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海局勢分析
南海局勢錯綜復雜,其博弈的國家牽扯眾多,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河東盟國家。但最主要的是中美兩國。其他國家只是趁火打劫。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的呢:
1.經濟上大力發展與東盟國家的聯系,特別是菲律賓和越南的關系。這樣的目的不是中國多麼的仁慈,而是為了積累更多的反制手段,有朝一日,讓這兩個國家對中國深度依賴,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機內通過經濟武器,一舉摧毀這兩個國家的經濟。
2.外交上,實施連橫戰略,對東盟實施分化瓦解。打掉菲律賓企圖綁架整個東盟和中國對抗的圖謀。同時支持菲律賓的敵對國和不友好勢力,當然是秘密的。
3.軍事上,大力發展兩棲力量和兵力投送能力。大力發展兩棲攻擊艦,航空母艦,大型運輸機和反潛艇能力。形成足夠的威懾力,和絕對的軍事優勢,做到動用武力的時候能夠一舉解決掉菲律賓的軍事實力。
② 近期南海局勢的時政材料
我第7集團軍空軍部隊出動了100架多種類型的戰斗機在中國南海領域進行了實戰演習。一般情況下,中國在黨報上發布聲明,就已經說明事情已經非常嚴重。下面看下黨報上的報道:「有關各方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原則立場並不意味著中國可以隨意讓某些國家乘機「蠶食」中國的領土。在這一問題上作出嚴重的戰略誤判,勢必付出應有的代價。」
近期隨著越南,菲律賓在南海不斷在南海鬧出動靜,南海爭端已經進入白熱化。中國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從本地區和平考量一直主張和平來解決當前南海爭端已表現出 大國胸襟和剋制,但越南,菲律賓似乎沒有收手的打算。最新消息顯示越南要繼續在南海開採石油,菲律賓在南海拆除中國設置的標示,接下來美菲還要在此舉行軍 演。
這無疑再次驗證一個道理:面對狼子野心,必須動刀。雖然中國當前從地區大局考量一直保持克制,但是菲越在南海繼續肆意妄為顯然將對中國核心利益造成侵害, 歷史一再證明面對中國核心遭侵犯,中國始終不怕打仗,堅決亮劍給野心家致命打擊。
③ 中國南海的現在局勢如何
南海局勢分析:中國造航母促使南海局勢提前復雜化
綜合近期以來關於南海問題糾紛的新聞事件,包括菲律賓立法搶占黃岩島、馬來西亞總理宣稱對彈丸礁擁有主權、以及近日的中美南海摩擦事件,筆者得出了標題中的觀點。
當然,這里說的不是說中國造航母是導致南沙問題的根源,而是要說,中國製造航母的消息促使本已存在的矛盾提前爆發。雖然中國航母現時只是只聞其聲,但其潛在的威懾力已經迫使菲、馬等國坐不住了。
毋庸置疑,在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和重要的戰略地位面前,牽扯其中的所有國家似乎都心存幻想,希望能從中分得一被羹。這包括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甚至小國汶萊。但是各位必須明白,所有這些國家對南海的企圖並非是今時今日才有的,那為什麼近期以來南海問題都一股腦的冒出來了呢?
筆者認為,這與中國近期頻頻發出要製造航母的消息有關。這些國家知道一支現代化的航母戰斗群對於中國在維護南海利益中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必須在中國航母出世前做點什麼,從而獲取今後與中國進一步交涉的砝碼。
在此有必要對一支成熟航母艦隊的作戰威力加以介紹。盡管中國的航母還未問世,但我們可參考美國航母艦隊的組成來分析。
美國航母戰斗群的作戰編成一般根據使命任務和威脅環境確定。一個具有較高作戰效能和生存能力的航母戰斗群均具有防空、反潛、反艦和對岸攻擊等作戰能力。一般使用以1艘航母為核心組成的戰斗群(稱為單航母戰斗群),通常配有4艘防空型導彈巡洋艦、4艘反潛型導彈驅護艦和1~2艘攻擊型核潛艇。
從作戰縱深來看,美軍航母戰斗群具有攻防縱深大、層次多和火力強的特點。以第一層外防區為例,其縱深防區可距母艦185~400公里。航母戰斗群主要作戰兵力為航母艦載機,包括近50架攜有空空導彈的戰斗機、約70架攻擊機、20架反潛機,可以配合戰斗群中的攻擊型核潛艇在1000公里艦隊活動范圍內的海域實施反潛作戰;戰斗群內各平台所攜約350枚「戰斧」巡航導彈可對460公里以內的水面艦艇或2500公里以內的敵地面目標實施常規或核攻擊。
由此,航母艦隊的作戰威力可見一斑。南海南北長約2970公里,東西寬約1670公里,一旦中國的航母在建成並進駐南海領域,將有效的提高中國對該領域的主權維護。這對於周邊那些有賊心無賊膽的小國來說將形成巨大的威懾作用。這也是這些國家紛紛在中國官方基本確認建造航母後所做出主權要求的原因,頗有些投機取巧的意味。
美國也意識到南海在未來戰略中重要性,因此也會參與進來,除了與東南亞各國加強軍事聯系之外,就是進一步窺探中國在該海域的軍事狀況以及海洋條件,以為日後可能的沖突做准備。但礙於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美國一開始選擇了一條沒有攜帶武器的間諜船到南海活動,遭到中國抗議後旋即又派出宙斯盾軍艦前來護航,這一方面暴露了美國擔心與中國交惡,同時也鐵定了心要在南海問題上找到一席之地。
當然,南海問題的集中爆發還有其他原因,如當前幾乎所有媒體都聚焦中國正在召開的「兩會」;還有就是中國今年將在和諧的氣氛中迎接建國六十周年;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摸准了中國的脾氣,他們料定中國不會草率的與任何國家和地區發動一場戰爭。
應該說,這些國家操作南海議題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如果中國真的默默無聞,那麼他們也算揀了個大便宜。可是中國會嗎?南海問題到底該怎樣解決?談判還是戰爭?
