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華大宗原油7月交割日是哪一天
新華大宗的原油項目屬於現貨,沒有交割日,只是因為美國WTI原油非連續合約,2015年7月21日為美國WTI原油08合約最後交易日,官網公告到期會執行以下措施:
於2015年7月20日結算時(2015年7月21日凌晨4:00)對未平倉的新華油100桶、新華油500桶及新華油1000桶品種進行集中平倉。換月後新華油行情數據切換至美國WTI原油09合約,同時新華油各品種將於2015年7月21日上午6:00開市。
② 7月20日現貨白銀/原油行情走勢分析,底何時出現
就目前行情來看,白銀原油仍屬於弱勢行情,日線布林帶三軌朝下,價格不停在刷新低。美元的走強,對大宗商品有直接性的壓製作用,中國股市的低迷同時反映出了中國經濟的低迷,從而對貴金屬和原油需求有所降低。目前底部尚未確認,切勿盲目抄底。
③ 美原油交易時間一般是哪幾個時間段
美原油的交易時間,夏令時是早上的六點到次日凌晨的五點,冬令時是早上的七點到次日的凌晨六點,只要在交易時間內均可交易。
確定時間後,需要確定交易操作,想要完善自己的操作,可以通過在富格林的學習鞏固操作。
④ 國際原油大跌!下一輪油價調整汽、柴油或持續下降,油價為何頻頻下跌
之所以國內的油價出現兩連跌,是因為當前石油生產國增加了產量,同時美聯儲加息使得國際油價下跌。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組織歐佩克宣布,原定於8月份的石油增產計劃,提前到6~7月份,而在一個這個計劃之下,每天能夠增加幾十萬桶原油的供應,所以說整個原油供應市場的原油儲備也在不斷增加。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國際的原油儲備總量也在增加,而整體的原油需求並沒有出現特別大的變化,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會使得油價出現下跌。而美國總統拜登也出訪沙烏地阿拉伯,去協商中東石油產量問題,拜登這次出訪的目的就是希望沙特能夠在此期間提高石油產量,幫助美國盡快度過難關。
俄歐沖突發展到如今,相應的局勢也得到初步的控制,世界的原油供應也比較穩定,所以說油價在高位持續運行的原因也不會存在。
⑤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調查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內部調查報告,在歷時4個多月之後,終於出爐。英國石油公司將大部分責任,推給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鑽探公司,以及負責油井加固的美國哈利伯頓公司。而對自己的責任,報告的總結只有簡單一句:沒有正確解讀油井的安全測試結果,沒能「防患於未然」。
被潑了臟水的越洋鑽探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指責英石油在油井的設計、施工過程中,作出一系列節省成本的決定,增大事故風險。
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證物——失效的防噴閥,在2010年4月4號出水後,至今沒有接受檢測分析。
另據報道,美國海洋能源公司位於墨西哥灣的一座鑽井平台昨天發生火災,這是一周內,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灣的鑽井平台發生火災。火已被撲滅。 新華網14日消息,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石油地質學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國過早開放深海石油開采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忙趕工期是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桿內部壓力,甲烷在海底通常處於晶體狀態。深海鑽井平台作業時經常碰到甲烷晶體。這個甲烷氣泡從鑽桿底部高壓處上升到低壓處,突破數處安全屏障。
2010年4月20日事發時,鑽井平台上的工人觀察到鑽桿突然噴氣,隨後氣體和原油冒上來。氣體湧向一處有易燃物的房間,在那裡發生第一起爆炸。隨後發生一系列爆炸,點燃冒上來的原油。當時升起一片「氣雲」,罩住「深水地平線」。鑽台大型引擎隨即爆炸,到處都是火。「深水地平線」沉沒後大量漏油,威脅周邊生態環境。這座鑽井平台配備的「防噴閥」也成為調查重點。一個「防噴閥」大如一輛雙層公交車,重290噸。作為防止漏油的最後一道屏障,「防噴閥」安裝在井口處,在發生漏油後關閉油管。但「深水地平線」的「防噴閥」並未正常啟動。
「深水地平線」裝備一套自動備用系統。這套系統應在工人未能啟動「防噴閥」時激活它,但當時也沒有發揮作用。事發後,英國石油公司企圖藉助水下機器人啟動「防噴閥」,未能奏效。美聯社報道,自從聯邦政府監管人員放鬆設備檢測後,數年間數座鑽井平台的「防噴閥」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奧巴馬政府在漏油事故中確有應對不當之處。首先政府在危機應對上相對遲緩,各界壓力逐漸聚焦到政府身上。事故發生之初,政府沒有認識到危機的嚴重性,對英國石油公司大加批評並稱應由其擔負全部責任。
