多的商戶和個人客戶迅速獲得了很大一部分市場,這種場景滿足了很多人的便捷借款需求,目前已經繼續在強化大數據和風險管理運營模式。其中支付寶是平台,理財、融資和消費是場景,而以支付為核心的整個生態的搭建則是一個工程。
除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現在也在強調自己的金融科技以及場景化的投融資服務,如白條、眾籌以及智投等產品,其實是在利用技術、平台和用戶基礎上做了耕讀場景化服務,京東的場景主要是用戶的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和眾籌、理財等服務,並且整體依託於京東電商這個平台。京東的生態鋪設和螞蟻有較大相似性,因為兩者都是電商金融化的顯性,傳統企業可以學到的是依託於場景和需求的服務嵌入、互聯網化的產品營銷和運營方法。
網路金融目前也在利用旗下的金融和技術資源,在產品、運營、風險管理與場景、平台和互動上做了很多的嘗試。網路金融通過來自手機網路、網路地圖、網路貼吧等海量用戶和數據,以及網路糯米、去哪兒、網路外賣、 UBER 等內外部產品所構建的強大 O2O 場景,將理財、信貸和其他服務進行整合,進而延展自身的金融服務。除了利用內部已有的資源優勢外,可以察覺的是,網路金融還在不斷開拓諸如教育、旅遊、二手車等領域的新場景。以消費金融下的教育信貸為例,依託網路在教育領域的多年深耕,網路教育信貸創新業務模式,基於互聯網入口和大數據優勢,與教育機構合作提供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從打法上來看,網路金融通過打通內外部場景形成雙重合力。而網路錢包作為整個金融的支撐平台,最近也在進行升級,正在不斷加入更多的金融服務,筆者在網路錢包最新版本上已經看到有教育信貸的入口,在此基礎上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網路錢包不是簡單的支付工具,而將成為連接網路金融全服務的平台。
此外,利用互聯網特質打破交易界限,從而滲透海外需求也是一大趨勢。除了服務中國消費者外,網路金融的國際化業務也在加速拓展,日前網路錢包已上線海外購服務,布局跨境購物場景。國際化也一直是螞蟻金服的重要戰略之一,目前螞蟻金服已經在俄羅斯、美國、巴西、西班牙、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取得比較快的發展,提供的業務包括旅遊預訂、交通、購物、退稅、一體化體驗等。
所以,對於恆大、綠城、萬達這些產業方平台而言,雖說具有產業資源優勢,在轉化為互聯網金融產品上有一定的基礎資源,但是後續的產品、營銷和運營方面,以及在場景化、平台化的能力打造方面,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借鑒 BAT 這些互聯網公司的經驗模式。

㈩ 互聯網金融的趨勢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即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業務。互聯網技術不僅改善了金融業務發展的基礎環境,同時也衍生出了新的金融服務方式,引起金融生態和資源配置方式的變化,從而也帶來一系列風險與控制的新課題。

作為近幾年成長最快的一個行業,新金融領域中的領軍企業,不管是業務規模、還是發展程度都到了邁入資本市場的階段。只是眼下,不管是上市地點的選擇還是商業模式的合規性、資本的認可程度等,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綜合分析來看,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有如下趨勢:

趨勢一、互聯網金融加速向縱深發展,行業調整仍將持續,服務實體經濟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持續發展的戰略基石。

趨勢二、互聯網金融政策規范將初步確立,監管套利空間逐漸縮小,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得到空前重視。

趨勢三、各路資本紛紛布局國內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平台將迎來上市熱潮。

趨勢四、互聯網金融生態戰略或成主流,數據資產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心優勢。

趨勢五、移動支付發展迅猛,支付去現鈔化趨勢更加顯著,第三方支付企業面臨商業模式重構。

趨勢六、P2P 進入兼並重組期,數據和垂直行業定位成為獲得行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大型平台向財富管理方向轉型。

趨勢七、互聯網保險異軍突起,結合大數據技術產品創新層出不窮,「相互保險」即將開閘。

趨勢八、「供給側改革」政策利好,消費金融爆發在即,場景和流量成為核心競爭力。

趨勢九、眾籌監管思路進一步明確,行業趨向規范發展,眾籌發展駛入快車道。

趨勢十、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加速,百萬人才缺口有望得到緩解。

閱讀全文

與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浪外匯加元 瀏覽:258
嫣然股票 瀏覽:333
普洱一般什麼價格查詢 瀏覽:398
銀華回報的基金凈值 瀏覽:475
黃金周國外搶中國遊客 瀏覽:356
小貸想從金融機構貸款 瀏覽:462
華山參滴丸價格 瀏覽:714
中航精鑄股票 瀏覽:545
投資理財帳戶 瀏覽:792
黃金投資概述 瀏覽:578
基金是怎麼波動的 瀏覽:319
股票價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瀏覽:120
外匯每年 瀏覽:871
新一代信息技術股票 瀏覽:478
中國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排行 瀏覽:305
均值回歸外匯交易策略 瀏覽:597
中國電影投資 瀏覽:926
2078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1
科創板基金申購比例 瀏覽:82
反彈基金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