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助力鄉村振興措施辦法

金融機構助力鄉村振興措施辦法

發布時間:2021-07-25 05:48:41

Ⅰ 結合實際,談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舉措

一是繼續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認識。

農村工作繁復涉及面廣,群眾就個體而言,有勤勞正派的、有懶惰自私的,有好學上進的,他們的生活也就千差萬別,在對待公益事業和處理日常事務上表現出的情感也就大相徑庭,千差萬別。為了實施好農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民對國與家的認識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各部門要用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教育農民,激發農村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把各族民群眾的思想經過大力的宣傳教育,引領到黨的路線上來,與黨和國家的農村振興戰略保持一致。

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目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只注重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農村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做得還不夠,有的認識不到好政策與好生活的內在聯系,還存在一些誤解和不理解,伸手要好處比貧困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宣傳工作蜻蜓點水不踏實深入透徹,致使有些實質性的工作難以展開,工作進展緩慢,這些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各級組織做耐心細致的宣傳教育工作,抓經濟工作的同時統籌農村宣傳教育工作,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入腦入心開花結果。



二是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強農村基礎。

十八大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極大的改善,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工程成效顯著;使老百姓的出行難問題得到根本改變;溝渠庫潭等水利設施建設工作也步入快車道,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村議事點及活動場所的建設為農村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但面對新的國家發展要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引進外資比較困難,當地群眾因為缺少資金想發展旅遊相關產業心有餘而力不足,致使經濟社會發展緩慢。

實施農村振興戰略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需要找准發展優勢,創新工作方法,加大資金投入,從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來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經過十八大以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於「治理有效」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三清潔」等公益事業和涉及國家建設方面,工作難度大反彈現象突出,致使許多工作難以開展和反復回頭,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這些不良現象的發生歸根到底都是對農村人民群眾教育力度不足所致,對此筆者認為實施振興農村發展戰略,強基礎的同時更需要強化農村人民群眾的思想基礎。只有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積極行動,振興農村戰略的構想才能順理成章如期實現。

Ⅱ 鄉村振興的措施與思路是什麼

寫作思路:從鄉村的基本現狀入手,把改善鄉村的措施和思路寫下來。

(一)產業內部動能不足

有部分鄉村產業發展基礎比較薄弱,持續性的產業帶動能力不夠。一是產業技術短缺。表現在怎樣依靠農業科學技術產業支撐,把信息化和機械化等新技術革新以及農業融合,打好「技術組合拳」是田園綜合體的一個難題;其次是產業帶動力不足。

農民只能以勞動力的形式參和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還不能分享其三次產業融合所帶來的價值鏈收益,這樣使得農民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了;三是產業融合度不足。例如休閑農業通常以觀光與採摘為主要形式,與文化、康養、教育、體育等產業融合度低,造成產業聚合帶動能力較弱。

(二)社會服務供給不足

農業生產系統全過程要專業化的社會服務作為支持,藉助利用現代生產要素,包含城市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管理等,來有效保證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探索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現階段,田園綜合體有關的社會服務供給不足變為制約因素,有關配套設施不成熟、軟體服務水平仍需提高,各類附加產品市場化程度不高,城鎮消費群體有待開發。

(三)文化特色挖掘不足

一些田園綜合體在建設中忽略歷史傳承與創新,矮化和削弱鄉村文化功能,為了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對地域文化特徵沒有足夠的挖掘,失去鄉村獨特文化特色。在實踐探索中,處於不一樣地域的田園綜合體,缺少對自身自然和地理因素的深刻認識,未充分考慮本地農業產業、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差異,出現了簡單同質化模仿現象。

各地區的資源稟賦天然不一樣,田園綜合體在開發模式、主體參與模式、產業融合和發展動力上都應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和規律的方案和模式。

Ⅲ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型職業農民要發展,貸款是一種不錯的資金渠道,如何才能找到對口的金融產品呢

冠冕堂皇的話,誰特么都會說,干點實事懂?

