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北美金礦指數基金

北美金礦指數基金

發布時間:2021-06-11 01:15:55

❶ 南方大數據100指數基金和富國軍工指數基金哪個好

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崛起,已被公認為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後,全面改變人類社會的「第三次革命」。其中,大數據是目前互聯網科技最前沿的一個領域。在大數據時代,通過海量信息收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紛繁復雜的人類行為變得有規律可循,舊的生產關系和生活方式落伍出局,新的產業生態和游戲規則噴薄而出,任何領域都不可能例外,金融更是如此。面對這場「數據地震」,怎樣才能有效掌握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利用數據的辦法和途徑,怎樣才能在海量數據中去偽存真、變「數」為寶,將成為廣大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必須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全新課題。

迎接全新的「大數據」信息化時代

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和社交網路的廣泛應用,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正走向全面數字化。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將會區分每個行業的勝者和輸家。人類社會已經邁入一個全新的「大數據」信息化時代。

「大數據」引領時代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當今時代,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技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據研究,整個人類文明所獲得的全部數據中,有90%以上是過去兩年內產生的,並且仍在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數據正在並將繼續成為決定企業勝負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根本因素,「數據是新的石油和金礦」已經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美國政府已於2012年加大投資,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並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應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自此,人類社會將從信息時代、知識時代邁向智能時代。都是利好這類基金的信息。
說了這么多,但是現在行情不太好,如果不擔心風險可以選擇定投開始,如果不想可以選擇先觀望,行情好轉再買入。希望我的回答給您更多幫助,望採納!

❷ 金礦床的分類

礦床的分類是礦床學研究中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因此在介紹金礦床成礦作用的現狀之前,應該首先對金礦床的最新分類加以介紹。金幾乎可以參與各種地質作用,賦存在各種各樣的岩石中,形成豐富多彩的含礦建造,因此金礦床類型十分豐富(韋永福等,1994)。金礦床形成過程的復雜性、控礦條件的多樣性給金礦床的分類帶來很大困難。不同學者遵循不同的分類准則,提出了不同的分類方案(表1-1),如:按礦床成因分類(欒世偉等,1987;徐恩壽等,1994);按成礦物質來源分類(鄭明華,1982);按容礦岩石組合或含金建造分類(塗光熾,1990;羅鎮寬等,1993;韋永福等,1994;陳毓川等,2001)……這些分類在不同側面反應了金的成礦規律,豐富了金礦床的研究內容,但不同的分類方案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成因分類雖然比較能反映礦床的內在形成規律,但應用至具體礦床時所出現的主觀性和分歧較多,且缺少實用價值;成礦物質來源為基礎的分類雖然能確定礦床的物質來源,反映成礦作用的本質,但由於物質來源難以准確確定,且有的礦床還存有多種成礦物質來源,因此這一分類難以被大家接受;以容礦岩石或含金建造為基礎的分類,雖然分類依據明確,操作起來簡單易行,也有利於指導找礦實踐,但很難反映成礦作用本質。因此需要強調的是,迄今為止,國內外並沒有統一的金礦床分類方案為大家所普遍接受。近來,陳毓川等(2001)根據地球演化的不同時期不同構造環境中形成的金與其他礦產的共生組合,基於我國600多個金礦床的實際資料建立了中國金礦床的39個礦床系列,並歸納成9個成礦系列類型,分別是:①地塊邊緣裂陷帶海相火山-噴氣沉積熱液改造塊狀硫化物銅、鉛、鋅、銀、金成礦系列類型;②大陸邊緣活動帶與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關的銅、鉛、鋅、銀、金(鈾)成礦系列類型;③地塊內斷陷與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鐵、銅、鉛、鋅、銀、金、非金屬成礦系列類型;④地塊碰撞帶與動力變質花崗岩有關的銀、金、錫、鈮、鉭成礦系列類型;⑤地塊邊緣斷塊隆起帶與殼源花崗岩有關的金、鉬、鉛、鋅成礦系列類型;⑥陸內斷陷邊緣與花崗岩有關的鎢、銻、金成礦系列類型;⑦海相火山-沉積綠岩建造鐵、金(銅)成礦系列類型;⑧火山島弧與中酸性火山岩有關的金、銀、銅、鉛、鋅成礦系列類型;⑨陸內坳陷帶褶皺蓋層中微細浸染型金、銻、砷、汞成礦系列類型。這一金的成礦系列分類是國內近年來金礦床研究的最高概括。

表1-1 各種金礦床分類方案略表

國際上,著名金礦床地質專家Kerrich et al.(2000)在金礦分類上引進了地球動力學的概念,提出大型、超大型金礦床的最新分類,它們是:①匯聚板塊邊緣的造山型金礦;②陸緣至克拉通內部的卡林和類卡林型金礦;③與島弧有關的淺成低溫熱液型金-銀礦床;④洋弧至陸弧的斑岩銅-金礦床;⑤非造山和晚造山期的鐵氧化物銅-金礦床;⑥富金的海相火山塊狀硫化物礦床和火山噴流礦床。這一分類強調了金礦床形成的地球動力學背景。造山型金礦床形成於從大於25 km處到接近地表的地殼深度范圍內,在空間上產出於俯沖或碰撞帶內的增生變質地體內;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礦床產於拉伸的會聚邊緣大陸弧或弧後地區的地殼淺部(<4 km);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床和斑岩銅-金礦床形成在大陸邊緣弧或洋內弧的地殼淺部;鐵氧化物銅-金礦床形成於地殼中部到淺部,與拉伸陸塊內的非造山岩漿活動有關,其中,元古宙的金礦床實例位於厚的太古宙地幔岩石圈向薄的元古代地幔岩石圈的轉變部位;富金的火山塊狀硫化物礦床是海底熱水沉積物,形成於洋弧或弧後盆地等構造部位。此外,國外學者基於對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帶北部的廷蒂納(Tintina)金屬成礦帶中金礦床的研究,識別出一種新的富金岩漿-熱液礦床類型——與侵入岩有關的金礦床,並初步建立了其勘探模式(Mccoy et al.,1997;Sillitoe et al.,1998;Thompson et al.,1999;Lang et al.,2000,2001)。這類礦床在與俯沖有關的岩漿弧、弧後、碰撞增生及碰撞後環境中都有產出。胡朋等(2006)在綜述國內外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總結了與侵入岩有關金礦床的構造與岩漿背景、礦床地質、流體的來源與演化以及區域和礦床規模的構造控制等特徵,並分析了在中國的前景。圖1-1中示意了上述國外學者總結出的主要金礦類型產出的構造背景。