中國外交部已經表態,中國對南海「9段線」內的島嶼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高級軍官也放話,稱中國軍隊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後續的發展估計應該是先要繼續討價還價的,如果談不攏的話局部沖突估計在所難免。
------------------------------
http://..com/q?word=%D6%D0%B9%FA%C4%CF%BA%A3%CF%D6%D4%DA%BE%D6%CA%C6&ct=17&pn=0&tn=ikaslist&rn=10&lm=0&fr=search
④ 南海局勢分析
得強硬啊,在這方面俄羅斯是最好的榜樣,凡是在我們海域內違法建的可以直接強制國有,不服的大炮說話,打壞了也不吃虧,沒有投資一分錢用現成的。中國不是沒有這實力,而是缺少這方面的勇氣,安逸生活太久了,也應該鬆鬆筋骨了,台灣也是美國不是要賣什麼新式武器給它嗎,好啊,您賣吧,在他買完後還沒學會使用或沒有成軍直接收回,讓美國佬看看啥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國與國的較量最終還是飛機大炮說的算。。。。。
還有你跑越南領海建幾個油井試試,肯定是刀兵相見,不管你有多強,一個字打,南海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蔣介石內戰、抗美援朝哪個面臨的問題不比南海的大,最終還是解決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對別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中國在落後時都沒有屈服何況現在。。。。
⑤ 急求!!!南海局勢是怎麼回事來龍去脈是什麼,中國與各國在此事的關系,現在怎麼樣了/
南海已成為阻擋中國崛起無法迴避的門檻 1946年11月,一位名叫林遵的海軍軍官帶領4艘艦艇從廣東虎門出發,駛入中國南海的深處。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這支海軍艦隊要完成的是進駐接收西沙和南沙群島的歷史任務。從那時候起,中國軍人勒石西沙、豎碑太平島,是現代中國第一次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 當然,眾所周知,中國在南海的天然主權在歷史的煙塵中不停地受到干擾和質疑。甚至在很多時候,這種干擾只能通過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在最近的兩會上,從解放軍代表到地方代表,有不少人提出了南海的主權問題,提案和談話中對南海問題關注的密集程度實為少見。而彷彿是為了從客觀上印證這種關注,就在兩會進行過程中,中國船隻和美國偵察艦艇在南海發生了直接對峙。 相信這種不同國家艦船之間在南海的對峙已經不是第一次。但是中美艦船的對峙卻少有見諸報端。至少在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之後,人們很少看到來自南部國門的大國較量報道。但是媒體上的平靜並不等於波濤中的祥和。美國國防部在中美南海摩擦之後放言,美國還將繼續從事南海的偵察活動,這至少說明了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南海已然成為大國全球利益的前沿陣地。從當年EP-3偵察機在南海上空對中國的情報偵察,到如今海上偵察船的頻繁活動,南海已經成為不少國家對華偵察和制約的前沿。其洋面之廣闊、水域之深厚、各國利益之錯綜復雜,正是大國伸手染指的絕好機會;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發展,南海上穿行的航船越來越多,石油勘探的需求日益增強,對南海的主權行使要求也更加迫切。 長期以來,中國在南海有爭議地區所秉承的原則一貫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主要是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路線所決定,當然也不乏我國海軍一度緩慢發展,在南海行使主權的尷尬。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國際責任的加強,南海已經成為了中國無法迴避的崛起門檻。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這個海域的主權主張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更應該增強。而行使主權的方式雖然不至於強硬到劍拔弩張,但是也應當符合中國對周邊外交的需要。中國能夠向亞丁灣派遣艦隊行使國際責任,那麼更有理由在南海維護一個至少是祥和穩定的局勢。如果一個國家在崛起的門檻上失語,那麼它不但無法跨越大國所設置的崛起屏障,同樣無法跨越自我的崛起心理。 中國要成為大國,的確要跨越不少技術門檻和心理門檻。南海正是這樣一個集中了發展戰略和發展心理的焦點。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中,守土有責、視邊疆如民族生命一直是一種神聖,這種神聖能否在一個國家的未來中繼續延續和衍生,將決定這個民族未來的生存空間。
⑥ 介紹一下海洋局勢及爭端,少些評論,多謝介紹!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南海局勢發生深刻的變化。周邊國家和域外勢力紛紛調整戰略和南海政策,不斷挑戰中國南海政策和權利主張。南海形勢從總體穩定正逐步趨向動盪,不確定因素不斷地增加。斗爭性質也從海洋權益之爭上升為海洋戰略博弈。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南海局勢將保持總體無戰事、局部對峙和沖突難免的狀態。既針鋒相對,又斗而不破,是各方所共同把握的政治外交尺度和斗爭策略。
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其中包括菲律賓和越南等南海爭端國,將繼續保持良好的政治外交關系和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與此同時,各方圍繞南海海洋權益的爭奪與戰略博弈將更加復雜和深刻。菲律賓和越南等南海爭端國大搞「大國平衡」,在經濟上求助中國,在安全上求助美國,不斷地藉助域外勢力與中國抗衡,企圖鞏固其在南海已經非法攫取的利益。美國等域外勢力的不斷介入,不僅是自2010年以來南海局勢驟然緊張的重要動因之一,而且也將給南海地區帶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挑唆和支持周邊國家在海上爭端問題上與中國保持適度緊張和對抗,蓄意歪曲中國和平崛起的形象,給中國施加種種壓力,符合美國戰略利益。因此,正確分析南海問題及其形勢,在堅決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和安全的基礎上,與周邊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既是當前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也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
