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股市健康嗎
股市沒問題,有問題是參與者自己自身的專業水平
『貳』 請問專家:中國股市不理性不健康嗎
根本就是一個畸形的產物
追問:
(1)國家監管不嚴,力度不夠,跟那些發達國家版相比真實差權距甚大;
(2)中國目前各個方面的體制都不是很完善,金融衍生品等等雖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也延伸出了很多致命傷的弊端;
(3)深滬股市較多個股市盈率離譜到家,同時股指的波動,股票的價格在相當程度上是受制於政策的變化,莊家的操作、私募的操作而並非企業的業績;
(4)錢權交易,內幕交易等老鼠倉,中國上市企業諸多存在圈錢行為,僅僅是為了圈錢而上市,而不是為了上市在發展;
(5)外資的大量湧入,賺的流油到外資的大量出逃,空缺的誰來補呢?問題多多!
回答:
很專業
『叄』 中國股市會健康發展下去嗎還有,散戶可以一直存在下去嗎
一、從特色社會主義角度來說我國股市會健康發展的下去的,而且會一直特色的發專展下屬去,理由如下:
1、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
3、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
4、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二、散戶會一直存在,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
1、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
2、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
3、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
綜上所述中國股市會健康發展下去,散戶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證券市場》
維基網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肆』 證券行業的發展前景到底如何中國的股票市場什麼時候才能走向健康的價值投資而不是投機投資
難說,現在國內的股市是那種消息封閉的市場,普通人,散戶進去是有很大的風險的,除非可以建立非常正規的監管機構才行,類似於外國的股市。
『伍』 新華社:為什麼要促進股市健康穩定發展
最近兩年,我國股市一掃前幾年的低迷,出現連連上漲行情,股票指數不斷創出新高,股市市值持續增大。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的低點998點,一路上漲至2007年10月的6124點,漲幅超過500%。然而,從2007年10月開始,A股連續下跌。到2008年6月中旬,股指跌幅超過50%。僅2008年第一季度,A股市值就縮水12萬億元,創下了15年來的新紀錄。股市的劇烈波動,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了很多困惑。那麼,股市的這種波動是如何產生的?面對股市的劇烈波動,應當如何推動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
股票市場有起有落
在市場經濟中,經濟的發展總是在周期性的波動中實現的。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股票市場也經常是風雲變幻、起伏不定,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而上下波動。
股票市場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與一般的商品市場不同,股票市場是一種虛擬經濟。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不是普通的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商品如食品、住房等,而是可以在未來獲得收益的金融資產。股票價格不僅取決於公司的經營狀況,同時也受利率、匯率、通貨膨脹、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市場買賣力量對比、重大自然災害發生以及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影響而發生波動。股票市場的這種波動與實體經濟的波動相比,往往更為劇烈、更為頻繁。當股價持續上漲時,越來越多的資金被吸引進來,這又會導致股價的進一步上漲,並使得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在牛市樂觀氣氛的感染下,人們總是能找到股市不斷上漲的"理論根據",把所有的利好消息加以放大,直到某一天泡沫破裂,股價暴跌。當股價持續下跌時,則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價格進一步下跌,資金持續流出,悲觀失望情緒蔓延。
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在股市的發展歷史上不乏其例。比如,從1928年初到1929年8月,美國的道瓊斯指數由200點附近飆升到400點左右,一年的時間里股指暴漲了一倍。然而不久就爆發了1929-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蕭條,股票價格也隨之一瀉千里,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1985-1990年日本股市持續大漲,日經225指數由1985年初的11000點漲到38000多點。但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日本股市開始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2年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股指比最高峰時下降了63%。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時間並不太長,但同樣經歷了股市劇烈波動的洗禮。1990年12月19日,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到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已躍升至1429點。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29點,之後迅速暴跌至400點,有些股民損失極其慘重。從2006年開始,我國股票市場啟動了新一輪的牛市行情,以股票市場為代表的資本市場迅速發展。截至2007年年底,滬、深兩個市場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萬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40%,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然而,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在股市自身運行的規律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下,我國股市自2007年10月中旬以來,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大批股票價格被腰斬,大量基金跌破了面值。在股市的劇烈波動中,許多股民和基民被套,飽受虧損之苦。人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投資股市所帶來的風險。