圖1-1 不同類型的富金礦床的構造背景示意圖

基於上述西方學者提出的金礦分類,結合中國的實際地質情況,部分國內外學者對中國全境或某些金礦集中區的金礦床進行了總結。Zhou et al.(2002)系統總結了中國金礦床的勘查歷史、地質特徵、構造背景和分布情況,將中國金礦床劃分為造山型、似卡林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型、岩漿型鎳-銅-金、交代型、風化型和砂金等10類。Miller et al.(1998)和Hart et al.(2002)認為我國華北北緣的金礦床是多期造山事件的產物,具有明顯的多期成礦作用特徵。Rui et al.(2002)將新疆境內金礦床劃分為造山型、淺成低溫熱液型、交代型、熱泉型、斑岩型和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型。Mao et al.(2002)對西秦嶺地區的金礦床進行了總結,認為西秦嶺地區主要包括造山型和似卡林型兩類,以及少量的砂金和含金矽卡岩型礦床。Mao et al.(2002)總結了小秦嶺-熊耳山金礦集中區內金礦床的地質和地球化學特徵,認為含金石英脈和浸染狀變質岩中產出的主要是造山型金礦床,而少部分產出在火山角礫岩筒中的是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床。Qiu et al.(2002)通過對膠東地區金礦床地質特徵、地球化學特徵和成礦年代學的系統論述,認為膠東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岩為容礦圍岩的造山型金礦省之一,而翟明國(2004)和范宏瑞等(2005)卻認為膠東地區大規模金成礦作用受控於華北東部中生代構造體制轉換時期地幔上涌、地幔和下地殼置換所引發的岩漿-流體作用,不同於經典的造山帶成礦作用,是陸內非造山過程中的產物。秦克章等(2000)將東天山金礦類型劃分為岩漿熱液型、淺成低溫熱液型、剪切帶蝕變岩型和濁積岩型等。陳衍景等(1992,1996,1998)通過對秦嶺造山帶有關金礦床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碰撞造山成礦與流體作用模式,闡釋了同造山熱液礦床與碰撞造山作用在時間、空間和動力學機制等方面的耦合關系。另外,一些學者在我國的北疆、柴北緣—東昆侖、海南等地相繼發現和證實了大量造山型金礦床的存在(陳華勇等,2000;張德全等,2001;豐成友等,2004 a;李明艷等,2006)。

❸ 模型三十九 與鹼性岩有關的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床找礦模型

一、概 述

與鹼性岩有關的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床是泛指與鹼性岩漿活動有關的淺成熱液富金礦床,與金礦床有關的鹼性岩主要是指那些鉀、鈉含量與硅、鋁含量相比相對過剩的一套從基性 ( 超基性) 到酸性、從 ( 中) 淺成侵入岩 ( 次火山岩) 到噴出岩的鹼性系列岩石。這類礦床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是與高鹼質 ( Na2O + K2O) 和富揮發性組分的鹼性岩 ( 鹼性流體) 有關的熱液金礦床; ②含 Au -Ag 碲化物; ③自然金成色高,礦石 Au / Ag 比值高; ④具典型的石英 + 鉀長石碳酸鹽 ± 螢石 ± 冰長石 ± 釩雲母蝕變礦物組合; ⑤礦床中硫和賤金屬元素 ( Cu - Pb - Zn) 含量相對較低,常含硫酸鹽( 天青石、重晶石等) 及氧化物礦物 ( 赤鐵礦、磁鐵礦及鏡鐵礦) 。這類礦床因其形成的獨特的岩漿作用和構造環境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這類礦床主要分布在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帶東緣,包括從加拿大到墨西哥北部的 SN 向延伸帶 ( 圖1) 以及大洋洲東北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斐濟。典型礦床有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克里普爾克里克( Cripple Creek) 、蒙大拿州的佐特曼 - 蘭達斯基 ( Zortman - Lansky)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拉多拉姆( Ladolam) 和波爾蓋拉 ( Porgera) ,斐濟的恩佩羅 ( Emperor) 等 ( 表 1) 。中國近年來在山東、河北、內蒙古、江蘇等地也發現了不少此類大、中型金礦。

表 1 某些與鹼性岩有關的金礦床

資料來源: R. H. Sillitoe,2002

二、地 質 特 征

1. 構造背景

大多數含礦鹼性岩的形成都與區域性地殼裂解活動有關,均出現在島弧地區,岩漿侵位發生在俯沖期間或俯沖期後,弧後位置、張性環境和俯沖時期對礦化最為有利。

圖 4 巴布亞紐幾內亞波爾蓋拉金礦床航空磁異常與含金鹼性侵入雜岩體的關系( 引自 Richards,1995,修編)