一、當前南海總體態勢
(一)南海及南海諸島的自然概況
南海自然海區總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公里,包括南海主體海域、北部灣和泰國灣。南海海域縱跨約2000公里,東西橫越約1000公里。南海幾乎整個地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北部鄰接中國海南、廣西、廣東和台灣等各省區,東側與菲律賓群島相鄰,南部鄰接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西至越南、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部分領土。中國領土的最南點曾母暗沙就位於南沙群島最南端,北緯3°58『,東經112°17』。南海四周由許多海峽與太平洋和印度洋溝通,是東亞和東南亞國家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海上運輸的「生命線」,其中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是南海與印度洋之間的「咽喉」。
南海諸島是位於南海的中國許多島嶼、沙洲、岩礁、暗礁、暗沙和淺灘等自然地形(以下簡稱為「南海島礁」或「自然地形」)的總稱,共有島、礁、沙、灘等各種自然地形約300多個。這些自然地形分布范圍極廣,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南北綿延約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按照這些自然地形的分布位置,中國歷來將它們分成四大群島進行管理,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根據1983年4月24日中國地名委員會受權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准地名」,南沙群島共計189個名稱,其中包括群島、島嶼14個,沙洲6個,暗礁134個,暗沙35個。
目前,東沙群島在中國台灣的管轄之下;西沙群島在中國大陸的管轄之下;中沙群島,除了黃岩島之外,均位於水下,處在中國大陸的管轄下;南海群島,除了中國駐守的8個島礁(大陸駐守7個,包括永暑礁、華陽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和美濟礁;台灣駐守南沙最大的島嶼——太平島)之外,其他40餘個島礁分布被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爭端國所非法侵佔。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和中業島等20餘個,其餘的多為高潮時被淹沒、低潮時高出水面的低潮高地,以及暗礁和暗沙等自然地形。
(二)南海形勢及其發展趨勢
近年來,從總體上看,南海形勢復雜多變。從各具體領域角度看,情況亦各有不同。
從政治角度看,南海地區地緣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對比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從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關系看,中國與這些國家均保持著友好政治關系,即使是與南海爭端國家之間,也保持著正常關系。在對待南海問題上,東盟其他成員國的立場和態度並非完全一致。除了這些域內國家之外,一些域外國家也逐漸介入到南海事務中,在南海地緣政治構建和政治力量對比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包括美國和日本等國,其中代表者是美國。
中美之間的合作必要性日增,海洋方向的戰略博弈也初現端倪。在美國看來,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對美國在世界海洋的傳統霸權地位構成潛在威脅,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經構成了挑戰。目前,美國調整了其亞太戰略,南海是美國亞太戰略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防範和遏制中國在南海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已成為美國近期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目標。
目前在南海,美國與菲律賓和越南等國之間存在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即制衡和圍堵中國。越、菲等國唯恐中國強行奪回它們在南海的既得利益,急需藉助域外勢力抗衡中國。不過,菲律賓和越南等國也應吸取當年喬治亞的經驗教訓,不要幻想著一旦它們與中國之間的海洋爭端激化,美國會為了幫助它們而不惜直接捲入與中國的沖突。因此,在政治層面看,南海地區是戰略博弈的新舞台。
從經濟角度看,在全球經濟低迷情況下,中國經濟相對穩定發展,對於南海地區國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與美國、與南海周邊國家均保持著重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系。中國與包括南海周邊國家在內的東盟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與日俱增。因此,對於中國與越南和菲律賓等南海爭端國來說,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本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
從軍事角度看,目前各方均保持克制,均不願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在南海爭端中,各國均慎用海軍,一般派出的均屬於非軍事化的行政執法力量。不過,美國和日本已先後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和援助,幫助菲提高海上軍事能力。美國、印度也加強了與越南的軍事交流與合作。俄羅斯則快速地恢復與越南之間傳統的軍事合作關系。總之,在域外勢力的扶持下,菲律賓和越南等南海爭端國正掀起一輪軍備建設的熱潮。
