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國際收支平衡的含義,說明可以從哪些差額分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平衡也稱外部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
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貨幣的流入大於流出,國際收支是正值。此類交易產生於經常項目,金融賬戶或者資本項目。國際收支被視作一國相關價值的另一個經濟指標,包括貿易余額,境外投資和外方投資。
② 國際收支彈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包括
國際收支彈性分析方法,基本假定包括各種收支的情況,同時各種債券以及股票交易的情況。
拓展資料:
什麼是國際收支彈性分析理論?
彈性分析理論,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是一種適用於紙幣流通制度的國際收支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提出,後經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和美國經濟學家勒納等發展而形成的。該理論把匯率水平的調整作為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基本手段,緊緊圍繞進出口商品的供求彈性來探討貨幣貶值改善國際收支的條件。
前提假設
(1)其他條件不變,只考慮匯率變化對進出口商品的影響;
(2)貿易商品的供給完全有彈性,即貿易收支的變化完全取決於貿易商品的需求變化;
(3)不存在勞務進出口和資本流動,國際收支就等於貿易收支;
(4)收入水平不變從而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價格水平的函數。
主要內容
彈性分析理論主要研究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的影響。貨幣貶值具有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貶值能否揚「出」抑「進」,進而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呢?取決於供求彈性。所謂進出口商品的供求彈性,是進出口商品的供求數量對進出口價格變化反映的程度:彈性大,進出口商品價格能在較大程度上影響進出口商品的供求數量;彈性小,對進出口商品供求數量的影響較小。為了使貶值有助於減少國際收支逆差,必須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即一國貨幣貶值後,只有在出口需求彈性與進口需求彈性的和大於1條件下,才會增加出口,減少進口,改善國際收支。
馬歇爾──勒納條件:
出口需求彈性為Dx,進口需求彈性為Di,當Dx+Di>1時,貨幣貶值有利於改善貿易收支;Dx+Di=1時,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不發生作用;當Dx+Di<1時,貨幣貶值會使貿易收支逆差擴大。
評價
(1)貢獻
該理論的重要貢獻在於,它的分析糾正了貨幣貶值一定有改善貿易收支作用與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是正確的指出,只有在一定的出口供求彈性條件下,貶值才有改善貿易收支的作用與效果。
(2)局限性
第一,該理論把國際收支僅局限於貿易收支,未考慮到勞務進出口與國際間的資本移動。
第二,該理論以小於「充分就業」為條件,因而做出了供給具有完全的彈性的假定。不適用於經濟周期的復甦與高漲階段。
第三,它是局部均衡分析,只考慮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經濟變數對國際收支的影響以及其他一些相互關系。
第四,是一種靜態分析,忽視了匯率變動效應的「時滯」問題,匯率變動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應是呈「J形曲線」的。沒有看到貶值不是通過相對價格變動,而是通過貨幣供給和絕對價格水平的變動來改善貿易收支的。
第五,彈性系數在該理論中是一個最重要的參數,但如何確定,是一個極為復雜和困難的問題。
③ 2018年中國國際收支概況及分析
2018年的國際收支情況較好,保持基本平衡。有經常賬戶盈餘。2018年,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為0.4%,處於合理區間。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1306億美元,較2017年增加210億美元。2018年,中國交易形成的儲備資產(剔除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增加189億美元。其中,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增加182億美元。截至2018年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30727億美元,較2017年末下降672億美元。
④ 國際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主要模型
一般均衡分析法認為,國際收支與所有其他宏觀經濟變數密切相關,相互依存。能夠承認這種彼此影響的方法是建立IS-LM-BP 模型。