( 3) 地球物理找礦標志

1) 含金鹼性火成岩往往含大量磁鐵礦,因此,在一些鹼性火成岩發育區常常出現航磁異常。盡管目前還不能根據磁異常來定量確定岩體的侵位深度和體積,但是磁異常的強弱程度反映了岩體的相對大小,磁異常愈強,說明含磁鐵礦的岩體分布范圍愈大。地球物理測量表明,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波爾蓋拉侵入雜岩體周圍存在 5km 寬的航磁異常 ( 圖 4) ,暗示該地區下面存在巨大岩基,而出露地表的球狀小岩株則是這一巨大岩基的露頭標志。

2) 由於含金鹼性岩體含有較多的黃鐵礦,故激發極化測量可圈出黃鐵礦帶。

( 4) 地球化學標志

1) 與鹼性岩有關的金礦床標志元素有 Au、Ag、As、Sb、Pb、Zn、F、Ba、V、Te 和 Bi。

2) 與鹼性岩石有關的岩漿 - 熱液金礦床與鈣 - 鹼性岩石的礦床相比,相對貧鋅、鉛和銀。

3) 與鹼性岩有關的淺成熱液脈的典型特徵也是鋅和鉛的含量相對較低,Ag / Au 比值也低。

( 項仁傑 楊宗喜)

❹ 為什麼要把大部分資金投入指數基金,而不是股票

一、你該如何選股票?

格雷厄姆建議,防禦型投資者直接購買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就行了,這些指數基金實際上就持有值得你擁有的股票。當然,如果你希望獲得娛樂、或者享受智力挑戰,那麼你可以把大部分自己投入指數基金,再拿出10%資金用於「挑選股票」這個挑戰。

這些指標將排除以下這些公司:規模太小的、財務實力相對較弱的、過去10年有赤字記錄的、沒有連續支付股息歷史的等等。

另外,還需要查看公司的季度報告、年度報告(至少5年),對比5年的財務狀況,查閱公司的相關信息,包括公司的股票是否被過多的機構所持有---過多機構持有,它們的一致行為可能引發災難,除非是以投資為目的持有的,這些機構看好公司的長期增值。如果不願意做這些,那就去買指數基金吧。

二、防禦型投資者的選擇:

很多人可能會問,分析師會否比我們更靠譜,因為他們使用這些簡單法則會更加容易。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子,試想:如果每個分析師的分析、觀點都一樣,短時間內價格迅速上升,這樣就不會存在嚴重的價格扭曲,也就不會有多少大家都盈利的機會。正如一個笑話講的,當一位教授看到地面上有張百元大鈔,他想去撿,然後另外一位教授拉住他的手臂說,「不必這樣,如果真是百元大鈔,早被人撿走了」。

實際上,每個分析師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預期,在分析過程中,他們有人重視這一因素、有人重視那一因素,導致結果千差萬別。我們總結了下,一般來講主要分兩大類分析方法:

1.預測法(項目法):根據未來預期來判斷價值。

此種方法下,需要努力預測未來幾年公司會有多大成就。比如利潤的顯著、持續增長。可以根據對行業供求的預測,也可以根據歷史業務增長數據來進行推測。如果確認公司未來有前途,就會鼓動投資者去買,而不會太關注現在的估計是否合適。

因此,此種方法也被稱為「定性法」,因為它強調未來前景、企業管理狀況、以及其他不可計量但卻很重要的定性因素(無形資產、人力因素等)。

2.保護法:根據已知事實來判斷價值

此種方法則更看中當期股價,他們要努力確保「股價低於公司的實際價值」,這一差額足以吸納未來可能的不確定性因素。這樣,這種投資就不需要去過多關注公司未來的長期前景,而只要公司能持續經營下去就好了,它的價值回歸是遲早的事,到時自然就賺錢了。

因此,此種方法也被稱為「定量法」或「統計法」,它更強調的是:股價與利潤、資產和股息等因素之間存在的可計量的關系。

毫無意外,格雷厄姆更喜歡第二種即「定量法」,要從投資一開始----就能確保這樣投資是有價值的,而不是靠未來的預期預測----來彌補當前價值的營養不良。

選擇股票的方式哪個最優,是個極大爭議的問題。對於廣大防禦型投資者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重視股票的分散化,而不是個股的選擇!另外,分散化並非僅僅為了降低風險和失誤,它還能增加你正確選擇的機會。如果整個山谷有金礦,為什麼要押注某一座小山,而不去直接買整座山谷?尤其是作為防禦型投資者,你發現這座含金礦小山的概率非常之低的情況下,這不是一種很不理智的行為么~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❺ 美國朗德山金礦床

1.地質背景

朗德山(Round Mountain)金礦床位於美國西部,座落在內華達州中西部托諾帕以北約80km處。礦床屬於大噸位的低硫化淺成熱液型,容礦岩石是漸新世晚期流紋質火山灰流,它的下部是熔結差的岩層,中部是緻密熔結的岩層,而上部是大部分被侵蝕掉的熔結差的岩層(圖10-10)。礦化凝灰岩位於一個破火山口的環形斷裂與地形陡壁之間,該破火山口往西大部分隱伏在第四紀沖積層之下,如圖10-10所示。含金流體沿北西向斷層和裂隙匯入到下部熔結比較差的透水性凝灰岩中,流體似乎是由破火山口最東部的環形斷裂提供的。而上覆的緻密熔結岩則起著阻止流體上升的部分隔擋層的作用。

圖10-10 美國內華達州低硫化淺成熱液型朗德山金礦床剖面圖

(引自M.V.Sander,1988)