從南海自然資源勘探開發角度看,目前,被大力開發利用的南海自然資源主要是漁業資源和油氣礦產資源,天熱氣水合物等新型資源尚處於調查研究階段。在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在爭議海域,中國漁民漁船常面臨著被周邊國家非法抓扣的威脅。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常年在爭議區里與外國公司合作,非法掠奪爭議區的油氣資源,與之相反的是,迄今為止,中國在南海爭議海域沒有打過一口油氣井。
總之,在南海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呈現出明顯的不對稱關系。中國始終持克制的立場,而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罔顧中國的善意和忍讓,絕不接受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倡議,踐踏「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大肆掠奪爭議區的油氣資源。越南已與世界多國油氣公司簽署了上百個合作勘探開發油氣資源的合同,幾乎將整個南海爭議區劃分為200多個油氣對外招標區。今年6月,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越南國會通過了《越南海洋法》,將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正式寫入立法。
為了應對越南越來越肆意的挑釁,今年中國採取了一些反制措施,例如,國務院正式宣布設立三沙市,作為掌管南海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一級地方行政建制;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次在南海爭議區劃定9個油氣招標區塊,對外公開發布。這些區塊均位於中國與越南之間的爭議海域內,不涉及其他爭端國。南海自然資源爭端將繼續存在,是影響南海局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著因資源問題而引發局部對峙或對抗的可能性。
從國際輿論角度看,可以說2010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自那時起,南海爭端被炒作成為了一個熱點問題。目前關於南海爭端的輿論宣傳態勢與1990年代末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從媒體報道看,在1990年代末之前,南海爭端只偶爾在各種媒體中有所報道,而從近兩年看,涉及南海爭端的報道幾乎天天可見。另一方面,從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等機制看,在1990年代末之前,幾乎從來沒有將南海爭端列為會議的正式討論議題。而自2010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東盟會議上高調宣稱要保障「南海航行自由」、美國在南海有重大利益之後,兩年以來,南海爭端幾乎成了東盟各級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今年甚至發展到一個極端,即由於菲律賓無理要求將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寫入會議文件,導致今年東盟外長會議無法達成一致,未能發表聯合聲明,這是東盟成立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從法律角度看,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具有雙重依據,包括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而周邊國家基本上只有一個依據,即《公約》(此問題將在下文詳述)。
二、「南海問題」的由來及其復雜的背景
(一)「南海問題」是何時出現的?
回顧歷史可以看出,南海爭端起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自那個時期起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爭端國陸續開始侵佔中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遭到中國的抗議和反擊,以至於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發生過兩次中越南海局部武力沖突。不過,即便如此,南海爭端都沒有成為地區性的熱點或焦點問題,南海局勢總體上一直是和平穩定的。
但是,2009年前後,南海局勢開始發生變化,2010年是南海局勢的轉折點。美國在完成其亞太戰略部署和南海政策調整之後,與越南相互利用,借越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之機,高調介入南海事務。代表性事件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當年的東盟地區論壇的多個場合,高談南海「航行自由」問題,並宣稱美國在南海有國家利益。
近年來,越南和菲律賓極大地改變其南海斗爭策略,採取「多管齊下」手段。在與中國關系方面,它們在高唱與中國友好、合作關系的同時,採取積極措施,不斷地增強各自在南海的實際存在,鞏固和維護各自在南海已侵佔島礁和勘探開發油氣資源等方面的既得利益。與此同時,越南和菲律賓還採取隱瞞事實真相和歪曲事實等手段,扮演在南海「飽受中國欺負」的被害者形象。在東盟內部,菲律賓和越南則不遺餘力地綁架東盟其他成員國「一致地」對付中國。
在越菲之間,它們已取得諒解,暫時擱置了它們之間原也存在的南沙島礁領土爭端和海域劃界爭端,密切配合,公開挑戰和否定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並共同為美國快速介入南海爭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對域外勢力方面,越南和菲律賓急迫地將美國拉入南海,以抗衡中國;它們快速地增強了與日本和印度等其他域外國家之間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合作關系,利用這些國家與中國之間存在的海洋爭端或缺乏戰略互信等因素,以及這些國家對於南海戰略地位的高度關注等問題,博取這些國家的支持,將它們也拉入南海事務。
