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自貿區成立時間是多久
上海自貿區是在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是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試驗區建設將有利於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1)上海自貿區的建設情況擴展閱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是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的政策與經驗強調復制性和推廣性。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主要推進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功能、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研究建立具有離岸特點的國際賬戶等十項功能先行先試,即: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試點運作、融資租賃功能全面發展。
❷ 中國提出自貿區的背景是什麼上海自貿區的進展
在當今時代發展下,自由貿易區已經成為全球外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和手段。自由貿易的發展不僅僅只停留在經濟利益方面,他同時兼並著國家政治和外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自由貿易通過經濟往來可以使雙方國家互惠互利,還能互相學習對方國家的先進文明與政治制度,使合作雙方關系更加密切友好。這一發展趨勢使國家間的競爭發展成利益間的合作與競爭,這同時也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並對它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國的自由貿易區伴隨著自由貿易協定數量的增加,協定內容的不斷深化,貿易合作關系一直向周邊國家發展,導致我國自由貿易正在向多樣化的戰略方式轉化。在以後的發展建設中,我國仍然要以周邊國家或地區為重點,並逐步向歐、美、非地區推進發展,發展的同時,要注意與我國的能源資源戰略相協調,進一步拓寬我國自由貿易區合作領域的深度和廣度。
首先,上海自貿區建設實際上是中國主動選擇的一個新的開放試點,其核心是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自貿區建設需要政府將市場行為的主導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推進稅收改革,因此,自貿區建設將會帶動並推進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同時,這些改革舉措可為全國性的改革提供巨大的示範效應,在這個進程中,改革紅利將會逐步釋放出來,最終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其次,自貿區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引擎。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大幅回落,對國內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經濟合作顯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資源要素的流通也勢在必行。建立自貿區有助於提振外貿,穩定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❸ 上海自貿區的性質和意義是什麼
上海自貿區是繼城鎮化之後的,一個新的炒作熱點。不過我覺得市場的期望過高了。現在,上海自貿區的相關法律政策逐漸出台,情況逐漸明朗,市場對自貿區的預期很可能會降溫。
要政策還是要改革,上海選擇改革。政策是各種好處,改革是硬骨頭。改革成功了,硬骨頭啃下來,會有新的紅利。到時,上海將向自貿區靠攏,全國都將向自貿區靠攏。但如果失敗了,自貿區和上海其他地方不一致的法律體系,經濟環境,就是擺在眼前很麻煩的問題。兩套班子,以及中間的銜接,都需要更多資源維護。很可能從經濟效益考慮,非常不劃算。最後如何融合,能否成功,都是未知數。失敗了,成本會很高,即使成功,紅利可能也有限。上海市政府的壓力很大,大家對硬骨頭期望不能太高。
我對這個自貿區還存在很多疑問。新聞說:
新華視點:【4部法律有關規定擬在上海自貿區暫停實施】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近日獲批設立,為解決有關法律規定在試驗區內的實施問題,據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相關決定草案,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文物保護法4部法律的有關規定,擬在此區域暫停實施,時間為3年。陳菲
我很疑惑,這些與外資有關的企業法停止實施了,那用什麼企業法呢?要給外資國民待遇,還得試點嗎?文物保護法又和自貿區有什麼矛盾呢?想允許外資經營文物拍賣,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吧?為什麼不能直接在全國實行呢?
從之前各部委的反對聲音看,我本來以為,在自貿區,主要是一些關於金融的法律會停止實施。就我看歐債危機時的感覺,金融體系中的法律是很復雜的,監督管理執法許可權等,金融犯罪,還要涉及刑事,得有自己獨立的司法系統。自貿區不會使用獨立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很復雜,想和其他地方銜接,更是大問題。軟制度的建設,不是三、五年能搞成功的。
如果只是匯率自由,利率自由,資金自由流動,其實國內現在已經很接近這個目標了。即使自貿區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可獲得的紅利也有限。如果是制度方面的徹底改變,其實已經有香港了。是不是可以照搬香港那套呢?或者直接推廣香港經驗,會不會更好?
