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是銀行貸款或投資債券中發生的一種風險,也即為借款者違約的風險。在過去的數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風險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發展迅速。適當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減少投資者的信用風險。業內人士估計,信用衍生市場發展不過數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億美元的交易量。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
信用風險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經濟運行的周期性;在處於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於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對於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生;這種特殊事件發生與經濟運行周期無關,並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產品的質量訴訟。舉一具體事例來說:當人們知道石棉對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的事實時,所發生的產品的責任訴訟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個著名的在石棉行業中處於領頭羊位置的公司破產並無法償還其債務。
[編輯]
信用風險有四個主要特徵:
1、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傳染性,一個或少數信用主體經營困難或破產就會導致信用鏈條的中斷和整個信用秩序的紊亂;
3、可控性,其風險可以通過控制降到最低;
4、周期性,信用擴張與收縮交替出現。
B. 債券投資的風險評價有哪些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在所有債券之中,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由於有政府作擔保,往往被市場認為是金邊債券,所以沒有違約風險。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發行的債券則或多或少地有違約風險。因此,信用評級機構要對債券進行評價,以反映其違約風險。一般來說,如果市場認為一種債券的違約風險相對較高,那麼就會要求債券的收益率要較高,從而彌補可能承受的損失。
規避方法
違約風險一般是由於發行債券的公司或主體經營狀況不佳或信譽不高帶來的風險,所以,避免違約風險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買質量差的債券。在選擇債券時,一定要仔細了解公司的情況,包括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的以往債券支付情況,盡量避免投資經營狀況不佳或信譽不好的公司債券,在持有債券期間,應盡可能對公司經營狀況進行了解,以便及時作出賣出債券的抉擇。同時,由於國債的投資風險較低,保守的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投資風險低的國債。
2、利率風險
債券的利率風險,是指由於利率變動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毫無疑問,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的價格就降低;當利率降低時,債券的價格就會上升。由於債券價格會隨利率變動,所以即便是沒有違約風險的國債也會存在利率風險。
規避方法
應採取的防範措施是分散債券的期限,長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資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資機會,若利率下降,長期債券卻能保持高收益。總之,一句老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3、通貨膨脹風險
通貨膨脹風險又稱購買力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而使貨幣購買力下降的風險。通貨膨脹期間,投資者實際利率應該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若債券利率為10%,通貨膨脹率為8%,則實際的收益率只有2%,購買力風險是債券投資中最常出現的一種風險。實際上,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國民經濟一直處於高通(微博)貨膨脹的狀態,我國發行的國債銷路並不好。
規避方法
對於購買力風險,最好的規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資,以分散風險,使購買力下降帶來的風險能為某些收益較高的投資收益所彌補。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式上,如股票、期貨等,但帶來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4、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即變現能力風險,是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的風險。如果投資者遇到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他想出售現有債券,但短期內找不到願意出合理價格的買主,要把價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長時間才能找到買主,那麼,他不是遭受降低損失,就是喪失新的投資機會。
