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風電場運行狀況分析及優化怎麼做
關於第一問
風能利用情況就是計算風能利用率Cp
Cp=1/2× ρ×πR2 × V3
ρ=空氣密度
R=風機葉片長度 此題中根據實際情況可取35~40米
V=風速
B. 中歐班列累計開行6235列是什麼情況
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抄6235列,今年開行數量達3271列,安排班列運行線57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5個,順暢連接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
作為企業層面的協調機構,委員會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搭建統一運輸協調平台,共同協調解決中歐班列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行品質,推動中歐班列優質可持續發展,讓更多地區人民、更多企業客戶共享中歐班列發展成果。
C. 中歐中亞班列運行兩周年成績斐然是真的嗎
記者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截至9月3日,中歐中亞(廈門)班列累計發運161列,共4588個40尺集裝箱,累計貨值約24.89億元人民幣。「廈門自2015年8月開出全國自貿試驗區首條中歐(廈門)班列,中歐中亞(廈門)班列,兩年多來成績斐然。有力助推了『海絲』和『陸絲』的無縫對接。」廈門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為發揮廈門自貿片區腹地優勢,廈門檢驗檢疫局助力中歐班列擴量增效,簡化申報、查驗和放行手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對低風險進口食品,採取企業符合性聲明、自查和監督抽查相結合,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在風險分析基礎上,動態調整動植物及其產品抽批率,調低進境17類中低風險產品的查驗比率,轄區72家企業實現出口「即報即放」。
D. 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已突破千列是什麼原因
3月29日,隨著中歐班列(波蘭—成都)的成功開行,2018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到1000列,同比增長75%,標志著鐵路部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持續取得重要成果。
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中歐班列今年開行達到1000列僅用時88天,比2016年的256天縮短168天,比2017年的133天縮短45天,創下新的紀錄。
開行范圍不斷擴大。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7600列,國內開行線路達61條,國內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增加到43個,到達歐洲13個國家41個城市。
回程比例大幅增長。通過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紙漿、糧食、棉花等貨源,中歐班列回程比例升至去程的67%,比去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隨著回程班列比例大幅提升,中歐班列更加趨於雙向均衡運輸。
運行時間不斷壓縮。中歐班列中國國內段運行時間壓縮近24小時,寬軌段運行時間最快壓縮至135小時。隨著全程運輸圖的鋪畫實施,中歐班列全程運輸時間將進一步壓縮。
貨物品類日益豐富。中歐班列運送貨物品類日益豐富,已逐步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化工品、機械設備、紙漿等品類。目前,中歐班列運輸重箱比例已達88%,其中去程班列重箱率為95%,回程班列重箱率為77%。
該負責人表示,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的迅猛增長和運行品質的快速提升,有力助推了「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經貿發展。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中歐貿易總值增長17.2%,達到6795.9億元,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26萬億元,增長21.9%。
E. 2017中歐班列報告:35城市共開行3271列
隨著中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中歐班列的開行數量高速增長。
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達3271列,安排班列運行線57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5個,順暢連接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對中歐班列的一年運營情況進行總結,並得出如下結論:中歐班列需要進一步加快市場運營程度,並減少政府補貼;中歐班列開通的意義不能簡單通過現有的盈利能力衡量,更重要的是通過中歐班列的開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國際鐵路運輸線路