其次,從初步的調查結果來看,政府缺乏監管也是一大原因。一份2008年的報告顯示,負責出租鑽井平台的礦產管理局的監管人員玩忽職守,對有關安全警告置若罔聞,收受被監管公司的禮物,甚至與石油公司員工發生性關系。更早的活動報告顯示,管理局曾允許被監管的石油公司用鉛筆自行填寫檢查報告。在礦產資源管理局局長伯恩鮑姆辭職之前,該局負責近海油氣開採的項目副主任厄於內斯已被解職。
專家指出,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對美國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一方面,奧巴馬政府在推進能源戰略方面將暫時受阻。此前不久,奧巴馬剛宣布解除近海石油鑽探禁令,同時還鼓勵海底鑽探和核能開發,但漏油事故表明這些計劃也存在巨大的風險,一些項目將不得不被擱置。另一方面,漏油事故不僅危及到沿岸各州環境,也給幾個州的經濟造成重創。奧巴馬個人的支持率將因此受到影響,如果事故的影響不能很快消除,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難免因此「丟城失地」。 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起火引起原油泄漏一月有餘,英國石油公司終於以「截管蓋帽法」控制了絕大部分的漏油,但是否能像蓋瓶塞樣滴油不漏,值得觀察。
美國政府與英國石油公司先後試過火攻法、化學分解、圍欄沙壩、人工島、引流法、人發乾草吸附法、虹吸法、滅頂法、「小金鍾罩」等等各種方法,均收效甚微或無果而終。有關方面在網上徵求了近7800條來自全世界網民的建議,最奇特的方法還有「核爆法」和製作長寬兩英里的蜂窩水泥大盤法等。在最後成功之前,人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等待著試驗結果,墨西哥灣已在「咳嗽」的海豚只好遊走他鄉,其他各種海洋動物和鳥類也只能聽天由命。
「深水地平線」事故造成1500米深海的原油泄漏,是歷史上首次發生在超過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與海面航行的大油輪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隱蔽。
首先,由於海面與深海底的壓力、溫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噴涌並向上漂浮過程中,呈現一種「羽毛」狀逐步分散的形態:即在海底都是從一個漏油口噴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過程中就會變成羽毛狀,直到海面時,就像一個傘面蓋在海面上,並且會以油團或油、水、氣的混合物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動、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時,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隨著深層洋流漂動,不僅可能漂出墨西哥灣,還可能漂向世界其它大洋,而在海面上卻什麼也看不見。
其次,由於生活在海水不同層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環境不同,彼此既獨立又相互為食物鏈,某一層的海洋生物死亡,將會造成食物鏈上層的許多生物難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壞墨西哥灣海水不同層次的生物和魚類,無數海洋生物將因此遭到扼殺。
除此之外,許多我們還無法檢測的破壞、影響可能會在若干年以後才冒出來,這就像人類對溫室氣體的理解過程一樣。1989年阿拉斯加發生的油輪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態破壞至今沒有完全恢復,就是一個例證。
美國擁有雄厚科技和經濟實力,但面對海上原油泄漏這樣危及全人類海洋安全的巨大全球公共問題時,顯得如此無力、無助和無奈。
這次事故無疑向人們發出了警示,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一、盡管美國總統奧巴馬稱原油泄漏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是國家級的重大事件,但最終結果也只能是誰惹事誰管事,事件的專業性讓他人甚至是當事國政府也無能為力。二、石油公司將油井從陸地鑽到海洋,並向深海延伸的進程昭示了石油資源的緊缺和開採的復雜性。原油泄漏事故不斷增加且後果日益嚴重,這彰顯了「石油最後的瘋狂」,還是表明未來的海上採油越來越像是打開潘多拉盒子的游戲呢?三、本次事故客觀上為新舊能源辯論大戰提供了一個喘息機會,給美國國內關於新能源和近海採油爭論的雙方打上一針清醒劑。因此,它也可能成為奧巴馬政府新能源戰略的一個轉機。四、時至今日仍未找到有效解決辦法,這是否表明世界上還缺少一個有力、有效防範和制止此類災難的專業性應急組織與應急機制呢?
