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交大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上海交大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發布時間:2022-08-26 23:53:09

1. 上海交大什麼時候開始崛起的

現在的上海交大跟很多學校一樣,改革開放後就慢慢改變,崛起的話應該是985工程制定的時候,你搜搜985工程就知道了。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它前身是南洋公學,與西安交通大學是同胞兄弟,老校區直到現在仍存,不斷變化,新老建築交錯。自誕生起起落落好幾回了,學校最榮耀的時候應該是民國時期的國立交通大學了,哈哈~

2. 上海交通大學創建的具體時間,年月日。謝謝!

1896年4月8日,以南洋公學為前身的上海交通大學建校。

3. 上海交大是什麼學校

是一本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

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歷史沿革

學校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7年經歷西遷與分設,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並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

至2020年12月,學校共有33個學院/直屬系,31個研究院,13家附屬醫院,2個附屬醫學研究所,23個直屬單位,5個直屬企業。全日制本科生(國內)17071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58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903人,學位留學生2513人,其中研究生學位留學生1488人。

有專任教師3307名;至2020年9月,有博士後流動站3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7個,專業學位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6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1個,本科專業71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交通大學

4. 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是什麼學校

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

5. 上海交通大學創辦者是誰

上海交通大學創辦者是盛宣懷。

1897年,盛宣懷呈奏《籌建南洋公學及達成館舍》一折,提出南洋公學及達成館均可由輪電兩局集捐籌辦。聘請張煥綸為中文總教習,福開森為監院。在上海徐家匯賃屋辦學。首批招考師范生30名,於4月8日開學,按五層格進行培養。

11月9日外院開辦,由師范生擔任教習。師范生自編《蒙學課本》,風行中國國內。何嗣焜擬訂公學第一份辦學章程——《南洋公學章程》。招商局認捐規銀6萬兩,電報局認捐規銀4萬兩,作為辦學經費。

上海交通大學的歷史:

1909年,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成立,後於1911年改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商船學堂。 1910年,學校建立電機實驗室,同年秋,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聲中,唐文治宣布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監督改稱校長。該時期學校經費困難,唐文治提出自己減薪一半,師生同心,以維持教學。唐文治還著《人格》一書作為國文教材。該時期孫中山蒞校演講,全校師生開始共同致力於興建中國實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交通大學

6. 上海交通大學有多少年的歷史

上海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僅次於清華北大的中國第三學府。由清光緒帝親筆批閱准建,是為南洋公學。
至今已有117年歷史,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學府之一。