在圖1中,橫軸表示實際收入,縱軸表示沒有通貨膨脹預期的名義利率即實際利率。IS曲線代表商品市場(流量)均衡點的軌跡,曲線上任意一點都代表由於一定的收入和利率相結合而達到的商品市場均衡。它由左向右下方傾斜,呈負斜率。這是因為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上,投資較少,只等於較低水平上的儲蓄。LM曲線代表貨幣市場均衡點的軌跡,曲線上任意一點都意味著一定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結合而達成的貨幣供給M和貨幣需求L相等。LM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是因為收入上升會增加交易性貨幣需求,從而引起利率上升,導致投機性貨幣需求相應減少。因為交易性貨幣需求與國民收入成正比而投機性貨幣需求與利率成反比。BP曲線代表外匯市場均衡點的軌跡,在曲線上任意一點,外匯市場的供求相等。由於對外匯的供求主要來自進出口,因而BP曲線即代表國際收支均衡。該曲線之所以垂直,一是這里假設國際收支中不存在資本流動,故經常項目差額就是國際收支差額。收入水平越高,經常項目差額越低。二是利率對國際收支沒有直接的影響,較高的利率雖然可以改善經常項目,但它是通過減少收入即收入沿IS曲線移動而不是直接改善經常項目。在BP曲線的右方是國際收支逆差,在BP曲線的左方則是國際收支順差。
⑤ 請分析中國近五年的國際收支狀況有何特點
1我國國際收支基本情況總體上來說,近五年來我國國際交易活動頻繁且總量巨大,增速也很快,無論是經常項目還是資本項目。經常項目的借貸發生額從2005年的1646萬億,增長到2008年的3 025萬億,增長幾乎翻倍;資本項目的借貸發生額由2005年的774萬億,增長到2008年的1520萬億,也幾乎成倍增長。雖然由於2008年下半年的經濟危機導致了全球總需求的總量和結構的改變,但是我國的國際收支仍然呈現了較好的發展態勢。
2我國國際收支特點
①我國順差連年增長,規模巨大,增長迅猛但有所回落。我國順差連年增長,出現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局面。國際收支總順差由2005年的2 238億美元增長到了2008年的4451億美元,增長雖然放緩但是數額仍然巨大。期中經常項目占總順差比重遠遠高過資本項目占總順差比重,最高超過95%,最低也不低於65%,突出反映了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結構的特點。
②我國國際收支順差主要集中在經常項目,而經常項目中又主要集中在貨物和服務項目中的貨物項目上。服務項目逆差擴大。貨物和服務項目在2005年到2008年的4年期間,借貸總額由1549萬億美元增長到2814萬億美元,並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了1050萬億美元,通過橫向比較世界各國,發現我國的貨物貿易仍較其他貿易夥伴表現較好。
在貨物貿易實現巨大順差的同時,服務貿易的貿易逆差卻不斷迅速擴大,僅2009年上半年的貿易逆差就超過了2008年
⑥ 國際收支平衡表通常分為什麼三大項目
國際收支平衡表通常分為:經常項目、資本與金融項目、儲備與相關項目。
1、經常項目
經常項目主要反映一國與他國之間實際資源的轉移,是國際收支中最重要的項目。經常項目包括貨物(貿易)、服務(無形貿易)、收益和單方面轉移(經常轉移)四個項目。經常項目順差表示該國為凈貸款人,經常項目逆差表示該國為凈借款人。
2、資本與金融項目
資本與金融項目反映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包括長期或短期的資本流出和資本流入。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類項目。資本項目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資捐贈和債務注銷;後者主要是土地和無形資產(專利、版權、商標等)的收買或出售。
3、儲備與相關項目
儲備與相關項目包括外匯、黃金和分配的特別提款權(SDR)特別提款權是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中心,利用國際金融合作的形式而創設的新的國際儲備資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各會員國繳納的份額,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記賬單位,1970年正式由IMF發行,各會員國分配到的SDR可作為儲備資產,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也可用於償還IMF的貸款。又被稱為「紙黃金」。
(6)國際收支分析擴展閱讀:
相關用途
1、進行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分析
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分析,重點是分析國際收支差額,並找出原因,以便採取相應對策,扭轉不平衡狀況。
2、進行國際收支結構分析
對國際收支結構進行分析,可以揭示各個項目在國際收支中的地位和作用,從結構變化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為指導對外經濟活動提供依據。
⑦ 中美國際收支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分析
