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股權投資差額的處理
從2004年開始,借方的股權投資差額仍計入「長期投資-股權投資差額」,而貸方的股權投資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B. 請問在舊會計制度中的股權投資差額在新會計中是怎樣處理的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按享有被合並方凈資產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合並方付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與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方付出資產(合並兌價)的公允價值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大於享有被合並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不作處理,小於享有被合並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時,需對被合並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進行復核,如確無問題,記入「營業外收入」。
3、除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又分為: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 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方「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總的原則是按公允價或協議價,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
綜上,借方差額在新准則中不攤銷,貸方差額確認為營業外收入。
另外,因借方差額在新准則中不攤銷,在新准則中允許投資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與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中投資企業應分享的部分不相等。但,在按權益法核算的情況下,每期確認投資收益時,需要少確認一部分,金額等於按老制度下應攤銷的借方差額。
C. 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怎麼處理
一:同一控制下合並差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現金、銀行存款等
資本公積(也可在借方)
盈餘公積(也可在借方)
利潤分配(也可在借方)
二:其他方式取得時按照支付的對價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三:採用權益法核算的:支付的對價大於應享有的份額,不用調整。支付的對價小於應享有的份額走營業外收入。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等
營業外收入
D. 為什麼這個分錄,股權投資差額計借 方
以往年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從2014年1月1日起執行,注冊資本改為認繳登記制。
因此股權投資差額未到位資本記借方
借:銀行存款
借:其他應收款—X投資人(未到位資本)
貸:實收資本—X投資人
E. 股權投資差額什麼意思
股權投資差額來:
股權投資差自額是指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或者是以非現金資產對外投資時其賬面成本或凈值與投資協商確認價值之間的差額。股權投資差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向第三方購買股權時,購買價格高於或低於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份額。這是投資過程投資雙方共同自願形成的結果。
簡介:
股權投資差額是指採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這里的所有者權益是指屬於有表決權資本所享有的部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向第三方購買股權時,購買價格高於或低於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份額。這是投資過程投資雙方共同自願形成的結果。從理論上講,初始投資成本高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差額,可能是由於被投資單位按公允價值計算的所有者權益高於賬面價值,或被投資單位存在未入賬的商譽。反之,則可能是由於被投資單位的某些資產高估所致,或因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而產生負商譽。
F.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的借方差額是什麼意思啊
借方差額說明企業轉讓股權產生的虧損。
需要將借方差額結轉到投資收益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G. 股權投資差額借方是啥意思股權投資差額貸方是啥意思
借方差額是指企業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所投入的資金小於在被投資企業中按實際擁有份額計算出的成本的那一部分差額.貸方差額是大於時的差額.
比如,A企業以300萬元投資B企業,擁有B企業60%的股份,B企業所有者權益為400,剛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為60萬元.若B企業所有者權益為800,剛貸方差額為180萬元
H. 請問長期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應按合理期限進行攤銷。這句話對嗎
要分情況處理,例如:初次投資時為股權投資借方差額,追加投資時也為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應根據初次投資、追加投資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分別按規定的攤銷年限攤銷。如果追加投資時形成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金額較小,可並入原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按剩餘年限一並攤銷。
I. 為什麼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借貸方差額記為資本公積
有差額的時候一般屬於換股形式取得的或者通過合並方式取得其他公司的股票,而且是同一控制下的合並方式下獲得對方的股權,這兩種形式產生的借貸差額都屬於公司所有者權益的變動,不會引起公司利潤的變動,也不是投資收益,所以只能計入資本公積。
J. 長期股權投資借方差額記資本公積得依據
相當於實質上有損益但是現在不在損益確認而是在權益里「暫存」,日後處理時在把它調出來到損益去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