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限購令政策下如何認定二套房
國務院限購令頒布之後,強調各省市要根據各自的具體狀況制定適合當地的限購政策,從目前各地方政府頒布的具體限購政策來看,限購的具體房屋數量上有所差異,但是政策的基本形式大同小異。什麼是限購令?我們以北京市限購令的政策為藍本,同時參考其他城市的具體政策,為您詳細介紹:限購令是指對已經擁有一套住房的戶籍居民家庭,對持有有效暫住證,在本市沒有住房的購房人,且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一套住房;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家庭,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家庭,以及無法提供本市暫住證、連續五年以上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向其售房。限購令的限制主要存在於以下幾方面:(一)限制購房數量。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限購兩套住房,住建部將會同多個部門完善信息共享和購房人資格審查。(二)限制二套房銀行貸款。在住房信貸政策方面,要求切實實施差別信貸政策,要求各金融機構和公積金管理中心對二套房購房者切實執行首付比例不低於六成,貸款利率1.1倍的政策。(三)限制納稅或社會保險繳納年限。無本市戶籍但持有有效暫住證的,需要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才可以享受一套購房資格。二、?限購令的主要著眼點在於限制購房者買房數量,那麼?一般來說認定為二套房的主要有以下六種情形:(一)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義再購房。根據新的政策,家庭成員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劃為家庭范疇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申請貸款購房時,就會按照二套房政策執行。(二)個人名下有全款購買的住房,再貸款購房。過去只「認貸」,這種情況不算二套房,但現在加了「認房」,雖然沒有貸過款,但只要是在房屋產權交易系統中能夠查到名下有房產,在不賣掉且申請貸款的情況下,也會被認定為二套房。(三)個人名下有貸款購買住房,結清出售後再貸款購房。目前銀行對二套房認定是「認房又認貸」,也就是說雖然貸款買的房產出售以後,家庭名下已沒有任何住房,但因為其之前有貸款記錄,再申請房貸也會被算作二套房。(四)婚後雙方共同貸款購房,離異後一方再申請貸款購房。只要央行的徵信系統中能夠查到房貸記錄,那麼即便離異後房產判給一方,另一方再貸款購房時也會被認定為二套房。這使得很多試圖通過「假離婚」來規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抑止。以上就是關於「什麼是限購令,?」相關問題的解答。實踐中,很多人採用假贈真賣的方式來規避稅款和限購令,這樣做對買方來說存在以下很多風險,一是可能會導致贈與合同無效,一旦出現糾紛,嚴重的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二是對買家來說,如何約定付款方式,這是一個難題,因為贈與人在贈與財產,轉移權利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買家已經支付了定金,對出售方也沒有約束力。當事人一般對於本地的限購政策了解的並不清楚,為了規避先行政策可能會採取一些違法法律政策的方式完成交易,但是這種交易中當事人的權利是沒有保障的,對於自己的實際情況是否符合限購令下的購房政策,如何防範上述法律風險,最好咨詢專業的房產律師。
『貳』 目前上海已有2套房,但是還有一套房產要繼承過戶,這套房產可以順利繼承過戶嗎謝謝!
1如果你只是單純問限購問題的話,那沒問題的。繼承不查限購。
2不過也是要辦繼承手續的。產證上幾個人的名字,誰過世了。先後順序。幾個孩子。你補充一下我再回答你。
『叄』 限購令新政下,外地人在上海,想購買二套房,有什麼辦法
你可以這樣,以自己孩子的名義買,或者用你父母或者直系親屬的名義買。過幾年等政策變了再過戶到自己的名下。另外就是找人了。現在政策正緊張住了都不太好弄。
『肆』 在上海,本人單身。名下二套房,其中一套為繼承房產,請問限購嗎
上海市限購政策:目前對擁有本市戶籍單身人士限購1套住房,像你這種情況肯定屬於限回購范圍的。(繼承答的也算)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你是未成年的時候和父母共有在一本產證上的(必須在2011年1月28號之前)現在是可以以買婚房的名義再購一套的,但是你另外還有一套繼承來的房子,估計那就沒戲了。
『伍』 什麼是限購令,限購令政策下如何認定二套房
1、「限購令」是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國十條實施細則」中明確提出的:從5月1日起版,北京家庭只能新權購一套商品房,購房人在購買房屋時,還需要如實填寫一份《家庭成員情況申報表》,如果被發現提供虛假信息騙購住房的,將不予辦理房產證。這是全國首次提出的家庭購房套數「限購令」。
2、根據新的規定,三種情況將被認定二套房:
1)借款人首次申請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如在擬購房所在地房屋登記信息系統(含預售合同登記備案系統)中其家庭已登記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2)借款人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請貸款購買住房的;
3)貸款人通過查詢徵信記錄、面測、面談(必要時居訪)等形式的盡責調查,確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陸』 什麼是限購令,限購令政策下如何認定二套房