與此同時,越南和菲律賓等國還違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加緊在爭議區單方面開發建設,引發南海緊張局勢。一直以來,越南在所侵佔的島礁上大肆活動,包括出台國家政策鼓勵往爭議島嶼上移民和發展旅遊;加緊對侵佔島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醫院和教堂等;在島上搞議員選舉和演習練兵等活動;在爭議區從事油氣自然勘探調查活動,並與西方和印度一些油氣公司簽訂了大量的油氣勘探開發合同。同時,還大打法律戰和輿論戰,有計劃召開國內外研討會和國際輿論宣傳,特別是調動海外人員加大對美國議會的說服工作;越南還提交了南海北部和南部的外大陸架劃界案。一旦中國針對這些非法活動進行阻攔,越南和菲律賓就大造輿論,宣稱中國「欺負」它們了。
(二)美國的南海政策
歷史事實證明,南海問題的冷熱與美國地區戰略和南海政策是息息相關的。近年來美國大力炒作「南海問題」也是為了實現其亞太戰略目標。從本質上看,美國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南海政策與其初始階段是一脈相承的。美國南海政策形成於冷戰時期,其核心是爭奪戰略控制權。
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爭奪西北太平洋的戰略控制權,南海作為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也屬美蘇戰略爭奪與控制范圍之內。冷戰結束後至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和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美國對南海地區軍事存在重要性認識有所下降,遂將其南海政策調整為「中立」,實際上是較大地削弱了南海在其全球戰略中的重要程度。
在此時期,對於南海主權爭端,美國採取的是中立的立場,「不支持任何一方」。此後,為保留其在安全利益受到影響時調整立場的選擇權,美國政要的言論開始小心地避開有關中國在南海地區的領土主權問題,轉而通過強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來表達對南海海洋權利的關切。
20世紀90年代,菲律賓和越南利用中國重視戰略機遇期和維護周邊穩定的機會,加強了在南海的侵權活動,不僅不斷地鞏固建設其非法侵佔的島礁,而且不斷地引進西方油氣公司,爭奪南沙海域的油氣資源。1990年代中後期,中國開始對這些非法活動忍無可忍,在提出抗議的同時採取了相應的反制行動,例如,進駐並建設美濟礁。
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美國逐漸將中國視為在本地區的潛在戰略對手,並隨之調整其南海政策,並且很顯然地,此階段的美國南海政策與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直接相關。美國片面地將中國在南海針對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的挑釁行為採取的反制行為視為是中國在南海的勢力擴張,將中國對南海的合法權利主張視為是一種「威脅」,認為有可能演化成較大規模的軍事沖突,聲稱將可能對美國在南海的至關重要海上交通線構成威脅。
1995年5月10日,美國國務院代理發言人謝利就南沙群島問題發表了一項正式聲明,宣稱「維持航行自由是美國的基本利益」等內容。該聲明除繼續在南海主權歸屬問題上堅持蓄意的模糊姿態外,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明了美國在該地區的主要政策意圖,即:對主權爭端各方觀點不予置評;南沙群島問題應該以和平手段解決;反對以武力手段解決這一爭端;不管最後以何種方案解決,南海上的航行自由不應受到影響。1995年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正式決定對於南海問題的立場將從「不表態」改變為開始「表態」。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和美國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南海問題在美國對華戰略中的權重加大。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相對實力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獨斷專行的能力,美國開始重視通過外交等「巧實力」,實現其維護全球霸權地位的目的,南海爭端被美視為其遏制中國所能使用的巧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將南海問題作為「抓手」,籠絡亞太地區和南海周邊國家,企圖「包圍」和「遏制」中國。
美國企圖通過有限度地激化南海爭端,惡化中國與南海爭端國家之間的關系,攪亂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局勢,為其插手南海地區事務製造借口,為中國製造困境,以便達到遏制中國、遲滯中國迅速發展步伐的目的。美國企圖通過「攪渾水」手段,將涉及各國發展與安全的航行自由問題混入「南海問題」,達到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域外國家拉入南海地區,改變本地區政治力量對比格局,減弱中國日益增強的地區影響力的目的,為其爭奪本地區安全事務主導權創造條件。
但是,與此同時,中美利益交織日益復雜深化,美國暫不希望與中國在周邊海域發生直接沖突。為此,近年來,美國採取了推出「代理人」和充當「和事佬」的策略,快速地實現其南海政策從「不介入」到「積極介入」的轉變。
一方面,美國通過給越南和菲律賓一些「甜頭」,使它們甘願充當美國在南海方向挑戰和公開對抗中國的「代理人」。2010年以來,美國以多種方式加強與越南和菲律賓的政治和軍事關系,例如,目前美越的關系是「越戰以來最好的」。美國利用越南和菲律賓等國與中國之間存在的海洋爭端以及這些國家需要藉助外力抗衡中國的戰略需求,通過挑唆、拉攏、暗中支持等手段,鼓動越南和菲律賓不斷地公開挑釁和對抗中國,導致這些國家與中國之間業已存在三十餘年、各方相對克制的海洋爭端迅速激化,演變成為所謂的「南海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充當調解「南海問題」的「和事佬」。美國國務卿等高官高調頻頻出擊,利用東盟多邊平台和各種場合,渲染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影射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為其爭奪和掌控南海地區安全事務主導權營造輿論氛圍。自2010年以來,美國國務卿和防長等美國軍政高官要員輪番地利用東盟各個級別的會議及記者招待會等多個平台,以及與菲、越雙邊高層互訪、對話和聯合軍演、強化軍事合作等場合和方式,高調炒作「南海問題」,以貌似中立的「和事佬」身份,強行要求中國接受「以多邊方式和平解決南海爭端」,試圖強行介入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爭端。
⑦ 南海局勢分析!!