中國股市長期向好
股市的波動是有規律的,最基本的規律就是股票價格要符合它的內在價值。一隻股票如果價格漲得過高,就會超過其內在價值,需求就會減少,價格就會隨之下降。反過來說,如果價格跌到一定程度,就會低於其內在價值,需求就會增加,價格就會隨之上漲,直到價格和價值達到平衡。運用這個基本規律來看待當前我國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現象,就能夠使我們多一分清醒、多一分理性。
2007年年底以來,我國股票市場出現的這輪深幅調整有其必然性。一是對前期股市上漲的累積風險的釋放。2006年以來,隨著股票價格的飛速上漲,A股市場的市盈率也急劇上升。至2007年6月底,滬、深兩市加權市盈率達80多倍,大大高於通常認為的30-40倍之間的合理市盈率標准。這表明,A股市場的股票價格已經大大超出了其內在的價值。二是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周邊股市調整的影響。2007年第四季度之後,美國的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下跌的幅度都超過20%。美國經濟增長的放慢加劇了人們對全球經濟發展未來的擔憂,降低了人們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投資的意願受到了抑制。三是宏觀調控的成效。近年來,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的措施,如多次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等,使流動性過剩的矛盾逐步緩解,股市的供求關系開始趨於均衡。同時,2008年年初的雪災、上市公司大量再融資、"大小非"集中解禁等事件性原因,也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影響他們對股市發展的預期。正是上述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2007年年底以來股價的大幅回落。
同樣,我們也要看到,經過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明顯加強,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高,投資者結構逐步改善,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市場運行機制改革不斷深化。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2006年以來中國股市的快速發展,有其深刻的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出現持續高增長和低通脹的良好局面,上市公司的業績大幅提升。2006年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幅度高達46%。2007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長水平也較高。截至2008年4月7日,已披露年報的880家上市公司2007年實現營業收入67321億元,同比增長24.61%;實現凈利潤6548.75億元,同比增長44.78%。上市公司業績的提高,必然會帶來股票價格的大幅上升。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正在把世界上成熟市場的經驗與中國國情有機結合起來,沿著漸進式的市場化改革方向穩步推進。2005年5月開始實施的股權分置改革,使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進一步夯實。股權分置改革之後,大股東的利益與小股東的利益趨於一致,很多大股東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改善了上市公司的質量。三是資本市場法律體系逐步完善。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修訂的《公司法》和《證券法》,以及與"兩法"配套的法律法規的完善,進一步理順了資本市場的法律關系,健全了資本市場運行機制,對全面提升資本市場法治水平、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此以外,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2001年以來美元持續貶值,人民幣持續升值,尤其是2005年7月我國開始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後,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升值速度加快。國際資本通過各種渠道大量進入我國,加劇了我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推動了股市行情的不斷上漲。
可以說,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和資本市場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企業效益不斷提升的趨勢沒有改變,人民幣升值和流動性過剩的趨勢沒有改變。因此,我國股票市場持續發展的趨勢也不會有根本的改變,對此我們應有充分的信心。有跌有漲,潮落潮起,是股市發展中的必然規律。股票價格短期回落,不會改變我國股票市場長期向上和不斷發展的大趨勢。
積極推動股市良性運行
