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日本歷年CPI統計最好從二戰結束後開始,精確到每個月,跪求!!!
給的分太少了,就沒什麼人願意辛苦給你去查。。。
⑵ 跪求美國和日本歷年的cpi和gdp,越詳細越全面越好,謝謝!!
有郵箱嗎 我可以發給你
郵箱重新發一下
⑶ 日本p總量2015年
2015年,日本GDP總量是 48175.2億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
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⑷ 日本近20年的經濟發展概況,包括GDP、CPI、進出口、消費、投資。。。求數據
切說,應該是90年代開始日本的經濟增長緩慢,並且出現負增長。
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日本泡沫經濟版時代,泡沫經濟是權在90年代初崩壞的。這之後給日本經濟留下了後遺症。
內需方面:泡沫經濟後日本國內並沒有發生明顯增長。而且從90年代到現在日本也沒出現新產業的企業。像美國,包括微軟,Yahoo,Google等IT企業都是在90年代發展起來的。而日本還是延續著60,70年代的老企業。
對外輸出方面:日本的經濟主要靠出口。泡沫經濟時期日本是最大的對美輸出國。而現在則變成了亞洲,南美向美國輸入為主了。同時日本的輸入也大幅增加了。相比以前是輸入增加,輸出減少了。80年代後日元不斷升值也是影響輸出的一個原因吧。
另外,日本的大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紛紛把工廠等建到了發展中國家。這部分海外工廠的數量也是巨大大。而這些海外企業所創造的GDP是不算入日本的。
即使近20年日本經濟增長緩慢,但是日本國民的生活還是有很大提高的。只要科技不停滯,人的生活環境還是會變的。
⑸ 2015年日本gdp增速是多少
日本內閣
府今日上午發表的2015年
國內生產總值
(GDP)速報值顯示,與2014年度相比,2015年的
名義GDP
的增長率為2.5%,
實際GDP
的增長率為0.4%,保持了正增長的勢頭。
今天同時發表的2015年第三季度(10-12月)的GDP速報值顯示,日本第三季度的GDP下滑0.4%,換算成年增長率的話,下滑幅度為1.4%。
⑹ 2015日本貨幣供給量
中央銀行貨幣供給的統計口徑:
所謂貨幣供給量,是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版位和居民個人權持有的現金和存款總量。
貨幣供給量是一個存量概念,是指某一時點上的貨幣供給量,通常所謂的貨幣供給量都是指這一含義。貨幣流量則是指按一定時期計算的貨幣周轉總數,貨幣所完成的交易量總和。
貨幣流量的大小等於貨幣供給量乘以貨幣流通速度。根據貨幣流量大小和時間計算貨幣的統計口徑。
⑺ 日本自1980年以來的CPI指數。
1980 7.8082992
1981 4.911634
1982 2.738735
1983 1.8911578
1984 2.2509626
1985 2.0469248
1986 0.6150062
1987 0.1222494
1988 0.6480699
1989 2.2863009
1990 3.0654137
1991 3.2663539
1992 1.7143837
1993 1.2725434
1994 0.6906882
1995 -0.1239669
1996 0.1323955
1997 1.7684489
1998 0.6658546
1999 -0.3307252
2000 -0.7122046
2001 -0.7580698
2002 -0.8952772
2003 -0.2486325
2004 -0.00831
2005 -0.2742002
2006 0.2416264
2007 0.0582
2008 1.3789666
2009 -1.3520157
數據來源:世界銀回行答
⑻ 美元兌日本2015年下半年走勢分析
去年以來,日元貶值非常厲害,主要是因為去年上半年日本上調消費稅率,而日版本央行為權了對沖上調消費稅帶來的影響,從而開啟了QQE,導致了去年下半年日元的大幅度貶值。
未來安倍為了政府改革的延續,可能要繼續上調消費稅至10%,那樣的話,日元的貶值或將持續,但是如果安倍停止上調消費稅,那麼由消費稅帶來的這輪貶值或將畫上句號,日元將重新進入震盪整理的階段,屆時日元的匯率波動不會太明顯,整體方向趨向於小幅升值。
另外需要注意,日元是避險貨幣,當全球觸發避險情緒的時候,也會推高日元的走勢
⑼ 求助2000-2015年6月日本工業生產指數,CPI,匯率月度數據
最佳答案
看CPI月度數據是同比數據還是環比數據
同比數據的話,(專1月屬CPI+2月CPI+……+12月CPI)/ 12
環比數據的話,2001年CPI=2000年CPI*(1+1月CPI)*(1+2月CPI)*……*(1+12月CPI)
因為月度CPI和年度CPI各分項的權重不一定完全一致,所以推算出來的數據會有一定的誤差
⑽ 日本如何衡量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是衡量居民購買並用於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動趨勢和變動幅度的指數。具體內容分為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
CPI是從購買者的角度,反映一定時期貨物和服務商品價格水平,它衡量的是生活成本的變動,與居民生活消費的關系最為密切,歷來為公眾和政府所重視。