❹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原因和意義是什麼
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原因:
(1)對內,推動政府從審批型向監管服務型的轉變,要素價格市場化(包括利率、匯率等),推動央企和國企改革。
(2)對外,盡快完成從2008年開始的中國雙邊投資協定談判 (BIT談判),促使發達國家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盡快加入到新一波區域資本、貿易和服務的協定談判中去,包括提問者所說的TPP協議,以及另一個重要的PSA協議。
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意義:
對內:
(1)外資和民資進入原來壟斷或者審批門檻很高的行業,帶來新的活力和商機。
(2)降低政府審批權,減小權力尋租的空間,改變政府職能。
(3)摸索出一套可以推向全國的改革模式,從而使得國企和央企面臨劇烈的競爭,逼迫既得利益集團放棄壟斷權,倒逼國企和央企改革創新。
對外:
(1)加快中美雙邊貿易談判,獲得美國承認的市場經濟地位。
(2)獲得進入Tpp和Psa談判的機會,從而獲得進入下一輪以服務和資本為主的全球游戲的入場券。
❺ 如何評價上海自貿區自貿區的戰略意義是什麼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上海建設自貿區,就是「造香港」,中國再回造幾個香港,表明答中國不僅不怕自由貿易的新趨勢,而且將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在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動中,占據有利位置。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也值得關注,雖然中日之間、日韓之間的政治關系都不正常,但日本經濟界與政界的有識之士都很清楚,中日韓自貿區對日本經濟帶來的好處。但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畢竟不完全取決於中國,而上海自貿區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
中國內地,再加上台灣、香港、澳門這三個關稅區都與內地有非常緊密的經貿聯系,這一巨大的市場,向自貿區的方向發展,其對中國企業、外國企業的吸引力,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以預期。
❻ 上海自貿區在哪個位置
上海自貿區是我國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位於浦東區境內。成立於2013念9月29日,面積28.78平方公里,後擴展到120.78平方公里。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七個區域。
上海自貿區建設的一個核心在於金融改革,特別是試點金融的自由化。通過在自貿區內的先行先試,使國家金融改革、創新有關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這也是對一種新的監管體系和新的經濟政策的嘗試,一種開放式的戰略。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❼ 上海自貿區變得如何了
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設立開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為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已經在多方面取得了明顯突破。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了上海、廣東、天津三地自貿區,對政府職能轉變、金融改革創新、投資貿易便利化三方面改革的進展和成效進行了深入觀察,以期為下一步改革提供更多樣本和經驗借鑒。
企業的投資信心,同樣來自於上海自貿區的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
與華領醫葯研製的小分子化學葯不同,勃林格殷格翰的客戶都是生物醫葯研發機構,生物醫葯生產線成本更高、投入更大。而研發企業大多為以人才為主的輕資產企業,要一下子拿出這么多資金建廠簡直不可思議。因此,在這個領域,「賣青苗」現象非常普遍,即研發成果出來後,無法自己生產,只能微利賣掉,眼睜睜看著新葯上市後的巨大利潤落入他人的腰包。
有了勃林格殷格翰中國生物制葯生產基地,這樣的現象就可以避免了。「研發機構只需支付委託生產費,就可以使用我們的高質量廠房。」羅家立說。
除了讓研發生產對接更為緊密,「葯品質量也有了完整的責任人。」沈建華表示,「我們也可以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為龍頭,並通過其在葯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全程參與和監管,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葯品監管新模式。」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由上海自貿區推動的制度創新,如今已在全國顯現出改革紅利。截至今年5月底,國家食葯監總局已受理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注冊申請381例。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表示。
在「放」的方面,將重點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爭取將全部市場准入事項和全部441個區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改革,使備案、告知承諾成為主要的改革方向。第一批116項審批改革成果今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已復制推廣到其他自貿試驗區,第二批改革也已啟動。
在「管」的方面,重點推進落實「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許可辦理機制和「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監管協同機制,爭取推廣到新區涉及審批監管的所有領域。目前「六個雙」已在浦東新區經濟領域涉21家監管部門實現全覆蓋,年底前實現在108個監管行業、領域全覆蓋。
在「服」的方面,重點推進「三全工程」,即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如今,104項企業准入區權事項全部實現「全網通辦、一次辦成」,74項實現「網上全程辦理」;基本實現171項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務信息將於2020年實現「全域共享」。
「通過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務更優,是上海自貿區改革的使命所在。」沈建華說,為雙創多設路標,不設路障,成為自貿區監管部門的共識。
會越來越好。
❽ 上海建立自貿區的優勢
法律分析: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上海自貿區是一個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地方,在上海自貿區的嘗試,其實就是未來我國經濟改革的一個辦法,也就是說上海自貿區的企業和商家可以提前得到這方面的優勢。. 其次我國的上海自貿區有自身的經濟先進性,上海自貿區是我們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的一項改革措施,在這里有最先進的經濟理念和最廣闊的投資空間,這樣給入駐的商家和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這也是自貿區的一個優勢。. 上海自貿區地理位置的優勢也十分重要,上海自貿區是上海的一部分,依託上海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平台,比如會加大自貿區的潛力,同時商業機會也會更多,而且因為上海的交通和運輸的發達,也促進了自貿區的優勢。
法律依據:《中國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第一條 為了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區涵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
第三條 自貿試驗區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和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監管服務模式,探索建立與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培育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發揮示範帶動、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
❾ 上海自貿區
目前的確沒有考慮開設用於零售的免稅店,畢竟這不是重點。上海自貿區目標是建設有條件的「自由港」,以期拉動經濟,並深度參與國際競爭。你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