圖中示出了含有大噸位黃金主要儲量的差熔結灰流凝灰岩層的隱伏性質;1937年以前的黃金產量來自出露的緻密熔結凝灰岩

朗德山的大部分金礦石,大體上呈層控礦體形式產在下部熔結差的凝灰岩層中,特別在凝灰岩層所包含的經受過早期蒸氣相蝕變的浮石碎屑中,礦化更明顯。冰長石和絹雲母是伴生的蝕變礦物。上覆緻密熔結凝灰岩所含的金要低一個數量級,主要賦存在以石英和冰長石為壁的冷縮節理和熱液角礫岩中。金礦化還下延到切穿毗鄰古生代沉積岩的斷層和裂隙中。富礦級金礦石出現在切割大噸位礦體和圍岩的晚期低角度斷層中。

朗德山礦床有少量黃鐵礦和微量的賤金屬硫化物與銀金礦伴生,但其大部分被中新世中期的氧化作用所破壞,氧化深度約達400m。礦石的Ag/Au比值為5~10。

朗德山露采/堆浸礦石(邊界品位0.2×10-6Au)的產量和現存儲量合計達3.17億t,金的平均品位為0.86×10-6,即含有金273t。此外,1992~1994年從低角度富礦脈中露采了大約4.5t金。可重選/浮選的硫化物礦石資源量約8000萬t,金的平均品位為1.7×10-6,即含有金136t。朗德山礦床各類礦石合計共含有金414t。

2.勘查與發現

1906年,在朗德山發現了富礦級礦石,采礦活動始於引人注目的高品位、低角度礦脈。同年,在沿朗德山西側山腳展布的沖積扇中發現了砂金,並著手開采。1914年,朗德山礦業公司開始用水力采礦法開采砂金。1937年,在累計生產了大約85萬t礦石(Au 12.6×10-6,還有大量的Ag)之後,停止了地下脈金的開采。

1946年,尤巴聯合(Yuba Consolidated)公司、弗雷斯尼約(Fresnillo)公司和金田聯合公司三家組成了朗德山挖掘船採金公司,但在隨後的三年內,其大規模的砂金生產在財務上失敗了。弗雷斯尼約買下了尤巴聯合公司的股權,在這塊礦地上花了5年時間開展進一步研究,1957年開始大規模剝離作業,開采了900萬m3的含金砂礫,兩年共回收了2.8t黃金。生產取得了不太大的初步成功,但在1960年因剝離過度而停止開采。當時,朗德山的砂金累計產量達到7.3t。

早在1908年,地質學家便認識到朗德山有很大的金礦潛力,為了確定潛在的可露采礦石的平均品位,內華達斑岩金礦業公司在1928~1929年期間,A.O.史密斯公司在1936~1937年期間,先後進行了廣泛的地下巷道取樣。A.O.史密斯公司精心採集了10000個刻槽樣品,還從岩心和沖擊鑽孔中採集許多樣品,取得了27000個火法試金結果。然而,樣品的總體品位太低,只有金價達到每盎司35美元(約每克為1.235美元)時才有經濟效益。

1969年初銅山(Copper Range)公司對朗德山的砂金潛力發生了興趣,經過持久的談判之後,於1970年年中與擁有者奧德里奇黃金儲備(Ordrich Gold Reserves)公司達成了一項協議。1970~1972年期間詳細評價了砂礦的潛力,但是1972年末完成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所圈定的資源是不經濟的。1972年初,銅山公司減少了勘查投資,並接受費爾蒙特(Felmont)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羅亞爾蒂(Essex Royalty)公司作為合作夥伴,這兩個公司各獲得了朗德山礦地25%股權。

1972年年中,朗德山基岩含金潛力的研究有所加強。藉助A.O.史密斯公司的詳細刻槽取樣結果,再加上有限的追加地下取樣和地表鑽探,圈出了1200萬t潛在的可露采礦石,平均含金1.6×10-6。這些資源賦存在被含金的冷縮節理切割的中部緻密熔結凝灰岩層內。這次圈定促使銅山公司在1972年末實施了與奧德里奇黃金儲備公司商定的購買方案。1973年期間,新開發的堆浸技術,以實驗室規模和中試規模,成功地應用於朗德山金礦石的開采過程;還進行了地下刻槽取樣,證實了A.O.史密斯公司早先的結果是准確而可靠的。1973年末,各合作夥伴決定開發朗德山,其露采儲量為1090萬t,平均金品位1.76×10-6,露采/堆浸生產能力為7200t/d,是北美同類設施中最大的。礦山於1977年初投產。礦山投產後不久,路易斯安那土地與勘查公司購買了銅山公司。

朗德山的儲量快速減少,這種狀況促使各合作夥伴於1979年啟動一項勘探鑽進計劃。早期的鑽孔穿過了下部的差熔結凝灰岩,並揭示出意外存在的浸染型金礦化。到1981年底,76200 m的常規回轉岩心鑽探導致查明1.77億t浸染型礦石,其金的平均品位為1.3×10-6

朗德山礦山於1989年完成擴建,並完成總進尺約200000m的反循環鑽探和岩心鑽探,使礦山儲量逐步增長,因此隨後又進行了幾次擴建,使礦石處理量達到目前的60000t/d。

3.小結

縱觀朗德山金礦70餘年的勘探開發史,礦業活動的起伏興衰與地質概念的更新改變無必然聯系,倒是獲利方式和采冶技術主導著深部勘探和儲量擴大。盡管1908年地質學家便意識到該礦山的巨大潛力,而地表露頭富礦從1906年採到1937年便已告終;當時的采冶水平,讓人們轉而注意砂礦,從1914年列1972年,雖所獲不少,但前景暗淡;A.O.史密斯公司於30年代中期的深部探查,可謂該礦勘探史中的狀舉,只惜囿於當時的經濟 -工藝因素,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70年代初,水冶堆淋技術的出現,激活了對大規模低品位資源的興趣,僅僅依靠老資料的核查利用和深部鑽探,便使可采礦石儲量從1000多萬噸擴大到1.7億多噸,讓原本的隱伏礦變成了露采礦。而按淺成熱液成礦概念闡述的礦床剖面,到1988年方才問世。

