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報表分析中季報的作用
財務報告作用是反映企業在這個季度內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會計報表有多種分類方式,其中按編報時間分類就是一種,可分為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它們的區別就在於編報的時間不同,年報是每年的年末,季報就是每季的季末,月報就是每月的月末。
⑵ 年報與季報的區別
最簡單的理解方法是:年報一年報一次,季報一季度報一次
⑶ 企業所得稅季報和年報是什麼樣的關系
企業所得稅季報和年報都是企業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區別有以下幾點:
1、性質不同:
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屬於所得稅預繳。
企業所得稅年報屬於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2、填報時間不同:
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在每季度結束在申報期內申報預繳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年報在次年5月31日前匯算清繳上年的所得稅,多退少補。
3、填報內容不同:
所得稅季度申報,簡單填列收入、成本、利潤、預繳稅款等;
所得稅年報則復雜得多,要分析各所得稅前扣除項目,根據所得稅法做調整,計算應補或應退所得稅額。
(3)季報和年報的分析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由稅務機關具體核定。
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分月或者分季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額預繳,或者按照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
預繳方法一經確定,該納稅年度內不得隨意變更。
《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
企業在納稅年度內無論盈利或者虧損,都應當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告和稅務機關規定應當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官網-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官網-企業所得稅法
⑷ 財報季報年報的區別
1.財務報表年報:肯定是年底12月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2.季報是一個季度的報表,一年分4季就4張季報表,如:第一個季報是4月報1-3月累計的利潤表,第二個季報是7月報4-6月的利潤表中本月數累計,以此類推。
3.季報以一個季度為單位編制的報表,即該報表是體現企業一個季度財務狀況和經營的會計報表;
4.年報以一年為單位編制的報表,即該報表是體現企業一年財務狀況和經營的會計報表。
⑸ 股市里的,季報和年報該怎麼看,要注意什麼
股市裡的,季報和年來報該怎麼看自,要注意什麼,關於公司的報表一般看的內容有幾塊,第一主營業務,財務報表(公司經營是否利潤大幅度增長,毛利率很高,可以支撐未來的分紅行為)第二公司股東狀態(股東進出選項),裡面經常有控盤主力的進出跡象顯示。第三是大事提醒(解禁股上市時間等很重要)和信息快報等等。之上談的幾個是必須看的。關系你的投資安全。如果業績太差,又沒有機構資金重倉。還有解禁股要出來砸盤,那這種股票買進去就是讓自己資金冒險。
⑹ 季報和年報的區別
季報和年報的區別:
1、年報比季報需要更多的數據調整:
年報需要進行更多的數據調整,與季報、中報相比,年報的調整次數非常頻繁。年末結賬後,進行7、8次的報表數據調整是非常正常的,並非為了「修飾」數據。主要原因是年底工作非常繁忙,難免發生一些重大的紕漏。
2、年報內容比季報更加詳實。
一份上市公司的年報動輒上百頁甚至二三百頁,內容非常龐大,但是季報和中報通常只有寥寥幾頁,除了主要報表外,解釋的部分就很少。
3、年報是經過審計的財報,季報無需審計
根據監管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報是需要經過事務所審計方可披露,而季報、中報的披露就比較寬松,公司出完就可以公告了。
(6)季報和年報的分析擴展閱讀:
季報和年報的相同點:
1、無論季報還是年報,數據都是從年初至今的累計數,數據都是一樣的。
2、利季報和年報的潤表的數據都有兩欄:本月數、本年累計數。本月數是本月發生的數據,本年累計數是從年初至今發生的數據。
⑺ 一季報、中報、三季報、年報有什麼區別
一季報
是1-3月的公司運營情況
二季報
三季報
以此類推
年報是全年的情況
⑻ 企業所得稅的季報和年報有什麼區別,第四季度與年
摘要 企業所得稅季報和年報都是企業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區別有以下幾點:
⑼ 財務報表年報和季報月報有什麼區別年報與月報的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