中國現佔有西沙群島,台灣佔有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僅黃岩島露出水面,現中菲黃岩島對峙中。中國同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有南沙島礁主權及管轄海域爭議,同印尼、汶萊有管轄海域爭議。中國主張擁有除泰國灣以外的幾乎全部南海海域的管轄權以及其內島礁主權。中國對區內任何一方都具有壓倒性軍事力量。但南沙群島離大陸較遠,無供大型軍艦停泊的港口和碼頭,不宜大量駐軍。即收的回但守不住。且中國的國際中形象似乎不太好,有欺人太甚的意思,在國際輿論中中國是受譴責的一方。如果武力收復,破壞中國和平崛起的承諾,回到國強必霸的歷史老路上來。加上美國重返亞太,南海為世界貿易交通要到,全球三分之一的航運需經過南海水道,故美國不能讓中國全完佔有南海,以免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利益,其所為需保證南海的航行自由,即保證美國在任何時候都有把軍事力量投送到南海的權利以確保其利益不受損害。中國現在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加劇暴露,國內民怨沸騰,且民族主義情緒上升,如果處理不好會有損政府和黨的合法性。所以中國可以打,但是要考慮到國際社會的反應以及國外國內可能給中國造成的壓力。
需要說明的是南海的確有大量的油氣資源,實際上南海周邊國家的開采大都集中在沒有爭議的近海海域,所以新聞中說越南打了多少多少油井盜采中國資源實際上有誇大嫌疑,是為了激發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有西方評論說中國目前的情況有類似於二戰之前納粹德國的意思......
⑧ 給我提供一些南海的資料
南海
南海,亞洲三大邊緣海之一。北接中國廣東、廣西,東面和南面分別隔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與太平洋、印度洋為鄰,西臨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為面積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四周較淺,中間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處達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灣和泰國灣兩個大型海灣。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國在南海中的重要島嶼有海南島和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以及黃岩島等。南海海區主要屬熱帶、赤道帶氣候,溫度高,年變化小,生物種類豐富。沿海河口一帶為良好漁場,稚魚成長後又向近海洄遊。在深海區有隨海流前來的金槍魚、旗魚、鰹魚、鯊魚等遠洋性魚類。近年來在珠江口、鶯歌海、西沙群島等海域海底均已發現石油。南海為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交通要沖,但島礁眾多,水深變化大,有些海域是航行上的危險地帶。
因位於中國南邊而得名。北接中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和台灣等省區,以廣東省南澳島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作經澎湖到台灣東石港)一線同東海分界。東南至菲律賓,南至加里曼丹島,西南至越南和馬來半島等地。面積350多萬平方公里。北部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平均水深1,212米。位居熱帶,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陸架富石油。盛產魚、蝦和名貴海產。
從東海往南穿過狹長的台灣海峽,就進入洶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我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在經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陸地面積與海洋相比,顯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於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於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海總是呈現碧綠或深藍色。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是我國海區中氣候最暖和的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高(25℃~28℃),年溫差小(3℃-4℃),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適於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諸島很早就為我國勞動人民發現與開發,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土包括大陸、島嶼和干出礁這些陸地及其沿岸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水域,這些水域有人叫作「藍色的國土」。國土范圍和面積均應以國家權威機關公布為准。南海諸島的島嶼和干出礁的陸地面積,國家或海南省國土部門似未公布。南海諸島的領海基線,國家只公布了一部分,大部分未公布,領海和毗連區的范圍和面積自然也未宣布。根據掌握的圖件(可能不是最新的、比例尺不是最大的),初步量算出南海諸島陸地面積(表1),僅供政府公布前作參考。南海諸島陸地面積小,為5286.5平方公里,但散布范圍廣,擁有大量「藍色的國土」。據《海洋法公約》而測算,1個遠離大陸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島,至少可以擁有1543km2的領海和431015km2的專屬經濟區海域。」(參考中科院趙煥庭的論文「南海諸島的主權、資源與開發」)
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
中國最大的外海——南海
南海是中國最大的外海。
南海的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千米,約等於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僅次於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處卻有5567米。如果把2座南嶽衡山疊起來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頭離水面還有近700米的距離。
南海是我國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西面是中南半島,東面是菲律賓群島。整個南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南海東北部經台灣海峽和東海與太平洋相通,南部經馬六甲海峽與爪哇海、安達曼海、印度洋相通,東部經巴士海峽通蘇祿海。
南海地處熱帶,海中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島,它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湛藍的海面上。這些島碓總稱南海諸島,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曾母暗沙、南沙群島和黃岩島。