一、什麼是限購令?國務院限購令頒布之後,強調各省市要根據各自的具體狀況制定適合當地的限購政策,從目前各地方政府頒布的具體限購政策來看,限購的具體房屋數量上有所差異,但是政策的基本形式大同小異。什麼是限購令?我們以北京市限購令的政策為藍本,同時參考其他城市的具體政策,為您詳細介紹:限購令是指對已經擁有一套住房的戶籍居民家庭,對持有有效暫住證,在本市沒有住房的購房人,且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一套住房;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家庭,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家庭,以及無法提供本市暫住證、連續五年以上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向其售房。限購令的限制主要存在於以下幾方面:(一)限制購房數量。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限購兩套住房,住建部將會同多個部門完善信息共享和購房人資格審查。(二)限制二套房銀行貸款。在住房信貸政策方面,要求切實實施差別信貸政策,要求各金融機構和公積金管理中心對二套房購房者切實執行首付比例不低於六成,貸款利率1.1倍的政策。(三)限制納稅或社會保險繳納年限。無本市戶籍但持有有效暫住證的,需要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才可以享受一套購房資格。二、限購令政策下如何認定二套房?限購令的主要著眼點在於限制購房者買房數量,那麼限購令政策下如何認定二套房?一般來說認定為二套房的主要有以下六種情形:(一)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義再購房。根據新的政策,家庭成員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劃為家庭范疇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申請貸款購房時,就會按照二套房政策執行。(二)個人名下有全款購買的住房,再貸款購房。過去只「認貸」,這種情況不算二套房,但現在加了「認房」,雖然沒有貸過款,但只要是在房屋產權交易系統中能夠查到名下有房產,在不賣掉且申請貸款的情況下,也會被認定為二套房。(三)個人名下有貸款購買住房,結清出售後再貸款購房。目前銀行對二套房認定是「認房又認貸」,也就是說雖然貸款買的房產出售以後,家庭名下已沒有任何住房,但因為其之前有貸款記錄,再申請房貸也會被算作二套房。(四)婚後雙方共同貸款購房,離異後一方再申請貸款購房。只要央行的徵信系統中能夠查到房貸記錄,那麼即便離異後房產判給一方,另一方再貸款購房時也會被認定為二套房。這使得很多試圖通過「假離婚」來規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抑止。
『柒』 在外地有房,在上海買房是否算二套房
在外地有房,在上海買房是不算第二套房的。
根據《關於規范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中第二套住房認定標準的通知》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貸款人應對借款人執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一)借款人首次申請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如在擬購房所在地房屋登記信息系統(含預售合同登記備案系統,下同)中其家庭已登記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二)借款人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請貸款購買住房的;
(三)貸款人通過查詢徵信記錄、面測、面談(必要時居訪)等形式的盡責調查,確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7)上海二套房限購政策擴展閱讀:
《上海限購令細則》第七條 自本意見發布之日起,暫定在本市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自購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城鎮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對在本市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能提供2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城鎮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向其售房。違反規定購房的,不予辦理房地產登記。
『捌』 上海二套房政策
若通過我行辦理住房貸款(含一手樓和二手樓)/ 首付比例規定如下:版
1.首套房,比例最低權30%,即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所購房產價值的70%(不實施「限購」的城市調整為不低於25%)
2.二套房,比例最低40%,即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所購房產價值的60%。
具體您的可貸金額需您提交相關資料,網點審核之後才能確定,您可以直接與當地網點個貸部門聯系咨詢。
『玖』 已婚。名下與配偶共有一套房,與父母共有二套房,這些房子都是2011年上海房產限購政策出台前購買,請
新出台的政策說第一套貸款還清還算是手套,既然你共有兩套,把其中一套你的名字去掉,另外一套已經還清貸款
『拾』 2016年3月上海買房新政策解讀,住房限購政策,購買第二套房首付多少
1、目前國家最新的二套房貸款政策為二套房首付最低為總房款的40%以上。
2、二套房貸款利率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具體要看貸款人的個人徵信和收入能力綜合確定的。
3、二套房的契稅為總房款的3%,部分城市按照最新的政策具體收取范圍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