在市場經濟中,股票價格的不斷波動是一種必然現象。沒有股票價格的波動,資本市場就不可能有效反映資本的供求狀況,就不可能調節資本的有效配置。當然,說股票價格的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於股票價格發生背離市場規律的劇烈波動可以完全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股市的大幅波動會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嚴重危害和風險。股市的持續暴漲會吸引更多的人投身股市,使大多數股票背離自身價值,形成泡沫。泡沫的膨脹會造成一時的繁榮甚至狂熱,但泡沫積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破滅,使股市迅速下跌。股市的持續暴跌會造成投資者財富大幅縮水,資產大幅貶值,從而導致人們收入減少,生活水平下降。特別是那些將大量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群眾,財產可能會在股市暴跌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種情況持續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股市交易額迅速下降,使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受到破壞,金融業也發生動盪,甚至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經濟增長陷入低迷狀態。因此,政府對股市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就顯得十分重要,維護包括股票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的穩定是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
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股票市場建立發育的時間還不長,許多方面不夠成熟,亟待完善。構建透明高效、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運行安全的股票市場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深化對股票市場發展和運行規律的認識,繼續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和市場監管,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推動股市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股票市場的起起落落與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是密切相關的。在經濟繁榮期,企業的盈利水平也會上升,導致股價的上漲。在經濟蕭條期,經濟增長放慢,企業盈利下降,股票價格也隨之會降低。因此,防止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首先要搞好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運行中具有發展優勢的群體,是股市投資價值的源泉。事實證明,績效越差的上市公司,其股價的波動現象越明顯;而越是優質的上市公司,其股價的走勢越穩定越健康,越能夠為投資者帶來穩定可靠的收益。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強化上市公司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夯實資本市場基礎、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活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關鍵。
推進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建設,滿足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是推動股市健康穩定發展的保障。要大力發展主板市場,繼續推進中小企業板建設,加快推動創業板建設,構建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建立適應不同層次市場的交易制度和轉板機制,完善登記、託管和結算體系,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法資金入市渠道。建立統一互聯的證券市場,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完善法律和監管體系,建設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場,對於推動股市健康穩定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善法律體系,加強監管協調,才能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如果股市投機過度,市場風險就會越積越大。近年來,國家對證券違法違規活動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有效遏制了非法證券活動的多發勢頭。2008年4月,國務院頒布《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和《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這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對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風險防範能力。風險是股票市場的基本特徵,股票市場與風險共生共存。我國股票市場處於"新興加轉軌"的發展階段,規范運作程度有待提高,市場不夠成熟、不夠健全,波動性相對更大。近兩年尤其是2007年以來,投資者入市總量增加很快,在不長的時間內,投資者開戶數從6000多萬戶增長到2008年年初的1.4億多戶,許多中小投資者缺乏市場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增強風險意識極為重要。投資者要謹慎入市,理性參與投資,入市後要保持良好心態,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切實規避風險,保護自身利益。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股市成績斐然。可以預期,中國股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只要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集中力量解決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就一定會促進股市平穩健康地發展,從而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陸』 中國股票市場健康不現在是一個啥水平
