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綜合排名 指標分析 我的自選 我的持倉 這是什麼股票軟體
試試金如意智能決策行情分析系統,有您說的這些。
B. 綜合運用基本面分析法以及技術分析法來推薦一隻股票
基本面非常的好,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而且在技術上也是不斷在上漲,這支股票就是貴州茅台,它的股價多年來一直呈上漲趨勢
C. 為什麼炒股票的人大多數虧錢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D. 綜合選股怎麼分析
對於選股,依然認為好的選股方法只有一種就可以了,不論長中短線,方法都是這個,萬變不離其宗嘛。
條件一:不同的大勢有不同的選擇。
升勢的時候選擇板塊類的個股;盤整的時候突破的個股比較好;跌勢的時候我是不會做板塊的,即使做了,那些除了龍頭股以外的個股也不會跟著被帶上來。
條件二:選擇龍頭股。
假如在領頭的股票身上賺不到錢又怎能在別的股票身上賺錢呢?即使要做整個板塊,也是有一隻的籌碼比較集中的作為領頭羊。同樣的,即使是超跌反彈等行情也都是有籌碼最集中的。
條件三:盡量在尾盤買。
這樣一天的圖形做完了,可以簡單的看出我們的意圖而不會被迷惑。
條件四:不要被大陽線嚇倒。
漲幅居前的股票總有幾只在明、後天還會好的。
條件五:參考大盤。
大盤的分析比個股簡單的多,牛市陽多陰長,熊市陰多陽長。
條件六:不要相信越跌越買的言論。
經過風險的量化可以發現,越跌越買比越漲越買的風險大得多。如果跌到止損位,果斷賣出。
條件七:順勢而為。
但要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漲了五六天的股票明天還會漲嗎?要點:所有所有的一切,成交量換手率相對較大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很喜歡買當天的換手率有15%-20%以上的股票。這也關繫到你在獲利後是否可以順利出局相對於資金量比較大的人來說。
一些簡單的經驗:高位拉出下影線不要以為是好事情,有可能是因為在出了一部分籌碼之後再次拉上來為明天繼續出貨做准備。高位橫盤或拉升之後尾市下跌,或下跌之後尾市拉升恐怕都是近期出貨的跡象,尤其後者表明已經無心戀戰了。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E. 股票如何賺錢
炒股賺錢的原理很樸素、很簡單,就是低價買高價賣。往往是人心太復雜了,就把炒股的專原理也復雜化了。屬
1、買跌不買漲
在股票調整下來即將啟動時或已經進入上升通道時買入,為高價賣出打好基礎。
如果沒有可靠的判斷力,就採用花榮先生的折中交易法。股票買入後再跌再買,可以攤低成本,等股票反彈時很容易獲利。
2、賣漲不賣跌
在股票漲上去即將調整時賣出,以防止下跌時變贏利為虧損。
如果沒有可靠的判斷力,就提前止贏。股票買入後漲到一定程度就先賣出一部分鞏固贏利,然後越漲越賣,等到股票下跌時能夠避免把贏利跌掉。
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上述兩原則適用於常規情況,如果股票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大跌和大漲,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果斷止損或持股看漲。
F. 找個人幫分析一下600004白雲機場股票走勢,用K線、MA指標、曲勢圖等綜合分析.
白雲機場股票市值相對較大,沒有炒作題材是此股的不足之處。
從機構持股及籌版碼集中度看,基金持有籌碼較權少,這是由上述兩點決定的。
從日、周、月K線判別,處於低位。長期持有會有收益。
從均線角度看,日線受大中小周期均線壓制,當股價突破半年線,年線之時,就是騰飛之日。周均線一樣。
小周期服從大周期,小周期牽引大周期
G. 求一篇證券投資模擬(股票)與實務綜合性實驗報告
關於證券投資的
報告,你可以
直接上網查一下
也訴有範本
H. 怎樣綜合運營技術分析方法把握股票的買入時機
你好,你可以多關注一些公眾號這些啊,比如說價值投資看人性這塊就不錯啊
I. 中國平安股票分析
中國平安(601318)
壽險龍頭市場地位不可撼動,充分受益消費升級驅動的保障型需求爆發:)平安壽險 2004-2016 年保費年均增速高達 14%,市場份額長期穩定, 主要源於代理人渠道沉澱優勢 (壽險產品通常具有條款復雜、高度非標、主動購買意願弱等特徵,因而代理人至關重要,而代理人團隊優勢需長期沉澱)。 2) 中產消費升級驅動保障型保險產品需求崛起 (類似於國產 SUV、 茅台、 iPhone 等消費升級標桿) ,平安壽險作為行業龍頭最受益。 3)海外壽險市場寡頭競爭, 保險巨頭合計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我們認為, 未來國內壽險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平安壽險將依託自身優勢+中國市場高成長性擴大優勢。
財險綜合成本率顯著領先行業,銀行+證券+信託+互金布局完善,1+1>2 的綜合金融標的:1)平安財險近年來綜合成本率持續保持同業絕對低位(17Q1 綜合成本率 95.9%) 。考慮國內財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平安財險實現保費規模穩步提升+保持承保盈利,彰顯其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2)平安銀行推進零售轉型且資產質量整體可控,平安信託登頂 16 年行業龍頭。3)互聯網金融業務 16 年正式扭虧,陸金所上市預期漸強(B 輪估值達 185 億美元)有望催化集團整體估值; 4) 綜合金融集團實現 1+1>2: 集團內各子板塊協同效應顯著,交叉銷售及客戶遷徙規模穩步增長。
17Q1 壽險個險新單高增長推動 NBV 大增 60%超預期:2017Q1,平安集團實現歸母凈利潤 230.5 億元,逆勢同比+11.4%,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再度保持強勁增速。個險渠道實現新單保費 658.4 億元,同比增長 62.2%,主要驅動因素為保障型需求爆發驅動代理人人均產能提升 31.8%,以及代理人數量高速擴張至 119.6 萬人。個險新單保費的高增長推動公司壽險 NBV 同比大幅增長 60%,達212.6 億元。此外,銀保渠道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新業務價值率較高的期繳新單保費同比+128.9%。
投資建議:
公司作為中國保險行業絕對龍頭,壽險、財險業務均有很深的護城河,預計公司 17/18/19 年 EPS 分別為 3.74/4.47/4.94 元。目前公司市值對應17PEV 僅 1.04 倍,估值仍具吸引力。中期而言,股息提升+陸金所上市推進+17 年業績拐點有望繼續催化股價,我們認為公司合理中期估值為1.3 倍 17PEV(考慮保險股歷史估值中樞約為 1.2-1.5 倍 PEV) ,對應目標價 56 元/股,維持「買入」評級。長期而言,隨著壽險、財險業務強者恆強,推動內含價值持續提升,我們認為公司未來估值有望達到 1.5倍 PEV,考慮內生增長+存量價值逐年釋放,長期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風險提示: 1.長端利率觸頂快速下行; 2.萬能險新規驅動銀保渠道競爭加劇;3.車險費改加劇市場競爭;4.股價持續上漲後面臨短期回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