墨西哥灣泄漏的豈止是原油
將持續刷新的「美國之最」
由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經營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在4月20日發生爆炸時,沒人能夠預測災難的規模。上周,美國政府估計,原油泄漏量為每天50萬加侖到近80萬加侖之間,的泄漏總量在1970萬加侖到4300萬加侖之間,已成為美國歷史之最。
堵漏措施的失敗,使原油泄漏將至少持續到8月。白宮能源顧問布勞納表示,「我們對最壞情況有思想准備」。
1979年,墨西哥發生了世界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的原油泄漏事件,該國代號為LXTOC1的油井共向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泄漏了1.4億加侖的原油。有關方面花了10個月時間,打好兩個減壓井,才最終阻止這場災難。
此次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何時停止,是否有可能成為世界之最,還不得而知。英國石油公司的發言人日前表示,該公司也不知道整個油田儲存了多少原油。
1、失望的技術手段
英國石油公司已准備好實施下一套堵漏方案,計劃使用機器人潛水艇從漏油點切斷受損輸油管道,然後在管道上方安裝一個堵漏閥門。這套方案最早可能在本周三實施。但一些專家提醒,如果切斷了管道卻裝不好堵漏閥門,日漏油量反而可能增加20%。
從根本上阻止原油泄漏的方法仍是針對同一個儲油構造打兩口減壓井。打第一口減壓井的工作在2010年5月2日就已開始,但這一措施要等到8月才能初步見效。有關專家稱,打減壓井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如果三四次就能成功,已經算是幸運。減壓井的成功,要求新的鑽孔必須准確地橫穿漏油油井。如果不成功,只能堵住新孔,重新再試。隨著鑽井工作深入海床,工程進度也將日益放慢,因為壓力不斷增加,井管放置到位所需的距離越來越長。如果減壓井也失敗,原油泄漏時間就很難預估了。最終只能等到油井口坍塌或整個儲油構造的壓力自然降低到不再噴油的程度。
由於油井處於颶風路線上,如果颶風來襲,減壓井工程肯定要中斷。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三場颶風,1965年的「貝斯蒂」、1969年的「卡米爾」、2005年的「卡特里娜」,全都吹過了此次漏油事故地點。
2、生態憂慮
隨著原油污染的持續惡化,已有更多出海清理石油的工作人員和沿岸居民出現頭暈、惡心等症狀。一些專家認為,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此次漏油事故的發生地點無法更壞。向南,是瀕危的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和抹香鯨產卵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向東、向西,是美國弗羅里達、亞拉巴馬、密西西比和得克薩斯州的珊瑚礁和漁場,向北,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沼澤地。
在受害最嚴重的路易斯安那州,超過125英里的海岸線被浮油侵襲,污染正一點一點毀滅沿岸生態。颶風季的來臨將使原油污染進一步惡化。2010年的颶風季將是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以來最為活躍的一季。美國「颶風季」自6月1日開始,至11月結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預報,2010年將生成14場至23場熱帶風暴,其中7場可能升級為強烈颶風。一些專家擔心,熱帶氣旋經過墨西哥灣時可能將泄漏原油裹挾其中,成為「黑色風暴」,在登陸後可能將原油灑向更廣闊的范圍。
墨西哥灣沿岸的沼澤通常對颶風能夠起到緩沖作用,減輕內陸地區所受沖擊。「黑色風暴」的最糟糕影響在於長期破壞沿岸沼澤,那將令包括新奧爾良在內的許多地區失去「屏障」,遭風暴襲擊時更加脆弱。路易斯安那州近幾十年來濕地面積大幅減少,濕地生態系統脆弱。原油侵襲的進一步加劇,將使濕地生存能力受到嚴重威脅。
3、政治颶風
空前的環境污染及接踵而來的旅遊業、漁業危機,令美國國會議員和沿岸居民對英國石油公司和奧巴馬政府的不滿加劇。奧巴馬曾經批評此次原油泄漏是一場「人為災難」,試圖反擊針對政府反應速度和力度的批評。但令他兩難的是,盡管他宣稱美國政府在主管善後事務,但似乎只有英國石油公司能阻止原油泄漏。
奧巴馬第二次視察原油泄漏災情後,美國政府已經宣布,將增加投入兩倍的資源用於治污工作。但隨著原油污染的加劇,英國石油公司的事故責任正日益凸顯;而有關奧巴馬政府的「領導責任」問題的爭論,也使人們隱約嗅到一場政治「颶風」的味道。
⑥ 如何理解美國原油庫存變化與油價的關系
如果感覺好,就給分吧!我寫的很認真的。
美國庫存大小對WTI原油的定價有直接影響,美國的庫存過大說明美國煉廠的開工率相對不足,或者美國市場對石油產品的需求較差,過高的原油庫存會利空(打壓)國際原油價格。相反則利好油價走高。
在我看來,美原油庫存對原油的影響力量相對較小,一般是在周四(中國時間)發表美國庫存報告的時候才能對WTI原油價格漲跌形成利好、利空影響。世界經濟(就業率、匯率、CPI等等)、原油供求(OPEC、俄羅斯、中國需求等等)、地緣政治軍事(空襲利比亞、擊斃本拉登等等)、政治(美國大選等)、其他(日本地震、節能減排等)
我想,你問這個問題肯定是為了分析原油價格走勢,剛好我有一片文章可以給你共享,現在是2011年5月。題目《盛久必衰-國際大亨唱空下半年的國際油價》