2017為何成為「提速年」
截至2017年底,中歐班列已經開行6年。根據官方統計,6年來中歐班列已經累計開行6235列,2017年開行量達3271列,超過此前五年總和。由此,2017年成為中歐班列的「提速年」。
通過對2017年中歐班列運營數據進行總結,21世紀經濟研究分析師還發現了如下亮點。
第一,開行頻次加快。自2013年4月開行至今,蓉歐快鐵從最初每周1列單向運行發展至可實現每周「去13回10」的雙向運營?。開行頻次的加快,與越來越多的貨主開始選擇和認可鐵路運輸方式有關。
第二,開行班列數量高速增長。2017年武漢的漢歐班列全年共往返開行375列,比2017年初計劃的300列增長25%,比2016年全年開行的222列增長近七成。班列開行數量在2017年爆發式增長,是各個地方政府與班列運營公司長期進行市場培育的結果。
第三,運營城市數量增加。2017年中歐班列的運行線路達到57條,國內開行城市35個,連接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中歐班列運營線路和開行城市增加,關鍵原因在於近兩年中國加快鐵路設施建設、增加鐵路網密度。
第四,運送貨物種類增加。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傢具、化工品、機械設備等品類。貨物種類增加的原因,除了部分海運貨源轉移外,也和各個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程度加快有關。
第五,成都和重慶依然是中歐班列發展最好的城市,同時鄭州、武漢等內陸城市也開始發力。
與此同時,2018年依然有諸多方面問題需要各地中歐班列運營主體、地方政府以及管理層共同解決。
第一,在把更多貨物送到歐洲去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增加返程貨物,這是2018年每一條中歐班列都需要繼續解決的問題。
第二,目前政府補貼依然是維持大部分中歐班列運營的關鍵,減少政府補貼、增加市場化運營程度,是中歐班列未來的趨勢。
目前,政府補貼對於維持大部分中歐班列運營仍很重要。如蘇州「蘇滿歐」班列的運營主體——蘇州綜保通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從2015年起獲得了包括江蘇省和蘇州市的兩級財政補貼,為期三年。上述企業負責人稱,省市兩級財政補貼極大支持了國際班列的順利發展。
2017年,中歐班列究竟獲得了多少補貼費用?來自廣東省商務廳的數據可窺一斑。
2017年10月17日,廣東省商務廳對當年廣東中歐班列補貼資金項目計劃予以公示,2017年廣東省計劃總補貼量為8721.7750萬元,其中廣州市為3251.4777萬元,東莞市為5470.2972萬元。按照廣東省公布的每周開行三列的數據,2017年預計的開行數量為144列,以此標准計算,每列的補貼成本約60萬元。
更多的城市仍未公布對於中歐班列的補貼數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盡管通過政府財政補貼的方式,可以幫助中歐班列渡過在運營初期的難關,但想辦法減少政府補貼、增加市場化運營程度,將是中歐班列未來發展的趨勢。
班列開通帶動地方經濟
中歐班列的開通與兩個條件有關,第一是本地區鐵路通達能力;第二是本地產業的外向型程度。同時具備上述兩點的地區,也就具備了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的條件。
根據21世紀研究院分析師統計,汽車、電子產品及相關零部件,是各個城市中歐班列的「去程」主要產品。各地樂於搭載上述產品,除了其附加值高以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新技術類產業是目前各個城市與歐洲經貿合作的熱點方向。
以蘇州為例,基於蘇州外向型產業結構的特點,「蘇滿歐」班列運輸的多為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等附加值較高的貨物。其中,液晶顯示屏、電源板等電子產品為主要出口貨物,占出口總金額的51.37%。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四川。2017年,蓉歐快鐵帶動聯想等80餘家川內企業出口總額達20餘億美元。成都近郊所生產的花卉苗木,加裝恆溫控制系統的「花木專櫃」,通過蓉歐快鐵送往歐洲。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注意到,隨著中國加強鐵路網的建設,更多的城市也嘗試通過鐵路運輸的方式,開拓與歐洲的貿易。
湖南省瀏陽市,正在對通過中歐班列運送煙花爆竹進行可行性研究。作為我國煙花爆竹主要產區的瀏陽市,其出口前十位目的國中,歐洲國家占據8個。當地政府發現,通過中歐班列運送煙花爆竹產品,可以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收益率。
中歐班列的開通,其意義不能簡單通過現有的盈利能力衡量,更重要的是通過中歐班列的開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目前中歐班列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可能不明顯,若除去政府補貼因素,可能大部分線路仍存在虧損情況。但應看到,中歐班列所起的作用,不僅表現為一條「運輸通道」,其對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更深層影響,更應該受到重視。
在目前開通中歐班列的35個城市中,半數以上城市皆為內陸地區,這些地區通過中歐班列,開始發展或承接外向型產業,推動了地方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武漢16條中歐班列線路的開通,打通了武漢至捷克帕爾杜比采、波蘭戈茹夫、俄羅斯莫斯科、白俄羅斯明斯克、德國漢堡等多個歐洲城市的陸路通道。這增加了武漢在對外貿易方面的競爭優勢,使得國內的冠捷、英利、奇宏科技和國外的迪卡儂、世界奶粉巨頭澳優公司紛紛向武漢轉移生產布局。