規避方法
針對變現能力風險,投資者應盡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債券,如國債等,便於得到其它人的認同,冷門債券最好不要購買。在投資債券之前也應考慮清楚,應准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債券的中途轉讓不會給持有債券人帶來好的回報。
5、再投資風險
再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以定期收到的利息或到期償還的本金進行再投資時市場利率變化使得再投資收益率低於初始投資收益率的風險。
規避方法
對於再投資風險,應採取的防範措施是分散債券的期限,長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資可迅速找到高收益投資機會,若利率下降,長期債券卻能保持高收益。也就是說,要分散投資,以分散風險,並使一些風險能夠相互抵消。
6、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單位管理與決策人員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失誤,導致資產減少而使債券投資者遭受損失。
規避方法
為了防範經營風險,選擇債券時一定要對公司進行調查,通過對其報表進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信譽等。由於國債的投資風險極小,而公司債券的利率較高但投資風險較大,所以,需要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權衡。
C. 購買債券時應如何避免違約風險
看它的信用等級
債券信用等級符號及含義見下
符號 含 義
AAA 還本付息能力極強、信用風險極小。該類債券發行人、債務人和(或)貸款項目現金流量充足,對債務的保障程度極高。
AA 還本付息能力很強,信用風險很小。該類債券發行人、債務人和(或)貸款項目現金流量充足,對債務的保障程度很高。
A 還本付息能力較強,信用風險較小。該類債券發行人、債務人和(或)貸款項目現金流量比較充足,在正常情況下能夠保障到期債務的償還。
BBB 還本付息能力一般,償還債務的能力一般。該類債券發行人、債務人和(或)貸款項目現金流量充足性會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
BB 還本付息能力不足,該類債券發行人、債務人和(或)貸款項目現金流量充足性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較大,含有投機因素。
B 還本付息能力差,該類債券發行人、債務人和(或)貸款項目現金流量不足,違約可能性和損失的嚴重程度較大。
CCC 還本付息能力很差,該類債券發行人、債務人和(或)貸款項目現金流量嚴重不足,違約可能性和損失的嚴重程度很大。
CC 還本付息能力極差,違約可能性和損失的嚴重程度極大。
C 幾乎不能按期還本付息,基本無信用
D. 債券信用級別分為哪些
債券信用等級通常分為九個級別:「AAA」級是最高等級,表示安全度最高、風險最少;「AA」級表示安全度相當高,風險較小,能保證償付本息;「A」級表示安全度在平均水平之上,有一定能力保證還本付息。
「BBB」級表示安全度處於平均水平,目前狀況較安全,但從稍長時期看,缺少一些保護性因素;「BB」級表示將來可能會出現一些影響還本付息的不利因素;「B」級表示收益力極低,將來安全性無保障;「CCC」級表示債務過多,有可能不履行償還義務;「CC」級表示有高度投機色彩,經常不支付或延付利息;「C」級是最低級,表示前途無望,根本不能還本付息。
基本要素
債券盡管種類多種多樣,但是在內容上都要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這些要素是指發行的債券上必須載明的基本內容,這是明確債權人和債務人權利與義務的主要約定,具體包括:
1.票面價值
債券的面值是指債券的票面價值,是發行人對債券持有人在債券到期後應償還的本金數額,也是企業向債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計算依據。債券的面值與債券實際的發行價格並不一定是一致的,發行價格大於面值稱為溢價發行,小於面值稱為折價發行。
2.償還期
債券償還期是指企業債券上載明的償還債券本金的期限,即債券發行日至到期日之間的時間間隔。公司要結合自身資金周轉狀況及外部資本市場的各種影響因素來確定公司債券的償還期。
3.付息期
債券的付息期是指企業發行債券後的利息支付的時間。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個月支付一次。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付息期對債券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有很大影響。到期一次付息的債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單利計算的;而年內分期付息的債券,其利息是按復利計算的。
4.票面利率
債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債券利息與債券面值的比率,是發行人承諾以後一定時期支付給債券持有人報酬的計算標准。債券票面利率的確定主要受到銀行利率、發行者的資信狀況、償還期限和利息計算方法以及當時資金市場上資金供求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5.發行人名稱
發行人名稱指明債券的債務主體,為債權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依據。
上述要素是債券票面的基本要素,但在發行時並不一定全部在票面印製出來,例如,在很多情況下,債券發行者是以公告或條例形式向社會公布債券的期限和利率。
E. 信用債風險控制如何拿捏
