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勒發布2018年財報 息稅前利潤超59億
【太平洋 汽車 網 新車頻道】 日前, 汽車 零部件製造商德國馬勒公司發布2018年財報,集團調整前銷售總額126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970.8億元),同比微跌1.6%,主營業務實現4.4%的增長。2018年經營業績達到6.1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47.3億元),息稅前利潤7.73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59.6億元),息稅前利潤率由2.8%提高至6.1%。據悉,增長主要來源於處置收益。
馬勒表示,由於關稅和貿易爭端、原材料價格上漲、英國脫歐的不明朗等因素影響,預計2019年的銷售趨勢呈下行態勢,馬勒正通過改善跨職能合作和精簡流程實現運營效率的優化,同時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全面審視整個開發流程,並讓供應商也參與其中。
馬勒
2018年9月,西班牙瓦倫西亞全球 汽車 電子研發中心落成啟用,為可持續出行開發 汽車 電子相關產品和技術,此外,位於匈牙利包洛紹焦爾毛特的首個電動壓縮機工廠也正式開業。除 汽車 工程外,馬勒還開始聚焦出行充電設施的業務。
2019年2月,馬勒取得了WiTricity公司在磁共振技術上的打包專利權許可,馬勒逐漸開始向轉型成為電動車無線充電供應商發力。
截至目前,馬勒在其位於德國斯圖加特的各處駐地已經建立了約140個充電樁;而作為首個外部客戶,斯圖加特機場也已經在停機坪為機場內部車隊豎立了110個充電樁。(文:太平洋 汽車 網 楊雅琪)
2. 370692中環發債今日申購中環發債申購價值分析-股票知識-股城股票
據最新消息顯示,中環環保將於今日正式開啟可轉債申購。債券代碼為123026,債券簡稱為中環轉債,申購代碼為370692,申購簡稱為中環發債。那麼,中環發債申購價值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就給小夥伴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吧。3. 從大眾集團財報看市場興衰榮辱
中國市場是大眾汽車集團的重要「戰場」。
大眾集團在華兩大合資公司,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在乘用車排行榜中數一數二。其中,一汽大眾9月銷量高達22.44萬輛,再奪第一,傲視群雄;上汽大眾9月份的累計銷量為16.1萬輛,排在一汽大眾之後。奧迪品牌1-9月在華銷量為51.29萬輛,同比增長4.4%,前三季度銷量創下了在華新高。
今年,大眾在華押注電動車市場。5月,大眾增持了江淮大眾股份,戰略投資國軒高科,10月導入基於純電動產品ID.4的兩款車型,奧迪品牌和一汽集團成立合資企業,2024年開始本土化生產PPE平台的電動車型。
根據大眾汽車規劃,到2025年,大眾集團在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150萬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會達到75GWh。
三季度報扭虧為盈,大眾汽車將全身心投入中國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讀書筆記(2018年)-33-06-一本書讀懂財報
這本書很親民,裡面的概念講的比較通透,以前讀書時積累的一些模稜兩可的概念,看完這本書後豁然開朗。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做決斷、決策的方法,下面說明之。
【概念】
① 資產與負債
初步接觸資產與負債的概念是在讀《富爸爸 窮爸爸》的時候,羅伯特·清崎用很通俗的一個比喻來區分資產與負債「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意思也就是說,你應當用錢購買那些你一得到就能使你擁有正向現金流動的東西(資產),而假如得到之後,呈現負向現金流,則是負債。而同時作者也說過,這是他為了構建他的體系而創立的概念,與財務上的資產與負債的概念有所區別。我一直不知道區別在哪裡,直到看了本書。
書中作者是這么描述的「資產和費用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共同之處,就是都得花錢。但如果這筆錢可以換來一個對將來有用的東西,那它就是資產。如果這筆錢花完就完了,那它就是費用」「負債(Liability):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引起的公司、企業的現有債務,這種債務需要企業在將來以轉移資產或提供勞務加以清償,從而引起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出。」
為了清晰地表達兩者的區別,作以下對照表:
② 經濟利潤
經濟利潤是用來判定一家企業是否超過同行業水平的指標。判定條件「經濟利潤>0」。經濟利潤是把股東和債權人這兩部分資本都扣除之後的余額,即扣除行業平均盈利水平後公司額外賺的那部分錢。由於行業平均盈利水平是股東在哪兒都可以賺到的錢,因此經濟利潤比行業平均多出來的部分,才是這家公司真正為股東賺到的錢。