雖然在朗德山從其巨大金礦潛力的首輪研究到露天開采之間經過了44年,但在銅山公司開始了對朗德山整體潛力的第三輪評價之後,只用了5年時間就投產了。自朗德山於18年前開始露采之後,持續不斷的勘探鑽進導致可采儲量增加到30倍之多。

❻ 開金礦需要什麼證件

需探礦證或采礦證,營業執照,安全生產許可證,爆破物品儲存/使用許可證,黃金礦產開采批准書等等。建議向所在縣國土資源部門詢問。

(1)按不同折扣標准(以市場凈價或直至30%的折扣)同市場價格聯系起來,按不同的基礎以不同的調整期來確定金價(分為3個月的平均數。月底平均數等)。

(2)以購買價作為定價基礎。

(3)有些國家以歷史官價確定,如美國1973年3月定的42.22美元/盎司,一些國家按196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5美元/盎司來確定。准官方價格在世界黃金交易中已成為一個較為重要的黃金價格。

(6)北美金礦指數基金擴展閱讀:

倫敦黃金市場的定價機制:

1919年,倫敦黃金市場開始實行日定價制度,每日兩次,該價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價格。從1919年9月12日,倫敦五大金行的代表首次聚會「黃金屋」,開始制定倫敦黃金市場每天的黃金價格,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倫敦市場每天制定兩次金價,分別為上午10時30分和下午3時。由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黃金做市商(十家)代表幾乎全世界的黃金交易者,包括黃金的供給者、黃金的需求者和投機者,決定出一個在市場上對買賣雙方最為合理的價格,而且整個定價過程是完全公開的。

倫敦黃金市場的黃金價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價格,能夠影響紐約和香港黃金市場的交易價格。倫敦市場的黃金價格是由國際主要定價金行決定的。

定價金行為國際十大銀行,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和地位,黃金交易規模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他們的成交價對其他金商而言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❼ 美國麥克勞林金礦床

1.地質背景

麥克勞林(Mclaughlin)低硫化金礦床,位於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海岸山脈舊金山以北113km處,是加利福尼亞州諾克斯維爾(Knoxville)汞礦區的一部分。該礦床是20世紀美國發現的大型金礦床之一,它是由霍姆斯塔克礦業公司發現的。

麥克勞林礦床產在100~250m寬的斷裂帶中,北西走向,向北東中等傾斜。該斷裂帶將蛇紋石化混雜岩在底板上與侏羅紀的泥岩和粉砂岩分開。在上新世-更新世斷裂帶發生了走向滑動,金礦化也就是在這時候形成的。麥克勞林礦床位於克利爾湖(Clear Lake)火山岩區的邊緣,火山岩是晚第三紀雙峰式火山岩。幾個可能與岩漿噴發成因有關的火山湖證明存在火山活動,但火山活動規模較小,伴隨有玄武岩岩頸、岩穹和岩牆。

麥克勞林礦床集中在火山湖,由網狀和席狀石英-玉髓脈和網脈組成,向下逐漸變窄。席狀脈垂直於礦體及控礦斷層的走向。斷層的岩石發生硅化,局部出現冰長石化。金以銀金礦形式出現,同時還有銀的硫鹽和輝銻礦,硫化物礦物組合總量比較低。

金礦床在開采前覆蓋有一層引人注目的泉華階地,寬達120m,厚30m,它含有一些熱液噴發角礫岩的夾層。泉華包含辰砂,但沒有金,不過切穿泉華的玉髓除外。在泉華階地邊緣的一些地方存在著少量進化泥質蝕變。在麥克勞林,泉華的保存和硫酸淋濾證明,淺成熱液系統實際上未被剝蝕掉。

麥克勞林礦床含有1750萬t礦石,平均含金5.21×10-6,使用的邊界品位為2.06×10-6Au,即含有金91t。

2.勘查與發現

在麥克勞林金礦床開采之前,諾克斯維爾汞礦區並沒有生產黃金的記錄。從19世紀60年代到1978年,從麥克勞林金礦所在地的曼哈頓(Manhattan)礦山生產了大約70000~80000瓶汞。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公司考慮到金價高漲和二次世界大戰後勘查技術的進步,為了保持北美最大產金公司的地位,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提出要加強勘查,致力於發現大型礦床。確定的具體目標有:①10年內要找到300萬盎司(93.3t)金儲量的大礦床;②5年內要找到150萬盎司(46.6t)金儲量的較大礦床;③在找較大礦床過程中發現幾個至少含50萬盎司(15.6t)金的礦床。規劃要找生產成本低、品位較高的礦床。

由於在幾個淺成熱液金礦的附近都含有汞礦化,所以提出用汞作為金礦化的標志。霍姆斯塔克礦業公司建立了一個與汞有關的金礦化模式。1977年年中,在公司的資料室內發現了一份1926年關於加利福尼亞州海岸山脈威爾伯斯普林斯(Wilbur Springs)附近切里希爾的評論報告,該報告稱,汞礦區伴生有金。在切里希爾的野外考察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因此,地質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海岸山脈的許多汞礦產地上,特別是在克利爾湖火山岩區及其周圍的汞礦床上。