在中歐班列帶動各地經濟的同時,各方也應清楚地認識到,中歐班列的發展趨勢正在發生變化。步入新的階段,以往簡單追求班列開行數量的做法已逐漸過時,中歐班列也將轉向「高質量發展」。
2017年底,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提出,2018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快中歐班列更加有「質量」的發展。管理部門對於各地開行的中歐班列的考核目標,不再單純以開行數量作為判斷,其載貨率、貨值等能反映一條班列實際運營情況的數據,將是重點的考核方向。
F. 結合案例,分析中歐班列的運行對於中歐間的經濟發展有何意義
(1)和平與發展是復當今時代的主制題。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我國發展同歐盟的關系,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2)國家力量是影響國與國關系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地位、作用和影響的重要尺度。隨著歐洲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歐洲在國際的地位和影響與日俱增,鑒於此,中國越來越重視發展和歐洲的友好合作關系。 (3)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可能使國家之間發生分歧乃至引起沖突,中歐之間的合作關系是因為雙方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中歐之間的共同利益決定中歐之間能夠保持友好合作的關系。 (4)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和歐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加快自身的發展;同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巨大的市場,歐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可以獲取巨大的利潤。 (5)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有利於推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G. 應從哪幾個方面對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進行分析
宏觀經濟分析主要從經濟增長速度、經濟運行狀況(再生產各環節,一、二、三次產業,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出口需求)、財政金融情況、城鄉居民收入情況和社會保障情況、就業情況、物價情況、進出口和利用外資情況等
H. 集裝箱班列沿新亞歐大陸橋到鹿特丹,每個國家鐵路軌道寬度好像不一樣,中間需要換車嗎
中國的鐵路軌道寬度確實跟歐洲國家的鐵道寬度標准不一樣,肯定不是一內個火車頭開到底容的,中間會有線路轉換。但不同的是列車車皮的構造,但是其裝載還是遵循國際標準的。就像海運集裝箱也會從一個船上吊到另外一條船上的情況。
I. 中歐班列的線路情況
「三條通道」「五個口岸」暢通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是指中國開往歐洲的快速貨物班列,適合裝運集裝箱的貨運編組列車。鋪劃的西、中、東3條通道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各條線路班列開行情況如下:
1.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全程約110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2014年已開始吸引周邊地區出口至歐洲的其它貨源。首列於2011年3月19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14列,其中2014年開行22列。
2.中歐班列(成都~羅茲)。從成都城廂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羅茲站,全程9965公里,運行時間約14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及其它出口貨物。首列於2013年4月26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58列,其中2014年開行26列。
3.中歐班列(鄭州~漢堡)。從鄭州圃田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漢堡站,全程10245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來自河南、山東、浙江、福建等中東部省市。貨品種類包括輪胎、高檔服裝、文體用品、工藝品等。首列於2013年7月18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41列,其中2014年開行28列。
4.中歐班列(蘇州~華沙)。從蘇州始發,由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華沙站,全程112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為蘇州本地及周邊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屏、硬碟、晶元等IT產品。首列於2013年9月29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6列,其中2014年開行15列。