東沙群島有著豐富的水產,如海龜、墨魚和海參等。西沙群島是一個鳥兒的世界,島上堆積著厚厚的一層鳥糞,可以作肥料。中沙群島和其他群島不同,還是一群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碓。南沙群島是南海中面積最大、島碓最多的群島,屬海南省管轄;它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國領土的最南端。
南海是一個豐饒的漁場,海中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墨魚、海龜、紅魚等。其中的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產資源。這里的魚類從不游往外國的海域,似乎戀著自己的家鄉,因而有"中國家魚"的美稱。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
海南島是南海上鑲嵌的最大的一顆明珠,海南有人口400多萬,於1988年正式成立經濟特區,也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南海現狀
在南海50多個可以住人的小島或淺礁中,有一半多被越南占據,中國大陸僅保有8個,最大的太平島被台灣當局控制,剩下的一小部分則被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占據。南海局勢不明,對中國今後海洋生存空間埋下了不安定因素。中國南海艦隊要在10年完成南海部署,爭取有利國際環境,奪回屬於中華民族的領土。
南海的歷史
漢代就對南海諸島有過記載。元代史料更是將「千里長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島)劃入海南島的管轄范圍。明代鄭和下西洋曾途經西沙和南沙,並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圖。
到了現代,我國在南海主權的最主要依據是傳統疆域線,即「九段線」。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接收了南海諸島。1946年,國民黨當局有感於南海海域地圖混亂,展開了南海劃界工作。當時負責劃界的一艘軍艦名為「永興」——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就因此得名。
1947年,當時的「內政部」完成了南海劃界,即「九段線」。這條線最南到北緯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國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黃岩島也在「九段線」中國領海范圍內。
另據有關專家介紹,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另一個佐證是,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時,以北緯118°劃界,以北為菲律賓領海;但是黃岩島的位置約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賓國土以外。
現在的菲律賓相關法律將一些遠離海岸超過200海里的地方都劃到了其領土范圍內,這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原則。
「在1947年劃界之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周邊國家一直沒有提出異議。這就在國際法意義上產生了歷史性主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張植榮介紹,「南海爭端,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近海油氣資源的發現。」
同時南海爭端的起源與當時的歷史因素也有關。當時,聯合國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長期對劃界原則定義模糊不清。模糊的劃界原則給了一些國家可乘之機。
http://ke..com/view/15793.htm?fr=ala0
⑨ 南海問題的內容是什麼
南海問題包括一系列復雜的爭端,其產生的根源是有關國家歪曲事實、非法侵佔中國的南海諸島並動用一切手段企圖將侵佔行為合法化。近年來,美國等國還利用「南海航行與飛越自由問題」、「中國搞南海軍事化」等偽命題進行炒作,無理指責和誹謗對中國政府維護南海主權權益的正當行為,破壞南海地區穩定,企圖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南海問題的內容:
一、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經營南海諸島,最早並持續對南海諸島實施主權管轄,從未放棄過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和其他相關權利。1939年,日本非法侵佔了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二戰結束後,根據1943年中美英《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規定,日本將竊取的中國領土,包括台灣和澎湖列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歸還中國,中國通過編制地名、公布地圖、行政建制、軍事駐守等方式宣示了主權。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同樣一直堅持並採取實際行動維護南海諸島的主權。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和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均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有三點需要特別澄清:一是無人定居的領地不一定是無主領地,就像房子沒有人住不等於房子沒有主人一樣;二是無論是傳統的國際法還是現代的國際法,都沒有以地理位置遠近來決定海洋島礁的領土主權歸屬這種說法;三是20世紀70年代之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認知,沒有任何國家提出異議。
隨著南海海域豐富的油氣資源被發現,自20世紀70年代起,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陸續開始侵佔中國南沙群島島礁,這種武力侵佔行為是國際法所明令禁止的。中國不承認並堅決反對把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被武力侵佔的狀態說成是「既成事實」或「現狀」,因為有關國家的武力侵佔行為是非法和無效的。為了維護地區局勢穩定,中國始終保持高度克制,堅持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有關爭端,但這種克制決不能解釋成中國政府默認放棄了被侵佔島礁的主權。
二、「南海斷續線」不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1948年,中國政府以對外公布南海斷續線的方式,重申中國自古以來在南海擁有的領土主權和其他相關權利。包括南海沿岸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在很長時期並未提出任何異議,也沒有哪個國家政府就此提出外交交涉,包括美歐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的地圖均據此將線內的南海海域標繪為中國疆域。