7. 上海交通大學的歷史沿革

南洋公學 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廣學校》一折,建議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
1896年3月,由清代著名翻譯、近代小學教學方法改良的先行者鍾天緯開辦的三等公學開學。盛宣懷將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捐出的高昌廟經正書院舊屋暫借給鍾用作該校校舍。鍾天緯於當日發布啟示,先開蒙館三塾,將來待經費許可,再開設六塾,將學有成效者,送南北洋大學堂。9月得到盛宣懷批准,由電報總局撥助常年經費洋1000元辦學。盛宣懷在上海乘船去江寧府向兩江總督劉坤一稟明,擬在上海捐購基地籌款開辦新式學堂——南洋公學及銀行、鐵路、紡織等事宜。
10月,盛宣懷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附奏《請設學堂片》,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擬在上海捐地開辦南洋公學,經費由輪電兩局捐輸,聘請何嗣焜出任總理。12月得到光緒准允。至此,標志南洋公學正式創立。因學堂地處南洋(當時稱江、浙、閩、廣等地為南洋),參考西方學堂經費「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為公學」,故定名為南洋公學。
1897年3月6日,借上海徐家匯民房一所作校址,「南洋公學」正式開學;4月,委任何嗣焜為南洋公學總理(即校長)。
初建時以培養高端法政人才為辦學目標,先設師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繼設鐵路班、特班、政治班、譯書院、東文學堂等,體制完備,規劃宏遠,創開了我國近代教育的新風氣。
1905年,學校改隸商部,改校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始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為目標。1906年秋,學校工科之始——鐵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隸郵傳部,易校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0月,學校設立的第一個工程專科,即學制3年的鐵路專科正式成立。1908年夏,增設電機專科,為中國高等學校最早設立之電機系科。
1909年,航海專科成立,且於1911年改為商船學校。
1910年,建立電機實驗室。同年秋,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聲中,唐文治宣布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監督改稱校長。此時期學校經費困難,唐文治提出自己減薪一半,師生同心,以維持教學。唐文治還著《人格》一書作為國文教材。此時期孫中山蒞校演講,全校師生共同致力於興建中國實業。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1912年秋,學校歸交通部直轄,改校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學校雖幾度更名,但堅持培養交通實業專才的宗旨不變。
1918年3月,學校又增設鐵路管理科。
1919年7月,侯紹裘成立南洋義務學校。 交通大學 1920年12月14日,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要政極需專材」為由,提交國務會議議決,將北京郵電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及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合並,改稱「交通大學」。
1922年4月8日,葉恭綽校長電示「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
1922年由於政局變動,葉恭綽出走;7月21日,交通大學正式分為兩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學和交通部唐山大學。此後校長多次變換,直到1924年底凌鴻勛再次任校長,學校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時期仍設置電機、機械和鐵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調歸唐山學校。學校在此期間又新建成體育館和調養室,並創辦了中國高校最早的工業研究所。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1927年,北伐勝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國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學。學校改組為第一交通大學,設立校務委員會。並第一次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脫離學校,另組私立南洋模範中小學。
1928年2月,國民政府任命蔡元培為1927年9月7日改名為「第一交通大學」的校長。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192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增設鐵道部。學校移歸鐵道部管轄,將設在上海、唐山、北平三處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並,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學院。校長由鐵道部部長孫科兼任,副校長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為專職校長。這樣就把「部(鐵道部)、路(鐵路)、校(交大)聯成一貫」,形成「部校合作」體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師生均得安心教讀,勤求學業,蔚成良善校風」。
這一時期學校經費充裕,校舍建設和系科建設都得到較快發展,校園面積也擴大到近500畝。期間,先後成立了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院和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由此形成了以工為重點,理為基礎,兼重管理的教學體系。這一時期學校發展迅速,特色明顯,成績顯著,影響深遠,廣大校友稱之為新中國成立前學校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1937年8月1日,學校劃歸教育部。八·一三事變爆發後學校遷至上海法租界繼續辦學。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部 日軍侵佔上海租界後,交通大學總部從上海轉移到重慶九龍坡。此時期,交大開展院系建設。重慶商船專科學校並入交大組建造船等新專業,創辦電訊研究所。學校規模擴大,教學設施、條例逐步完善。 國立交通大學 1945年10月,抗戰勝利後,重慶交大總校師生分批復員上海。
1946年,國民黨挑起內戰,滬校與渝校會合,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 廣大師生投入到反對內戰的斗爭之中。在通貨膨脹、經濟困難與白色恐怖之中,學校仍堅持改進教學,並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
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並於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學。交通大學部分校友遷至台灣後「復校」,這就是後來位於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 上海解放後,交大師生員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之中。學校在華東教育部領導下,明確交大是理、工、管理類大學,其任務是為新中國培養建設人才。1952年全國進行大規模院系調整,交大由10個系、1個專修科調整為機械、電機、造船3大類、7個系;開辦工農速中和工農調干生班、開展學習蘇聯經驗的教學改革,走按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道路。
1953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55年,交通大學遷往西安。
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學院在交大現址成立。
1957年6月,國務院、高教部批准交大分設西安、上海兩部分。 上海交通大學 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 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正式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1961年2月6日,中央決定上海交大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同時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領導。
1970年2月15日,學校劃歸第六機械部領導。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下達通知: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上海交通大學移交給教育部領導,實行教育部與上海市雙重領導以教育部領導為主。
1984年,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了上海交通大學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
1984年6月10日,上海交大列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等院校。
1996年,學校被列入211工程重點建設。
1999年7月,進入985工程;同年9月1日,學校隆重舉行慶祝上海農學院並入上海交通大學暨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成立大會。
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並入。 截至2014年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有1個國家實驗室(籌),8個國家重點(級)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0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社科基金決策咨詢點,2個文化部文化產業研究基地,8個上海市理論創新基地、智庫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工作室,3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 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 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繫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
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工結構及量子調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遺傳發育與精神神經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智能計算與智能系統」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籌)
系統控制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