1978年對海岸汞礦的文獻檢查,在克利爾湖地區選出了88個供野外檢查的地點。這些地點經過優選,曼哈頓汞礦山是野外檢查的第10個地點。在調查曼哈頓期間,雖然這是個泉華階地,但還是花了兩天時間進行踏勘填圖和岩屑取樣(圖10-8),不過未能找出熱泉的位置。對採集的32個樣品所作的分析結果表明,從遠景區一部分採的4個樣品含Au大於1×10-6,包括一個Au含量最高的樣品(11.65×10-6)。隨後的岩屑取樣作了49個化驗,結果在1800×150m2范圍內,Au的平均含量為3.77×10-6

圖10-8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諾克斯維爾汞礦區的某些地質

特徵和岩石初步Au含量

(引自D.L.Gustafson,1990,1991)

1978年後期,制定了一項詳細的地質工作計劃,並著手進行地質填圖、地表取樣,打了93個深度平均為10m的淺孔,以期望金不只是富集在地表。結果表明,有1800萬t礦石,金的平均含量為6.5×10-6,這是一個現實的靶區,到了1979年後期才對15個鑽孔的樣品進行了測試。1號孔為發現孔,打穿121.6m的礦層,平均含Au 6.17×10-6;它不如2號孔好,2號孔打穿了98.2m,平均含Au 9.19×10-6。樣品有待進行初步冶金測試,邊緣地區用29個回轉鑽孔作了檢查。1980年後期,又打了105個岩心孔,圈出了660萬t可采礦石,平均品位為5.83×10-6Au。1981~1982年完成了礦山開發准備、驗證鑽探(409個孔)、地下水平巷道和穿脈巷道的全巷取樣、難熔礦石廣泛的冶金試驗。1985年初,麥克勞林作為一個露采/壓力氧化-氰化法生產的礦山投產了。

圖10-9 霍姆斯塔克礦業公司開發的熱泉金礦床的地質模型

(引自D.L.Gustafson,1990,1991)

從1979年到1981年的兩年半中,實際踏勘檢查了1111個地點,詳細踏勘評價了58個地點。靶區評價14個地點,礦體靶區評價3個地點,登記3個礦床,發現1個礦床。

3.小結

麥克勞林金礦床的發現是制定和利用將淺成熱液金礦與汞礦床產出聯系起來的經驗地質模式的直接結果。麥克勞林的發現和地質研究,提出了一個熱泉金礦床的理論模式(圖10-9)。這個模式直到10年後最終發表之後,才被謹慎地使用。然而,熱泉模式的推廣使用,並沒有導致霍姆斯塔克礦業公司有任何新的金礦發現。麥克勞林的發現同樣說明,文獻檢查和岩屑金地球化學對找礦是有效的。

❽ 海外金礦風險勘查融資有什麼途徑。

准備好你的資料,找銀行或者正規信託公司合作,別的途徑都不靠譜,當然,如果您有渠道的話,也可以找大財團或者風投銀行、公司合作

❾ 礦床時空分布規律

在全球范圍內,造山型金礦床的成礦時代分布較廣,從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分布(Goldfarb et al.,2001)。全球造山型金礦床主要形成於3.1Ga、2.7~2.5Ga、2.1~1.8Ga和0.6~0.05Ga,其中新太古代成礦規模最大。根據Goldfarb等(2001)的資料統計,太古宙造山型金礦床資源量佔全球造山型金礦資源量的42.9%,其中新太古代占絕對主導地位;元古宙造山型金礦床佔全球造山型金礦床的20.2%,且絕大部分集中在古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造山型金礦床分別佔13.8%和23.1%。圖1-2為全球造山型金礦床的時空分布簡圖。

一、中太古代(3.4~3.0Ga)

在中太古代,南非的Kaapvaal克拉通東部邊緣的綠岩帶中賦存最老的造山型金礦,即發育在Barberton綠岩帶中的金礦,其成礦時代為3126~3084Ma。位於Kaapvaal克拉通內最北邊的其他綠岩帶中含有一些較小的金礦床。南非可能形成了大量的中太古代造山型金礦床,從而為威特沃特斯蘭德超大型金礦田提供了成礦物質,後者的富金礫岩產出在2.89~2.71Ga的沉積岩系中。在澳大利亞西北的皮拉巴拉克拉通內的一些小金礦點是在大約3.4Ga前形成的。

二、新太古代(3.0~2.5Ga)

新太古代地殼十分有利於形成造山型金礦床,在西澳、印度、非洲中南部、南美北部和北美中北部等都產有大量的金礦床。

西澳的伊爾岡克拉通以3.0~2.6Ga的花崗岩類岩石和綠岩為主,造山型金礦床分布廣泛。這些金礦主要是在大約2630Ma前形成的,少數礦床在2670~2660Ma之間形成。

在美洲,加拿大地盾的主要組成部分蘇必利爾構造岩區就歷史上的金產量而言,僅次於南非的Kaapvaal克拉通。蘇必利爾克拉通北部和中部是以較老的大陸沉積火山岩系為主,像許多其他與裂谷有關的和內陸以玄武岩為主的地帶一樣,它們一般不含造山型脈金礦床。該構造岩區南部則是以2.77~2.70Ga的綠岩帶為主,這些綠岩帶產有加拿大一些最大的金礦床。在美國西部的落基山脈,從South Pass綠岩帶變質沉積岩內的含金石英脈中產出過少量金。懷俄明克拉通的新太古代岩石代表整個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南部孤立的地塊,它們在晚白堊世和古近紀早期Laramide造山運動期間發生了抬升。這些地塊最初在2.55Ga之前的某一時間發生了變形,金礦脈的形成年齡大約為2.8Ga。巴西東部米納斯吉拉斯州聖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南部Riodas Velhas綠岩帶內的礦床大都是在新太古代期間形成的。這些金礦大多數沿著中-新太古代Rio das Velhas超群的NovaLima群綠片岩相鎂鐵質火山、碎屑和化學沉積岩中主要為東西向的橫推斷層產出,在2.78~2.77Ga期間這些岩石經歷了重大變形作用,在當時以及2.72~2.70Ga和2.6Ga時發生了岩漿事件。