5.中歐班列(武漢~捷克、波蘭)。從武漢吳家山站始發,由經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到達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相關城市,全程10700公里左右,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是武漢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以及周邊地區的其它貨物。首列於2012年10月24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0列,其中2014年開行9列。
6.中歐班列(長沙~杜伊斯堡)。始發站在長沙霞凝貨場,具體實行「一主兩輔」運行路線。「一主」為長沙至德國杜伊斯堡,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全程11808公里,運行時間18天,2012年10月30日首發。「兩輔」一是經新疆霍爾果斯出境,最終抵達烏茲別克的塔什干,全程6146公里,運行時間11天;「兩輔」另一條經二連浩特(或滿洲里)出境後,到達俄羅斯莫斯科,全程8047公里(或10090公里),運行時間13天(或15天)。
7.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自義烏鐵路西站始發,作為鐵路中歐班列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首發線路,將貫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從義烏鐵路西站到西班牙馬德里,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全程13052公里,運行時間約21天。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有41節列車,運載82個標准集裝箱出口,全長550多米,於2014年11月18日上午11點多首發,是目前中國史上行程最長、途經城市和國家最多、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的火車專列。
與其它「中歐班列」相比,「義新歐」創下了五個第一:
一是運輸線路最長。比原來線路最長的「蘇滿歐」班列(全程11200公里)長1850公里,是所有中歐班列中最長的一條。
二是途經國家最多。除了中國、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外,還增加了法國、西班牙,共計8個國家,幾乎橫貫整個歐亞大陸。
三是國內穿過省份最多。從浙江出發橫貫東西,經過安徽、河南、陝西、甘肅,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共計6個省(自治區)。
四是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其它「中歐班列」在哈薩克、波蘭兩次換軌,「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還需在法國與西班牙交界的伊倫進行第三次換軌。
五是與第一批列入「中歐班列」序列的重慶、成都、鄭州、武漢、蘇州城市相比,義烏是唯一一個開通中歐班列的縣級城市。
上述班列開行初期,各地政府通過補貼等措施培育市場,為保證班列穩定開行,樹立中國至歐洲鐵路國際聯運品牌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8.中歐班列(哈爾濱~俄羅斯)。2015年2月28日,一列滿載石油勘探設備的集裝箱貨運班列從哈爾濱香坊火車站開出,10天後它將到達俄羅斯中部比克良火車站。這標志著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省首趟中歐班列正式上線運營,將成為深化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帶動黑龍江沿邊開放升級的新引擎。
班列全程運行6578公里,經濱洲鐵路1004公里到達滿洲里口岸站出境,再經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5574公里到達比克良站。通過鐵路國際貨物班列運輸貨物,黑龍江省到達俄羅斯中部地區比空運可節省運費四分之三左右,較普通零散運輸,運到時間可縮短三分之二以上,運費可節省25%以上。
9.中歐班列(哈爾濱~漢堡)。25日上午,哈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籌備大會召開。為實現黑龍江省委在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利用滿洲里至綏芬河鐵路通道,打造一條起自黑龍江通達俄羅斯和歐洲腹地的新『絲綢之路』」的目標,黑龍江省引進北京長久國際物流公司、美國UTI國際物流集團、大連港集團與哈爾濱鐵路局共同合作開通哈歐班列。哈歐班列東起哈爾濱,經滿洲里、俄羅斯後貝加爾到赤塔,轉入俄西伯利亞大鐵路,經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和莫斯科到波蘭的馬拉舍維奇至終點德國漢堡,全程9820公里。憑借「距離近、速度快、成本低」的優勢,哈歐班列已經引起國際關注。德國大漢堡地區、巴伐利亞州、下薩克森州政府都希望與哈歐公司合作。法國、瑞士等國家的鐵路運營公司也表示願意就哈歐班列歐洲延伸段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