微生物代謝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系統生物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細胞分化與凋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電力傳輸與功率變換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功能基因組學和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薄膜與微細技術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動力機械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醫學胚胎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內科消化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都市農業(南方)重點開放實驗室(籌)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胃腫瘤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骨科內植物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糖尿病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激光製造與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胰腺疾病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網路化製造與企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數字媒體處理與傳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內分泌腫瘤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發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電氣絕緣與熱老化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數字化汽車車身工程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信息安全綜合管理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聯合格爾)
上海市血管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眼底病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組織工程研究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防治骨與關節病損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獸醫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胚胎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其它實驗室 物理實驗室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工程力學實驗中心、電工及電子實驗中心、製冷及低溫工程研究所、水下工程實驗室、渦輪機實驗室、內燃機實驗室、動力裝置試驗室、熱工及熱力工程試驗室、製冷工程試驗室、核動力工程試驗室、圖像工程試驗室、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中心試驗室、工業電氣自動化試驗室 、自動控制理論試驗室、通信試驗室、信號處理和微波技術試驗室、無線電技術試驗室、微電子電路與系統試驗室、計算機科學技術實驗室、慣性技術與測試系統實驗室、檢測技術及儀器實驗室、精密儀器試驗室、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實驗室、能源工程系實驗中心、電機實驗室、高電壓技術實驗室、應用電子技術實驗室、上海交大—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電工及電子技術實驗中心、金屬材料實驗室、金屬材料強度實驗室。 交大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中國最早的內燃機、最早的電機、最早的中文打字機等;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核潛艇、第一艘氣墊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設計的第一代戰斗機、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例心臟二尖瓣分離術、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種原位肝手術、第一例成功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手術,第一個大學翻譯出版機構,數量第一的地方文獻,國內第一位歐洲科學院人文社科院士等,都凝聚著交大師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獲頒國家三大科技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5項、省部級人文社科獎11項,獲發明專利授權746項 。 重大成果 2003年,交大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單載波移動接收」,取得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信號高碼率移動接收的技術突破。 2010年,王振義院士因在血液病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而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上海交通大學擁有「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關鍵技術與設備」、「巨型重載操作裝備的基礎科學問題」、「中、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解剖分析系統」、「3500米深海觀測和取樣型ROV系統」、「無纜水下機器人」、「深潛救生艇」、「潛艇雜訊振動控制設計及其應用」、「阻燃鎂合金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研究」、「轎車車身製造質量控制」、「納微尺度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的基礎研究」、「原位復合自生增強Ti基復合材料、Mg-Li基復合材料研究」、「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制備技術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備及自組裝」、「全氟離子膜關鍵技術研究」、「A-I型短指症致病基因的研究」、「DNA大分子上的一種新的硫修飾」、「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組織工程學重要基礎科學問題研究」、「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變化的分子機理研究」、「白血病、紅細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統相關疾病研究」、「成年哺乳動物雌性生殖幹細胞的發現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醫學基因組學研究獲突破」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主持研究的「揭示兩種天然產物靶向特異蛋白治療白血病的機制」,以及參與研究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共同入選201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學術論文 2013年,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和經費數連續四年全國第一。SCI收錄論文數等指標連續多年名列國內高校前茅,2012年度SCI收錄論文數4147篇,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二;2003-2012年SCI收錄論文累積被引23655篇、171550次,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三;「表現不俗」論文1041篇,居全國高校第三;在各學科期刊影響因子前十分之一的期刊發文達到409篇,居全國高校第四;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國際合著論文753篇,居全國高校第三;4篇論文入選「2012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居全國高校第三;國內科技論文數7650篇,國內被引34028次,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一。2012年SSCI和A&HCI收錄論文231篇,位列全國高校第三。 學術期刊 上海交大主辦有30餘種中外文學術期刊,其中《Nano-Micro Letters》雜志為sci收錄期刊 ,《上海交大學報》(自然科學版)及(英文版)、《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工業工程與管理》四刊於2010年被國際公認的六大權威科技期刊檢索資料庫的英國INSPEC國際檢索系統收錄。
上海交大《系統管理學報》與《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兩種期刊入選CSSCI(2012-2013)來源期刊。 期刊一覽Nano-Micro Letters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歐洲評論》《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系統管理學報上海管理科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交大法學國際高等教育中國金融評論中國海洋法學評論中國都市化進程報告當代外語研究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中文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機械設計與研究工業工程與管理模具技術傳動技術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微米/納米科學與技術微型電腦應用科技英語學習海洋工程振動與沖擊雜訊與振動控制鑄造工程·造型材料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Analysis力學季刊教育傳播與技術學校體育科研腫瘤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底,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334萬冊,期刊5000餘種,電子期刊5.47萬種,電子圖書252.23萬種,學位論文249.65萬種,電子資料庫384個,此外,多媒體資源館藏總量達14.1TB。支持通過網路24×7的館藏目錄、電子文獻、館際互借、參考咨詢、文獻征訂、新書刊報道等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是國際圖聯(IFLA)成員館,並與國內主要圖書館、信息中心和美、英、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圖書館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在交通、材料、機電、能源、信息、管理及農業等學科領域形成館藏文獻特色,同時緊跟學校學科發展政策,加大力度進行人文社科類館藏資源的建設,努力成為學校的學習資源中心和信息共享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承擔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華東南地區中心、上海市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上海教育網路圖書館管理中心、上海中心圖書館交大分館等職責,同時,是具有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雙重資質的科技查新工作站,還是全國首個設在圖書館的「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8. 上海交通大學校名由來