和官場差不多。
『柒』 中國股市何時健康成長
一直認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股市都存在虛假消息與弱肉強食,事實上,"七賠,兩平專,一賺"對任何屬地方的股市都適用。如此看來,中國股市也沒有什麼不健康,大部分情況下,它只是在比較客觀的反映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和預期。
對於目前的經濟現狀,在宏觀層面早有預示,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態正是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一個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經濟因過熱而失控,又防止因硬著陸而形成的經濟萎靡,我想,這也就為經濟與股市的發展定下了基調,與股市健不健康無關 。
按照這個思路,中國股市想要短時間內復制去年的大漲概率幾乎為零,至於什麼時候改觀那要看政策的導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情緒。但如果合理的度過了這段經濟震盪期(就像G20設計的一樣),將來的中國股市再次啟航也是可以預期的。
建議投資時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而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去研究市場 。
『捌』 請問:中國股市不健康!不理性嗎
中國股市現在還是一個畸形產物,這是肯定的。但我感覺元旦後A股瘋跌,除與股市不健回康、不理性有答關,與四大利空有關外,更與美國的打壓有關:美國對中國組織成立亞投行恨得咬牙切齒,對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恨得咬牙切齒。但他們沒有想到打壓人民幣也會危害到美元,危害美國利益。
這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玖』 中國的股市現在是否仍能可以說是正常健康的發展
很健康 主要是你們不知道形式 全球經濟危機知道嗎? 政府已經提前講了別買專了?你聽話了嗎屬? 股票上漲下跌基本是靠 企業未來業績支持 反彈出局 目前都這么想 就不會 奧運不會跌 就會跌 而且暴跌 反向思維吧 2012後大盤上萬點 國際企業業績都在下滑 還去買 我在問問上 都通知大家別買了 賣吧 都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 反正我空倉1月了 買股票是買預期 買企業未來6個月到1年的業績的 1 短線坐坐T+0 2 如果淺套10%內 割肉出來 深套不願意也不會的 就死扛吧 建議觀望 奧運只會維穩 然後等會後在跌 1 8月大小非解禁高峰 2 大型國有企業上市融資 中移動 中建築 中網通 中電信 農業銀行 3 股市再融資 4 加息 5 上調存款准備金 2008到目前已經倒閉N多企業了 就是貸不到款倒閉的 很多利空的 建議觀望 和97香港回歸一樣 頭天暴跌2% 當天暴跌4% 奧運後行情 機構統計 目前歷史上的後奧運行情 只有2界股市沒跌 其餘全跌". 每周6上午我們開投資者交流會 專家來給大家咨詢 有機會可以來聽 為什麼跌
『拾』 如何促進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
不知道你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我給你兩個版本,以供你使用:
版本1
為了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本著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擴大上市公司數量,提高投資者素質,增強監管部門監管,以實現股市的直接融資和交易流通兩大功能。
就一級市場,確實審核上市公司資質,保證掛牌公司的質量。
在二級市場,完善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創業板,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投資渠道。
作為監管部門,確實監督企業及時披露信息,打擊價格操縱,全面保護投資者利益。
版本2
通過我們為什麼要促進股市健康發展?怎麼樣的股市叫健康?不論健康與否,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現狀而一定要發展?
我猜想,也許你認為股價波動太過劇烈,或者現在處於熊市下降趨勢,或者你認為股價應該有波動的持續向上,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折戟沉沙。所以,你認為股市不健康,亦或者你認為管理層政策混亂領導力不夠,或者你認為企業在股市圈錢的行為損害了投資人利益等,也是不健康的表現。
事實上,股票的一級市場是有意義的市場,它是銀行貸款的補充,為企業提供融資的渠道,一般人稱為圈錢,而實際上,這是股市存在的根本原因,為實業而集資。
稱為圈錢的原因在於,一個企業的資質並不優秀,但是借著牛市的高市盈率,而籌到與公司不相稱的資金量,或者公司籌到錢後,並不是用在適當的生產經營上項目上。此外,一些投資者投資新股後破發後遭受也為認為它圈錢,這個認識不是很正確,但是破發這個現象反過來也證明了公司質量和資金量不相稱
因此,如果要一級市場健康,那麼一定要保證上市公司質量和籌資量相稱,並且資金用途必須是有利於投資人的生產經營項目。保證這兩點,一級市場便是健康的
而與之對應的股票的二級市場,是個混亂的賭場,實質上無論怎樣,二級市場總是不健康的,因為他的運行機制就是低買高拋的投機行為,有理論說股票存在價值,投資人應該價值投資,但是如果沒有投機行為,價格不會波動,價值投資有什麼意義呢?
價格波動是不同投資人對股價預期不同,在不同時間進行買或賣的操作而對股價產生影響。如果投資人是根據股價本身的波動軌跡和趨勢或技術分析投資,那麼多多少少帶有賭博的性質。
如果投資人不是根據股價波動的趨勢進行投資,而是分析公司的盈利水平根據公司發展水平和紅利分配進行投資,那這樣比根據股價本身波動軌跡和技術分析投資來得健康。
所以,如果要二級市場健康,那麼就要加強企業信息披露,打擊操縱市場,以及教育投資者放棄賭博心態而關注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和發展。以期獲得高額的紅利回報。
如果投資人根據企業而不是趨勢投資,那麼二級市場就是健康的。 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增加基金數量,讓公募基金占市場的絕大多數,那麼私募坐莊和散戶的投機就會被避免,那麼整個二級市場都進行價值投資,那麼市場就健康了
不可否認,這個健康的二級市場,不是投資人所希望的,因為那是,投資股票就和儲蓄沒什麼兩樣了,不可能得到賭博性市場中的高額回報。因此,對於很多人而言,二級市場是越不健康越好。