目前,在我國CPI的統計和分析中,有幾個問題需要重視並進行認真研究。
一、應重視對我國核心CPI的分析和研究
國外經常會使用核心CPI作為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所謂核心CPI是指從CPI構成中扣除某些價格波動較大的項目(如食品和能源,或新鮮食品等)後計算得到的價格指數。由於核心CPI穩定性較好,通常被作為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依據。計算核心CPI時扣除哪些項目,取決項目的波動性和權重,各國有不同的做法。美聯儲常用的核心CPI扣除了食品(權重為15%)和能源(權重為9%),日本的扣除了新鮮食品(食品的權重為25%,新鮮食品的權重為4.5%),歐央行的則扣除了未加工的食品(食品的權重為19.3%,未加工食品的權重為7.6%)和能源(權重為8.2%)。中國沒有對本國的核心CPI定義,也沒有公布類似的價格指數。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核心CPI是非常有意義的,有利於為宏觀經濟決策提供科學參考指標。
中國當前的CPI盡管能夠基本反映居民生活成本的變動,但在衡量通貨膨脹上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一是CPI的各大分類的權重不太合理。近年來城市居民支出大項主要是醫療、子女教育、住房消費等,這些項目的價格近年來上漲幅度較大,但由於在CPI構成中,教育、醫療、住房消費的權重過低,這些價格的上漲在CPI中未能全面地反映出來。二是CPI構成中的一些價格是受管制的,CPI並不能真實地反映通脹壓力。例如,多數公共服務品價格是受政府管制的,在當前煤電油運緊張的情況下,公共服務品價格上漲的壓力未能在CPI中體現出來。三是CPI用來衡量整體經濟活動水平具有誤導性。因為中國CPI所包涵的消費活動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大大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消費率僅為50%-60%,而且呈下降趨勢,投資和貿易佔GDP的比重則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四是CPI所反映的是最終消費品價格,是整個經濟體系中最末端價格指標,是已經形成的通貨膨脹狀態,如果僅僅依據CPI的當前水平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就往往難以實現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因此在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時,需要更多地參考CPI的先行指標。
對核心消費價格指數的分析,有助於更真實和准確地分析一國或地區的總供求關系及其動態變化,從而有助於對宏觀形勢作出比較准確的判斷,進而作出更加符合實際的政策選擇。
二、應重視對經濟增長水平與CPI指數之間關系的研究
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一國經濟增長與其CPI總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一般規律是,在經濟繁榮期,由於市場投資需求旺盛,從而會拉動投資品的價格上漲,一部分投資又通過勞動報酬方式轉化為消費需求,進而使消費品或服務價格水平相應上升;而在經濟蕭條時期,由於投資和消費需求的下降,價格總水平也會有所回落。在這樣的一般規律下,追求持續的經濟高增長和低價格水平的一致性只能是一種理想分析,但事實上很難實現。
自1998年以來,我國經濟基本上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而CPI總水平則一直比較低。這種狀況有其特殊的原因和背景,例如,一方面,近年來糧食價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導致食品價格較低,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CPI的總水平;另一方面,消費品供求進入全面的「買方市場」,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速度放慢,而高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加上居民預期的自我保障支出增加,消費傾向降低,導致市場即期消費需求下降,也影響了CPI的水平,等等。高經濟增長水平和低CPI上漲狀況不可能較長時期地維持。當經濟持續增長,價格總水平必然依其規律發生變動。在我國現階段,經濟增長與價格總水平之間,究竟應有什麼樣的對應關系?如何正確看待我國的CPI水平變動,居民對CPI的現實承受能力如何?根據CPI變動如何確定宏觀調控措施?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這一研究不僅對目前CPI總水平的變動分析和政策選擇有意義,而且從長遠來看,對正確分析我國的經濟形勢,提高宏觀調控的水平也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三、應重視CPI與GDP與平減指數的研究
與CPI不同,GDP平減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