1944年到1973年布雷登森林體系實行期間,各國實行固定匯率制度。這一期間的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是從國際收支均衡的角度來闡述匯率的調節,即確定適當的匯率水平。這些理論統稱為國際收支學說。它的早期形式就是國際借貸學說。這一期間,有影響的匯率理論主要有局部均衡分析的彈性論、一般均衡分析的吸收論、內外均衡分析的門蒙代爾-弗萊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以及注重貨幣因素在匯率決定中重要作用的貨幣論。國際收支學說通過說明影響國際收支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了這些因素如何通過國際收支作用到匯率上。假定Y、Y'分別是該國及外國的國民收入,P、P'分別表示該國及外國的一般物價水平,i、i'分別是該國及外國的利率,e是該國的匯率,Eef是預期匯率。假定國際收支僅包括經常帳戶(CA)和資本與金融帳戶(K),所以有BP=CA+K=0。CA由該國的進出口決定,主要由Y、Y'、P、P'、e決定。因此,CA=f1(Y,Y',P,P',e)。K主要由i,i',e,Eef決定。因此K=f2(i,i',e,Eef)。所以BP=CA+K=f1(Y、Y、P、P'、e)+f2(i、i'、e、Eef)=f(Y、Y'、P、P'、i、i'、e、Eef)=0如果將除匯率以外的其他變數均視為已經給定的外生變數,則匯率將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變化到某一水平,從而起到平衡國際收支的作用,即:e=g(Y,Y',P,P',i,i',Eef)國際收支說指出了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有利於全面分析短期內匯率的變動和決定。國際收支說並沒有對影響國際收支的眾多變數之間的關系,及其與匯率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並得出具有明確因果關系的結論。國際收支學說是關於匯率決定的流量理論。
⑧ 1國際收支概念如何理解2國際收支分析如何理解
1.
國際收支分為狹義的國際收支和廣義的國際收支。
狹義的國際收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常為1年)內對外收入和支出的總額。
廣義的國際收支不僅包括外匯收支,還包括一定時期的經濟交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的定義為: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報表,系統的記載了在一定時期內經濟主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進行。
(1)國際收支是一個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內容是經濟交易,包括:商品和勞務的買賣、物物交換、金融資產之間的交換、無償的單向商品和勞務的轉移、無償的單向金融資產的轉移。
(3)記載的經濟交易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
2.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我理解的是這個)
1、國際收支分析方法與內容:
(1)分析國際收支平衡表上所記載的逐個項目和內容,尤其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內容。
(2)分析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各項目的差額及它們與總差額的關系
(3)從靜態到動態連續分析幾個時期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4)分析比較幾個不同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2、意義:國際收支是經濟分析的主要工具,一國的國際收支記錄了他與世界各國的經濟金融往來的全部情況,反映了該國的對外經濟特點及變動對國際金融的影響。因此,認真全面的對國際收支平衡表進行分析,對了解國內外經濟狀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⑨ 國際收支平衡表如何對比分析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根據復式記賬原理編制的,故借方總額與貸方總額最終必然相等。國際收支分析實際上是對國際收支狀況的分析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一個帳戶與下與下一個帳戶之間劃一水平直線,水平線之上帳戶的貸方和借方的凈差額就是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
凈差額為0表示國際收支平衡
否則表示國際收支失衡
國際收支失衡時,如線上帳戶的借貸凈差額為正數(貸方總額大於借方總額)稱為國際收支狀況為赤字或逆差
同理可以知道國際收支狀況為盈餘或順差的情況
線的不同劃法得到不同的局部差額,這些局部差額構成了國際收支分析的主題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線劃得越靠下,線上差額的概況性就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