由於國內信用債市場規模小、歷史短,信用評級經驗少, 債券違約記錄很少,違約率、損失率等風險度量無法量化,也無法科學的設立風控指標,總是出現投資部門與風控部門吵架的事情。 2007年以前,因為出現過(非上市)企業發債不能及時兌付,引發普通持有人「討說法」的小規模事件,所以發改委一直比較注重企業違約風險帶來的社會和政治影響,在選擇發債企業時,條件比較高,審批嚴格,債券市場的信用債比例因此一直很低。由於供遠小於求,可投資債券以有擔保高信用級別債為主,因此機構對於債券信用風險的控制需求不大,信用利差長期保持較小區間。 2008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從依賴直接融資向間接融資轉移,信用債發行條件和審批程序放寬, 央行和發改委鼓勵企業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尤其是短期融資券和城投債大量發行,無擔保、低評級債券逐漸增多,中國信用債市場開始走上成長之路。隨著發債企業的不斷擴大,不但低信用評級債券總量擴大,尤其是近期,同信用級別的不同發債主體的資質逐漸分化日漸明顯。與此同時,在結果導向和賺錢效應的影響下,投資者的低級別信用債投資比例越來越集中,信用風險的控制和評價成了機構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由於各機構信用風險評估人員和經驗的不足,對於信用債風險的控制措施,多以限制可投資債券信用級別下限和單券投資比例等指標進行風險控制。該方法制定簡單,對總體信用風險的控制和分散有一定效果,但對目前我國信用債市場投資的制約也很明顯。從投資的角度,筆者對信用債的風險控制有以下想法。 首先,根據經濟景氣周期,以資產配置策略的為出發點,動態調整(中期)信用債券投資風控指標,更符合投資需求。信用風險首先是宏觀經濟風險,在經濟景氣周期,整體信用風險下降,企業信用評級上移概率大,這時候應加大風險資產配置比例,低風險信用債比例應該增加;反之亦然,在經濟景氣下降周期,應減少信用債投資比例,同時提高信用債券投資級別限制下限。因此,信用債券投資級別下限、比例等限制指標,應該定期(如:季度、年度)根據經濟周期和整體信用風險的評價動態制定和調整。 其次,在中期信用資產配置(信用風險)策略的指引下,通過行業景氣周期和風險分析,制定(短期)行業信用級別投資下限和資產配置比例限制進行風險控制,是相對可行和合理的。國內信用債市場還在起步階段,市場還很小,發債需求很旺盛,發債有一定的門檻和壁壘,如福禧債這樣的非系統性單個債券發生信用違約風險的概率不大,也難以預測,單券比例等指標雖然可以分散風險,但也難以規避由此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F. 信用風險如何影響債券收益率波動
信用風來險就是違約風險,也就是企源業宣布債券違約(無法償還或者無法全額償還)的風險多大。
如果信用風險越大,那麼企業宣布違約的概率就越大,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就越大,也就是債券的收益率越大,反之則越小。
譬如樓主現在要投資A企業的債券,那麼樓主最關注的莫過於該企業的違約風險大小,如果該公司的違約風險越大,那麼樓主要求的收益率是不是越大。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信用風險是變化著的,在公司營運良好,獲利和現金流充足的時期,違約風險(信用風險)必定較小,此時企業發行的債券對於投資者來說其收益率必定較小,而當公司運營情況變差的時候,比如公司某年度發生大量虧損,破產壓力加大,那麼企業為了融到資必須給投資者承諾更高的收益率,而這收益率所對應的高風險就是企業的違約風險(信用風險)。
G. 存在信用風險的企業債券如何估值
通常的做法,是在相同期限的國債利率基礎上,加上一個信用風險利差(credit spread)。
企業版評級越低,加的利差越權大。
因為這個要求的收益率是作為債券(固定收益)的折現系數放在分母里頭,所以加的利差越大,企業債券的價值就越低,發行價格也越低。
當然,如果可以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進行比較精確的預測,也可以對分子進行調整,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也很少這么做。通常都是在預期收益率的利差行做文章。
供參考。
H. 可從哪幾方面來分析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
您好,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主要從以下四方面:盈利與現金流、資產流動性、舉債空間和擔保與抵押。
I. 案例分析題假定投資者有一年的投資期限,想在三種債卷間進行選擇。三種債券有相同的違約風險,都是十年到
違約風險一樣,那就是損失確定了,自己需要對比一下三種證券哪一種的收益回率高,答而且要考慮利息率的計息方式,最好是連續利率。不過一般來說效率相對比較高的的投資方式就是5:3:2或者4:4:2。希望能幫到你。
J. 債券投資主要有哪些風險
1、違約風險:指發行債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回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答
2、流動性風險: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債券的風險,也就是可能出現的想買買不到或想賣賣不了的情形。目前交易所有些債券在交易所交投非常不活躍,一天成交量非常稀少(成交量也就幾萬甚至沒有,俗稱「僵屍債」)。當然如果准備持有到期,則不需要考慮流動性風險。
3、價格波動風險:受供求等因素影響,債券價格實時波動。但是,對於准備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說,價格波動無關緊要,因為他未來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和本金返還是確定的,前提是該債券不會違約。
其中債券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