其計算步驟如下:
1) 投資資本回報率=稅後營業凈利潤/投資資本
2) 投資資本=有息負債+股東權益
3)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有息負債/投資資本×債務資本成本×(1-企業所得稅稅率)+ (股東權益/投資資本)×權益資本成本
註:通常,債務資本成本為貸款利率,權益資本成本可以用行業平均盈利水平衡量。
4) 經濟利潤=(投資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投資資本
③ 機會成本
曾經有兩個投資機會擺在我面前,而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如果一年之後,我賺了大錢,那沒問題;如果一年之後,我賺得不如投資另一個公司賺得多,我一定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選另 一個!這就是機會成本的體現。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決策】
① 同型分析
如在利潤表中,使所有的項目都除以收入,再乘以100%,就能獲得這些項目在收入中的佔比,也就得到了同型分析的結果。同型分析是確定各組成部分在總體中所佔的比率,而直接同化掉總體目標值的大小,它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了各組成的結構。
如果對同型分析的結果進行比較,就可能獲得更多的信息。比如說,可以和自己的過去相比,這就是所謂的趨勢分析;當然,也可以跟別的企業相比,無論是競爭對手 還是行業的標桿企業,或者行業內的平均水平,這就是所謂的比較分析。同型分析在進行充分比較的前提下,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② 比率分析
在原始的報表數據不能充分描述企業狀況的時候,企業就需要在這 些原始的財務數據之間做一些加減乘除的運算,計算所得的新數據即所謂的「比率」。
1) 先把數據變成比率,比如說將毛利潤轉化成毛利率、將凈利潤轉化為凈利潤率
2) 其次,就各事項對各種比率進行綜合分析,見下圖
③ 變化的三個因素
外部環境→戰略選擇→執行能力
這是影響財務數據的三個因素,同時也是對個人有所影響的三個因素,這三個因素只要有一點不同,將會造就不一樣的人生。此模型供決斷參考。
④ 書中講了可以將三大報表列為兩組,這里也簡要說明一下:
組1: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兩者之間的關聯是未分配利潤,兩者結合說明了一個企業的盈利情況,他們的每個經濟活動都和未來相關,從而透露出一個企業的未來信息,表明「如果企業能生存下去,它會是什麼樣子」;
組2: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三表之間的關聯是「凈利潤和現金凈流量之間的差額,永遠等於資產負債表上除現金之外其他資產和負債的變化」,現金流量表描述了企業能否在未來持續經營,它體現的是過去的信息,我們能從企業的現金流初步判斷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見下圖),三表結合我們能對一家公司的風險與收益做出判定,風險與收益缺失了哪項,都將不會是好的投資。
【趣事】
① 資產負債表就像一個有很多格子的抽屜,你需要正確地區分企業所擁有地東西是資產還是負債,是什麼類型地資產/負債,而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將東西放入正確的格子中。例如書中事例「一般情況下,會計們把公雞叫存貨,而把母雞歸入生產性生物資產這一項」不看作者的解釋我理解不了。而利潤表是需要確定收入與支出的來源,也要對收入與支出進行分類。
② 書裡面的一個「用腳投票」的概念很有意思,用腳投票(Voting by Foot):資本、人才、技術流向能夠提供更加優越的公共服務的行政區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政策壁壘的消失,用腳投票挑選的是那些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環境。
如果我是一個股東,我看管理層不爽,有兩種方案:①我是大股東,我直接炒掉我所聘任的管理層;②我是小小股東,我至少擁有「用腳投票」的機會。
當我採取用腳投票的方式時,該如何判斷我的行動是正確的?指標是「經濟利潤>0」,這個值表示我所投資的收益是超過平均水平的,在中位線之上,所以選擇不會太差。
③ 同讀者發現書中的漏洞、誤寫
在我讀書的第三天,有個一起讀書的人突然指出書籍中的錯漏(見下圖),這段文字我已讀過,在我讀書的時候,僅是眼過一遍,尋找書中自己想讀的內容,沒有將自己替代入書籍,進行深入思考,而同讀者這點是值得我學習的,能夠仔細地閱讀與思考書中地內容,甚至找到了書中錯漏地地方,贊之。
附件:《一本書讀懂財報》讀書思維導圖
END:《一本書讀懂財報》於2018年9月13日讀完,Altlantice於2018-09-14發布於。
5. 阿里巴巴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 是虧是損
昨天,阿里巴巴對外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那麼,這一季度,阿里巴巴是虧是損?