Ⅳ 央行等六部委聯合發文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為切實做好「十四五」時期農村金融服務工作,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6月3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強化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融資保障、建立健全種業發展融資支持體系、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增加對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資金投入、研究支持鄉村建設行動的有效模式、做好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金融服務等八個重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投入。
《意見》明確,2021年,金融精準扶貧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各項政策和制度調整優化;到2025年,金融扶貧成果鞏固拓展,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信貸、債券、股權、期貨、保險等金融子市場支農作用有效發揮,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重點領域融資狀況持續改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具體來說,在信貸方面,為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意見》要求過渡期內,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應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力爭每年對全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於本機構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同時,《意見》還明確要增加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投放。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鼓勵根據借款人資信狀況和償債能力、項目建設進度、投資回報周期等,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積極發放中長期貸款。對於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機構在審慎合規經營基礎上,在授信審批、貸款額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給予優惠。
在發揮債券、股權等直接融資作用方面,《意見》鼓勵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種業企業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資金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種業企業通過股權、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為暢通涉農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意見》要求繼續做好存量扶貧票據的接續工作,推廣鄉村振興票據,支持企業籌集資金用於鄉村振興領域,鼓勵募集資金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對脫貧地區繼續實施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政策,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上交所、深交所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在新三板市場掛牌融資。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市場主體設立或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脫貧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和公益基金,通過注資、入股等方式支持脫貧地區發展。
為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意見》要求上市更多涉農期貨品種,完善期貨合約和規則體系,提供更多符合鄉村產業發展需求的標准化期貨產品。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優化套期保值審批流程,減免套期保值交易、交割和倉單轉讓手續費。發揮「保險 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此外,《意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同時,《意見》明確,將通過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推動儲蓄國債下鄉、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持續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並通過資金支持、財稅獎補和風險分擔、考核評價和監管約束等措施,強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
據了解,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加強與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的溝通合作,充分總結借鑒金融精準幫扶工作成效經驗,強化統計監測,推進數據共享,推動《意見》落實落地。

Ⅳ OEPC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黨在十九大報告里就指出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見 國 家 目前十分重視農村地區的發展。但在鄉村振興的實踐當中,越來越多的總包商發現傳統的EPC承包模式並不適應鄉村環境,面臨著許多難題。在此背景下,為了便於項目推進、優化項目效果,以鄉伴文旅為代表的企業提出了OEPC模式,即在傳統的設計、采購、施工之外,加入了現代化運維管理,形成了從設計到運營的一條龍服務,在項目完成後,由專業的運營商負責管理項目,這樣就能夠保障項目在結束後能夠科學、長久、有效益地運行。以鄉伴文旅的「計家墩·理想村」項目為例,自2017年開業以來,目前已經擁有包括民宿、咖啡館、手工坊在內的近20個業態,為2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Ⅵ 鄉村振興主要措施

鄉村振興的主要措施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三農」工作中,農村土地問題是核心和關鍵,是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給廣大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

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保持了「三農」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時間節點與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相契合,彰顯了黨中央堅定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決心,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基礎。

(6)金融機構助力鄉村振興措施辦法擴展閱讀:

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新提法,引起眾多關注。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在今天這樣一個更加註重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國內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更顯緊迫和關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目標就在於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讓糧食成為農業的核心競爭力。

Ⅶ 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以人為本」。農村發展、關鍵在人,「小內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容做好農村的人才工作,一靠「留」,二靠「引」,三靠「用」。 「留」就是要把本土的農民留下來。最懂農村的是農民,最迫切希望農村振興發展的也是農民。要打好「鄉情牌」,念好「事業經」,讓農民心甘情願的「留下來」。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助力鄉村振興措施辦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
廣安歐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26
10000曰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懶人投資不是假的吧 瀏覽:514
鼎立股票行情 瀏覽:435
天治旗下品種基金 瀏覽:149
人民幣和韓幣匯率今天 瀏覽:93
人眾金融白領投資 瀏覽:208
告投資者說 瀏覽:165
浙江祥貴貴金屬關閉後 瀏覽:128
香港天富寶貴金屬官方網 瀏覽:183
4500和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531
匯添富醫療基金001417還能漲嗎 瀏覽:583
2008年鎳價格 瀏覽:145
信託地產通道 瀏覽:396
用車貸款怎麼貸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