印度Dharwar克拉通東部地塊中的Kolar、Hutti-Maski和Gadag-Shimoga片岩(或綠岩)帶是新太古代造山型金礦重要產地之一。該克拉通西部地塊是以3.3~2.9Ga的片麻岩基岩和2.9~2.6Ga的Dharwar超群片岩為主,東部地塊包含大片年齡為2.75~2.51Ga的Dharwar岩基。最有經濟價值的礦床產在Kolar片岩帶中部,在Kolar金礦田穿切礦石的構造後花崗岩類岩石的年齡為2.55Ga,提供了成礦作用的最小年齡。

坦尚尼亞克拉通和Kibalian克拉通發育一些含金綠岩帶,它們是在太古宙之後的裂谷作用期間在這些克拉通之間分割出來的。在坦尚尼亞克拉通中,Sukumaland綠岩帶以及維多利亞湖金礦田地區的其他綠岩帶含有石英脈和浸染狀金礦石,它們出現在鎂鐵質火山岩、BIF及上覆火山碎屑單元中。有些金礦脈,如坦尚尼亞的Bulyanhulu大型礦床和肯亞的Macalder礦床,看來是疊加在同生黃鐵礦型和富含鹼金屬的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VMS)礦床之上的。

圖1-2 全球造山型金礦床的時空分布簡圖

三、古元古代(2.5~1.6Ga)

古元古代造山型金礦床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內陸克拉通區、非洲西北部到南美北部、北歐Svecofennian、格陵蘭和加拿大地盾。

西非的Birimian綠岩帶以雜砂岩為主,同許多其他前寒武紀綠岩帶一樣,這些雜砂岩是由於碰撞構造或地幔柱活動所產生的。迦納Ashanti金礦田在2105~2080Ma的Eberthur構造-岩漿作用期間形成。在馬里的Birimian發現的SadiolaHill金礦床,在類型上可能與造山型金礦系統相似。除迦納和馬里外,在塞內加爾、布吉納法索、蓋亞那和象牙海岸也產有相關的較小礦點。非洲中東部的Ubendian造山運動是與更靠西北邊的Eburnean事件同時發生的,該造山運動使沿坦尚尼亞克拉通西南邊緣分布的古元古代被動大陸邊緣沉積岩發生了變形。坦尚尼亞西南部的Lupa和Mpanda兩個造山型金礦礦集區主要賦存在變質玄武岩中,產在Ubendian期花崗岩類岩石附近。這些礦石可能是在2.1~2.0Ga之間發生的構造作用期間形成的。

在巴西太古宙鐵四邊形(Quadrilatero Ferrifero)東北,年齡為2.2~1.9Ga的RioItapicuru綠岩帶是聖弗朗西斯科克拉通東北部最大的古元古代花崗岩類-綠岩帶。該帶含有重要的Transamazonian金礦田,包括Fazenda Brasileiro和MariaPreta礦床。成礦作用是在2.12~2.07Ga之間發生的廣泛岩漿作用和大型走滑構造作用即將結束時發生的。Transamazonian期的礦脈可能是在剛果克拉通西側附近形成的。從構造資料來看,加彭的Eteke礦區的金成礦作用發生在2285~2050Ma之間的新太古代綠岩帶中。

在亞馬遜盆地東北側,太古宙-古元古代亞馬遜克拉通內的蓋亞那地盾岩石中賦存有大量的金礦資源,這些金礦床與2.25~2.0Ga的Transamazonian構造作用有關,如委內瑞拉的El Callao礦床和Las Cristinas礦床。再往西在大約2.0 Ga Barama-Mazaruni綠岩帶內,產有蓋亞那Oma淺成金礦床。該地盾中類似金礦床還包括蘇利南的Cross Rosebel、法屬蓋亞那的Camp Cayman和Paul Isnard金礦床,以及巴西阿馬帕州的VilaNova金礦床。在亞馬遜克拉通西側,發育有大量小型金礦及與其相關的砂金礦田,被稱作富含金的Tapajos-Parima造山帶。該造山帶是在2.1~1.85Ga之間沿克拉通部分邊緣發生的擠壓構造作用的產物,造山帶脈金礦床大約是在1.85Ga前沿著該帶就位的。無論在Tapajos-Parima造山帶還是在Transamazonian造山帶內,沿亞馬遜克拉通邊緣分布的金礦脈都是在造山作用的末期階段形成的。

勞亞古陸是由於古元古代期間的新太古代地塊發生碰撞而形成的,其中包括蘇必利爾構造岩區與懷俄明構造岩區之間的Trans-Hudson造山帶。碰撞是在2.2~1.9Ga太古宙地塊之間的裂谷作用之後發生的,主要使沿該地塊邊緣分布的新形成的1.9~1.8Ga初生綠岩-花崗岩類地殼發生了變形。在該造山帶Manitoba-Saskatchewan段,造山型金礦脈於1790~1760Ma在FlinFlon綠岩帶內,以及1740~1720Ma在La Ronge綠岩帶內沉澱形成。在Trans-Hudson造山帶Dakota段中,已知的最大的BIF中的金礦床是賦存在年齡為1.97Ga的霍姆斯塔克建造中。以變質沉積岩為主的古元古代岩系在1.84Ga前發生強烈區域變質作用,而在1.72Ga發生構造期後的岩漿作用,在1.84~1.72Ga間出現的金礦化很可能是在大約1.78Ga島弧增生過程形成的。