據悉,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一季度(2018.4.1-2018.6.30)財報,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61%達到809.20億元人民幣,核心電商業務收入達691.88億元;經調整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為265.02億元,核心電商業務經調整EBITA為327.97億元,同比增長22%;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盈利達到201.01億元;本季自由現金流為263.58億元。
根據分析師平均預計,不按美國通用會計准則(Non-GAAP)計算,阿里巴巴該季度每股攤薄收益達1.21美元,營收為118億美元。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第一財季每股攤薄收益為人民幣8.04元(約合1.22美元),第一財季總凈營收122.29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
對於該季度的表現,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巴巴再度迎來了一個卓越的季度,用戶快速增長,不斷壯大的生態系統中互動進一步加強。中國零售平台業務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新零售項目帶動未來的收入增長,並賦能我們的零售夥伴為消費者提供無縫連接的服務。集團為用戶消費全周期提供更多價值及選擇的戰略持續推進,包括通過數字娛樂及本地服務,觸達電商以外的龐大目標市場。我們將繼續投資於戰略業務機遇及創新,以保障競爭優勢和長期增長。」
阿里財報內容顯示,其年度活躍消費者增至5.76億,連續4季度凈增超兩千萬;本季度新零售業務收入增長超過340%,天貓實物GMV同比增長34%;淘寶直播月度活躍用戶同比增長超過100%。
本季財報中,阿里巴巴還宣布了多筆重大投資,包括對於餓了么95億美元的全資收購、餓了么及口碑收到超30億美元投資承諾;阿里巴巴和菜鳥對中通完成對中通快遞的13.8億美元投資,以及菜鳥和圓通快遞對香港港國際機場建設數字物流中心的15億美元投資;對分眾傳媒14.6億美元的投資。
阿里巴巴發布第一季度財報,營收809.2億元,同比增長61%,這真的是一個可喜可賀的成績。
6. 拼多多財報 業績如何是盈還是虧
拼多多財報發布,這是拼多多上市36天後發布的首份財報,那麼,拼多多業績如何?是盈還是虧?