導讀: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法國CA)說,由於需求下降,國際原油很難在每桶110美元上方長期保持。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盡管供應中斷可能在短期內推高油價,但是它難以忽視目前的高油價對需求和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市場很可能在今年年底看到「油價的大幅回落」。
國際社會已經對高價原油形成種種質疑,對於下半年的原油走勢也是眾說紛紜,但是,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國際大亨唱空未來油價。帶著種種疑問,中宇能源分析師申濤從多角度為您詳細解析。
解析一:煉油成本居高不下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周四發表月度石油市場報告稱,今年前四個月,由於煉油廠進入常規檢修季,加之煉油利潤微薄,導致原油加工量走低,預計在夏季駕車高峰期來臨之前,全球原油加工量將在5、6月份大幅上升。申濤認為,在持續放大的需求面前,過高的生產成本將加大世界各大煉廠的成本壓力,高價油局面在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放大,因此,要放大煉油利潤就必須壓制油價的過快增長。
解析二:美中歐的各方利益
據悉,一直在尋求在高汽油價格問題上轉移公眾不滿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在4月26日呼籲全球石油生產國提高原油產量來抑制油價的持續上漲,高汽油價格已損害到奧巴馬總統在美國選民中的聲譽,因此,從根源上壓制原油過快走高或將成為奧巴馬下半年工作的目標之一。
國際原油持續拉高也給中國成品油定價制度帶來巨大壓力,據筆者統計,2011年2月20日凌晨,發改委被迫上調國內汽、柴油價格350元/噸,此後又年4月7日凌晨上調國內汽油零售價格500元/噸,上調柴油400元/噸,據統計,截至目前為之,我國年度成品油最高零售批發價已經累計推漲汽油850元/噸,柴油推漲750元/噸,高油價加劇國內通膨壓力,加重生產企業負擔,加劇國內通膨壓力,高價位原油成為加劇國內通膨的罪魁禍首之一。
歐盟委員會5月公布春季經濟預測報告,上調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至1.6%及接近2%,但同時預測區內今年通脹率將達到2.5%,經濟轉好加上通脹升溫,增加歐洲央行加息壓力。因此,控制通膨也不允許高價原油的持續出現,於此同時,受歐洲債務危機利空影響,原油價格大幅走高也不符合歐元區的利益。
解析三:OPEC增產消息長線利空
OPEC代表稱,該組織正考慮在6月會議上提高石油產量限額,以重建信譽度,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正考慮在6月會議上提高正式產量限額,以讓油市相信,其希望推低原油價格並扭轉燃料通脹對經濟成長帶來的影響。盡管2月末以來利比亞石油供給缺失,但OPEC認為全球市場原油供應不存在短缺情況,全球庫存數據良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這一觀點。但OPEC代表稱,部分成員表示,OPEC需發出准備採取行動以使油價回落至每桶100美元以下的明確信號。海灣地區代表表示,沙特已向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作出承諾,將保持石油市場供應充足,並通過把產量提至高於配額水平實現承諾。不過這似乎對價格沒有影響,他認為OPEC可能把提高產量看作能幫助打壓價格的心理因素。
解析四:美指走勢趨於強勢
2010年11月美國執行第二輪寬松貨幣政策,在此後不久的2010年12月,美提出不排除執行第三輪貨幣政策可能,並且支出如果執行第三輪寬松貨幣政策,時間將被定在2011年6月前後。如果美國如期落實第三輪貨幣政策,國際原油期貨大幅拉漲的可能是存在的,但是申濤認為,美國目前尚無消息決定落實第三輪寬松貨幣政策,相反,美國有可能選擇在2011年12月前後收緊銀根,從而在真正意義上解除弱勢美元的尷尬局面。
原油走勢或將受抑:
伴隨預期OPEC的增產利空消息以及歐洲、美國陸續收緊銀根等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放緩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原油需求也會受到變相打壓,受多重負面影響,高價原油或將在2011年下半年逐漸失去生存的沃土,最終,國際油價將在2011年下半年出現盛久必衰局面,從而驗證國際大亨唱空下半年的國際油價的看法。
⑦ 國際油價深夜暴跌了8%,暴跌的原因是什麼
之所以國際油價出現了深夜暴跌,是和國際原油供需市場變動以及美聯儲加息。
最後,由於對於經濟增長預期不足,不少人也會拋售大宗商品,從而導致了國際油價出現快速下跌。最近不少國家的央行以及美國的一些金融機構不斷預測未來經濟預期不容樂觀,那麼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人們對於原油的消費勢必會有所下降,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勢必會對未來的石油價格產生悲觀情緒,所以就出現了短時間的快速下跌。
⑧ 7月20日原油開盤時間
7月20日是周一,周一原油開盤時間是早上8點,詳細可以和我交流
⑨ 7月20日eia數據出來現貨黃金為什麼跌
EIA是原油,又不是黃金,影響黃金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但並不包括EIA的數據。做黃金還是關注黃金直接方面的消息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