現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於1982年獲得通過,1994年正式生效。該公約在總結近代以來國際海洋法諸多理論和實踐基礎上,明確規定了不同類型的海洋區域管轄權,為當代國家間的海洋劃界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但該公約不涉及島礁等領土主權歸屬認定,也不否認國家間採取協商方式解決涉海爭端。該公約中有很多關於歷史性所有權、歷史性海灣的規定,並不反對在它之前已經形成的歷史性權利。
南海斷續線重申了中國自古以來擁有的南海諸島及附近海域的主權和相關權益。從國際法層面看,領土主權問題是習慣國際法調整的范圍,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調整的范圍。因此,不能把該公約作為評判南海斷續線合法性的唯一或主要依據,更不應允許利用該公約將任何侵犯和損害一國領土主權的行為「合法化」。一些國家將海洋劃界問題與島礁主權歸屬問題相混淆,指責南海斷續線違反《公約》,實質上是在挑戰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三、不存在所謂的「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受到影響」
事實上,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正常的航行和飛越自由,這一點各有關國家從未存在分歧,也從未遇到過任何阻礙。中國和南海沿岸各國在這方面都盡到了應盡的義務並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大部分能源和海上貨物貿易運輸經過南海,作為南海最大的沿岸國,維護南海航行自由既是國際法的要求,也符合中國自身國家利益。因此,中國堅定不移維護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與安全,確保航道航行暢通。中國也希望有關國家嚴守國際法,尊重沿岸國主權、安全和相關權益。
真正威脅南海和平穩定和航行飛越自由的,是美國等個別國家打著「行使航行和飛越自由」口號,在南海炫耀武力,抵近偵察,甚至派軍艦戰機抵近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臨近海空挑釁,製造緊張局勢,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
美國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在南海問題上一直主張所謂的「航行和飛越自由」,這是基於1979年美國政府推出的一項外交和軍事性質的「航行自由計劃」而來。美國政府認為當時第三世界沿海國擴大海洋權主張的形勢損害美國霸權,為抗衡即將誕生的新的國際海洋法制度、最大程度維護美國軍事力量出入各大洋的自由和機動性,美國制定該「航行自由計劃」,自行判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所謂「過度海洋主張」,並向這些國家和地區海域派遣軍艦和軍機,以顯示美國不接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權利主張。這種「航行和飛越自由」超出了國際法中的「航行自由」范疇,其理論和實踐毫無國際法依據且十分霸道。比如,國際法沒有非常明確地規定關於領海基線的畫法,一些國家的領海基線採用直線畫法,早在1951年國際法院就確認這一畫法「不違反國際法」。但美國將該直線畫法稱作「過度海洋主張」而不予承認。再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相應管轄權,其他國家需予以尊重。但美國認為,在12海里的領海以外就算國際水域,美國有權開展包括軍事航行在內的任何活動。美國所主張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到底合不合理、合不合法,明眼人一看便知。
美國炒作「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純粹出於政治和軍事目的,是在為美國軍艦和戰機抵近有關國家近岸海域偵察製造借口。美國把美軍在南海的大量存在說成是對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基本保障,卻把中國軍事力量成長說成是對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主要威脅,這是顛倒黑白,宣揚另一種形式的「中國威脅論」。美國用軍艦軍機抵近甚至進入中國有關島礁鄰近海空域,進行長時間、大范圍、高頻度的活動,早已不屬於航行自由的范圍,而是嚴重的政治和軍事挑釁,極易導致不測事件發生,是十分危險的,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予以應對。
四、指責中國開展南沙島礁建設、污衊中國搞南海「軍事化」毫無道理
近年來,中國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上開展了陸域吹填及島礁設施建設等工程,這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不針對任何國家,不會對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造成任何影響,也不會對南海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中國南沙島礁建設除滿足必要的國防需求外,更多是為各類民事需求服務,以更好地履行中國在海上搜救、防災減災、海洋科研、氣象觀察、生態環境保護、航行安全、漁業生產服務等方面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中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進行島礁建設,無論規模多大、速度多快均無可非議。
中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部署必要軍事設施,採取措施保護島礁及人員和設施安全、應對各種威脅,這與各國普遍做法一致,不存在「軍事化」問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政策,堅持通過談判磋商和平解決爭議。這些政策是一貫和明確的,不會改變。事實上,美國炒作渲染南海問題,加大其軍事存在,頻繁派軍機抵近偵察,炫耀武力,開展有針對性軍演,推動地區軍備升級,甚至派軍艦軍機到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臨近海空進行挑釁,這些行為才是危險的軍事化行動和對南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美國要求中方承諾不在有關島礁建設軍事設施,不在南海保持軍事存在,這是企圖剝奪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自衛權。以此指責中國搞南海「軍事化」,是徹頭徹尾的顛倒黑白,中國也絕不會接受。
⑩ 南海局勢
南海局勢不容樂觀,這將是一場長期的,艱難的博弈。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侵佔中國的島嶼領海的事實將長期存在,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爭端將長期影響相互關系,從而影響中國擺脫美國圍堵中國的圖謀。南海局勢使中國陷入了南海困局,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