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信證券旗下的基金公司有哪幾個
中信證券旗下原有中信基金公司和華夏基金公司,在去年底中信基金公司並入了華夏基專金公司。
中信證券控股股東屬中信集團的另一家子公司中信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英國保誠集團等還共同合資組建了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持有其33%股權。
http://content.caixun.com/NE/00/k0/NE00k07p.shtml
Ⅱ 中信證券旗下的有幾個基金公司
中信證券旗下原有中信基金公司和華夏基金公司,在去年底中信基金公司並入了華專夏基金公司。
中信證券控股屬股東中信集團的另一家子公司中信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英國保誠集團等還共同合資組建了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持有其33%股權。
http://content.caixun.com/NE/00/k0/NE00k07p.shtml
Ⅲ 假如你持有中信證券這支股票,那麼請從宏觀,微觀,中觀方面分析你為什麼選擇中信證券這支股票
我對中信證券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甚至還買過它,但最終還是把它換成了平安,為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中信不好,在中國現有的券商當中(不管是已經上市的,還是將要上市的),它在各項指標(總資產,凈資產,營業額,凈利潤,經紀業務,債券承銷,項目保薦,自營業務…等)中都是名列前茅的,綜合實力可以說是最強的,近期收購華廈基金,獨資設立自已PE(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部門,嘗試入股華爾街的著名投行貝爾斯登(但是失敗了)…等動作也是它在努力將自已打造成世界一流投資銀行,
但是將與世界知名的投行(高盛,雷曼兄弟,瑞銀,美林)相比,無論是規模,業務范疇,盈利分布,產品創新,管理經驗等,還是相差很遠,雖然它具有成為中國高盛的潛力,但到現在為止,只是一個規劃,連趨形都還沒有真正形成,它還要經歷時間的考驗,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強勢的外資投行陸續進入,它將面臨外資和內資同行的強烈挑戰,如果最終能夠堅持得住並能繼續保持發展的話,到那時它將是一個很不錯的投資標的.
在現階段,中信仍然是一個周期性非常明顯的公司,在牛市行情中,進攻性很強(比如06-07年),但在熊市中卻也是疲態盡顯(04-05年和08年初),投資這種公司,如果你對它沒有深刻的了解和強烈的信心,是很能把握住的.如果你看好的是它未來10年會成為中國的高盛,那現階段就可以放心買入,如果你有疑慮或只想做波段投機,那就別碰它,因為它的漲跌幅度是非常大的,你很難掌握主力資金的流向.
我認為它還不夠穩,或者說是行業的龍頭地位還不夠牢固,所以我只是高度關注而沒有持有它.
Ⅳ 上海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大騙子,大家千萬不要相信他們的騙技
我也被騙了,開始我問他需要驗資嗎,他說不用,我交了會員費版1080,在會員裡面有一個合權同,是新會員必須驗資的,給了我一個賬戶,他問我一共多錢,我說3萬,我問他驗資2萬可不可以,他說沒問題,我就打過去2萬,他說系統異常,要我再打一萬,我又打了一萬,還說系統異常,必須一次性大款3萬,會在10分鍾還回來6萬,最後我也沒再打3萬,那要是打了就變成6萬了,騙了了就騙了,報警其實也沒嘛用,他們的賬號都是在境外設立的,咱這的警察也沒用,管不了,千萬別再相信驗資的這種投資公司
Ⅳ 去中信證券的投資部,前途如何啊,和四大相比呢 [復制鏈接]
其實中信的平台挺不錯的,可以作為一個平台,也可以做為一家長期服務的公司。以中信證券在業界的實力和影響,未來幾年躋身到中國最好的幾家券商之一是肯定的。
Ⅵ 中信證券出售建投45%股權後,仍持有15%,不再納入合並報表范圍,那麼建投15%的收益如何計算
不納入合並報表那就算投資收益了,建投的股份屬於非交易性的金融資產,這部分股份只有獲得建投的分紅到帳後才有投資收益. 華夏基金不合並報表的話也一樣.
Ⅶ 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哪個更具長期投資價值
長線投資當然是中信證券了,證券界的老大,那可是央企呀!放心持有!
Ⅷ 現在投資中信證券好還是宏源證券好
中信好
要投資就要投資龍頭,最容易領漲的
所以說中信好
不要看現在價格高,等未來你就感覺現在低了
只要你認為牛市沒有完結,那麼中信證券就可以說股票價格還沒看到頂,
補充,為什麼能新高?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么?如果說漲的慢的有潛力,那還有很多幾元錢的股票呢,他們不是潛力更大?
Ⅸ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是什麼關系
中信建投的前身是華夏證券。
華夏證券曾是當年的全國三大證券回公司之一。
從2002年開始到2004年,答券商全行業出現了巨虧,華夏也是其中之一。
連年的虧損使得券商進行大洗牌,中信證券開始「趁火打劫」。
繼2004年收購廣發失敗後,中信證券又盯上了華夏證券,
於是2005年,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聯手出資46億元,吞下困境中的華夏證券。
收購後就改名為中信建投,並派人去做董事長。
當時的華夏證券經紀業務的市場份額比中信還高,
在收購後的幾年裡,中信獲得了非常豐厚的收益。
兩家親如兄弟,大企業哥哥來,中小企業弟弟上,有肉大家一起吃。
後來證監會發文,對證券公司實行「一參一控」。
就是說只允許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參股一家證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證券公司。
而中信證券的實際控制人控制了兩家券商。
最後,中信就通過轉讓股權把實際控制權讓了出來。
兄弟分家之後,以前的感情也就散了,變成了真正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