今日凌晨,拼多多發布2018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第二季度總營收為27.090億元人民幣(約合4.094億美元),同比增長2489%。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64.939億元(約合9.814億美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為人民幣1.095億元,相比之下有所擴大。
拼多多當季的研發支出較去年同期增長647%,市場推廣的支出成本為29.71億元,這使得在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拼多多的營業虧損為8.16億元。拼多多還在上市後首份財報中,一次性計算了此前面向全體員工發放的股權激勵,這使得在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拼多多累計凈虧損為78億元。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12個月,平台GMV為26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83%。活躍買家數為3.436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45%。2018年Q2平均月活用戶數為1.95億,較去年同期的3280萬增長495%。活躍買家平均年消費額為762.8元,較去年同期的385.0元增長98%。
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對此表示,拼多多GMV和月活用戶數的大幅增長,證明了新電商模式服務最廣大用戶的潛力。拼多多會繼續投資開發具創新性的技術,電商行業仍在快速發展,擁有巨大機遇,拼多多將牢牢把握這個機會。
財報期內,拼多多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共計90億元。拼多多高管在隨後的電話會議中聲稱,拼多多擁有強勁的現金流,財務凈虧損符合自己預期。GMV和營收的同步大幅增長,充分證明平台有能力在推動GMV增長的同時持續提高盈利水平。
拼多多財報發布,雖然凈虧損有所擴大,但總營收卻同比增長很快,希望上市後的拼多多,能夠走上正軌。
7. 小米2018年財報發布,雷軍離夢想真的近了嗎
不管怎麼說小米都在前進的路上, 小米手機 雖然磕磕絆絆,不過小米的物聯很好,,有個梗,除了 手機 ,小米其他的都是精品,
8. 自2018年上市至今財報凈虧損3.15億,B站會像A站一樣瀕臨破產嗎
A站和B站可以說是二次元領域的標志性產品,現在A站落寞了,只剩下B站,即便是B站發展岌岌可危,資本也不會放過這塊大蛋糕。更何況,B站的虧損只是為了獲得更長足的發展而做的小小投入,它的未來必定更加輝煌。
長期以來B站飽受詬病的一點是營收太依賴於游戲聯運業務。2018年Q1財報公布的來自游戲行業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79.26%,而在最新的2019年Q2的財報中,這一情況有所改善。來自於游戲的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總額下降為了的60%,說明B站在其他業務的變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並且在游戲收入這一塊,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是B站自己的產品。
這意味著B站部分在走優愛騰的路線,用優質內容吸引潛在用戶、留住付費用戶,增加會員的使用粘性等,但是這條路註定是要長期投入,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內都很難看到自製板塊盈利的希望。
這將會越來越拖累B站的財報數據。
9. 比亞迪年報七大信息:新能源市佔率第一,汽車毛利率近22%
如今當全球汽車企業產、銷盤踞低位,收入、盈利不斷承壓,比亞迪在保證營收的同時,似乎正展現出不同的經營思路。
4月21日,比亞迪發布2019年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7.3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4億元,公司2019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47.41億,同比增長17.71%,較去年同期增長的22.18億現金流,成為上市車企中為數不多現金流正增長的之一。
比亞迪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集團將繼續加大供應鏈體系開放,推進子公司的獨立運營和市場化。通過比亞迪近來的經營活動與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分拆業務已經成為比亞迪新的經營策略之一,簡單來說,比亞迪准備對外銷售更多的汽車零部件。
在汽車預言家看來,從某種方面而言,比亞迪2019年度對於營收背後的調整、集團內部經營策略的變化以及人才制度的傾向等方面,是更需要著重關注的地方。
1
新能源汽車市佔率保持第一
目前,比亞迪財報將產品和服務劃分業務單元,共分為三個報告分部。根據財報中「報告分部的財務信息」一項,「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收入包括對外交易收入與分部間交易收入(對內交易收入)。2019年財報中,上述對外、對內板塊的銷售額分別為105.06億元和120.13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加17.39%、減少27.68%。
通過變動比例來看,該板塊對外業務正在增長,這也印證了比亞迪希望從內銷轉外供的經營目標。此外,同動力電池業務相比,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的規模較小。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業務主要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等業務。4月15日,比亞迪發布公告稱通過下屬子公司間的股權轉讓、業務劃轉完成對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微電子(已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的內部重組,比亞迪微電子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並收購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智能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相關業務。比亞迪半導體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照此說法,比亞迪半導體將形成多元化股東結構,尋求獨立上市。
金融機構花旗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若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獨立上市,或將大力提高現在上市公司的現金狀況,並為電池業務的IPO奠定基礎。相關數據顯示,全球乘用車電氣化的市場空間約600億,若比亞迪半導體能做到15%全球市佔率,對應100億營收,其拆分上市的市值約300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