在北歐,許多小型造山型金礦床散布在芬蘭西南部和瑞典的Svecofernnian構造岩區的整個古元古代上地殼和綠岩帶內。在1.9~1.8Ga期間,這些綠岩帶拼貼到Karelian克拉通西南邊緣上。在1.89~1.86Ga的變形期間,包括位於芬蘭最南部的Tampere地盾、芬蘭東南部的Rantasalmi地區,以及瑞典北部富含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的Skellefte礦區等地,金的成礦作用最活躍。其他年齡相同的小型金礦床,也存在於Karelian克拉通東北側和古元古代烏克蘭地盾中。在格陵蘭大部分地區,產有古-新太古代高級片麻岩和花崗-綠岩帶。金礦化主要發生1850~1800Ma期間的岩漿作用之後,後來在1800~1780Ma期間的區域變形作用、變質作用,以及後來的構造-岩漿作用過程中均有金富集的現象。

南非Kaapvaal克拉通內的Transvaal克拉通內盆地在2.45~2.05Ga期間形成,沿著Transvaal盆地東部邊緣分布的Sabie-Pilgrim's Rest金礦田主要賦存在白雲岩中的金礦系統中,它們是於大約2.05Ga在布希維爾德雜岩體以東大約65km處形成的。

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元古宙內露層中廣泛存在含金流體,容礦岩石主要是2000~1850Ma薄層狀盆地沉積岩系,造山型金礦系統產在Arunta、Tennant Creek和Pine Creek內露層中。Arunta內露層中的礦床之上存在1810Ma花崗岩,因此它們的年齡可能接近。Tennant Creek金礦床大致年齡為1825Ma,比當地的變形作用和大多數岩漿作用晚了15~25Ma。Pine Creek內露層中的金礦床很可能是與l835~1820Ma期間構造期後Cullen岩基的侵位同時形成的。

四、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1.6~0.57Ga)

羅迪尼亞超大陸旋迴發育在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時期,但至今還沒有識別出這一時期典型的造山型金成礦省。對於在羅迪尼亞超大陸形成過程中缺乏造山型金礦床,Goldfarb等(2001)認為可能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①在這一時期形成的造山型金礦床由於產於較淺的部位,在地球演化過程已遭剝蝕;②在整個中新元古代,缺乏與構造同期的花崗岩,說明該時期造山帶不甚發育;③在這一時期的造山帶岩石中,金或硫的含量偏低,從而影響了造山型金礦床的形成。

在加拿大格林維爾構造岩區安大略湖以北,在大約1.1Ga前的造山運動期間發育了一系列小型金礦脈,這些金礦床表明一條5000km長的中元古代上地殼岩系帶於前寒武紀增生到較老的北美的東側和南側。與沿西伯利亞地台南部邊緣發生聚集1億多盎司金有關的事件,常常被認為是新元古代最重要的金礦形成事件,在東南邊的葉尼塞褶皺帶和東薩彥褶皺帶,以及東南邊的貝加爾褶皺帶中保存有重要的造山型金礦床。

五、古生代(570~250Ma)

古生代在岡瓦納和古特提斯洋盆邊緣,造山型金礦作用廣泛發育。活動的岡瓦納邊緣現今處於澳大利亞東部、紐西蘭島南部、南極的維多利亞,以及南美的東科迪勒拉。在晚奧陶世,一系列碰撞作用形成了古特提斯洋北部的哈薩克微板塊,並在哈薩克北部產生了一系加里東期的成礦作用。由於在波羅的地盾、勞倫古陸和Avalonia之間的古大西洋的逐漸閉合,最終岡瓦納大陸變成了潘吉亞超大陸,但在志留紀到早石炭世期間的縫合線上沒有形成大量礦化。此外,從石炭紀—二疊紀,沿著古特提斯洋的北部和西部邊緣,形成了一系列脈狀成礦系統,如沿東歐地台東部邊緣在增生作用過程中形成的Uralide造山型礦床。

六、中生代—第三紀

中生代—第三紀造山型金礦省主要分布於環太平洋增生造山帶。環太平洋東部礦床遍布整個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造山帶;環太平洋西部從俄羅斯的東北角到中國東部,以及澳大利亞的新英格蘭褶皺帶和紐西蘭島南部地區,主要產有與岡瓦納增生事件有關的金礦床。在阿爾卑斯造山帶也有部分金礦脈產出。

第三紀造山型金礦床主要位於阿拉斯加東南部的Juneau金礦帶,延伸達200km,這與北美大陸邊緣第三紀早期碰撞和轉換構造有關,金礦床在56~54Ma期間形成。

閱讀全文

與北美金礦指數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月9曰原油價格 瀏覽:267
投資類企業分類 瀏覽:543
阿狀理財 瀏覽:414
如何用股價指數進行投資 瀏覽:984
投資哪個網貸平台返利高 瀏覽:231
青島外匯交易培訓 瀏覽:699
黃金價格4月3日 瀏覽:735
什麼貸款軟體可以當天放款 瀏覽:748
匯添富科創解凍資金好久到賬 瀏覽:546
股票知識知乎 瀏覽:813
北京專業珠寶翡翠小企業貸款2016 瀏覽:935
富國中證指數分級基金凈值 瀏覽:196
通過c輪融資 瀏覽: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穩健 瀏覽:286
融資平台融資模式 瀏覽:321
中國黃金集團投資公司 瀏覽:937
如何把握股票時間和價格關系 瀏覽:459
燃油價格和PTA有關聯嗎 瀏覽:958
銀融國際融資公司 瀏覽:966
2019年5月22日紙黃金價格 瀏覽: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