上海交通大學校名由來: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同年,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正式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學校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5年,學校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

(8)上海交大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擴展閱讀:

上海交通大學成就

在一百二十餘年的辦學歷史中,交通大學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中國最早的內燃機、最早的電機、最早的中文打字機等。

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核潛艇、第一艘氣墊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設計的第一代戰斗機、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例心臟二尖瓣分離術、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種原位肝手術、第一例成功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手術。

9. 求上海交大的校史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上海交通大學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大學之一,她的歷史如一面鏡子,反映出近代高等教育迂迴發展的歷程。 1896年,津海關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懷籌款在徐家匯創辦了南洋公學、隸屬招商、電報兩具。公學設立師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懷任督辦。 1899年,公學先後設立譯書院、東文學堂,培養議員。譯書院後來發展為我國近代出版業的先驅--商務印書館。1904年改隸商部,翌年改名為商部高等實業學堂。1906年,學校改隸郵傳部,易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民國成立後,學校改隸交通部,並易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堂。1918年,學校增設鐵路管理科。至此,一所由國人自己創辦的近代工科大學終於屹立在浦江之濱。 1920年12月,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合並成一所學校,定名為交通大學。1921年8月,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改名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不久,南洋大學、唐山大學和京校分別改名為第一、二、三交通大學。1928年11月,三所交大合並成鐵道部交通大學。至30年代中期,交大被譽為「東方的MIT」。1938年8月,學校改由教育部直轄,定名國立交通大學。1940年在重慶九龍坡設立分校,後分校改為總校,並於1942年成立國立交通大學本部。1943年創辦電信研究所,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46年5月,學校遷回上海。 1949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交大,開始了交大歷史新的一頁。此後經歷了院系調整和西遷,於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準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1896-1904 南洋公學 1905-1906 商部高等實業學堂 1906-1911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1911-1912 南洋大學堂 1912-1921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堂 1921-1922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1922-1927 交通部南洋大學 1927-192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1928-1942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1942-1946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 1946-1949 國立交通大學 1949-1957 交通大學 1957-1959 交通大學上海部分 1959- 上海交通大學

閱讀全文

與上海交大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聯動天翼融資 瀏覽:819
富國消費主題基金怎麼掙錢 瀏覽:764
1145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05
融資訴求6 瀏覽:606
興樂集團投資 瀏覽:37
入庫期貨商品應由商品 瀏覽:889
2014外匯時間表 瀏覽:892
普頓外匯要跑嗎 瀏覽:846
投資有風險什麼需謹慎 瀏覽:790
德國dax30股指基金 瀏覽:494
期貨高點試空 瀏覽:470
煙台活期投資理財平台推薦 瀏覽:175
融資中介服務機構 瀏覽:941
理財單頁模板 瀏覽:750
股票異動公告 瀏覽:927
一千三百歐元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391
破凈值股票 瀏覽:63
信託50 瀏覽:589
5月9曰原油價格 瀏覽:267
投資類企業分類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